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盛世:长安城下 (靥凝)


  “阿爷,你放手……”杜筠求饶,“夫子就是这么说的。”
  “你听那些迂腐的人说什么。”我翻了个白眼,“反正我觉得是这样的,人生得意须尽欢,在该做什么的时间,就要做该做的事。小孩子在小的时候就是应该肆意的玩儿。”
  杜筠的眼睛里升腾起一束光,接着又熄灭了:“就算夫子说的不对,阿娘也是这么说的。”
  我:“……”
  我算是发现了罪魁祸首不是他的老师,而是他妈。
  “阿嫂说的意思是希望你不要太贪玩,但是我们一年就上一次街,也不算贪玩啊?”
  “当真?”杜筠眼里刚刚消失的光又燃起来了。
  “当真。”我说。
  “那筠也去。”他说,裂开嘴笑。
  说实话,我第一次看到他笑;他一笑,左侧脸上有一个浅浅的酒窝。
  这才是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应有的状态,每天只好背死书的……那是机器人。
  —
  我和杜煜、杜闲打过招呼之后,一手抱着一个上街了。
  上元节的长安热闹非凡,比昨天晚上更要热闹上好几分。
  之前那些只是挂在街上、只有少部分被点燃的花灯,今夜全部都被点燃了,整条长安街映照得如同白昼。
  不光灯点燃了,连卖东西的小贩都多了很多;连通道都被占用了了一些。
  原来占用通道经商的这个毛病,是自古流传下来的。
  街上的人都议论纷纷,从他们谈话的内容中我得知,今天晚上会有皇室的人参与到整个上元节的狂欢当中。
  虽然长安城就在皇城的脚下,但是很多人也是没没有机会皇室的。
  在没有电视没有电话没有任何社交平台可以一睹皇室阵容的古代,也就只有上元节这种大狂欢的时候可以见到那些传说中的人。
  “阿爷,还有卖糖人的!”杜甫看到那天我们买糖塑的那个摊位,说。
  “阿甫还想吃吗?”我问。
  “不想了……”杜甫可怜巴巴的看着我,“上一次刚吃了一半,回到家被阿爷训斥了一顿……”
  “哈哈,没事儿,这回我们不告诉他,我们吃完再回去。”我说,走到那个摊位前、把杜筠放下,“麻烦来三根儿。”
  杜筠跟着我、我抱着杜甫,我们三个人一人拿着一根糖走在街上,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我感觉杜筠在刻意模仿我走路的姿势。
  一开始还不觉得人多,越往里走越觉人真的好多。
  摩肩接踵已经不足以形容人多了,现在的状态更像是挤在沙丁鱼罐头里的沙丁鱼。
  杜筠抓着我的袍子,我一口把糖从棒上咬下来,丢进旁边的垃圾桶里,伸手抓起杜筠的手。
  整个长安街上,尤其是卖吃的这条街上都有很多大型的竹筐,这些竹筐应该是最早的垃圾桶。
  竹筐用切成细条的竹条编成,几乎没有缝隙;每天都有人定时清理里面的垃圾,这样保证了整个长安街的卫生。
  在古代并没有可以直接盛放Y体的东西,像一些汤汤水水的大多是用瓷器盛放的;这样的情况下,垃圾桶里面并不脏。
  里面盛放的垃圾大多是一些买食物的黄色包装纸、像我们刚刚吃的糖塑之类的竹签以及一些用来捆扎蔬菜的长草。
  越往前走越挤,我把杜筠抱起来。
  “阿爷,前面的是花楼吗?”杜筠问。
  他说的花楼并不是某个很黄的社会服务设施,而是一种类似于龙舟的东西。
  这种龙舟只出现在每个上元节当天的夜里,据说那是一种可以在陆地上行走的船。
  整艘船被打扮成花朵的形状,上面装饰着各种各样的花灯;穿的下面有轮子,轮子是机械控制的。
  具体是什么原理我也不大清楚,感觉应该是齿轮咬合带动轮子滚动吧。
  整个船最上面一层全是负责让花楼运动的工人。
  这些都是回来之前姚旭跟我讲的。
  我看向他指的方向,那个地方满是红色的飘带,应该就是传说中的花楼吧。
  “应该是的。”我说,“所以前面才这么挤。”
  “那我们能过去看一下花楼吗?甫还没有见过。”杜甫可怜巴巴的望着我。
  “当然可以呀,我们这不是正往地走的吗?”我说,“只不过人太多了,我们可能还得排会队。”
  那个花楼据说是可以登上去的,但是一般只有皇亲国戚或者一些达官贵人有资格登上去,我们这些平头老百姓也就只能在边上围观了。
  围观也不是没有好处的,最起码可以目睹整个花楼的全貌。
  
第285章 飞天舞女
  那艘船大概有三层楼那么高,床整个都是木制的,上面装饰着红色的丝绸,看起来格外的喜庆。
  如果不是提前知道这是上元节庆祝的花楼的话,我肯定会以为这是谁家结婚迎亲的仪仗队伍。
  忽然之间,花楼之上出现了很多金色的身影,我仔细辨认了半天,看到那是一群身穿金色礼服的舞女。
  唐朝规定明黄色为皇室专用色,金色默认为皇室专用色;金色礼服的舞女都是皇家养在教坊里的高级舞姬。
  唐朝的教坊应该是最早由国家供养的文艺团体。
  教坊设立的原因是为了管理俳优、杂技等俗乐,所谓俗乐也就是来自民间和各民族的歌舞百戏;教坊集中了大量的演奏、歌舞、杂技、俳优等各种表演人才,主要是为了满足帝王及宫中贵戚们游宴娱乐等奢靡生活的需要,一些才貌超群的女伎还可能会兼任一些不可描述的工作。
  唐代宫廷中从事文艺工作的乐工大概有五千余人,其中有一千五百余人是从事俗乐的,也就是教坊中人。
  教坊隶属于太常寺,设有专门的官署管理;这些人享受国家俸禄,每月按时发放钱粮,也算是国家公务员。
  唐代教坊还有别的称呼,如“宜春院”,这是专门蓄养女伎的地方——这个名字后来跑偏了。
  除了宜春院,还有一个天朝人耳熟能详的称呼“梨园”,据说,玄宗曾选坐部伎子弟三百人和宫女数百人于梨园学歌舞,有时还亲加教正,这批人被称为“皇帝梨园弟子”,也称“梨园弟子”。
  唐代长安城内有梨园新院,成为这批被皇帝遴选出来的男女歌舞演员演习艺术、起居生活的地方。
  本来在教坊中,坐部伎的地位就高于立部伎,又被选入梨园,自然感到荣耀,所谓“皇帝梨园弟子”想来是这批人用以骄人的自我炫耀。但是不久,这批梨园弟子的特权就没有了——被“旋抽入教坊”,归入教坊统一管理。
  教坊设立于武德年间,兴盛,于玄宗时期。
  玄宗这个人特别文艺,能歌善舞、能能弹会唱、能作曲还能诗会画。
  他还在当太子时,就有一部散乐班子,“蕺定妖氛,颇藉其力”。看来,这批人不止搞歌舞俳优之戏,必定有心腹之人,参与了政治活动,对他夺得大位出了很多力。因此,他当了皇帝后,对这批人仍很信重宠爱,偷偷关照他们。
  有一次,他在九曲这个地方检阅欣赏太常寺乐舞的表演。太常这个机关的头儿本属九卿之一,在汉景帝时不仅掌管宗庙祭祀礼仪,还兼选试博士,地位很高;到了唐代,它只掌礼乐、郊庙、社稷等礼仪事务了,地位已不如前。
  所以,光是太常寺掌管的乐伎表演不行,得找对手来参与“热戏”。于是,玄宗下诏,召他原来当太子时的那伙散乐班子的人前来比赛。
  比赛的过程无从得知,但是比赛完了之后,玄宗增设了外教坊。
  据史书记载,唐代教坊分为左右,西京右教坊在光宅坊,左教坊为长乐坊。
  左右教坊分开管理,“右多善歌,左多工舞,盖相因成习。”
  善歌工舞乃大略言之,无论左右教坊,都聚集了大量文艺表演人才。
  凡天下事,初起时,规矩严整,法度庄严,形质相胜,人奋争先恐后之志;时间既久,则规矩废弛,法度颓败,形胜于质,人怀荒嬉怠慢之心。
  唐代教坊到了后期,就有乱象显示出来;到这时,离瓦解衰亡也就不远了。
  有一个叫魏二的女伎,“颜色粗美,歌舞甚拙”;有一次和教坊人聚会,席间起舞,一个叫杨家生的人立在一边“笑视之”。
  “架上鹦鹉初移足右转,俄复左转。家生顾曰:‘左转也!‘意指鹦鹉,实无他也。”可是魏二听了这话,以为是嘲讽自己,便“辍歌极骂,罢乐”。后教坊中人把歌舞失律出错称为“左转”。一个并不出色的女伎,能够大庭广众中“辍歌极骂”并使“罢乐”,可见教坊已经没有了往日堂皇庄严的气象。
  天宝中,玄宗年事渐高,沉迷于贵妃杨玉环的温存****之中,宴游嬉乐的兴致已大不如前,很少到教坊中来了。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造反,第二年攻破长安,玄宗逃往四川,六宫离乱,君臣奔亡,教坊中乐人女伎一时逃散;“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大唐教坊就此关张了。
  从唐开元二年到安史之乱的天宝十四年,大唐教坊存留四十年左右的时间,与玄宗在位相始终;这四十年左右正好也是传说中的开元盛世,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