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寒门首辅 (一袖乾坤)



棉花的种植周期很长,要到九十月份才能收获。而且谢慎也没有亲自在滩涂种植过棉花,故而心中多少也是有些忐忑的。

好在官府不去深究,那就好办许多。

什么事情一旦跟官府扯上关系就麻烦了,谢慎能够想到如果他们的试验大获成功,第一个凑过来分羹的肯定就是吴县令。

吴县令是余姚父母官,为了刷政绩愁白了头。如果能够把滩涂种棉花的方法呈递至御前,自然会博得圣心大悦,升迁回京也不是没有可能。

当然以谢慎的性格是不会眼睁睁看着吴县令把这功劳从他手中夺走的。

便是将来朝廷要在东南沿海滩涂大规模推广棉花种植,那功劳也得记在谢慎身上。

至少在棉花收获前谢慎还不用担心这些恼人的事,但未雨绸缪还是必要的。吴县令的为人谢慎已经见识过。这种人不必与之为敌,但也绝不能推心置腹与之深交。

按下闲话暂且不提,却说这一日谢慎得了孔教谕召见匆匆前往县学。

新年之后第一次拜见恩师,谢慎自然带了些余姚仙茗算作贺礼。

倒也不是谢慎怠慢,孔教谕过年期间紧闭府门不见任何人,谢慎便是想去拜见他老人家也说服不了孔家门板啊。

这次孔教谕主动召见,谢慎倒是可以趁机向他老人家拜个晚年。

送什么年货也是有讲究的,孔教谕好歹也是二甲进士出身,基本的欣赏水平放在那儿,如果送的东西太过俗气那不仅有伤师生感情,还会降低谢慎在孔教谕心中的印象分。

文人最喜欢的自然是金石字画,偏偏谢慎是穷苦寒门出身,哪里有能力收藏这些价值不菲的东西。即便现在家境好起来了,但也不可能立刻收集一些送给孔教谕罢。

况且这些东西未免太过贵重,谢慎也怕孔教谕忌讳。

那么也只有送茶了。

茶叶虽然不算贵重,但却有雅意,用来当作年礼送给老师长辈自然是再合适不过的。

既然要送茶,送的自然是谢慎乃至谢家主推的余姚仙茗。经过谢慎在杭州赴雅集期间的卖力宣传,余姚仙茗的名气大涨,虽然仍然被钱塘龙井压制,但已经稳稳占据了浙茶第二把交椅的位置。

果然靠文人士子刷名气是最好的办法。

茶叶本身的味道品质并没有那么大的差距,正是因为士子文人的追捧褒贬才会显得天差地别。

余姚仙茗的品质底子不差,经由谢慎一番宣传,已经隐隐有追赶钱塘龙井之意。

谢慎把这茶送给孔教谕,自然也有借孔教谕为余姚仙茗扬名的意思。

经过与兄长的一番商议,谢慎决定用竹盒来包装余姚仙茗。

一来余姚各地遍植翠竹,比之木制茶盒竹盒更容易收集制作。二来余姚仙茗的气质也更贴合竹子的冲和淡雅。

文人名士没有几个不爱竹的,说他们图慕虚名也好,说他们真性情也罢,总之竹子给人的印象总是积极正面的。

当然,经过这一番精包装,余姚仙茗的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但一直保持比钱塘龙井低一头的水准。

这是谢慎刻意的要求,大哥谢方也没有多问。

商界有商界的规矩,一步逾越不得。这点和朝廷是一样的。

就好比一个新科状元,整日在翰林院言说辅尚书如何不如自己,那还能混的下去吗?

别管心里是怎么想的,至少在嘴上要留德。

现在余姚仙茗刚刚替代宁波珠山茶成为浙茶亚魁,如果在这时定一个高于钱塘龙井的价格,不是等于公然向龙井茶商挑衅吗?

宁益宁员外可不是等闲之辈,他绝不会容许谢慎这等行为,肯定会联合其他龙井茶商打压谢慎。

谢慎现在羽翼未丰,若是此时得罪了茶界大佬宁员外,以后也别想在茶叶行业混了。

路要慢慢走,饭要一口一口的吃,大不了还可以喊一句莫欺少年穷嘛。毕竟对于刚刚年满十四的谢慎来说一起都是来日方长。

谢慎提着茶盒来到县学,轻车熟路的绕过明伦堂,来到供孔教谕休憩办公的堂屋。

其他三位训导是共用一个堂屋,而作为教谕孔德道自然享有一点小小的特权,得以独占一间。

第一百八十六章 别样的孔教谕

堂屋之中,孔教谕端坐在榆木南官帽椅上,双目紧闭。

谢慎不知道他老人家是不是在小憩,不敢弄出太大的声响,只双手束立静静等着。

没过多久,孔教谕睁开双眼道:“既然来了傻站在那里干什么。”

许是瞥见谢慎手中提着的竹盒,孔教谕便多问了一句:“你手中提的是什么?”

谢慎连忙走到孔教谕身前礼道:“学生见过恩师。这是余姚特产的瀑布茶,学生拿来给恩师尝尝鲜。”

孔教谕闻听竹盒中装的是茶叶,嗯了一声道:“这余姚瀑布茶老夫也常饮,只是最近价格飞涨,老夫这点俸禄都快买不起了。”

谢慎心中暗暗腹诽,心道您老人家好歹也是一县教谕怎么也不会买不起茶吧。

再者说,余姚仙茗的价格可是要比钱塘龙井低一档的,谢慎可是见过孔教谕书房中珍藏的各种龙井......

“檐溜松风方扫尽,轻阴正是采茶无,相邀直上孤峰顶,出市都争谷雨前。

两筥东西分梗叶,一灯儿女共团圆,

炒青已到更阑后,犹试新分瀑布泉。”

孔教谕不知何时起了雅意,竟然吟诵起诗来。

谢慎正要赞叹时,却觉得哪里有些不对。

这不就是他那日在西湖雅集上吟诵的那首赞美余姚瀑布茶的诗吗?

他可从没有对孔教谕提起过,那么是谁说的?

是谢丕还是王守文?

又一次“被坑”的谢慎只觉得非常郁闷。

诗词这个东西好是好,但也得看用在什么地方。

如今孔教谕他老人家忽然吟诵起这首诗,是怎么个意思?

却见孔教谕一边捋着胡须一边道:“老夫听说余姚仙茗价格飞涨就与此诗有关。自从此诗在浙省士林圈子传开,余姚仙茗的价格就一连翻了数倍。”

稍顿了顿,孔教谕继续说道:“这诗是你作的罢?”

谢慎心中无奈,都到这个份上了,他还能如何?

“回禀恩师,这确实是学生拙作,让恩师见笑了。”

孔教谕不置可否的笑了笑,示意谢慎把茶叶放在书案上。

“其实老夫找你来不是为了别的,是希望你能多在读书上用些心思。今年八月就要科试,你是余姚生员中的魁首,一定要作出表率来。”

说完孔教谕抽出一沓厚厚的文卷,在上面点了点道:“这些都是老夫平日作的文章,你且拿去看看罢。”

谢慎闻言大喜。

虽然说科试名义上的主持者是大宗师,但有时大宗师也会叫教谕提供些意见。

至于阅卷,自然就是县学的事情了。

科试那么多卷子大宗师也不可能一一去看。

这样一来,岂不是说孔教谕才是科试最关键的人物?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章这种东西有很强的感*彩。

所谓各花入各眼,写不出对阅卷官口味的文章,便是再文采斐然也是白搭。

孔教谕把自己写好的文章给谢慎便是很明显的暗示--你小子不要钻营别的,就按照老夫的风格写!

换句话说孔教谕还是有些担心谢慎的文章水平啊。

这倒也不能怪谢慎,虽说他前世也是专业对口的高材生,但毕竟与他同台竞争的都是土生土长的大明弘治年间人。

比起诗词,谢慎还能挺直腰杆高呼一句老子没有给穿越客丢人,但要比起时文来谢慎就得心里犯嘀咕了。

如果遇上他熟悉的部分还好说,若是生疏的还真有些难办。

基本的八股文水平他是有的,但用来应付科试、乡试、会试就显然不够用了。

孔教谕正是看出了这点才把自己作的文章拿给谢慎,叫他尽快拿定一种风格。

风格拿定后就是添肉,这个孔教谕帮不了谢慎,只能靠谢慎自己找补了。

至少就眼前的科试而言,模仿孔教谕的文章风格是利益最大的。

谢慎连忙冲孔教谕拱手道:“多谢恩师指点!”

孔教谕摆了摆手道:“你也莫要谢老夫,老夫不过是念你文采卓越,不想有遗珠蒙尘罢了。”

乡试竞争之惨烈,没有考过的人很难理解。

但孔教谕可是过来人,他十分清楚谢慎的强项和弱项,故而才会有此言。

面对恩师的指点,谢慎自然要记在心上

“学生一定好好研读恩师大作,为余姚争气!”

孔教谕满意的点了点头。

年轻人就应该有年轻人的样子,若个个都是少年老成,唯唯诺诺还有什么意思。

所谓少年轻狂,便是一种积极进取的表现。

若是连狂都不敢狂了,基本前途也就堪忧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