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东晋无敌铁军 (tx程志)



门楣也有区分,一般按二,四,十二之数。简单来说,门楣上有两个户对的,对应的是五至七品官员;门楣上有四个户对的,对应四品以上官员;至于十二个户对的,则只能是亲王以上的品级才能用,换句话说,即便是皇亲国戚,不是封王的也不敢建三开门,嵌十二个户对!户对的形状也是有规定的。文官用方形,武官用圆形。

古代府邸门前讲究门高于路,股门前要有台阶,这台阶可不能随便修,也要按照制度来。六、七品官员门前台阶不能高于二级,五品官门前台阶不能高于三级,以此类推,台阶数目最高不能超过八级,超过八级那就是九了,九乃数之极,那是代表顶点的数,除了皇上谁也不能用。随着官员晋升,门前的台阶数目会慢慢增加,文人们经常谈的一个词“进身之阶”,其中的“阶”就是从这儿来的。

此时桓温是东晋大司马,按制他的府邸可以是三间五架,留八个户对。可是高敬宗呢?只是庶民,他即使建府,也不能留户对,否则就是违制。这个罪名在古代相当严重,轻者抄家,重者诛杀三族。身为庶民,居然敢向当朝一品大司马求亲,这就是对桓温的最大侮辱。桓温的女儿无论样貌人品如何,哪怕是瞎子瘸子,她要嫁也只能嫁与公候子弟。

“郗参军、习别驾,二位谬矣!”陈应笑道:“有道是高门嫁女,低门求妇。如今凭借桓大司马的权势,何需凭借子女婚姻维系家族利益?”

陈应此言一出,郗超和习凿齿顿时哑口无言。在这个时候,天下间还有可以让桓温值得以嫁女巴结的人吗?答案是肯定的,没有!

桓温听到陈应的话,甚是受用。龙亢桓氏本是经学世家,自桓荣习《欧阳尚书》后成为著名经学世家,桓荣、桓郁、桓焉祖孙三代曾为汉明帝、汉章帝、汉和帝、汉安帝、汉顺帝五代皇帝的老师。但是在东晋时期,随桓温之父死于苏峻之乱,龙亢桓氏也因而衰败了下来,已经变得无藉藉名。

自从平灭成汉,平蜀之战使得桓温声名大振,朝廷忌惮不已,担心他日后难以控制。大司徒、会稽王司马昱只得让扬州刺史殷浩参与朝政,制衡桓温。只是非常可惜,司马昱所托非人,殷浩以见识度量、清明高远而富有美名,然而却是一个眼高手底,急功好利之人。为分润军功,不让桓温独享东晋擎天柱之名,在仓促准备就开始北伐,殷浩数次北伐,欲进据洛阳,修复园陵,但却屡次战败。军需物资更被掠夺殆尽,朝野怨恨不已。永和十年(354年)正月,桓温上奏朝廷,列举殷浩罪状,迫使朝廷将殷浩废为庶人。从此,朝廷内外大权尽归桓温,朝中已无人再能制衡桓温。

如今桓温一征氐秦,二讨羌部姚襄,二战皆胜,声势一时无两。此时桓温虽然未晋升太尉,却掌握荆州、益州和江州三州。此时江州刺史为桓温二弟桓云,官拜建武将军、都督司豫二州军事。而桓温三弟桓豁官拜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监荆、扬、雍、宁、益、交、广七州诸军事。镇西将军、益州刺史周抚本是王敦爪牙。在王敦事败后,周抚改投桓温门下,其次周楚更是成为桓温门下三猛之一。四弟桓秘则为东晋禁卫中领军。

桓温此时直接、间接掌握着东晋朝廷九成以上的军队,三州政务,哪怕是权倾天下的褚蒜子也不得不仰视桓温鼻息,更何况是其他人?

陈应这句马屁拍得非常高明,一下子拍到了桓温的心坎上了。桓氏因其父江左八达之一的桓彝而衰败,却因桓温军功重新崛起。在这个时候,陈郡谢氏不过是三品门第,而龙亢桓氏晋升为一品豪门。

陈应接着道:“我家都督虽然出身不高,但是渤海高氏却也是四品门第。虽然比不得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西龙亢镇)桓氏,却也是位列士族。我家都督虽是志学之年(十五岁),对《毛诗笺》、《春秋左氏传》、《论语集解》可以说是精通了,《诗》、《论》是倒背如流,《春秋左氏传》,因为卷轶浩繁,尚不能通篇背诵,但只要提及传中某人某事,高攸就能滔滔不绝地把那一段相关文章背诵下来。”

桓温闻陈应此言,顿时愕然。如果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可以精通《毛诗笺》、《春秋左氏传》、《论语集解》,《诗经》、《论语》倒背如流,足可堪称神童。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郗超不屑道。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

“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陈应道。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郗超顿时语塞,讪讪然,俊面羞红。郗超年轻时卓越超群,放荡不羁,有旷世之才,在士林中交游广泛。他善于清谈,见解义理精妙入微。尚未弱冠就闯了下很大的名声,时人谓之:“盛德绝伦郗嘉宾,江东独步王文度。”说的就是郗超与王坦之。

桓温见以辩才机智而闻名的郗超吃憋,顿时大乐。此时桓温看陈应这个胖子自始至终,神态自若,从容不迫,举止潇洒磊落。顿时起了爱才之心。

东晋是典型的门阀政治,世族门阀完全垄断中央政权。九品中正制成为门阀贵族仕进、升迁和垄断政治的工具,进一步确立了“举贤不出世族,用法不及权贵”的政治准则,导致了“贵仕素资,皆由门庆,平流进取,坐至公卿”的现象。高门士族世代担任高官美职,寒门地主则无进升之阶。

实在不好意思,老程是兼职网络写手,冶金生产一线的操作工人。昨天晚上实在是太累了,匆忙写下一点就发布了。半夜醒来,就修改上传。非常感谢快乐阳光熊打赏388币、若曦打赏999币、花瓣的打赏1888币。今天是最后一天发布公众章节了。过了二十四点,就上架了。希望诸位大力支持一下老程!

(本章完)

第144章 名扬(上)

桓温虽然出身士族门阀,然而却没有其他士族子弟“士庶对立,老死不相往来”的成见。桓温非常爱才,也重视人才、尊重人才。他可以和王猛扪虱(捉掐虱子)谈天下,也可以重用车胤(yìn)。

说到车胤这个人,大家或许有点陌生,但是提起“囊萤夜读”这个成语肯定不会陌生。而车胤就是这个成语的主角。车胤自幼聪颖好学,因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自此学识与日俱增。风姿美妙,敏捷有智慧。桓温见其有才,便辟为从事。而车胤也非常争气,渐渐升迁,吏部尚书。

桓温除了提拔车胤之外,还提拔了不少中层地主阶级人才。如习凿齿,伏滔、袁宏等。其实襄阳习氏在此时只能算豪族,却算不上士族。因为习氏在习凿齿之前三代已经不出仕重要官职了。

桓温微愠,顿首道:“陈参军郡望何处?门第几何?”

陈应道:“区区不才,祁门陈氏,世代累商!”

“原来不过一介商家子!”习凿齿顿时没了与陈应说话的兴趣。随即对侍婢道:“请红珠出来!”

人说喝酒有四个阶段,甜言蜜语,豪言壮语,胡言乱语,默默无语。酒酣耳热之际,郗参军进入了豪言壮语的阶段,左右拉着人说话,侍女们娇笑着躲躲闪闪,不让他抓住。

魏晋士子风流,常常以落拓不羁,纵酒放达、纵情越礼的种种行为为荣。像阮咸“与猪共饮”,(诸阮皆饮酒,咸至,宗人间共集,不复用杯觞斟酌,以大盆盛酒,圆坐相向,大酌更饮。时有群豕来饮其酒,咸直接去其上,便共饮之。(《晋书·阮咸传》)还有“胡奴逼颂”袁宏起初写《东征赋》的时候,没有一句话说到陶侃。陶侃的儿子胡奴就把他骗到一个密室里,拔出刀来指着他,问道:“先父的功勋业绩这样大、您写《东征赋》,为什么忽略了他?”袁宏很窘急,无计可施,便回答说:“我大大地称道陶公一番,怎么说没有写呢?”于是就朗诵道:“精金百炼,在割能断。功则治人、职思靖乱。长沙之勋,为史所赞。”

至于脱光衣服围着岳父遗体大笑,集体嗑药,群欢***这是魏晋士子风流的直接体现。这些侍婢躲避郗超,不是害怕,也不是不想傍大款。但是想到士子的秉性,却又忍不住后怕。如果独居一室,她们自然以一副任君采摘的模样,可是现在,她们却害怕郗超会把她们当场“正法”。

“我家都督既有学识,亦有文才,更有武略。”陈应没有理会郗超,乘虚而入道:“我家都督开设谪仙书院,并著三书,一曰《三字经》、二曰《百家姓》、三曰《千字文》。”

徐敬宣适时将高敬宗从后世剽窃的《三字经》《百家姓》以及《千字文》递给桓温。桓温伸手接过。书册薄薄一本,并不厚。封面上用清婉脱俗的行书书写“三字经”三字,高敬宗的书法,在这个时代书法大家倍出的时代,根本拿不出手。所以这书皆是郑诗诗抄录,装订成书。下面署名正是高敬宗。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刚刚开始桓温只是下意识的朗读。三字一组,六字一句,简单明了,却蕴意深远。最重要的,是这些字读起来琅琅上口,极有韵律。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