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盛世:长安城下 (靥凝)


  “是这样啊。”他说,解释道,“人造皮是二十年前开始使用的,传言那时候有一个高句丽的高人……”
  诶?高句丽的就是高人么……我不禁腹诽,说起来,高仙芝也是高句丽的来着……
  好巧,不是姓高就是自称高人的。
  “可是那个人长得一点儿都不像高句丽的人,”他说,“他长得一副胡人的面孔,眼睛比一般人要大上一些,最让人称奇的是他的眸子是血红色。”
  红色瞳孔……我吃了一惊,那货真的是地球人?
  话说,世界上到底是不是……真的有外星人啊?
  应该是有的吧,不然那些古籍里记载的、特别像UFO的东西,到底是哪里来的?
  就算国外的那些人是串通好的,中国可是自古就有记载,那时候丝绸之路还没打开呢,跟他们压根儿也没什么交流,怎么可能描述的那么相似呢?
  最主要的是,宇宙有近百亿颗恒星,怎么可能单单就地球有智能生命呢?
  再说了,总不能古代的时候,那些奇观特别多,到了现世一下子都没有了吧?
  就像这个人似的,除了黑白黄三种人之外,地球上确实发现了蓝种人和绿种人,眸子的颜色也有黑蓝深棕浅棕等颜色;但从来没听说过有红色瞳孔的人——怎么可能会有红色瞳孔的人?
  难不成他们在一千年后灭绝了?
  “他自称是来自天上的使者,他来的同时,带来了很多大唐没见过的东西,”姚訚说,“比如日炽石,比如人造皮,还有芙蓉糕虹桥这类甜食。”
  虹桥不是唐代本来就有的七彩糕点吗?
  唐朝人很会吃,而且各种爱吃甜,什么“酪樱桃”(唐朝时的奶酪淋樱桃),“透花糍”(最早的果冻,其实那个红豆蛋羹,很大程度上就是仿制的这种带豆沙的果冻状甜品),“冻酥花糕”(最早的奶油冰激凌)和“清风饭”(糯米和糖制成的冷冻甜品,有点儿像九十年代时,街角随处可见的、两毛钱一块的白色雪糕。)。
  港真,他们雪糕都做出来了,虹桥什么的好像也不怎么稀奇;虽然那个芙蓉糕确实是挺不正常的。
  说起来,日炽石这个名字好熟悉……
  我想了想,恍然,是当初萧赫用来当壁灯的那种矿石。
  “日炽石不是天然形成的吗?”我问。
  “是天然形成的,但是在他来之前,大唐是没有这种东西的。”他说,“这些东西都是他带来,并教会我们使用的。”
  我就说吗,日炽石这种东西可能压根儿就不是地球矿物;怎么可能会有直接用太阳晒晒就能储蓄太阳能的东西呢?
  不知不觉间,我已经默认了那个红眼睛的家伙是外星人。
  “那,那位高人现在身在何处?”我问,能见见外星人也是好的嘛,也不算白来一趟。
  “嗣业,你莫不是……不是本朝人?”姚訚一脸惊讶。
  怎么所有都怀疑我不是唐朝人……虽然我确实不是吧?
  但是,怎么所有人都看出来了……
  “我之前摔过头,现在还有疤没好利索呢。”我说,把挡在太阳穴的碎额发扒拉开,露出太阳穴。
  其实也不是故意留出来的头发,我在现世的时候就这样,只要留长发、碎头发就很多;杜展显然跟我一样,扎“丸子头”总是会有碎头发。
  “哦。”他显然信了,接着说,“当日那位高人仙逝的时候,举国悲痛,生产、工商皆停业三日。”
  诶,他死了?
  外星人也会死么……
  “那位高人,是怎么死的?”
  “无疾而终。”他说,“某一天,高人三天都没有出门,家仆闯进去,发现高人躺在床上,气息全无。”
  那明显是金蝉脱壳了吧……
  也许他们看到的那个“高人”遗体,只是个仿真人偶;别说能超远距离时空旅行的外星人了,现世都能造出来了。
  “是这样啊。”我敷衍地说。
  “嗯。”他应声,不知道在想什么。
  我也没再说话,两个人沉默地走着,“到了。”
  我刚要说话,就被姚訚捂住嘴,拖到一边。
  这些人都是什么毛病,不是捂人嘴就是掐人脖子的。
  “你别出声,看那里。”他说,松开了手。
  我点头,看向那里。
  一对衣着华丽的中年男女和姚訚的大爷站在一起,正在说着什么。

第106章 他的爹娘(推荐加更)

  那对衣着华丽的中年夫妻和姚訚的大爷站在一起在说些什么。
  可是他们站在里面,隔得太远,我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
  我看到姚訚的大爷在一旁摇头,紧接着中年大叔低头沉默,不一会儿,原本罗帕掩面的中年女子伏在了大叔身上;看起来是悲伤到了极点,也顾不上其他了,直接在外人面前就哭了起来。
  他们应该是李植的爸妈。
  我感觉姚訚的大爷“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看李植的爸妈的反应就知道了。
  我使劲伸长脖子,结果一不小心把一个踉跄跌了进去。
  我自己都觉得自己真是没法儿要了,还能干点儿什么呃……
  好像一直都是在各种闯祸似的。
  不行,必须得好好跟着他们训练……再这么下去,真的要到了上战场的时候,纯粹就是去当靶子的。
  我一下子跌在了地上。
  他们被吓了一跳,那个中年女子下意识地“啊”了一声。
  姚訚的大爷看到我也是吃了一惊,“你怎么会在这里?”
  “呃……”我爬起来,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郎君,娘子,阿爷。”姚訚紧接着跟了进来,“抱歉打扰诸位了,嗣业也是一时心急。”
  说得李植的爸妈一脸懵。
  我忙行了个礼,说,“在下杜展,多有得罪还望见谅。”
  李老爹点了下头,算是回应。
  李植的妈眼神明显闪烁了一下,但是却什么都没有说。
  “是展莽撞,惊扰了诸位。”我赔了个礼,说,“那吾等先告辞了。”
  说完,拽了下姚訚的胳膊,准备跟他一起跑路。
  “慢着。”李老爹忽然说。
  我心里咯噔一下,顿住脚步,转身尴尬的笑,“阁下……”
  “你是重贤的兄弟?”李老爹问。
  重贤……好像隐约有点儿印象。
  哦,是杜甫的老爸,杜闲。
  “是,”我说,解释道,“展是崇明兄家的养子。”
  古代都是按家族算的,所以我也是杜闲的弟弟;其实现世也有这么算的,按照家族排行。
  比如杜甫被称为杜二,可他是杜闲的长子。
  那怎么会叫杜二呢?
  是因为他在家族排行老二;他们这一代,杜筠是老大,杜甫排行老二。
  这么看来,杜闲应该是襄阳那边的长子;因为他跑来本家给娃儿“上户口”啊,分支都会有分宗祠,一般只有长房嫡子才有资格进本家的宗祠。
  说起来,在唐朝经常以行第连同姓名官职等称人。
  行第是指在家里的排行。
  古代的时候,“家”指的是家族,所以排行指的也是家族的排行——即按照家族的同一辈人排列;这种同先祖的弟兄大排行,叫做行第。
  举个例子,王维有诗题《送元二使安西》里面的“元二”就是这么叫的;并不是那个人就叫元二。
  “送元二使安西”意思是,送一个姓元、在家族排行老二的人去往安西都护府;“使”指的是去往,出使;“安西”并不是送他“安息”、也不是把家安在西边的意思,安西指的是安西都护府。
  在古诗中,安西、安北和北庭之类的都是特指词,特指安西都护府、安北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像王维这样称呼人的在唐朝很多见,写进诗里的也很多,比如:《答王十二》、《问刘十九》、《同李十一醉忆元九》、《送裴十八图南》、《寄丘二十二员外》等等。
  再举个例子,柳宗元人称柳八,因为他在族中(即整个柳家,包括他的堂兄弟们)排行第八;白居易又被称为“白二十二”,并不是说他爸妈特别牛掰,连生了二十二个孩子,而且他们家族这一辈孩子众多,他出生的又比较晚,到他出生、都到第二十二了。
  诸如此类的还有,李白——李十二,李商隐——李十六,王维——王十三,韩愈——韩十八,刘禹锡——刘二十八,柳宗元——柳八,元稹——元九,裴图南——裴十八等等。
  前面说了,行第还可连同名和官职并称,于是,他们又换了名字。
  裴图南原本是裴十八,现在变成了“裴十八图南”;杜甫原本是杜二,现在成了“杜二拾遗”;原本的“白二十二”、白居易,变成了“白二十二舍人”。
  所以,再看到刘二十八(刘禹锡),可不要说他爸妈太能生孩子了……这是整个家族、包括了他的叔伯兄弟的总排行。
  古时一个家族大多是很大的,比如说杜家,那些跳广场舞的大叔大妈都是“嫡”出的,嫡长子嫡次子嫡长女嫡次女……等等;杜老爹的兄弟姐妹,杜老爹的翁爷的兄弟姐妹及其后人……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