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王浑极度地郁闷,在他看来,司马望的十万大军必将会横扫整个陇右,可自己却只能呆在陈仓城里,等待着不知何时才能出现的敌人。在他看来,或许今生再也没有什么机会了。
但事实的发展往往是出乎人们的意料,王浑万万没有想到司马望的大军竟然会在街亭吃了败仗,而且是败得很惨,整个先锋营的骑兵几乎是全军覆灭,这样的惨败,在魏国建立之后都很少发生过。
司马望兵败之后,蜀军屯于陇山一线,虎视眈眈,看来陈仓这一战已经是势不可免。
不过王浑并没有畏惧,反而是热血澎湃,因为他期待这一刻,已经是很久很久了。
第393章虚实
从陇西向长安进军,可以选择两条路,南线就是沿渭水东进,取陈仓、武功、槐里,直逼长安,这是便是关陇大道,也是最近的一条道路。
另外一条路是沿泾水向东南,出安定,取新平、北地、池阳,一样可以攻到长安城下。相比于南面的关陇大道,北面的泾水道要偏远一些,但相对于南线魏军的重兵防守,北线所受的阻力相对而言的要少一些。
所以牵弘向刘胤建议从北线进军,这样就可以绕开魏军的主力,避免攻打陈仓眉县这样的坚固要隘,长安乃是关中之腹,一旦拿下长安,回过来再解决陈仓眉县,便可以轻松许多。
王颀也比较赞同牵弘的意见,从关中守军的薄弱处下手,相对而言比较有利。
牵弘和王颀久仕陇右,对关陇一带的地形地势了如指掌,这方面他们最有发言权,所以在议事会上提出进攻方案之后,傅佥黄崇等人并没有反对。
刘胤沉吟未决,问计于邓艾:“牵弘王颀都建议走北路沿泾水东进,艾先生以为如何?”
邓艾呵呵一笑道:“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魏军在南路布下重兵,而北路相对松懈,但牵弘王颀能想到的,司马望未尝不会想到,在下料定主公还未兵出安定,司马望必定已经派兵前往新平进行阻截,泾水一路,也未必就是坦途。更何况,主公此番东进,首先必取者乃陈仓也,陈仓乃关中西面的第一要隘,占据陈仓,便可向东窥视长安,向南截断陈仓古道,不光挤压掉司马望在关中的生存空间,而且对进入益州的钟会也是一个致命打击。陈仓失守,向益州输送的粮草辎重也只剩下一条子午道可行。子午道的艰险不言而喻,此举便可沉重地打击到钟会在蜀之军,也可以封死钟会从陈仓道回援关中的可能,可谓是一举多得。在下以为,若想取关中,必先得陈仓。”
“那依艾先生之意,当弃北而南行了?”
邓艾微微一笑道:“非也,主公还得首先兵出安定,攻打新平。”
刘胤奇道:“先生既然以为该先取陈仓,为何还是出兵安定?”
邓艾从容地道:“兵法之道,在于虚实之间,主公若取陈仓,又岂可让司马望有备?首攻新平,司马望必定以为主公将从泾水道进军,从而抽调兵力前往新平抵御。主公以一部偏师出安定,主力则突袭陈仓,趁敌不备,夺下陈仓,关中之局面便可以打开。如果被司马望看破主公的意图,集重兵于陈仓,恐怕攻之难克。”
刘胤大笑道:“艾先生之意,甚合我心。”
其实在牵弘和王颀提出从北路泾水进军以后,刘胤不置可否,并没有点头同意。在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倾向于从南路进军的,不用邓艾介绍,刘胤也知道陈仓的重要性,要不然当初韩信也不用选择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谋了。而且此时钟会的大军在蜀,陈仓的重要性更是不得了,掌控了陈仓,就等于是掐断了钟会的粮草供应线和退路之一,这个意义是非同凡响的。
刘胤清楚,邓艾和钟会有着刻骨的仇恨,邓艾为了报仇,自然难免也时时想着算计钟会,占领陈仓,截断钟会的归途,可以迫使钟会陷入绝境,邓艾报他的愿望便可以再进一步。当然,邓艾也未必就是全部出于私心,毕竟他的这个建议也是诸多建议之中比较理想的一个,陈仓的得失关乎到整个的关中大势,自然不可等闲视之。
而且邓艾提议在安定出疑兵,调动司马望的整个关中布防,无疑让刘胤甚为满意,兵法讲究的就是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只要能调动司马望一部分的兵力北移,自然可以减轻主攻陈仓的压力。
于是刘胤下令王颀率后军一万人马前往安定,从安定沿泾水向东进军,直指新平。同时,刘胤吩咐王颀要搞大阵式,多竖旗帜,大张旗鼓地从安定出兵,给司马望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蜀军就是要从安定出兵来攻打长安。
┄┄┄┄┄┄┄┄┄┄┄┄┄┄┄┄┄┄┄┄┄┄┄┄┄┄┄┄┄┄┄┄┄┄┄
街亭之战的失利让司马望痛定思痛,他很清楚,此役之后,整个关陇的形势已经是惨遭逆转,他已经从战略进攻的位置上转变成了战略防守,双方攻守易势,他已经再没有力量能组织得起进攻了。
当然也是指在现有兵力之下,如果司马昭能再次派出援兵,或者是在蜀地的钟会大军部能火速地回援的情况,司马望还是有机会再次发起反击的。
但司马望很清楚,关洛一带已经是无兵可调了,现在京城洛阳的守备力量都是极为地薄弱,更别指望司马昭可以派出另一支的援兵来,都说魏国家大业大,兵力雄厚,但魏国占据十州之地,疆域广袤,再多的兵分配下去,每州每郡分驻的兵马都是极为有限的。司马望明白,此次所调动的十万大军,也已经是司马昭所能调动力量的极限了,司马望都不好意思再向司马昭开口要兵。
至于钟会,他毕竟是司马昭战略体系之中的重要一环,司马望自然是无权去调动他,很显然,司马昭还是希望司马望可以解决掉关陇的问题,他也一直没有听到关于钟会大军撤军的消息,看来钟会的人马是指望不上了。
司马望无奈地接受了这样的局面,既然无力反击,那就打好关中保卫战,绝对不能辜负司马昭的期望。
比起进攻来,司马望更擅长于防守,当年长城之战,司马望就是用一个拖字诀,将来势汹汹的姜维大军挡在长城之下,让姜维欲进不能,欲退不甘,以四两拨千斤的策略,化解了蜀军的进攻,此次的战役,也让司马望得以名扬天下。
所以对于这次的关中防御战,司马望还是成竹在胸的。
第394章应对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司马望手中毕竟还有着八万大军,这让他在布防关中时显得游刃有余。
一般的将领很少有司马望的果决,滴水崖之战中魏军几乎损失掉了全部的先锋骑兵营,加上攻打街亭土山的损失,两万多人折损了,当然比起总数是十万的大军而言,损失掉两万还算不上伤筋动骨。一般的将领会在第一时间内选择反击,为骑兵前锋营来报仇雪恨。
但司马望却是出奇的冷静,他并没有因为愤怒而让自己失去理智,他审时度势,发现自己已经陷入到了蜀军的包围圈之中,如果继续地缠斗下去,不但看不到胜利的希望,还可能会遭到更大的损失。
毕竟街亭地域狭隘,根本就不适合大兵团作战,几乎所有的有利地形都被蜀军抢占,无论天时地利,都有没有站在魏军的这边,简单的权衡利弊之后,司马望果断地下令撤退,在蜀军的包围圈合拢之前,魏军已经从容地完成了撤军。
撤军并不是溃逃,司马望为了掩护大军撤退,安排了最精锐的部队来殿后,如果蜀军一路狂追的话,司马望是不介意给他们一个迎头痛击的。
不过让司马望有些佩服的是,刘胤居然按兵不动,根本就没有派兵来追击,这也让司马望对这位年轻的蜀军统帅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能在大获全胜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头脑的冷静,这样的对手才是真正可怕的对手。
这次的顺利撤退也让司马望保存的实力,他很清楚,接下来要面对的,将是比街亭之战更加残酷的关中守卫战。
八里秦川的核心重镇就是长安,守得住长安,才算是守住了关中。
回到长安之后,司马望就投入了积极的布防之中,长安城无疑成为了布防的重中之重。
好在长安城是西汉的都城,东汉时朝廷虽然迁都到了洛阳,但长安的重要性依然不容小觑,被称之为西京,设京兆尹,与左冯翊右扶风并称为三辅,而长安城则为位于关中的核心地带。经历过汉末的董卓、李郭之乱,长安乃至关中荒废了下来,最惨的时候,百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关中残破,西都荒蔽,就连人烟都几乎不见。
不过曹魏立国之后,撤裁司隶校尉部,将关中三辅地区并入雍州,而将雍凉的州治也从冀城迁往长安,长安成为了雍凉的首府之地。
虽然几十年来,魏蜀之间的战争就从来没有停歇过,但关中的人口和经济还是缓慢地恢复着,在魏军驻军最鼎盛的时期,关陇一带所驻扎的军队就曾达到十几万人,如此规模庞大的军队,粮草辎重全部指望从关洛一带运来,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所以魏国在关中大范围地屯田,以满足前线军队的需求。屯田需要大量的人口,魏国就从关东迁了不少的人到关中来,短短的几十年间,关中的人口逐渐地恢复到了东汉末年的水平。
相似小说推荐
-
蓝盾突击 (刀锋1984) 磨铁VIP2017-05-20 军事青春已成过往,蓝色的帽盔在硝烟中蒙尘。 记忆中的战友,恋人已远去。孑身一人的我,握枪...
-
乱世太平王 (麒麟可可) 起点VIP2017-06-09 两晋隋唐一部两晋史有道不尽的千古奇葩白痴帝、母老虎夺老公的权、叔伯兄弟造反、少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