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盛世:长安城下 (靥凝)


  李林甫当然知道玄宗因为什么而烦恼,于是跟他出主意,说:“高宗当初和武皇后在一起的时候,是先让武皇后入寺,后接入宫中的。”
  玄宗一听,这是个好主意。
  于是跟杨玉环说,让她自请出家为道士,并许诺纳她为妃。
  杨玉环照做了。
  玄宗不光亲自监督了她出家,还给她赐号太真。
  然后玄宗为了弥补自己对李瑁的愧疚,又给他娶了个老婆,是左卫郎将韦昭训之女。
  十二月,玄宗秘密纳杨玉环为妃、接入了宫中。
  杨玉环现在才二十三四岁,她肌态丰艳,又极其聪慧、通晓音律,还善于奉迎玄宗心意。
  不久,玄宗恩宠她如武惠妃。
  宫中皆称呼她为“娘子”,礼仪一如皇后。

第371章 忠嗣兼任
  今年年末,贺知章死了。
  我常年呆在安西,除了从报状上得知一些关中地区的消息外,其他的途径一概没有了。
  贺知章今年已经八十六岁。他证圣元年进士及第,曾任礼部侍郎等职。
  晚年上疏请为道士,求还乡里。
  他风流倜傥,狂放不羁,与李白、张旭等合称“饮中八仙”。
  说到李白,他的名字现在已经成了大唐上响当当的名字。
  他前两年入宫担任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
  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
  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天宝二年,李白供职于翰林院。
  初春,玄宗于宫中行乐,李白奉诏作,赐宫锦袍。暮春,兴庆池牡丹盛开,玄宗与杨玉环同赏,李白又奉诏作。
  可是李白一心想要建功立业,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始纵酒以自昏秽。玄宗召唤他,他都不去上朝。
  没两天,他就跟玄宗请辞,游山玩水去了。
  让高力士脱靴,其实只是史官为了黑他。
  李白这孩子虽然傲娇但也不是一点礼数都没有,怎么可能会让高力士帮他脱鞋子呢?
  他和高力士是好友,当初如果不是高力士帮他说清,还轮的到他主动请辞?
  估计早就被玄宗给杀了。
  如果他当众让高力士下不来台,高力士怎么可能会那么大度的帮他说情呢?
  但是,这样还是把玄宗给得罪了。
  天宝三年,翰林芮挺章编了一套,其书三卷,选录唐八十五位诗人的诗二百一十八首。
  其选录标准强调“风流婉丽”,重词彩而轻风骨,所以入选作品内容深刻,雄浑豪放者甚少。
  但是,对于大诗人李白的作品竟一篇都没有收录。
  李林甫自从入朝为官以来,各种给玄宗出馊主意。
  高力士觉得在这么下去,玄宗就离亡国不远了。
  可是玄宗对李林甫宠幸正甚,他又不能直接了当的说;他只好旁敲侧击的跟玄宗说,可是玄宗要么是真没听懂,要么是故意装糊涂。
  今年十二月,玄宗提出想要政事委任于李林甫,自己当个闲散皇帝;说白了,还是他只顾贪图享乐。
  自打开元二十四年的玄宗从东都还京后,李林甫知道玄宗厌巡幸,就与牛仙客谋划增近道粟赋,并和籴以充实关中,所以积蓄丰盈。
  玄宗觉得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大同。
  再加上杨玉环入宫以来,深得玄宗的喜爱;英雄难过美人关,自古英雄都是栽在了温柔乡里。
  玄宗现在已经六十岁了,唐朝平均寿命也就五六十岁,说句不好听的,在不享受就没时间了;他自己又不知道他自己能活到八十多岁。
  于是他跟高力士聊天,说:
  “自唐建立政权以来,就需要东都西京来回跑,如今天下太平,我已经有十年没出长安了。”
  “既然天下太平、盛世长安,我想无为而治,把政事委任给李林甫,你觉得怎么样?”
  高力士当场就懵了,立刻反对:
  “天子巡狩是古代传下来的制度,再说,天下大权不可假手于他人。”
  “李相公现在已经权倾朝野,如果再接管政事,到时威势既成,天下恐怕就更加没有人敢说他的不对了!”
  玄宗听后,十分不高兴。
  高力士跟在玄宗身边多年,自然看的出来玄宗是生气了。
  立刻连连顿首,赶忙认错:
  “臣是狂妄而言,臣罪该死。”
  玄宗原本就没有真的生气,原谅了高力士。
  但是,从此之后,高力士不敢再跟玄宗深言天下大事;玄宗也没怎么征求过他的意见。
  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
  天宝四年的春天特别的干。
  整个安西地区几乎没有下雪,也没有降水。
  缺少雨水的灌溉,百姓们只能转而去使用井水和河水。
  一时间,井水枯竭、河水水位极度下跌的谣言四起。
  实际上只是因为地下水不过丰沛,干旱导致水蒸发速度过快,才造成了水位下跌喝井水枯竭的假象。
  我和王楠带着人、用尽量简单的语言跟他们解释了这个问题,这才安抚了城镇的居民。
  回大都护府的时候,我在路边捡到了一个弃婴。
  天还是挺冷的,他的脸已经冻得有些发紫,眼看着就要不行了。
  我把他带回了大都护府,准备收养他。
  来曜看到这个孩子之后,喜欢得不行,非要给他起名;重点是他起的名字好听就罢了,他非要给这个孩子起名叫国忠。
  原谅我对杨国忠实在没什么好印象,说什么也不能把这个孩子起名叫国忠啊……
  于是来曜提出叫佐国。
  刘翊的字叫佐翊,我对“佐”这个词还是蛮有好印象的,于是同意。
  天宝四年正月,我四十九岁生日的时候,有了一个儿子叫“李佐国”的儿子。
  今年二月二十一日,玄宗任命朔方节度使王忠嗣兼任河东节度使。
  王忠嗣一直都是一个有担当的人,他年少时勇敢自负,到了身居将职的年纪,立刻稳重了起来、以守边为本职。
  他曾对人说:“当国家安定的时候,作为将领的职责是抚恤军队而已。不可凭分削国家的力量,轻易地挑起战事,来捞取个人功名。”
  他训练兵马时,缺少份量的一定要补上;他有一把重达一百五十斤重的漆弓,曾贮在袋中,表示没有多大用处。
  军中士卒都日夜思战,王忠嗣总是提前派遣侦察兵观察敌方的薄弱地方,然后出奇兵攻击。
  因为他这个好习惯,士卒喜欢这样做,师出必胜。
  每次军队出战,便召集各将领交付兵器分发给士兵,虽然是一弓一箭,但都在上面记上用者的姓名,战斗完后收回;如果遗失,就验明其身份治罪。
  所以人人自勉,兵器充足。
  他现在兼任两镇节度使,自朔方至云中,边陲数千里。
  凡事要害之地,他都派人加固当你的城墙或者设置新的城镇,拓地数百里。
  边疆的胡人听说他到来之后,立刻消停了很长一段时间。

第372章 李相乱纲
  今年,李林甫向玄宗引荐了两位“贤臣”。
  起因是这样的,兵部尚书李适之和附马张垍和李林甫的关系不怎么好。
  而李林甫现在是玄宗面前的红人,连曾经的大红人高力士都不敢和他对着干。
  可是这俩人因为之前的一些事情得罪了李林甫,李林甫那种锱铢必较的人怎么可能会善罢甘休?
  他让自己的心腹去兵部严查铨曹私吞税务之事,一查不要紧,足足拽出来了六十多个官吏。
  我想说,这应该还是没有使劲查的数据,真的要是严查的话,我百八十人都好抓。
  这六十个人被交付京兆府御史台审问。
  大家同朝为官,都是自家人。京兆府也不好意思把所有人都得罪。
  于是,审查了一个多月,所有人拒不认罪。
  这个时候才知道,其实这个案子就是个冤案,当然不能承认。
  一晃一个多月过去,李林甫也没什么耐心了,他催促京兆尹萧炅尽快破案。
  萧炅迫于压力,只好找了有名的酷吏法曹吉温审问。
  吉温入院后,直接没用兵部的官吏;他让萧炅找了一个房间。
  他从里面选了两个罪行最严重的,然后动用了各种酷刑。
  囚犯们哭喊得歇斯底里,根本不忍心听。
  折腾了一天之后,两个囚犯招供。
  兵部其他官吏早就听说吉温这个人心狠手辣,无所不用其极。
  再加上听到这么惨烈的叫声,更加不敢支声了。
  于是,六十个官员全部被冤判入狱。
  李林甫现在已经开始准备铲除那些不和他一伙的人。
  最开始还只是单纯地挤兑一下。
  有吉温之后,李林甫感觉自己还缺一个帮手。
  这时,又有人跟他推荐了此时又有杭州人罗希奭。
  这个人在大唐疆域上是出了名的酷吏。
  左右副手召唤起了之后,他举荐两个人担任御史台主簿,没多久,俩人又在李林甫的举荐之下升迁殿中侍御史。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