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人群之中,刘胤倒是没有发现刚刚结义的兄弟姚弋康,就在他疑惑之时,突见从大榆谷方向的大路上尘烟滚滚,无数飞骑呼啸而至,众军皆为之失色。
唯有姚柯回抚髯微微一笑,但看尘烟尽散,当前一骑飞至,却是二王子姚弋康。
“贤弟,你这是何意?”刘胤惊问道,就算是送行,也用不着这么大的阵仗吧。
姚柯回呵呵一笑道:“贤侄此去,必与魏国劲旅交锋,本王思来想去,岂能袖手旁观,所以特命弋康连夜赶往大榆谷,抽调戈塞和法利二将及三万劲骑,则弋康统领,追随贤侄共赴陇东,听候贤侄差遣。”
姚弋康含笑拱手道:“从今日起,我便是贤兄麾下之将,若有差遣之处,小弟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三万劲骑?刘胤不禁是暗暗称奇,姚柯回可真是大手笔。在刘胤的期望之中,就算了借兵,充其量借个八千一万的,已经是极限了,没想到姚柯回出手如此大方,竟然一次性地拨出来三万骑兵,怎不令刘胤喜出望外。
“多谢伯父援手,小侄拜谢了。”
姚柯回道:“贤侄不必多礼,孟起公有大恩于烧当族,今日能有机会报答,也算是聊解本王多年来心愿。今日权且送到此处,预祝贤侄马到成功,旗开得胜。”
刘胤再三拜谢,引军离谷而去。
谷口的位置上,杨欣杨虎父子俩的人头还悬挂在那儿,刘胤淡淡地瞥了一眼,杨欣机关算尽,企图为司马望开辟第二条战线,将刘胤拖得无嘏东顾,但此刻已步入黄泉道的杨欣决然不会想到,刘胤出征之时的一万骑兵到现在已经扩大了四万五千人,兵强马壮。
西羌非但没有成为刘胤的累赘,反而是引为奥援,这恐怕是死去的杨欣和活着的司马望所万万也不曾料想到的。
第366章司马望
当司马望踏上前往陇右的道路,心情着实不能平静,几十年来,魏蜀双方一直在关陇一带保持着均势,从诸葛亮到姜维,虽是锲而不舍,但在一代又一代的雍凉都督铁桶般的防守面前,却是劳而无功,双方的疆界一直维持在秦岭的一线,互有攻防,却始终也未能有谁突破这一点,
但这种平衡魏景元四年被打破了,钟会率十八万大军三路入蜀,气吞万里如虎,整个魏国上下一派欢欣鼓舞,认为蜀国必将灭亡,大魏一统天下之势,无人可挡。
可世事的演变却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由于吴国的入局,本来局势明朗的益州变得混乱不堪,现在的益州,几乎变成了一个大泥潭,一旦陷入进去,很难再抽身而退,钟会的十五万大军陷入其中,吴国也为之投入了半数的兵力,双方在益州的争夺可谓是不遗余力。
而偏安于南中的蜀国,似乎被人给遗忘了,在世人的眼中,南中那穷极荒蛮之地,蜀国朝廷流亡于此,恐怕也难有什么作为了,在三国相争的格局中,蜀国已经是被边缘化了。
但就在世人皆以为蜀国已经是无足轻重之事,却传来了陇右五郡失守的消息,这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一般,让所有的魏人都发懵了,就连司马望也不例外。
司马望是司马孚之子,司马懿的侄子,早年曾过继兄长司马朗。司马家族在东汉之时便是河内望族,累仕公卿,自司马懿之后,司马家族已成为曹魏事实上的统治者,权倾朝野,做为司马家族中核心一员的司马望,自然理所应当地受到了重用。
当然,司马望的能力和才华也是相当地出众,否则他断不可能在司马子嗣如云的情况下,受到重用和提拨。司马望在担任征西将军、雍凉都督的八年之中,威化明肃,治军严整,多次成功地抵御了姜维的进攻,声震关陇。
后来凭借着在关陇的功绩,司马迁任卫将军、中领军,掌管禁军,去年又升任为骠骑将军,是目前大魏朝中品秩最高的将军,司马家族中统治核心的成员之一。
也难怪司马昭在听闻陇西事变之后,第一个想到的人选就是司马望。
司马望也不孚司马昭的厚望,顶风冒雪地赶赴长安去上了任。由于天气严寒,大军无法出动,司马望此行只带了数十名的亲随,和匹马单骑去长安几乎没什么分别。
摆在司马望面前的形势很严峻,陇右五郡和金城郡失守,整个关中能调动的兵力不足万人,人心惶惶,士气低迷,局势芨芨可危。
不过司马望终归是一代名将,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现在大雪封路,大队的人马调不来关中,但同样也会抑制蜀军的行动,司马望并不太担心蜀军会在这个时候发起进攻,他适时地调整了关中的布防情况,将关中有限的兵力调整到三个点上:长安、陈仓和新平。其中长安是关中之核心,是必保的目标,陈仓是蜀军从陇右东进的咽喉要冲,新平则是从安定东进的要地,保住这三地,就等于是守住了关中。
尤其是是陈仓,是关陇道上最重要的战略要地,魏蜀之间的数次战争,就曾围绕着它来进行,司马望镇守雍凉八年,对于雍凉的山河地理可谓是了若指掌,他到达关中之后,这一项的任命就是调整陈仓的守将,任命越骑校尉王浑为陈仓守将,率兵三千镇守陈仓。
司马望相信,以陈仓的坚固,就算是蜀军倾其三万人马来攻,也未必能在短时间内拿下,现在正是数九天气,滴水成冰,守军在城内有城垣的掩护可以避寒,而攻城部队在野地冰雪之中,根本就没有机会呆上过长的时间,只要能挨得过这个冬天,关东的大军进入关中,局势便顷刻间可以逆转过来。
司马望的判断还是准确的,蜀军在豪取陇右五郡之后,停止了前进的步伐,再没有向陈仓发起进攻。这个冬天,魏蜀双方一直保持着剑拨弩张的状态,但一直未做出任何实质性地接触,胜利的天平,在悄悄地向魏国这边倾斜。
正月刚过,第一拨的魏军就已经从关东进入了关中,显然司马昭急欲地夺回陇右失地,在冰雪还未全部消融的时候,就已经绘司马望增兵。
随着关东的大军陆续的入关,司马望也开始谋划着向陇西进军的计划,到了二月初的时候,关中的兵力已经达到了十万,在未动用益州和南线军队的情况下,司马昭能征调到十万大军,已经魏国所能调动的兵力的极限了。
不管是司马昭还是司马望,都未将偷袭陇西的刘胤放在眼里,在他们的眼中,刘胤不过是一个乘虚而入的小人物,根本就不值一提,魏国的底蕴是何其的深厚,又岂是刘胤这样小小的蝼蚁所能撼动的。征调十万大军来对付他,已经是绰绰有余了,司马昭根本就不会因为刘胤的出现而改变他最初的策略。
司马望也毫不怀疑,这将是一场没有多大悬念的战争,只要魏国大军挥师西进,这种胜利将会是碾压性的。
更何况,司马望在出征之前,又接到了金城太守杨欣的密信,杨欣当时迫于形势初迫降蜀,很是懊悔,此次愿意助魏军一臂之力,引羌人进犯陇右,让刘胤首尾难顾。
司马望大喜,有杨欣在背后掣肘,刘胤想不败亡都难,当即便回复杨欣,要他依计行事,同时也向杨欣许诺,事成之后,一定会向朝廷表奏他担任凉州刺史。当然,这种空头的支票司马望还是很乐意开的,至于将来他坐上坐不上凉州刺史,还得由司马昭说了算。
有杨欣的援肋,司马望更没有什么理由来怀疑此次西进的成功率,为了尽快地完成司马昭的期望,司马望紧锣密鼓地完成了进攻前的最后准备,亲自指挥十万大军,沿着关陇大道,浩大而进,直指街亭。
第367章街亭:蜀人心中永远的痛
陇山是横亘在关中平原西部的一座高山,如同从空中鸟瞰,陇西就恰如关中平原地头的一处田垄,故而世人给它起了一个比较贴切的名字——陇山,又因其曲折险峻,盘道六重方可登顶,又名六盘山。
想从关中进入陇西,南北走向的陇山就是一道必须要逾越的屏障,走六重盘道翻越陇山很不现实,所以最佳的行进路线便是千里陇山之中的各处隘口。
相比与其他的隘口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街亭无疑是最为奇葩的一道隘口。陇山巍峨险峻,绵延千里,可偏生到了街亭这儿,好似被生生截断一般,留出一条宽达数里的平坦大道来,于是古往今来,街亭隘口就成为关中通往陇右的一条重要通道。而这样的地势,也无疑造就了街亭的易攻难守。
提起街亭,无疑是蜀人心中永远的痛。
蜀建兴六年,诸葛亮写下了千古文章《出师表》,向后主刘禅痛陈决心,誓师北伐。不得不说,这是蜀汉历次北伐中最为规模浩大的一次,也是离成功最近的一次,诸葛亮兵出祁山,天下为之震动,天水、南安、安定三郡不攻自破,只有雍州刺史郭淮死守上邽,拒不投降。
当时曹魏的朝廷之上,应对还是积极有效的,魏明帝曹睿果断地派名将张郃率兵五万驰援陇右。张郃也没有辜负曹睿的期望,不辞辛劳,倍道兼程地赶往陇右。
从关中进入陇右,最理想的途径就是走街亭官道,张郃自然不会选择别的路,五万步骑,以逐星赶月的速度直扑街亭而来。
相似小说推荐
-
蓝盾突击 (刀锋1984) 磨铁VIP2017-05-20 军事青春已成过往,蓝色的帽盔在硝烟中蒙尘。 记忆中的战友,恋人已远去。孑身一人的我,握枪...
-
乱世太平王 (麒麟可可) 起点VIP2017-06-09 两晋隋唐一部两晋史有道不尽的千古奇葩白痴帝、母老虎夺老公的权、叔伯兄弟造反、少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