龙且丝毫,后方楚军大乱,田广等人只好先稳住军心,待到明日整点人马,再行撤退,潍水经过一夜的疏通,水势减缓。
韩信便命一万士兵渡河,此时潍水两岸尸横遍野,皆是淹死的楚军,田广本以为汉军不敢渡河,哪知道天色微亮,汉军已经冲进大营。
剩下的楚军反应不及,皆被汉军截杀,田广心中大惊,带领自己的本部人马向东逃去,而龙且率领的十万大军,一夜之间,全部消失。
韩信此次并没有放过田广的意思,而且此刻李左车已经在楚营左右布下埋伏,因此田广还未逃出十多里,便被李左车擒住,交给韩信,斩杀于潍水岸。
自此三齐之地,尽归汉家所有,韩信自得齐地之后,并未整兵离开,而是留在了王都,静待汉王吩咐。
项羽在陈县还未曾攻打下来荥阳,便从前方得来消息,说是龙且全军覆灭,使得项羽心中大惊,甚为哀悼大司马龙且。
季布等人在陈县闻说龙且战死,三齐之地被韩信夺得,无不惶惶,当即与诸将前去请求霸王退兵。
楚营中,项羽来回踱步,表情凝重,季布首先前说道:“今荥阳反复攻打数次,张苍等人死守不出,难以夺得,不若早些撤军才是。”
“汝等有何看法?我军已经与汉军近在咫尺,那成皋就在眼前,如此退军岂不是惹得他人笑话!”项羽眉头微皱的说道。
周兰当即出列道:“启禀大王,现在韩信已经拿下三秦之地,尚有汉军不知几何,若是从城阳南下,彭城不保,而且我军久留此地,难免不被彭越等人袭击,因此依微臣愚见,不若撤兵彭城,然后再做定夺,况且刘邦父妻尚在彭城,万一被韩信掠去,岂不是少了压制刘邦的东西。”
项羽闻言亦是点头,“周兰之言是也,汝等速速整理军队,明日撤军先回灵壁。”
目前来看,自郡一直到齐地高密,皆被韩信拿下,中间又有大梁的彭越,下方又有九江王英布,正对的乃是汉王刘邦,楚国则是处于相当劣势的地位。
成皋城中,刘邦闻说韩信得到齐地,心中大喜,立即召集群臣商议伐楚大计,自从次彭城之战后,刘邦从未想过还有这一天的到来。
刘邦居于厅中首位,张良陆言分别左右,其余文武依次而坐,刘邦首先说道:“今项籍竖子欲攻荥阳,听闻韩信得齐地,仓促撤军,可否攻打?”
“启禀大王,今项羽虽然撤军,必留大将断后,不可攻打,为今之计,应当联和各地诸侯,再次攻打楚军,方才一统中原。”陆言很是直接的说道。
刘邦稍微颔首,不过面色忽然变得有些无奈,因此这个时候刘邦忽然想起一件事情,那就是自己的父亲和妻子还在项羽的手。
张良在旁,似乎发现了刘邦的心事,有些试探性的问道:“将军忧父妻乎?”
“军师所言是也,今太公吕妻尚在楚地,朕心甚忧,当以何解?”刘邦缓缓的说道。
陈平闻言,当即起身行礼道:“此事大王不必忧虑,今大王兵精将广,若项羽伤害太公,无疑是自取灭亡,现下应当是好生看管太公,以望日后威胁大王,大王之势不退,太公则无忧矣,现下只要想办法联系项伯,照顾好太公即可。”
“先生有理,兄长何故自忧,为今联和诸侯,共同伐楚,是时项籍定会以太公为要挟,那是便有救赎太公之法,莫要在此坐等项籍休养生息,使得天下难图,百姓遭受涂炭之苦。”陆言紧接着说道。
刘邦闻言,略微颔首,“既然如此,就依侯爷之言,发诏诸侯,共同灭楚!”
第413章 韩信伐楚欲为王
陆言的建议自然没有人反对,于是乎,刘邦当日就下诏书,分别希望彭越、英布等人率军前来,虽然彭越不是诸侯,但是人家有兵,所以还是要请一下的。
英布这边有陆言在,当初的侍卫长如今已经是九江王,怎么可能不发兵前来,彭越见到英布发兵,亦是不敢有所保留,回书答应刘邦,愿意出兵。
刘邦安排好诸事之后,已经做好准备伐楚,但是韩信迟迟不回汉中,这个事情就比较尴尬了,在刘邦看来,韩信是自己的上将军,最起码也得有些自觉性,燕赵齐等地皆平,稍微安抚民心,便可前往荥阳助汉,这般逗留不来,使得刘邦略微有些烦闷。
成皋汉王府内,刘邦只得召来陆言询问其事,厅内,刘邦亲自赐座备茶,“侯爷,今彭越、英布已经发兵,独独不见韩信,该当如何?”言语间颇有些无奈。
陆言稍微抿口温茶,“韩信刚刚平定齐国,唯独剩下楚国,想来欲要亲自谋伐楚国,兄长何不写封书信,差人送去,令其退兵,如若不然,再做他法。”
刘邦略微颔首,“侯爷所言是也,韩信却有大才,然而心性难以屈居他人之下,日后必乱,朕实在忧心矣。”
陆言在旁,略微惊讶,原来刘邦早对韩信不瞒,陆言见状当即俯身跪拜道:“兄长放心,臣在一日,重言绝对不会与兄长作对,若是兄长不信,子玉愿亲自前往齐国,将韩信兵权夺回,独领汉军,攻伐楚国。”
相比较韩信而言,刘邦还是非常信任陆言的,见到陆言跪下,亦是慌忙扶起,“侯爷在秦朝时尚不作乱,朕自然相信侯爷所说。”
两人商议计定,便差人写成帛书一封,送往齐国,交给韩信,王都中的韩信整日无所事事,心中不过忧虑齐国民风彪悍而已,忽闻刘邦有帛书下达,不免有些惊讶。
当即行礼接下帛书,开诏读阅,书曰:“汉王召,朕用将军,得天下故土三分有二,今霸王势弱,且掳掠我父,有悖人情,使我父子多日不得相见,朕心方寸大乱,近欲会兵成皋,与我鏖战,一决雌雄,但相持日久,汉军人困马乏,若是与之争衡,难以取胜,非假两势之危,何以成万全之策,故差人星驰召将军归。”
“今彭越、英布皆欲发兵,独将军留守齐地,朕知齐地民风难解,然楚国日盛,终比齐强,汉两患择大而度之,素闻将军背水破赵,奇谋败楚,将军若来,协力破楚,则可一举获胜,天下安矣,朕于荥阳久待将军,望速来。”
韩信读罢,心中大喜,亦是觉得天下可定矣,待时便可封侯拜相,回临淄著书立说,也算是功成名就。
当日韩信便整兵,准备回成皋,恰巧这时蒯通尚在营中,见三军整齐,欲要发兵,慌忙来到韩信营中。
韩信见状,不免有些皱眉,有些不悦的说道:“先生何故这般无礼耶?吾欲出兵何故来我营中?”
蒯通很是直接的说道:“将军何故如此亟待发兵,此等机会何所失?将军可差人同使者共同回成皋,讨得齐王印,然后发兵攻楚,此正有所挟而取之也,日后若领军功,恐难得此番大赏也。”
韩信闻言,暗自琢磨,齐地百里,民丰物博,若此时封我为王,岂不美哉,大不了日后汉王定天下,我不再要封赏。
于是乎,韩信便遵从了蒯通的意见,将使者请入帐中,那使者也是茫然,已经做好准备随军前行的准备,未曾想又被韩信叫了过来。
当即有些疑惑的问道:“上将军此刻不发兵攻楚国,何故召我前来,莫非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韩信略微颔首道:“今齐地百姓多狡诈,而民风彪悍,反复无常,某欲要镇压齐国,需假齐王印不可行此事,然后兴师伐楚不迟,今我有帛书一封,想差人与使者同往成皋,使者意下如何?”
使者在旁,心中岂不知韩信的意思,不就是想因此封王吗?目前身在齐地,权且答应即可,反正帛书是韩信差人而已,当下便应承下来。
韩信得知其意,心中大喜,当即吩咐随从与使者同往成皋,此时的刘邦,欲要发兵,止有韩信没有消息,心中愈加烦躁。
不多日,韩信兵马未到,却只有使者和上将军随从,刘邦当即将人带到殿上,很是不悦的问道:“今兵在何地?为何只有你们二人?”
那随从当即叩首拜道:“上将军并未发兵,差微臣送来帛书一封,还请大王观看。”
左右当即呈上,其书曰:“汉上将军韩信顿首而拜,军无法,不可理,国无主,不可立,民无权衡,何以制服?臣仰仗天威,斩龙且于潍水,连破齐地七十余座城池,军威虽镇,然人心未定,故尝称齐民狡诈,反复无常,臣恐带兵离去,齐民作乱,得不偿失。”
“因于此,臣请齐王印,暂为假齐王以镇齐地百姓,待民心安定,即刻统兵伐楚,不敢怠慢,则疆域勿忧,世为汉土,若无此法,齐民动乱,为时晚矣,臣未敢决断,故发书汉王,请位定夺,上将军韩信顿首再拜!”
刘邦读罢,心中大怒,当即将帛书扔在一旁,大骂道:“此竖子安敢欺朕如此!”吾欲伐楚,久困于此,旦暮望韩信来救,反欲自立为王耶!”
张良、陆言见状,当即上前将帛书摆好,屏退群臣,“兄长勿怒,子玉亦不知重言如此,今唯有听他尔。”
相似小说推荐
-
东晋无敌铁军 (tx程志) 创世VIP2017-10-02 架空历史五胡乱华,中原沦丧,胡虏横行,天灾人祸,华夏文明第一次步入黑暗无底的深渊。一个百事...
-
儒道之天下霸主 (先飞看刀) 起点VIP2017-08-26 架空历史八百年前,大儒董天舒于泰山之巅铸圣成功,开启了八百年的儒家天下。如今,蛮夷入侵,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