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弱肉强食,不是你不去招惹别人,别人也会来打你的主意。对手一旦发现了你的虚弱,绝对会如饿狼一般的扑上来。如果作为需要自保的弱者,那要怎么选择?显然是拿出自己最精壮的队伍,展示军威,震慑潜在的敌人。但是刘敬在这里看到的截然相反,他就不得不怀疑匈奴王冒顿的用心了。
能够击败诸多草原民族的匈奴,会连一支雄壮的军队都拿不出来展示么?显然是冒顿在故意示弱。而他故意示弱的动机,那就是对大汉有图谋,不是为了占领大汉的土地,就是为了消灭大汉的军队。
综合之前那几波大汉的使者所看到的,刘敬越发觉得事情不简单。他心里越想越害怕,又联系起诸侯王韩王信准备谋反的事情,又想起现在头脑有些发昏的汉高祖刘邦。心已经沉到了谷底。
刘敬回来以后,第一时间就去找刘邦了,人是见到了,但是心没见到。刘邦对刘敬的分析不屑一顾,认为他是胡思乱想,不相信眼睛看到的,危言耸听。刘敬实在是没有办法,给晋阳的汉军主帅周勃写了一封书信,详细的分析了现在的状况,希望周勃能够警醒。
而此刻的樊哙府邸,一大群人正在一起喝酒,可能是在场的都是武将,行为十分粗鄙,场面虽然热闹,但也粗俗不堪。樊哙对着夏侯婴说:“周勃这次出风头了,你怎么看?”
夏侯婴心里也是十分后悔,早知道匈奴这么菜,被周勃一战而灭,自己提了裤子也要上啊。到时候名垂青史,岂不是快意无比,哪会像现在这样羡慕的不得了,又没什么办法。
樊哙也是懊悔不已:“我也是没想到匈奴这么不经打啊,全军覆没,这仗打得多畅快啊。现在咱们什么都不缺,不就是想在史书上留个名吗。周勃那天说的对,他也做到了。咱们都是沛县出来的,可不能落后于人啊。”
说完在场的几个老兄弟都是感慨不已,有羡慕的,有懊悔的不一而足。都说将来若是有机会,一定会上去对匈奴狠狠来一锤子。
雁门关外的一座山丘上,蒲将军终于等到了季心带来的那一队精锐骑士,由于全部是汉军打扮,又有周勃事先打招呼,没有惊动任何人就出了雁门关。
此刻蒲将军心潮澎湃的看着手下这些愿意为了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无言以对。他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给这些人,但是他们依然为了自己,为了天下人,明知是九死一生,也愿意跟着自己慷慨赴死。
蒲将军对着季心说:“先回晋阳,咱们暂时休整,还没到出场的时候。”
季心嘿嘿一笑:“我知道的,大哥。哪一次咱们出场,不是惊天动地的,弟兄们就是喜欢跟着你干大事。匈奴和汉军前面的事情,咱们也不想搀和。”说完就命令队伍返回晋阳。
各方似乎都在酝酿,还没看出什么效果,然而韩王信却首先的被打了一闷棍。
后世守边的将军,历来都有养寇自重的习惯。把贼都干掉了,自己无事可干,轻则回家赋闲,重则脑袋搬家。比较近的就有李牧蒙恬,现在韩王信就理解了这一点。
虽然马邑比较远,但是胜在自在。不管在什么地方,刘邦迟早都会对付自己,而自己没有一点反抗的能力。在马邑就不一样,刘邦若是要对付自己,把马邑献给匈奴,自己带兵入雁门关,还不是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韩王信读书不少,不知道是否了解与虎谋皮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很快他就为自己的想当然付出了代价。
就在韩王信写信与匈奴私通勾结的一个月后,冒顿来了,带着十万大军来了。
匈奴丝毫不顾之前的约定,见到人就杀。韩王信无奈只得应战。
王喜与之交战,战败,退回马邑城。
王黄与之交战,战败,退回马邑城。
曼丘臣与之交战,战败,退回马邑城。
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没了张晓天的带领和指挥,韩王手下军队完全不是匈奴人的对手。
韩王信屡战屡败,全军退回马邑城,被匈奴重重包围,冒顿十万大军直逼雁门关!
隐忍太久的匈奴王,仿佛一条剧毒的眼镜蛇,终于伸出了锋利的獠牙。
第三十二章 斗智斗勇
在晋阳的帅府里,汉军主帅周勃正召集着众将商讨对策。韩王信不管怎么说,现在都是汉军这边的人,救还是不救,到底要怎么救,派谁去救,这都是问题。而且还必须要守住重镇晋阳,汉军只有五万,而且相当多的还是步兵,而匈奴大军已经打听清楚的就有十万人了。
一堆人在那里争执的面红耳赤,有说出击的,有说防守的,只有汉军主帅周勃一言不发,还有坐在末座的张晓天神游天外,仿佛人不在这里。周勃心里哀叹一声,身边没有可用之人,平时还好,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就只能干瞪眼了。
周勃重重的咳嗽了几声,在场的诸将瞬间就不说话了。“诸位都回去想一想,明天再做定夺,张晓天将军留一下。都散了吧。”众将二话不说纷纷离去,只剩下张晓天在那里静静的想着事情。
“张将军刚才似乎若有所思,能否谈下对目前局势的看法啊?”周勃微笑着看着张晓天,鼓励的说道。却见张晓天抬起头,反问周勃起来:“大帅觉得目前晋阳守得住么?”
周勃顿时语塞,不知道要怎么回答,沉默了片刻,缓缓地摇了摇头。张晓天接着说:“大帅,末将也是这么认为的,匈奴来势汹汹。不可力敌,更何况……”说到这里,张晓天一字一句的强调:“韩王信已经有了反意,这也是我为什么当时会选择离开他的原因。现在匈奴十万大军围困他,投降就在旦夕之间,也许是明天,也许是后天,也许现在就已经投降了,消息还没传到我们这里来而已。”
周勃刷的一下站起来,双目圆睁,又缓缓坐下。张晓天的这个推测应该说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韩王信现在投降匈奴,调转矛头来对付自己,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张晓天平静的对周勃说:“大帅,放弃晋阳,大军退往铜鞮,在铜鞮伏击匈奴,可以大破之。”周勃很欣赏张晓天不拘一格的思维,有胆有识。但是他自己的身份却不一样。
看着周勃不动声色,面无表情。张晓天又接着劝道:“晋阳虽然是大城重镇,奈何匈奴人习惯了马背上的生活,即使占领了晋阳,也会守不住,他们的重点不会在于城池的夺取,而是在于消灭汉军的主力。
周勃作为汉军主帅,主动放弃北方的重镇晋阳,且不说这一仗的输赢,首先自己就可能被问责。要是赢了还好,哪怕是不胜不败,丢失晋阳的责任也不是自己背得起的。这才是他真正忧虑的地方,然而并不能对张晓天直言。周勃心烦意乱的来回踱步,一时间犹豫不决。
张晓天对周勃说道:“大帅,前些日子我去铜鞮考察过,这个地方四周是山谷,中间是盆地,北边的入口狭窄而南边的出口开阔,是最好的伏击地点。”
周勃听完眼睛一亮,思索了片刻,觉得非常可行,但是他还是对主动放弃晋阳感到不安。就算五万大军全部阵亡了,他也可以回去东山再起,但是丢失晋阳的责任和骂名,他真背不起。
于是周勃对张晓天说:“你先回去想想,也让我考虑下,明天咱们再做定夺可好?”“好的大帅,我先下去了。”周勃盯着地图发呆,只对着张晓天挥了挥手。
晚上,回到府里,肚子已经有些规模的闵柔对着张晓天嘘寒问暖,询问他最近的军务情况。她毕竟从小就是在韩王信府里长大,对于战争和危机有着敏锐的认识,要不然当时也不会那么干脆就把自己洗白了送到张晓天嘴边吃掉。
张晓天却二话不说,直接吩咐家里的下人,立刻出发护送着闵柔离开晋阳,到洛阳暂时安顿下来,无论闵柔怎么哀求,张晓天都不肯答应她留下来。
第二天,张晓天对周勃说出了自己的计划。根据他对匈奴人作战习惯的了解,匈奴人喜欢小股人马骚扰,探清楚敌情以后,就会大军出动,一击而定。所以现在还没有到决战的时候,找善于应变的将领,带着一万汉军出击迎击匈奴,回来时,五千汉军绕路退到晋阳南面的铜鞮埋伏休整,其余的人还是回晋阳。
然后日复一日,能够迷惑匈奴人,造成汉军主力仍然在晋阳的假象,又能够把军队从容的撤退到铜鞮。最后当晋阳只剩下一万骑兵的时候,主动放弃晋阳,后撤到铜鞮同时引诱匈奴大军到伏击地点。
周勃思前想后,觉得还是在韩王信那边有消息时再实行这个计划。
果然没有让他等太久,过了两天,传来消息,韩王信投降匈奴,调转矛头对付汉军,兵锋直指雁门。
于是周勃力排众议,正式开始实行张晓天的计划。
韩王信在马邑城里自怨自艾,唉声叹气,似乎感慨命运的不公与偏袒。
虽然是意料之中,但是投降匈奴的事情还是让韩王信心里相当的不痛快。他是韩襄王的庶出孙子,身份尊贵,刘邦这种泥腿子远远比不上,更别说什么英布彭越之流的。现在天下大定了,居然要依靠着匈奴这种野蛮人才能生存,让他的心里如何能够痛快。
相似小说推荐
-
秦嗣 (诸司马甲) 起点VIP2017-06-30 秦汉三国嬴轩嚼着草根,翘着二郎腿,双手垫在脑后,潇洒地躺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我是大秦皇嗣,秦始...
-
银狐 (孑与2) 人的第一要求就是活着,第二要求还是活着,第三要求依旧是活着……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活着就成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