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东晋无敌铁军 (tx程志)



最让祝英庭感觉暴跳如雷的还是四名抬着石弹士兵,居然一不小心将石弹掉在甲板上,还把其中一名士兵的脚砸中。夏军第一名伤员也出现了,让司监田庭训感觉哭笑不得的是,这名伤兵居然是因为失误造成的。因为三百斤的石弹太重,这名夏军士兵的脚面被砸得血肉模糊,骨头肯定是粉碎性骨折,如果这种放在后世还有康复的可能。然而在这个时代,肯定会落下残疾。

祝英庭望着田庭训道:“田司监,此事还请酌情处理,给他一个因伤吧!他们这一家子还指望着他以后生活呢!”

“田某也不是不通人情!”田庭训望着各舰舰甲板上固定的石弹,眼看看石弹消耗了将近三分之一,却堪堪命中燕军长水军两艘战船,其中还有一艘属于是瞎猫打中死耗子居然命中了吃水线,结果这艘倒霉的燕军战船在不足一刻钟的时间内便沉入海底,甚至比马愿的战船下沉速度要快得多。

祝英庭看到第十二舰队与第七舰队分别部署到位,这个时候根本不用担心燕军水师会突破重围跑掉,祝英庭也没有命令第九舰队进行抵近攻击。

田庭训不解的望着祝英庭皱起眉头道:“祝将军,为何不命令第九舰队抵近攻击,距离越近不就打得越准吗?”

尽管对田庭训这种外行的说法有点不满,可是祝英庭还是耐心的解释道:“祝司监有所不知,我们夏军水师,从各级将领到基层士兵,都是新手,我们平时训练怎么也不可能达到这种实战条件下练兵的效果,趁着敌人孤立无援,不如让将士好好练练手!”

田庭训恍然大悟,这才明白祝英庭这般打算。事实上祝英庭就算是不跟他解释,他也无法过问具体作战指挥,除非祝英庭想投敌,否则他是没有资格干涉祝英庭作战指挥的。不过随着夏军第九舰队投石机操作手的技术越来越熟练,夏军各舰上配重式投石机的命中率也越来越高。

燕国长水校尉马愿的座船最终乘坐小船爬上右翼的一艘战船,他的将旗刚刚升起,就遭到第九舰队六艘鸟船的密集进攻。坚持了不到半柱香时间,这艘战船被连续命中三颗石弹,特别是三颗石弹以密集的击中船中腹部位,结果这艘战船在两柱香的时间快速沉落。

马愿随着这艘战船沉落而落入河水中,不过他的水性不错,又游到一艘燕军战船上,连续三艘战船沉落,让马愿也清醒了下来。此时燕国长水军的装备,还停留在十数年前,别说投石机,就连床弩都没有一具。唯一的远程攻击手段,就是弓箭了。可是他们的弓箭射程只有百余步而夏军水师战船距离燕军战船少说也在三百步之外,他们的弓箭连对方的毛都捞不到。

想跑,看着四面八方缓缓围上来的夏军战船,马愿不由得绝望了。

船上传来部曲哭爹喊娘的惨叫声:“娘来,咱们的船被打中了!”

马愿在这个时候,根本就没有去想他和部曲在邺城的家眷如何,结结巴巴的道:“别……别……别……打……了……投……投……投降。”

然而战船上的燕军长水军士兵已经被吓傻了,他们根本就没有听到马愿喊什么。当夏军仍使用鼓声和旗语传递命令的时候,燕军的落后指挥系统,命令仍是靠人工传达,在这种情况下,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太多延迟。

在战场上,军令的延迟就意味着血腥和死亡,一艘燕军战舰的主桅杆被夏军水师战船上的投石机击中,桅杆倒在战船上,将战船上的燕军水师士兵砸成一团模糊的血肉团。燕军长水军十一艘大小战船,此时仅艘五艘完整无损,其他的六艘不是沉没,就是伤痕累累……

马愿实在难以相信,短短半个时辰内燕国长水军十一艘还能正常航行的战船居然损失过半。然而事实如此,不由得他不相信。

就在夏军水师第九舰队的将士们热情高涨的抬着石弹继续朝着燕军战船如同打靶子一般轰击时,突然听到了中军战鼓上传来“停止作战”的命令。

马愿松了口气,暗道:“终于可以保住这条命了!”

事实上马愿高举得太早了,要知道如今的夏国督察院院长籍戡可是原冉魏国卫将军籍罴的弟弟,当初如果不是马愿打城城门献降燕国,籍罴也不会力竭伤重而亡。几乎所有的籍字营老兵,对于马愿这个叛徒恨得咬牙切齿。尽管高敬宗不是一个史学好杀的人,然而有很多时候,他不得不考虑全体将士们感受。

燕国长水校尉马愿以下五艘战船四百六十余人投降,祝英庭几乎没有犹豫,直接接纳了降兵,而是把命水师一支小部队押解着马愿十余名燕军长水军将领向睢县进发。天知道籍字营的老兵会如何处理他。

明天去鲁院报导,老程就可看到若干个只闻其名未见其人的大神了。

(本章完)

第350章 文雅一点

高敬宗的《告夏国臣民书》是使用白话文书写的洋洋洒洒一千余字,然而这篇演讲稿却是夏军九个师三十四个旅一百二十五个团共计两百余份,四州二十二郡一百六十一个县共计二百八份仅仅军政两方就需要五百余份,加上社会各届人士三百余份,共计八十余万字。

秘书院四十二名录事小吏抄得手软,抄录了三天三夜,堪堪弄出了五百仅仅满足夏**政体系的宣传需求,与高敬宗的预期有着不小的差距。

在高敬宗改制之后,把晋朝的门下台改成了秘书院。以杨释领秘书院事,而陆永华则是杨释的副手,充任秘书丞。陆永华的能力非常一般,谋不能定国,文不能安邦。事实上他最多可以做一郡太守,不过陆永华却是高敬宗原始班底的元老,尽管他的能力不足以胜任更高职位,但是高敬宗却没有把陆永华一脚踢开,主要还高敬宗要把陆永华当成一个马骨。

由于杨释不在睢县,而陆永华则代理领导秘书院,高敬宗对陆永华这么小的事情都没有做好,极为不满,可是亲眼看到秘书院录事房的小吏们,握着红肿的手腕叫苦连天时,高敬宗原本一腔怒火也无处发泄。他不是不通情理之人,也深知抄录的痛苦。加上陆永华本人,整个秘书院负责抄录这个《告夏国臣民书》的人只有四十三人,平均每人抄录近一万两千字,平均每天每人抄录四千字。如果用后世的钢笔抄录还不可以做到,可是用毛笔,让高敬宗写一千字,他需要大半天时间,如果连续写上三天,他会崩溃的。

镌刻雕版印刷,是隋唐时期才形成的技术,但是隋唐时期的这种雕版印刷,不仅效率低,而且雕刻的模板,都需要坚硬的木材,费时费力,而且造价非常高。高敬宗非常自然的就想到了后世的活字印刷技术。

高敬宗也非常奇怪,这么简单的东西为什么在这个时代没有流行起来。难道古代人的脑袋这么不开窍?抱着这个态度,高敬宗随便找出一枚沈郎铁钱,沾着墨水印在纸上。可是结果却让高敬宗恍然大悟,原来沾着墨水印在纸的印记,不过是一团黑点,依稀可以看到铁钱外圆内方的大致轮廓,后来高敬宗又拿起自己的私章,沾着墨水试验,同样也看不清字体。高敬宗这才发现问题真正的原因是墨水材质问题,制约了活字印刷的技术发展。

事实上在这个时代早就有人提出过活字印刷的设想,然而事实上墨水和字模都不成熟,而宋朝的毕昇应该不仅仅是改泥活字,最重要的恰恰是墨水的改良。高敬宗了解到在这个时代,书坊的规模都非常小,基本上都是人工抄录,再说各个书坊之间又缺乏足够的交流与沟通,很难支持进行大规模的材料筛选。

这恰恰是杂学不显的大弊端,要是有国家来支持系统性的材料筛选,何至于不能让印刷术得到大规模的应用?要是有充分的交流跟沟通,后人至少能在前人的基础少走许多弯路,要是材料学本身有体系的理论进行指导,筛选的方向就会更明确,时间自然能缩短。

高敬宗萌生了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念头,可是他只知道后世常用的是铅活字,字模用铅制成,到底是纯铅还是铅合金就不得而知,更不知道铅活字配用何种印刷墨水才好、对纸张有没有特别的要求,他看着陆永华问道:“秘书院今后需要大量抄录各式文件,你有没有发现,着人抄工太慢,也太费时费事?”

“王上所言极是”陆永华微微一愣,他举起自己如同水晶肘子一般的手腕道:“抄书不慢,还容易出错,若是一个字抄错,整张纸就废了。特别是昨晚熬夜抄录,光废掉的纸就有三刀。”

高敬宗知道宣纸所谓的一刀就是一百张,三刀就是三百张。在这个时代宣纸是相当贵的,一刀纸差不多要一千八百钱,平均一张纸几乎可以买一只鸡了,在后世这个价格是根本不可能想象的。

高敬宗道:“有没有想到制造一种机器,把今后需要大量颁发的文件印刷出来?”

“印刷?”陆永华想了想说道:“下臣倒是听说过有雕版印刷,不过雕版太贵,一个雕版就需要三万多钱,以《尚书》为例,全文两万五千七百字,光雕版就需要雕刻五十余个,这一套下来就需要一百五十万钱,字越小越难刻,字越大,印字越费纸字;一页雕板刻错一字就要重新来刻,要是在刷印过程中,雕板损坏就要补刻。但是补刻一个雕版就算是熟练的雕工也需要费时近三个月,时间也来不及……所以还不如抄录省事。”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