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我们去教训一下,那些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人。”安一冉说,笑得一脸灿烂。
要打起来了__
第211章 激战正酣
我不知道为什么,明明打仗是那么沉重的话题,他却笑得很开心。
也许是因为有什么我不知道的理由吧;自从误解萧赫之后,我再也不敢轻易下断言。
说实话,战争多是不得已而为之;作为边防驻军,职责就是抵抗外来侵略。
像这次,安西军并不是主动进攻的一方——他们是被迫迎战的;但是他们不应战的话,对方就会一直在城下徘徊。
就像他们说的,还有外出的军人没有:回防;他们回来的时候,势必要从城门进入。
必须在他们回来之前清理路障——虽然这么说很残酷,但是事实就是这样。
不能说哪儿一方是对的、哪儿一方是错的,只能说他们各为其主吧。
所以我一直喜欢用“对方”而不是“敌人”来形容吐蕃或者其他古代少数民族。
他们尽管现在与我们为敌,但是日后大家都是一个整体。
天下大势也是这样,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打仗这种东西也是这样,你不打我、我打你。
作为一个军人,最重要的守则并不是安一冉说的那样——他那是出于人为关怀;基本上所有的封建帝王都会教导他的士兵,宁可战死、不能怂。
安一冉翻身上马,其他军官并紧随其后;浩浩荡荡的一行人开始往城门口走。
这个城门和长安的城门是一样结构,都是桥D状。
碎叶城就是仿照长安城建造的,我们居住的那些地方也是,都是些整齐方块儿结构。
估计,老李家都是强迫症患者。不然怎么会把接道规划得那么整齐呢?
走进桥D,视野一下子变黑了些;四个守门的人走过去,把门拉开。
城门大开,视野一下子开阔了起来。
那些吐蕃人比城门之上看到的要高大些,也比城门楼上看到的距离要远一些。
他们和城门大概有一百“”米的距离。
安一冉停下,身后的人都停了下来。
“末将请求上场。”马朔驱马上前。
“有劳了。”安一冉赞许地说。
这个我懂,两军对战之前总会有先锋上阵。
先锋这个词有两层意思,一个指的是神经中的先头部队,另一个指的是作战时的先遣将领;马朔显然属于后一种。
他从马上下来,走到阵前,对方一个人也走了上来。
那个人穿了一身兽皮制作的衣服,身上背着一个几乎要成为一个圆盘的弯刀。
马朔抱拳行礼,对面的人把右手抵在胸前。
以前看电视剧的时候,我都以为这些是胡扯的。
大敌当前,还有空先行礼再打——真的,不是闹着玩的吗?
真的来到之后才发现,原来这都是真的,打仗之前要向对方行礼以示尊敬。
他俩互相行过礼,抄起家伙开始打了。
马朔拿的是横刀,他身上背的是一把特别大的一个大砍刀;他把砍刀抽出来,刀很长,刀尖儿几乎拖到了地上。
我第一次看见有人用砍刀,之前训练的时候,大家用的无非是陌刀横刀弓箭弩箭长枪之类的;那把砍刀看起来也得有是十几斤甚至二十多斤重,目测刀刃都得有一米多长。
两个人僵持着,原来人的僵尸的时候真的会忍不住和对方原地打转转。
马朔先出的手,我甚至没有看清他是怎么出的手——他太快了。
等我看见他的动作的时候,他的砍刀已经迎面劈了下去。
对方速度也很快,他不知道什么时候把湾刀抽了出来,挡在胸前——砍刀一下子劈在了弯刀上。
那个吐蕃人紧接着把弯刀转了九十度,砍刀被卡进了弯刀的缝儿里,动弹不得。
我忍不住想喊一句,太Y险了!
对方明显是因为看到马朔用的是砍刀,才派了一个这样的人上场。
马朔扑过去的时候,正好中了敌人的J计。
马朔想往后抽刀,但是砍刀这种东西就是这样,前面的比较宽、后面比较窄,卡在对方的缝儿里根本拔不出来。
虽然隔得很远,我都能想象到对方已经一脸胜券在握的J笑。
马朔干脆继续往下压,对方显然没想到他会继续往下压,一个中心不稳,直接单膝跪地。
他单膝跪地的一瞬间,似乎是找到了支撑点,马朔没能再往下压下去。
两个人僵持了两秒,吐蕃人忽然从身上抽出了一把匕首,冲着马朔就刺了过去。
马朔松开砍刀的握手,侧身往后闪;对方直接把匕首掷了过去,被马朔侧身闪开。
那个人想要把砍刀拿出来,但是没能成功;马朔一直在他周围两米的范围内,他没时间、也来不及把那把砍刀拿出来。
就在这时,马朔把身上的横刀抽了出来,对着他的手腕砍了过去。
对方想要往后抽手,但是砍刀太大,他根本抽不回来,只能松开了手;马朔没能砍到他,只是划伤了他的衣袖——但是对方被*退了好几米。
马朔右手抓起砍刀,把对方的弯刀甩了出去;他把砍刀C回身上的刀鞘里,左手甩了下横刀,把刀尖对准了吐蕃先锋。
“好!”我忍不住大喝一声,“噼里啪啦”开始鼓掌;鼓完掌才发现他们都在看着我,那个眼神像是在看一个怪物一样。
都怪我激动过火了,两军对战之中,我怎么能鼓掌呢?
但是马朔的动作真的太帅了!
不到两分钟放倒了对方先锋不说,最后还摆了一个这么帅的pose。
“向对战先锋中胜利的一方鼓掌视为失礼。”安一冉说,“不知有不罪,下次记得。”
“抱歉。”我忙说,走上前,低头向吐蕃先锋致歉。
刚抬头,发现马朔把对方拉了起来。
“还要打吗?”安一冉说,声音中充满了得意,“大唐铁军,可是个顶个儿的强悍。”
“虽然知道,但是也要打。”对方领军显然早就有心理准备,“我虽然夸下海口,说要把安西四镇送给赞普。”
“但是我知道我只有两成的把握。”那个人苦笑,“没办法,两成的把握也要打。”
“你真是够执着的。”安一冉说,轻叹了口气,“那就没办法了。”
“全军出击!”他大喊一声。
L更的孩子伤不起__抱歉,卡文了。
第212章 全军出击
随着他一句“全军出击”,周围的将士像离弦的箭一样弹了出去;几乎是同一时刻,各种铁器击打到物体的声音,此起彼伏。
周围一下子空了,我呆愣在原地;几乎贴着城门,原本浩浩荡荡的队伍,只剩下了我一个人。
剧情反转,就像龙卷风。
说好的礼节呢,刚刚不是还跟对方“切磋武艺”来着?
怎么翻脸比翻书还快呢!
我原本还以为会有两到三轮对战呢,结果一轮结束了之后,就直接开打了!
原本就只有百来米的距离,安西军很快就冲到了对面,对面也是一样;身披盔甲的人群和身着兽皮的人群混成了一锅粥。
他们各自掏出自己的武器,金属撞击金属的声音不绝于耳;他们纠缠在一起,他们彼此伤害。
我还没反应过来,一只残缺的左臂就甩到了我面前;他的手指还抽动了一下,尽管知道那是因为神经神萎缩而引发的抽搐,我还是被吓了一跳。
我看向他们,刚刚那群“君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群“豺狼”。
他们有的扭打在一起,有的你追我赶,还有的武器都被打断了;弓弩手一直在放暗弩,弓箭手则一直在放明箭。
真的应了安一冉的那句话,如果不是衣服有区别的话,真的分不清敌友;弓箭手、弩箭手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了,只管一个劲儿的放箭。
无数的血由于凶器的抽离溅了出来、无数的箭矢S向那群非要拼过你死我活的人;有人中箭后倒下……在也没能站起来。
有些人还活着,但我看到他们破败的躯体遗留在地上。
我亲眼见到了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亲眼看到一群熟悉又陌生的人死在我眼前;虽然确实被吓了一条,但是却没有我想象的那样难以接受。
也许是因为我早就见过战争。
当初刘翊讲故事的时候,我看到了尸横遍野;再早一点儿,杜岘作战时,血染红了半边天。
尽管那些都是“梦”,但是和现实一样真实。
估计是看到我还在原地,一个吐蕃士兵冲了过来,他把身上被的弯刀抽下来,想要割断我骑着的马的前腿。
我本来想驱马后退,但是身后是弩车组,我无处可退。
他已经到了我面前,他看起来也就二十岁出头的样子,眼神里却淬满了凶狠;他眼神里的狠戾,灼疼了我的眼。
在现世,二十岁左右的孩子还在读大学——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校园生活,或和女朋友一起,或参加各种社团、社团活动。
他们都未来充满了憧憬,也做好了规划;而同样年纪的他们,却在战场上和敌人厮杀。
相似小说推荐
-
草民遇三国 (小囧同学) 起点VIP2017-08-01 秦汉三国莫非回到三国只是为了铲除这两个妖孽?来来回回的奔波也是因为这个?但不论哪边,三国...
-
伐明 (林泉隐士) 起点VIP2017-08-16 两宋元明崇祯元年,陕甘大旱,饥民遍地,流贼四起。陕北高原,官员催科比粮,搜刮严酷,百姓早已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