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寒门首辅 (一袖乾坤)



所以要想让大明真正的崛起,这根刺必须要拔掉。

朝廷的权威绝不能受到任何的威胁,缙绅若是抵制便将他们一脚踢开。

范尚书显然有些激动,他许久没有听过这么有力的话了,这件事由谢次辅去推没准还真的能够成功。

“如此甚好,甚好啊。”范尚书老泪纵横,兴奋的挥舞着拳头道:“次辅尽管放手去做,老夫一定附议!”

谢慎要的并不是范呈的表态,事实上不管范呈表不表态都不会对事情产生大的影响。但范呈愿意在这个时候支持他,还是让谢慎有些感动。

现在看来运河河道淤塞未必是一件坏事,若是能够借此好好整治一番跋扈的缙绅也算因祸得福了。

在正德朝,谢慎的话是除了天子外最有分量的。

他认定的事情即便不能立即办成也一定是往办成的方向发展。

天子在与谢慎一番长谈后也意识到了问题的关键,决定将大刀砍向缙绅阶层。

这当然不会容易,但凡事总要去尝试。

朱厚照是一个有着雄心壮志的英武君王,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帝国走向腐朽衰败。

这件事天子直接交办给谢慎,顾鼎臣充当副手。

内阁次辅和第三大学士同时负责运河清淤之事,足以见得天子和朝廷对此事的重视。

既然要清淤,第一步自然是征发徭役。

从山东到直隶各府县,各级官府都传达了朝廷的政令,只不过反响却并不怎么热烈。

尤其是缙绅地主对此事是消极甚至抵触的态度。非但没有及时将应征徭役的人送到官府备案,还让前去催促的吏员吃了闭门羹。

敢违拗官府的意思不算什么,可这些缙绅已经是在违拗朝廷的意思了。

换句话说,在这些缙绅眼里,什么官府什么朝廷都是狗屁!

这让谢慎勃然大怒。他没想到缙绅地主会如此明目张胆的违抗朝廷政令。原本他还以为这些人会做做样子矜持一些,现在看来分明就是有恃无恐。

东南沿海资敌通倭的富商,山东、直隶压榨佃农为富不仁的缙绅地主大明朝有这些蛀虫在,怎么可能真的中兴崛起?

现在看来所谓的弘治中兴真的就是一个笑话,弘治帝虽然勤政但关键的东西一个没有动,一个不敢动。

而这些东西不动,仅仅靠皇帝和内阁的勤勉是不可能中兴的,最多是回光返照。

弘治皇帝怕,前朝大学士徐溥怕,谢慎却不怕。假如必须有一个人站出来,那他谢慎责无旁贷!

既然他可以毫不留情的惩治通倭的东南海商,自然就可以调教的这些缙绅地主服服帖帖。

这些缙绅地主不是拒绝服徭役吗?不是装作不知情吗?

谢慎也不跟他们客气直接命各地卫所官军前往这些缙绅的田庄把这些家主绑到衙门,随即押赴河道进行清淤。

这些缙绅地主都是不事劳动生产的寄生虫,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面对清淤这种脏累的工作自然是十分抵触。

但不好意思,负责河道监督的是官军。他们不会管你是土地里刨食的苦哈哈庄户汉还是家有良田万顷的地主老爷。既然参加徭役,那就都一视同仁。

若有偷懒者,皮鞭便随即抽至,这些懒骨头的小臂小腿上立刻就会肿起蚯蚓形状的血檩子。

这些缙绅地主哪里受过这等委屈,当即便要反抗,但回应他们的又是劈头盖脸一顿鞭子。

地主们被打的脸上满是血印,再也不敢造次乖乖的和其他服徭役的百姓一起扎起裤腿卷起袖子撅着腚挖淤泥了。

连地方府县官员都没想到能有这么好的效果,都对谢慎佩服不已。

实际上,谢慎不过是利用各方心理做了做文章。

地方官府和缙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故而他们不可能彻底得罪缙绅。

但卫所军队就不一样了。他们不受地方行政制约,且自耕自种不必看缙绅的脸色。

而且卫所官军一般都性子刚烈,最看不惯娘炮的地主缙绅,这些缙绅落到卫所官军手里绝对有苦头吃。

立了威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的多了。

要是再敢有缙绅拒绝服徭役,便参照强制执行。

至于那些雇佣他人代替服徭役的,也是谢慎重点打击的。

在谢慎看来服徭役是大明百姓的一项义务,绝不能轻易的丢掉。

有功名的可以免除徭役,这是政策没有办法改变。

但那些缙绅大多只是有功名读书人或者官员的亲族,凭什么也能免除徭役?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吗?

逃徭役的人越多,便越说明大明趋于浮华。这些人的骨头软了断了谢慎便帮他们接上。

既然活着就得活的堂堂正正,挺直脊梁。

当然真正的举人、致仕官员是可以免除徭役的。谢慎也不会命卫所官军用强。

除此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隐户也是谢慎重点命令清查的。

所谓隐户指的是为了躲避徭役赋税逃出本籍,不在当地官府名册上的黑户。

这些黑户在明初并不多,因为朱元璋打击隐户的力度很大,为此还发明了路引。官府抓到隐户后会严惩,逃籍成本太高逃籍的人自然就少。

但之后这一情况发生了改变。

尤其是到了晚明,很大一部分庄户人都逃籍成为隐户。为了生存他们往往寄附在当地缙绅地主田庄里,成为这些地主的家仆佃农。

虽然是佃农,但他们在当地官府并没有登记造册是实打实的黑户。但由于这些缙绅地主都是地方一霸,每次进行人口清查时地方官府也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些数量庞大的隐户便得以逃过清查,继续留在地主田庄。

明朝朝廷记载的官方人口和实际人口有很大出入,就是因为隐户的关系。

记载的人口峰值约七千万人,实际却有近两亿。两者相差三倍,足见明代尤其是晚明隐户数量之巨。

正德朝时已经有了大量的隐户,但还没有晚明那么夸张。现在整治还来得及。

谢慎命卫所官军借着此次征发徭役的机会到这些缙绅地主田庄上进行人口清查,对瞒报隐报之人立刻锁至官府论处。

这个口子绝对不能开。

因为隐户不用交税,这将导致朝廷税银大量流失。

第五百五十四章 奇策 【4000字二合一大章】

不过,相较于缙绅地主找人代替徭役,隐户问题更难解决。~~

因为隐户的数量实在是太庞大了。即便动用全部衙门公人、卫所军队进入当地地主的田庄进行清查也会需要很长的时间。

但谢慎还是决定去做,因为他不去做就不会有人去做了。

归根到底土地问题是困扰所有封建王朝的难题,大明也不例外。

如果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大明国运将会蒸蒸日上。

好在此番清查的只是直隶、山东,并不是全国性的。饶是这般地方官府和卫所军队都耗费了大量的精力,清查出三百万隐户。

这可是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

三百万人,朝廷一年得少收多少税赋?少征发多少徭役?

那些逃籍的隐户免除了徭役,接纳隐户的缙绅地主则有了廉价劳动力,且可以瞒报人口逃去粮税,各有好处。

可朝廷呢?朝廷的损失谁来承担?

一旦国库空虚,大明朝廷就将举步维艰。不但边军的庞大军费难以开支,就连基础支出如修缮宫殿甚至百官俸禄都发不下来。

这可是关乎天子面子的重要问题,皇帝没有面子自然会雷霆暴怒。

谢慎不是一个不通情理之人,但在隐户问题上他不打算妥协。

逃籍的百姓确实是没办法,可若人人都如此,大明的户籍制度就名存实亡了。

更何况,真正获益良多的不是这些隐户本身而是那些缙绅地主。

隐户比起投献土地的百姓更廉价,毕竟投献土地虽然名义上意味着土地所有权变更。但实际上土地所有权还是那些原所有者的。他们只需要象征性的交一小部分租子给地主即可。

而隐户则完全不同。他们在当地连户籍都没有,之所以能够生存下去就是因为地主缙绅的庇护。

地主缙绅不是观世音菩萨,之所以庇护他们自然是看重了廉价的劳动力。

可以说这事一种畸形的共生关系,乍一看上去十分不合理,实则却是利益下最理想的结果。

谢慎不认为百官们看不到这点,他们之所以不发声还是利益二字。

这些官员的家族在当地大多是望族。本身族人就是受益者,这些官员们当然选择默不作声装糊涂了。

越是如此,越是形成了一股风气。到了正德朝这股风气已经到了不得不整治的地步。

朱厚照看到谢慎呈上的奏报,脸色一阵青紫。

憋了良久,天子长叹一声连连摇头:“想不到朕的子民活的竟如此艰辛。朕真是有些惭愧啊。”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