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帝感叹道:“想当初,铢娄渠堂入侍,恭顺谨行,殊为难得,朕心甚慰,不曾想……”
呼韩邪单于曾在早年将长子、右贤王铢娄渠堂送入长安为侍子,以表明其归属之意。后来元帝在送还郅支单于之子驹于利受后,本着一碗水端平的想法,也将铢娄渠堂送还南匈奴。
可能是在汉国过得太舒适,在汉境长大的铢娄渠堂回南匈奴故地后,反倒水土不服起来,没几年就死了。眼下左贤王是呼韩邪次子雕陶莫皋,不过十来岁,在呼韩邪入朝之时,代替单于坐镇王庭。
呼韩邪单于也被勾起伤心事,一番唏嘘。
之后,呼韩邪单于先说了一番祝福的话,再报上敬献礼物,无非是些牛马、皮革、角筋、金器、宝石之类。
礼尚往来,朝廷在这方面,向来很大方,馈一赠十。以丝绸、漆器、铜镜、美玉相赠,其值十倍于进献之物。
呼韩邪单于感激躬身而谢。
各种仪式走得差不多了,这才进入正题。
呼韩邪单于洪声道:“属君仰慕中国,愿亲近大汉,欲与陛下结为……这个,甥舅之好。请陛下赐一公主,属君当奉为阏氏,匈奴永为大汉藩篱……”这番文绉绉的话,显然不是匈奴人日常语,想必是经过汉官润色,让单于背熟。虽然有点嗑巴,好歹算是把意思说清楚了。
甥舅之好,这不就是求亲么?
大殿一派安静,但群臣心下都开了锅——汉朝自武帝之后,就再没与匈奴联姻。因为匈奴一直就是那副德性,汉朝赐下公主,匈奴人美女收了,嫁妆收了,转脸又打上门。美女加金钱攻势,保不住几年和平。所以汉武雄起之后,再没下嫁公主。屈指算来,已近百年。
没想到,如今匈奴呼韩邪单于竟向汉国求亲!
严格说,呼韩邪单于这次求亲,与历史上匈奴所有求亲都不一样。
同样是匈奴单于求亲,以前是强求,你不给我就打,你给了……我还打。而现在,则是请求:放低姿态,派遣王子,献上厚礼,表达忠心……一切依足规矩。
元帝听罢,并不表态,转向丞相:“丞相之意如何?”
匡衡站起,持笏一揖,朗声道:“本朝自元狩年间始,便再无公主和亲。盖因昔日匈奴恃强为恶,屡犯边塞,虽先后使公主和亲,亦未能遏止其恶行。先孝武皇帝,雄才大略,废止和亲,御卫、霍之名将,折单于之刀矢。百载以降,虽无和亲,边塞固宁。然今时不同往日,呼韩邪单于,深明大义,率部归汉,是为属国。与之和亲,汉与匈奴代代可为甥舅之通好,如汉与乌孙之故事,此亦为两国之佳话……”
元帝转向太子:“太子之意如何?”
刘骜道:“丞相言之在理。”
匡衡的话,显然引起诸臣了的共鸣,大殿之上,议论纷纷,多是赞成。
侍立于元帝身旁的内官请示是否喝止,但元帝摆摆手,示意由大臣讨论。
这里所谓甥舅,纯粹指的是两国关系,并不是指呼韩邪与元帝的关系。就像乌孙一样,代代昆弥,俱为解忧公主之后、汉天子之甥。
张放自知份量不够,就算表意见也未必有人肯听。从内心而言,他并不赞成和亲,但从彼时政治上说,和亲却是成本最小的有效笼络手段。他知道,皇帝一定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他就算反对也没用。
很快,大臣们统一意见,不出张放所料——同意和亲。
呼韩邪欣喜之下,再进一步请求:“愿如乌孙故事,和亲宗室女。”
但这一条却被元帝毫不考虑回绝了,当下宣诏:“当以宫室女,赐宗室名号,和亲单于。”
呼韩邪难掩失望之色,却也只能谢恩。
汉朝从来不嫁宗室女给匈奴人,这是祖训。从高祖开始,所有和亲匈奴的“公主”,无一留下名号,因为没有一个是真正的公主,甚至连宗室女都算不上,多半是宫女之流。
西汉真正的宗室公主,是先后嫁到乌孙的细君公主与解忧公主。这两位,还是因为其父辈参与了七国之乱,虽是王族,却是罪身,这才被谪远嫁。可见在正常情况下,哪个诸侯王都不会让自家女儿远嫁匈奴蛮夷、过茹毛饮血的生活的。
至于正牌的公主——哪更是想都不要想。
“原来是拿宫女来糊弄匈奴人啊,难怪以前不管送多少个,人家单于都不领情,今天当女婿,转天揍丈人。”张放摇摇头,随着下朝的官员人潮,向宫外走去。
奇怪的是,张放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仿佛冥冥中有什么很重要的东西,随着自己走出宫殿,走向阙门,离自己越来越远……
~~~~~~~~~~~~~~~~~~~~~~~~~~~~~~~~~~
8
第二百二十一章 【居然是她!】
张放正苦苦冥想,究竟是忘了什么,突然肩膀被人一拍,耳边传来低声:“这一次又亏得少子帮忙。”
张放回苦笑:“太子殿下,今次究竟是怎么回事?”
皇帝急召居然迟到,这种事生的机率微乎其微,必有因由。
刘骜负手与张放走了个并排,左右看看附近没有官员,这才恨恨道:“谒者进入长乐宫时,太后正好召我过去闲话,当时傅昭仪也在场……”
聪明人不需要说透,话只需听三分就能明白。
含丙殿是太子起居处,位在长乐宫东,传诏谒者必需经长乐宫才能抵达太***偏偏这么巧,太后却在这时传他前去闲话,而傅昭仪亦在座……这不能不令人产生某种不好的联想……
张放啧啧两声,若当真如他们所猜想那样,这女人未免太工于心计了,损人于无形啊。不知那位王皇后又如何,能与她旗鼓相当不?
张放突然想起一事,心里打了个突,试探道:“听闻太子舅父王中郎之子不幸,皇后……”
刘骜摇头:“这事母后不知。”
张放讶道:“为何?”
“阳平侯说,母后在宫中本就艰难,何必让此等小事令她烦扰。”
张放轻吁口气,不得不说,王凤果然能忍。但越是这样的人,就越得提防。
“太子要谢的人,应当是史侍中。”张放向后面正与诸葛丰攀谈的史丹瞥了一眼,“没有他的急智,这一关,不好过。”
刘骜笑道:“早已谢过中庶子了,中庶子说,他只动了嘴皮,你才是真正出了力。”
张放倒不谦虚:“没错,差点跑断了气,我想不出太子能如何补偿我,暂且记下,容待后算。”
刘骜一时无语,摇头苦笑,好一会,才似想起什么,问道:“你射来的那根竹枝,无翎无羽,头重尾轻,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张放耸耸肩:“关于这个,我已经将方子献与朝廷,只是朝廷似乎没打算研究。”
刘骜似有所悟:“少子说的莫非是……”
“就是那个。”
刘骜点点头,不再就此事询问,只笑道:“早就听说你让人研制纸张,终得‘纱罗纸’。我宫中亦有人在使用,但我没用过,一直觉得纸张难以作文。但今日所见你射来的纸条,居然而将蝇头小隶写得如此清楚而不渗墨,当真不错,改日我要买上一叠,绢帛可弃矣!”
张放忙道:“太子想要还不简单,我马上送一车。”
刘骜居然笑吟吟应了:“行,当我又欠一回。”
张放哪会不明白,这是送人情啊。如果刘骜顺利上位,天子的人情……嗯,怎么想都不过份。
……
被刘骜这么一打岔,张放一时放下思虑,回府之后,总觉心理不踏实。细细回想,这种不安的感觉,似乎是从那天听到匈奴使者入长安朝见天子开始的。那么,这事与匈奴人有关?
张放反复绞榨脑海里那点可怜的汉代历史知识,实在想不起这段时期汉匈之间有没有生过战争。不过,抛开历史看,陈汤、甘延寿远征,破北匈奴王庭,斩杀郅支,绝对足以震慑南匈奴,呼韩邪没道理会在这个时候对汉朝不利。
如果不是战争,又会是什么呢?
“公子何事烦恼?”身后传来阿离柔和的声音。
张放回头笑道:“你能看见我的烦恼?”
阿离轻声道:“阿离听得到公子微微叹气。”
张放摇头失笑,本想随口掩饰过去,蓦然心头一动,阿离眼盲耳聪心亮,或许能有不同于常人的思考路子,且把事情跟她说说,看她有无心得,当下将事情与自己的感觉对阿离说了。
阿离微微沉吟,道:“阿离与公子一样,很在意感觉之事,既然公子心有所感,必有所应,阿离愿与公子共参详。”
阿离咬着嘴唇想了半天,忽道:“会不会是因为和亲?”
“和亲?”张放微感惊讶,“你怎么会想到这个?”
阿离呡嘴一笑:“直觉。”
嗯,女人的直觉通常很可怕,可怕之处就在于很准——而且常常是好的不准坏的准。
张放失笑:“和亲没我什么事,总不会让我当赐婚使出使匈奴吧。”
如果问张放哪里的仇人最多,答曰:匈奴领地。虽然张放狠揍的是北匈奴,但南北匈奴之间可谓千丝万缕,利益纠缠,要说在南匈奴里有人要对付他,张放半点都不会奇怪。所以如果他真当赐婚使,肯定有危险——但这与他心中的那种奇怪感觉不一样,而且肯定轮不到他当这赐婚使。所以应该不是……等等,莫非是那个……
相似小说推荐
-
抗日之无敌强兵 (良马过河) 起点VIP2017-04-10 抗战烽火现代特种兵孙卫国魂穿抗日战场,打鬼子灭汉奸,成就无敌强兵。“我们手中有枪,...
-
硬汉兵王 (风云九刀) 创世VIP2017-05-30 抗战烽火我们誓把侵华的日军赶尽杀绝!我们必将光复中华每一寸失地!最强的硬汉兵王,重回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