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让慕容恪和慕容评非常郁闷的是,无论他们选择从任何地点渡河,必然遭遇夏军水师的阻挠。慕容恪和慕容评二人所部,前前后后损失木筏、渡船上千和近两万千余名军士,却依旧停止在黄河北岸,此时黄河成了夏国高敬宗的天然屏障。
夏国国都、夏军大都督府高敬宗一遍一遍翻看着水师祝英庭送来的战报,早先的时候,高敬宗还担心祝英庭会露空子让慕容恪和慕容评趁虚而入,然而看到祝英庭居然采取了分段巡航,集中优势兵力的打击的方式,先后歼灭燕国长水军以及慕容评、慕容恪两部共十三次架设浮桥的行动。只要黄河防线可以保护得住,高敬宗就可以安心发展了。他给司户参军陈应下达命令,命令各地官员立即组织百姓,进行春耕工作。
高敬宗心情大好,决定召开新安商盟的代表。大都督府前花厅,坐着十几名新安商盟代表,新安商盟虽然以陈氏、俞氏为首,事实上还有十几家大小商号组成的利益集团。
这些人见到高敬宗进厅,纷纷下拜磕头,高敬宗笑道:“都不必多礼,坐,都坐。”
花厅气派宏大,这些人本不敢坐,但见高敬宗坐了,这些人才急忙依次在两侧的席子上小心翼翼的跪坐而下。
高敬宗心情大好,笑咪咪的扫视了众人一圈,笑着说道:“本王兴兵讨逆,还要赖各位支持啊”
(本章完)
第354章 夏国大学
众新安商盟的商人,面面相觑,神色各异。不安者有,忐忑者有,也有露出不一为然的神情。新安商盟四大家族,其实还是俞氏与高敬宗最先接触,然而在交往过程中,却是陈氏采取了不遗余力的鼎力相助,当然高敬宗也投桃报李,陈氏一举成为新安商盟最高话事人。在高敬宗改制之后,陈应为司户参军,可是明眼都可以看得出来,陈应已经是夏国九卿之一,弄不好还会成为文信侯第二。
这下俞燮要说心里不酸,那才是怪事。众人尚没有答话,俞氏代表俞燮郑重的说道:“王爷,需要多少钱粮但请明示,草民定竭力而为。”
现在新安商盟与高敬宗的产业密不可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就算他想置身事外,可高敬宗将一倒,无论是燕国北朝得了势,还是南朝晋国就了势,那他的财产要不被抄没,就成了咄咄怪事,全族的脑袋能不能保住更是难说。
破家县令,灭门府尹这可不是说着玩的。如果是士族门阀,他们还有门生故吏可以上下打点,遮应一二。不过有些商人却暗暗叫苦了,他们可不想趟这趟浑水,就算希望高敬宗得势,可也不想惹祸上身,何况平白无故又捐银钱,谁又不心疼?
高敬宗笑着对俞燮道:“你想差了,本王叫你们来,不是跟你们要钱,要说这一时半会,府库尚支撑得住,就算以后战事吃紧,也绝不用大家纳捐,有愿意为本王效力者,全凭自愿,而且会以借款记本息,就算战争期间,咱也一切依律行事。这点本王可以人头担保……”
众商人都心下一宽,忙纷纷道:“王爷言重了。”
高敬宗不想采取这种逼捐的方式,反而容易适得其反。在后世各国,都用发行国债的习惯,用国债进行募捐,为了激发国人或豪门募捐的热情,国债会有一定的利率。高敬宗就向众人介绍这个借款利息问题。
在这个时代,根本就没有低息贷款一说,可以说放高利贷是各大门阀和商贾敛财的重要手段之一。高敬宗给出了年息一成的利息,如果在后世这个利率已经算不低了。可是在这个时代简直低得可以忽略不计了。通常年利率在三四成,假如借别人一万钱,一年之后要还一万三千,至于一万四千钱,
有人想,按照高敬宗付息来募军款,倒是可以购置一些,尽管利息太低不过也要跟高敬宗结个善缘。这几个月看情形,看高敬宗能不能支撑得住。若不然,只能尽快变卖产业去南晋避难。不管怎么说,睢城城破之日,只怕大伙都好过不了。
但是现在的作坊搬迁不便,或是跟高敬宗有直接合作的,自是琢磨着无论如何都要全力帮助高敬宗对抗北朝,若不然,可就真的血本无归了。
高敬宗却是笑道:“本王请诸位来,欲请请众位为地方治理出一片力。”
众人都不解其意,财力声望,俞燮自是诸人之首,当下就道:“王爷但有差遣,草民等自竭尽全力。”
高敬宗笑道:“本王寻思着设立纳言一职,准备授予诸君。”
众商人都是一呆,换着名目拿钱卖官么?但这可不似高敬宗的作风。
高敬宗向众人解释道:“这个纳言非官职更非爵位,乃是授予民间有德之士的一个称号而已,以表彰其德行,但却又不仅仅是一个尊号,恩纳言者,却是要负担起维持民间安宁、防止非法刑罚之权责。如纳言者,可巡视监狱等羁押院所,接受被拘禁者之投诉,若发现各衙门违法乱纪之事,亦可直接向吏司甚或向都督府**院申诉。”
这个纳言,就相当于后世香港的太平绅士,只属于民间荣誉性质的称号。当然高敬宗利用这上纳言称号,主要是监督地方官员,避免**。任何政治制度,在设立之初都是极好的,出发点也是为了江山社稷,黎民百姓,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潜移默化之下,各级官员就会纷纷变质。这些商人的角色,诚然就是充分后世的自媒体的角色,公开社会阴暗的部分,维系相对的公平。
当然高敬宗在这个时候,也不排除商人与地方官员狼狈为奸,欺上瞒下,**受贿,欺压百姓。但是纳言虽然给商人一种无俸禄的荣誉称号,但是一旦他们犯法了,也可以公开处置。
高敬宗道:“这个纳言本王决定,首批颁布二十七个,既每一州刺史部一个,各郡一个,日后根本各位的表现,进行增减。”
古往今来,容易引起民愤的地方,主要包括监狱和羁押房,众商人更加重中纳言可以直接向高敬宗的**院上折子弹颏衙门习气?对他们来说,这可真是想不到的殊荣。这和花钱捐官是两码事,你就算捐多少钱,捐成了什么,就算是三四品官员又怎样?那也不过是个虚名,在人家眼里,你还是商人,谁也不会真拿你那官职当回事。
这个纳言却大大不同了,不是官员,却有了评说衙门的话语权,高敬宗向无虚言,想也想得到,做了这纳言,地位会有怎样的提升,最起码,不用担心那不入流的官吏来敲诈**了。
高敬宗环视众人,又道:“当然,本王现今处境各位都知,诸位受了纳言,若以后时局变幻,我可就害了诸君,诸位若推辞不就,本王绝不勉强。”
俞燮立时道:“王爷,草民等卑微之身,得王爷抬爱,心下唯有惶恐,怕失王爷之厚望,但草民必定兢兢业业,维系乡里安宁,民间和气。怎敢说一个推字?”
其余众人也纷纷感恩戴德,七嘴八舌的谦逊。
设立纳言,以民监督官员,以舆论导向监督地方官员这只是高敬宗进行吏治改革的第一项。高敬宗将二十七个纳言的职位,分别颁发给新安盟十一个,各州郡士绅七个,剩余九个名额则给了儒、僧、道、工、士、医、兵、农、和学等九种职业,各职业推举一人。
在高敬宗设立纳言监督地方官员和同时,高敬宗把重点改革放在了“学”这一方面,谪仙书院是高敬宗当初无奈之下做出的决定,尽管成立时间尚短也没有培养出来什么有名的人才,但是高敬宗却将整改谪仙学院,改为夏国大学。新成立的夏国大学隶属礼司直接管辖,以夏国百万军民中的饱学之士充当教授,教导适龄少年进学。当然高敬宗在战争期间,却没有搞什么男女同室而学,而是专门招收男子。
(本章完)
第355章 **汤
夏国大学的校址,被高敬宗选在了睢县城东南的十里庙。当地人称为十里庙。这个十里庙占地相当大,长八百九十步,宽六百七十余步,几乎和后世的故宫差不多了。不过这个十里庙占地面积虽然大,不过建筑远远没有故宫大。
在鲜卑人占据梁郡时期,他们可不会管什么僧俗玄儒,看到十里庙拥有如此庞大的庙宇群,便纵兵抢劫,十里庙僧人坚决抵抗,于是鲜卑大军猛攻十里庙,便把十里庙杀得尸横遍野。
虽然没有纵火焚烧这座寺庙,然而便快速衰败了,高敬宗曾对外诈称出身了梁郡崇法寺,在崔逞的主持睢县政务的时候,曾派人修缮这座荒废的寺院。可是由于这是一座高敬宗曾挂单过的寺院,一些假和尚妄图占据这座新命名的崇法寺作威作福,随着冬天大量百姓被燕军驱逐到睢县,崔逞便用这座寺院充当临时安置地点,可是随着开春以来,这些百姓被分散到了各地的开垦农庄,新崇法寺便闲置了下来。
高敬宗建立夏国大学,正愁没有校区,崔逞见高敬宗无意恢复崇法寺,就提出了这个闲着的十里庙。随着高敬宗来到这个经过崔逞组成百姓简单修缮的十里庙,高敬宗第一时间就喜欢上了这里。十里庙占地近千亩,事实上所有殿室加在一起不过四百余间。最重要的是庙中有一座占地两百八十余亩的水塘,这座水塘还是活水与濉水相连。拥有如此大的小湖,学生们将来可以在这里泛舟,游玩,或是陶冶情操。
相似小说推荐
-
逍遥秀才 (欢乐蜗牛) 起点VIP2017-09-20 架空历史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姑苏的三月,秦飞成了大夏王朝的一个读书人。泡得...
-
大明督师 (奔叔) 起点VIP2017-09-23 两宋元明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与崇祯纠缠不清,与东林死磕,与满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