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胤则是毫不客气地照单全收,现在他的目标直指关中,迫切需要一个强而有力的后盾,一个稳固的大后方,陇西士家这个时候前来归附,对于刘胤而言,无益于是锦上添花。至于这些士家心里打的小九九,刘胤自然也再清楚不过了,只要无伤大局,刘胤也绝不会干涉他们在地方上作威作福,既然是双方互利互惠的事,做出一点让步和牺牲也是值的。
有这两万多人的新近加盟,刘胤手中的总兵力已经超过了九万人,直逼十万大关,在和司马望的兵力对比中,此消彼长,已经是悄然地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还早在一个月之前,司马望拥兵十万于长安,来势汹汹,刘胤不得不以四万余兵力两线作战,形势一度地险恶至极。
但仅仅街亭一役之后,整个关陇的形势便发生了彻底地逆转,遭遇大败的司马望兵团狼狈东逃,而士气高昂的蜀军则迎来了全盛的状态,为下一步进军关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令刘胤比较放心的是,陇西各士家提供的兵力大多数是各家的私兵部曲,虽然没有上过两军对垒的战场,但雍凉地区从来就没有太平过,在和流窜劫掠的羌胡蛮兵的作战之中,这些私兵部曲还是有着不少的战斗经验,倒也省却了不少操练的步骤。
刘胤对军队进行了重新的编组,除了姚弋康的三万羌骑是作为协军,不在编组的范围之内,其余的六万多军队则进行了重新编制,由原来的左中右三军扩大为前后左右中五军。
刘胤任命关中都督、镇军将军傅佥为前护军,前军下设三个营:无当左营、无当右营和阳安营。街亭之后,刘胤将无当营和羌兵营进行了混编,混编之后再分为了无当左营和无当右营,无当左营的中郎将还是由赵卓来担任,无当右营的中郎将由马融来担任,阳安营的原班人马保持不动,仍由张乐担任中郎将。
翊军将军黄崇改任左护军,负责指挥左军,下设两个营:永安营和白帝营。左军基本上是原来右军的原班人马,罗袭和诸葛尚仍担任两个营的中郎将。
靖远将军、陇西太守牵弘担任右护军,统领右军,镇远将军、天水太守王颀担任后护军,统领后军,右军和后军分别设两个营,此次陇右士家提供的兵源大多充实到了右军和后军之中,加上陇西和天水原有的郡兵,整个成四个新的野战营。
刘胤为了准备下一步的行动,特别的将守备兵和野战兵区分开来,每个郡的郡兵依然保持着每郡一到二千人左右的规模,而此次牵弘和王颀虽然仍旧兼着陇西太守和天水太守的职务,但同时他二人担任右护军和后护军以后,将参与到对关中的战事中来,至于郡务方面则由本郡的郡丞来代理了。
右军二营,命名为陇西营和金城营,后军二营,命名为天水营和南安营,皆为陇西郡名,而所属兵源,也是陇右诸郡之人,这让人倍生亲切之感。
而中军则是由刘胤亲自来统领,下设四个营:虎骑左营、虎骑右营、虎步左营、虎步右营,邓朴、傅著、高远、傅募仍为中郎将,分别统领四个营。而中军也无疑成为蜀军整体力量的核心。
经过整编,各营的缺员都得到了补充,街亭之战胜利之后,蜀军更是士气高涨,斗志昂扬,求战**强烈。这场酣畅淋漓的大胜,极大地鼓舞了蜀军的士气,能在陇西站稳脚跟,刘胤率军缔造的辉煌,就是连诸葛武侯都不曾达到过,这无疑让蜀军将士的自信心达到了爆棚的级别,接下来的关中之战,人人都是信心满满。
现在军队的状态刘胤很满意,而且不光是士气的提升,兵力的雄厚让刘胤更是踌躇满志。
五军十三营,整整的六万五千人马,加上三万羌骑,刘胤便拥有着当初兵出南中时兵力的三倍之数,这无疑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别人是越打人马越少,刘胤是越打兵力越多,拥兵近十万的刘胤此刻是意气纷发,剑挥关中,随时就可以投入到新的进攻之中。
刘胤已经走到了蜀国先辈们未曾达到过的高度,而且他还要向更高的巅峰迈进。
第392章陈仓
陈仓位于八百里秦川的最西端,濒临渭水,是陇山和秦岭的交汇处,西连陇右,南通汉中,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陈仓的重要性。据说七千多年前,这里就曾有先民繁衍生息,“伏羲所治,炎帝所生,黄帝所都。”西周之时,秦襄公因救周和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分封为诸侯,而陈仓也就成为了秦国的发源之地,从陈仓起,秦国一路向东一路壮大,最终兼并六国,一统天下。
但真正令陈仓名闻天下的,却是一代名将韩信。提及韩信,就令人不由自主地想到一句成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而这陈仓,指的就是陈仓关。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当时刘邦和项羽约定,谁先入关中,谁就为关中王,虽然刘邦抢先进入了关中,攻破咸阳,但随后而来的项羽并没有遵守当初的约定,封刘邦为汉王,封地在巴蜀及汉中一带。刘邦迫形势,暂时隐忍,前往了汉中,并烧毁了栈道,向项羽示弱,表示自己再无争雄关中的念头。后来刘邦拜韩信为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举拿下了关中,从而奠定了汉家四百年的江山基业。
陈仓对于蜀人而言,却是有着沉痛无比的记忆,诸葛亮第二次北伐中原之时,走的就是陈仓故道,当时魏将郝昭率千余人守卫陈仓,愣是将诸葛亮的数万大军挡在陈仓城下,激战二十余日,蜀军伤亡惨重,粮尽之后被迫撤退。继第一次北伐时痛失街亭无功而返之后,第二次的北伐也受阻于陈仓无疾而终。
陈仓之战的成功与其说是郝昭的功绩,倒不如说是陈仓的坚固,郝昭能率千余人与十倍二十倍于自己的蜀军打防御战,没有陈仓城坚固的城垣做为保证,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在那一次战役之后,几十年过去了,陈仓的防御价值一直没有被魏国所忽视,做为关陇防线上一等一的重镇,魏国一直以来都是重兵驻守,时刻不曾松懈。
去年冬天的时候,刘胤率军突袭了陇西,短短半月之间,陇西五郡易手,陈仓做为最前沿的阵地,又站到了风尖浪口上。
陈仓不仅是八百里秦川的西入口,更是通往汉中的咽喉要道,这个丁字路口,唯系着入益州作战的钟会兵团的后勤补给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司马望临危受命,出任雍凉都督,飞赴长安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果断地替换了陈仓的守将,点名派越骑校尉王浑去镇守陈仓。
陈仓的得失关系到整个关中的大局,甚至是天下的大局,司马望不敢有丝毫的大意,纵然知道天寒地冻不宜用兵,刘胤未必就会进攻陈仓,但为了保险起见,司马望还是在第一时间内派自己的心腹大将王浑前往陈仓,领兵三千驻守。
王浑并州太原人,司空王昶之子,司马望上次出任征西将军兼雍凉都督之时,王浑就曾任征西参军,武勇而有韬略,深得司马望的器重,后来调离雍州,回到朝中任越骑校尉一职。
在汉代时越骑校尉是北军五校之一,是真正掌握兵权的重要将领,但到了魏代,越骑校尉已经成为了一种虚职,王浑与曹爽关系不错,曹爽被诛之后,王浑就等于是闲赋了。此次司马望出任雍凉都督以后,司马昭给了他极大的人事任免权,整个雍凉的官员任免,都是司马望一个人说了算。鉴于陈仓的重要性,司马望思考再三,决定征调在朝中闲赋的王浑来担任陈仓的守将,以抵御刘胤的进攻。
王浑在曹爽身死之后,一度以为自己的政治生命就此终结,不禁变得是心灰意冷,此次蒙司马望亲点,再次地前往关陇担任要职,这让王浑兴奋不已,对老上司更是感激涕零。
同时,他更清楚搁在自己肩头上的份量有多重,不过压力越大,动力越强,王浑几乎是顶风冒雪,一路马不停蹄地赶往陈仓上任,当司马望抵达长安的时候,王浑甚至抢先一步到达了比长安更远的陈仓。
到达陈仓之后,王浑更是没有一刻的松懈,并没有因为大雪封路就麻痹大意,放松陈仓的防守。他亲自指挥陈仓的军民抢修共建,将陈仓关打造的固若金汤一般。
陈仓经过历任守将的修缮,整个城池的防御能力是大大地提高了,内墙外墙无比坚固,王浑极有信心打好陈仓这一战。曾经的陈仓守将郝昭就是太原人,王浑为这位老乡在陈仓立下过的赫赫战功折服地是五体投地,同时,他也暗暗发誓,绝不会让陈仓在自己的手中丢失,让陈仓成为蜀人的葬身之地。
不过一整个的冬天还是相当地平静,王浑就连蜀军的半个人影也没有看到,这让求战**强烈的王浑相当地郁闷,不过他还是恪尽职守做好一任守将的事情。
春天来临了,整个关中的魏国大军也行动起来,王浑的心思也变得活络起来,他主动地向司马望请求出战,愿率陈仓之兵攻打街亭。
司马望当然不可能同意,他十万大军西征,根本就不缺王浑的这三千人马,更何况他派王浑来镇守陈仓,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列守陈仓的。司马望下令王浑坚守陈仓,不得擅离职守。
相似小说推荐
-
蓝盾突击 (刀锋1984) 磨铁VIP2017-05-20 军事青春已成过往,蓝色的帽盔在硝烟中蒙尘。 记忆中的战友,恋人已远去。孑身一人的我,握枪...
-
乱世太平王 (麒麟可可) 起点VIP2017-06-09 两晋隋唐一部两晋史有道不尽的千古奇葩白痴帝、母老虎夺老公的权、叔伯兄弟造反、少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