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就是社会主义很典型的体现吗,这就是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啊——打倒地主分田地。
但,当时是封建制度,靠的就是地主,王莽这样一来,没多久把地主得罪了;况且,这样对王莽也没啥好处,不仅没有好处,而且还给自己埋下来了隐患。
因为把地主阶级得罪遍了,导致后来被各地豪强地主联合推翻。
除了分田地之外,王莽还主张废除奴隶制度。
他十分痛恨奴隶制度,禁止买卖奴婢,但是真正完全禁止奴婢买卖,也是在解放后的事情。
封建制度熏陶下长大的王莽,怎么可能会具有现代人那种人生来平等的光辉思想?
汉朝是个半农奴制的国家,王莽认为买卖奴婢有违于“天地之性人为贵”的大义,规定奴婢为“私属”,不准买卖;他企图以限制奴婢的买卖的方式,限制奴隶范围和数目的扩大,使其最终自然消亡。
除此之外,他创立了最早的国有政策;酒、铁、盐全部收为国有,国家统一发行钱币。
山川河流自然资源矿山全部收归国有,私人开采者要征税,而且还要登记办营业执照。
这不就是典型的国有垄断吗?
国有经济为主体,宏观调控市场经济。
除此之外,他还推行“计划经济政策”;政府控制物价,禁止商人囤货炒作,商人货物需低于政府定价买卖。
物价高于市平,司市官照市平出售;低于市平则听民买卖;五谷布帛等生活必需品滞销时,由司市官按本价收买。
同时,他还提出来贷款制度。经营生意农商的可以向国家贷款,国家收取利润的十分之一,进行祭祀或者丧事的,国家可以无息贷款。
作为一个富贵人家出生的人怎么可能会对民间疾苦如此了解?
没有钱办丧事的,可以向国家借钱吧等有钱了再还给国家,这个是无偿的。
当然,这两项措施肯定是国家财政的一大笔开支,为了平衡这些,王莽对于手工业者或者牵扯到买卖的商业活动收取所得税,用于平息物价和贷款支出。
除了以上这些之外,他还改革了货币和官制。
他在世界铸币史上开创了主、辅币相结合的“宝货制”,对后世的币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这就是后世全世界正在使用的币制他用一些做工精美但不足值的货币代替以前的金块银块,这就是近代币制改革的翻版。
结果他一系列的改革是封建社会直接“进化”了五百年不止。
他的思想绝对不应该出现在那个时候,因为和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和发展水平严重脱节。
细数世界历史上的新思想的出现,都是与当时社会生产发展力有关系,当然超前的思想也有,但是从没有像王莽这样超前将近两千年的思想。
王莽改制的政策,完全就是70年代天朝的计划经济的翻版了!
王莽出身豪族,从小最多接受儒家文化,但是为何会出现如此先进的思想?
这种思想是绝对不可能出现在那个封建制度尚且不健全的时代。
他思想先进得令人咂舌,他还曾提出过在古王朝人人生而平等,还有大同社会思想等,他这种人人平等的光辉思想怎么看也不想会出现在一个从小活在豪族的人脑袋中里。
一个从小相对封闭的教育思想,一个封建制度横行的天下和土壤,是绝对不会出现王莽这种思想的;就好像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出现过R,没有过怎么可能会有R很好吃这种结论呢?
估计王莽来到汉朝之后,只是想改革一下,结果不小心玩脱了,把汉朝提前弄没了。
时空管理局一看,这可怎么得了?
历史变得太快了,所以把刘秀搬了出来。
第263章 威震西域
“嗣业,想什么呢,如此开心?”马朔的话把我从回忆中拉了回来。
“没什么。”我搪塞他道,轻笑,“怀朔兄,早膳时间快到了。”
历史上并不承认王莽的新朝存在。
虽然很多皇帝都是通过篡位来开始一个新的朝代的,但是在随后的正史记录中,他们所建立的王朝并没有因为被抹杀,如隋文帝杨坚、宋太祖赵匡胤,但是王莽所建立的新朝是一个例外——因为改制的失败、新朝建立时间太短且后继无人。
在官方正史记录中,他是王姓人,篡夺了刘氏的皇位,是一个篡权者。
天朝传统上的史观容不得篡位者的事迹载入史册。
在普通民众中,人们普遍只会关心自己的切身利益,至于谁当皇帝并不是他们关心的头等大事。
刘氏家族失去民心之时,有人推举品行高尚的王莽当皇帝的情况下,他们大多会支持,更何况他们愿意去认为王莽当政会使他们的生活得到改善。
但是王莽的执政能力让民众失望了,又毕竟之前的天下是刘家的,加之当时儒学盛行、王朝的存在时间也不长。
很多人甚至还没从刘氏统治的思想下转变过来,官方说王莽是篡权那就是篡权,反而忘了王莽是他们亲自选出的皇帝。
“嗯。”马朔没有再追问,“走吧,吃饭去。”
—
吃完饭之后,我俩起程回碎叶镇。
时间过的很快,一转眼就到了第二年正月份。
去年十一月份的时候,郭虔瓘果然向玄宗请奏要人,被刺儿头韦大叔一顿弹劾。
结果郭虔瓘被贬官为安西副大都护,安一冉又被掉了回来。
新都护上任,所有的军官都要前往大都护府报道。
看到我和姚旭以及王楠的时候,安一冉高兴不已,说:“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听得马朔以及其他人多脸懵圈。
十二月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件大事。
张孝嵩兵救拔汗那,威震整个西域。
张孝嵩长得也挺高的,得有一米九多。
他明明是个文人,进士及第;却长得虎背熊腰的。
他为人慷慨,据他自己讲,他从小想到边疆建功立业。
他说:“战争,是男人的浪漫。”
如果不是确定他确实不是穿越过来的,我还以为他是一个痴迷“农药”的人呢。
他今年十月底儿出任,监察御史,奉命出使廓州。
廓州地处西陲,是大唐和吐蕃前沿阵地;州境虽不大,却是唐朝边境重镇。
常年都安排了重兵把守。
张孝嵩在那里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考察后,发现了很多急待解决的问题。
回京后,他将自己所见所闻反映到玄宗那里,并请求去碛西考察军情。
这一建议得到了唐玄宗同意,同时唐玄宗还允许他在关键时刻可以相机行事,机断专行,不必上奏朝廷。
所以,他就来了安西都护府。
来到这里的他简直就像脱缰的野马,活脱一腔热血的中二少年。
拔汗那国在葱岭外,原本是西汉时期的乌孙国,由伊犁河迁至葱岭外。
高宗时,曾遣使朝贡,内附已久;是一个早就臣服的藩属国,但是因为这个国家一直就不怎么起眼,基本没人想到他们。
结果,这半年跟打了J血似的吐蕃不知道怎么想的——估计他们是想蚕食大唐
去年十月份初,就听到了他们派遣使者去往大食的消息。
结果到了十月份,吐蕃直接勾结大食,共立了一个名为“阿了达”的傀儡为王,发兵攻原来的拔汗那王。
他们兵将众多,装备精良且作战有序。
原本的拔汗那就是个小国家,打得原本的拔汗那王毫无还手之力,只能仓皇逃窜。
跑着跑着就到了安西边界上,这时候被对方追上了,一顿胖揍。
这场战役以拔汗那旧王惨败收场。
拔汗那旧王越想越生气,怎么着自己是也名正言顺继承的王位,怎么能被欺负成这样呢!
他一看,正好到了老东家地盘儿上了,立刻向派遣使者跟唐朝求救;有大腿不抱,那不傻了吗?
使者说完之后,吕休璟还没说话,张孝嵩立刻说:“不救则无威信以号令西域。”
安一冉一听就乐了,“这话说的好,让他们见识下,我们大唐安西军的军威。”
两人一拍即合,召集了万余驻兵,从龟兹出发,一路取经、哦不、一路西行。
走了足足数千里,穿过了近百个城镇,终于到了于连城。
这时候已经到了十一月。
天寒地冻,士兵出来的时候天还不冷,穿的也少,张孝嵩和安一冉决定快刀斩乱麻,连休整都没休整,俩人直接亲自披甲上阵——执兵督士兵急攻。
从上午十一点多一直打到傍晚时分,连屠其三城,俘斩千余人。
阿了达一看,这都是从哪儿出来的妖孽?!
早知道安一冉可是一个来自后世的人,什么奇怪的打法儿不知道啊?
把对方打得毫无招架之功,也没有还手之力。
打不过,阿了达只能跑了;于是他带着残余数骑逃入山谷。
吕休璟和张孝嵩大获全胜,他俩给西域诸国发了一份通知书。
因为当时我不在现场、留守在碎叶镇,信的内容我不得而知;据安一冉说,只是告诉他们对方已经被打跑了。
相似小说推荐
-
草民遇三国 (小囧同学) 起点VIP2017-08-01 秦汉三国莫非回到三国只是为了铲除这两个妖孽?来来回回的奔波也是因为这个?但不论哪边,三国...
-
伐明 (林泉隐士) 起点VIP2017-08-16 两宋元明崇祯元年,陕甘大旱,饥民遍地,流贼四起。陕北高原,官员催科比粮,搜刮严酷,百姓早已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