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放啸大汉 (寇十五郎)


  在匡衡正对面,便是武臣之,大司马车骑将军、平恩侯许嘉。
  许嘉的父亲许延寿,是宣帝朝的大司马,而许嘉的堂姐,是汉宣帝贫贱时所娶之妻,后来的恭哀皇后许平君,也就是当今天子汉元帝刘奭的生母。这么一算,许嘉是元帝的亲舅舅。
  有如此渊源背景,加上这样一层亲厚关系,也就不难理解许嘉能坐上这个位置了。
  许嘉虽然是大司马车骑将军,但从没带过兵打过仗,甚至没有住过一天兵营。从外表看,斯文儒雅,不在刘向之下,半点不像个将军。
  紧傍着许嘉的,是右将军、光禄大夫、乐昌侯王商。这位也是外戚,他的姑姑是宣帝的生母。他当初也曾任太子中庶子,为元帝登基保驾护航。今日之地位,实非侥幸。
  张放见这王商体形胖大,环目长髯,满面威严,比起许嘉更像将军。再往下,便是御史中丞繁延寿、司隶校尉诸葛丰、自己的顶头上司少府令五鹿充宗……
  以上这些人,构成了元帝朝重臣的第一梯队。而若干年后在朝堂呼凤唤雨的王氏诸侯,现在连第三梯队都算不上。
  张放正一一对号入座,耳边一阵金钟玉罄之声,殿中谒者高呼:“吉时到,陛下临朝。”
  此时两位身穿青色官服,腰间分别佩挂赤黄色、青色绶带的内朝官,正小心搀扶皇帝,来到坐席之上。这年头皇帝也跟大臣们一样,老老实实跪坐,没有半点优待。至于龙椅什么的,得过几百年以后才能享受,眼下刘奭是没这个福份了。
  殿上群臣正襟危坐——皇帝,上朝了。
  随着谒者一声高呼:“皇帝升座。”
  殿下群臣齐颂:“陛下千秋万岁,长乐未央。”
  随即两边耳室前台有乐师奏乐,两名谒者上前卷起珠帘。
  玄色通天冠,颌下系结,两端垂挂充耳,冠前后端共十二旒,遮住了那张未老先衰的龙颜。那一袭黄色上衣、朱色下裳,章纹流彩,环佩薰香的华丽冕服,却掩盖不住那微微佝偻的瘦弱身躯。
  乐声停下,整个大殿悄然无声,气氛威严肃穆,一眼望去,尽是黑压压的蝉冠,两排十二根大立柱后是二十四个盔明甲亮的持戟甲士,丹墀两侧侍立十余内侍……
  这时才见那两个搀扶皇帝的人分别于丹墀上立定,当两人抬起头时,张放飞快朝后面那佩青绶的人扫了一眼,迅移开目光。只一眼,他就将此人形象深深印在脑海。
  年约五旬,白面无须,眉目阴柔,脸上永远挂着谦卑神情,嘴角总是上扬,泛着淡淡笑意,整个人看起来很有亲和力。不知道的人,会把他当做一个性情温和的私塾先生。
  中书谒者令,石显。
  这是张放第一次见到石显,怎都想不到,居然是这般模样。不过,换个角度想也不奇怪,毕竟是皇帝看得最顺眼的人,怎么可能长得一副奸佞样?现在这副模样,才是最合乎常理的吧。
  这是一个笑里藏刀的家伙,张放暗暗在心里下了定义,同时也更加警惕。
  而立在最近皇帝位置的人,并不是张放想像中的石显,而是一个年纪跟自己差不多的华服少年。张放虽是头一回见这人,但从他所坐的位置,以及赤黄绶带判断,只有一个人符合条件——济阳王,刘康。
  刘康虽然有封国,但因其尚未成年,加上元帝宠爱,一直未出朝就国。元帝甚至还将他带在身边,让他参与朝议,这其中的微妙信息,耐人寻味。
  刘康看到张放,微微颔,带着笑意。
  张放也欠了欠身。
  蓦闻宫外传来一声宣召:“太子觐见!”
  太子?刘骜!他回来了?
  ~~~~~~~~~~~~~~~~~~~~~~~~~~~~~~~~~~~~~~~~~
  8


第一百八十七章 【朝堂如战场】

  张放记得年初的时候,刘骜曾借祭祖之便,拜访过自己。当时刘骜就曾说过,他将代天子前往中山国,吊唁他的小叔,同时也是他们的少时好友中山王刘竟。算算时间,的确也该回来了。
  远远的,一人踏入宫门,行走之际,袖裾飞扬,顾盼自得。趋步至丹墀下,俯身下拜:“儿臣奉诏出使中山国,传达圣意,告慰哀王。前后两月又十日,今方归来,特向父皇交令。”
  元帝平和的声音传来:“太子一路辛苦,起来吧。”
  刘骜恭声道:“为父皇代劳,乃是儿臣的本份,谈何辛苦。”
  “中山哀王之事,办得如何?”
  “一切遵照父皇旨意办理,中山王府上下,俱感父皇恩德。”
  “如此便好,可怜哀王韶华而逝,尚无子嗣……”
  元帝看到眼前的太子,不由得想起与他一般年岁,又总在一起游学,如今却早早辞世的幼弟,一阵难过,悲从中来:“当年哀王离京,音容犹在,不成想这一别竟是永诀。唉!我的幼弟当真是福薄啊……”
  张放距离得近,听出元帝言语之间,隐有哽咽之声。看来“老皇帝”对这位跟自己儿子一般大的幼弟,还是很疼爱的。
  张放目光转到刘骜脸上时,心里突然咯登一下,刘骜神色恭顺,面带微笑——这本是在皇帝面前最标准的表情,但现在这氛围,不合适啊!
  张放不知道的是,在他侧面上首,史丹正拼命向刘骜使眼色,但此时这位太子距离皇帝太近,目不斜视,压根没看到。
  刘康轻咳一声,用袖子掩了掩嘴,希望用这个动作引起兄长注意。
  但是,已经晚了……
  嘭!重重一响,不知击打何物,旋即元帝怒不可遏的声音传来:““安有人不慈仁而可奉宗庙为民父母者乎!”即使没敢抬头,也可想见元帝龙颜变色。
  这话太重了!
  太子刘骜前一秒还满面带笑,下一秒,整个人就“斯巴达”了。
  不光他,满朝文武都吓住了,这是什么情况?
  刘骜噗通一声跪下,重重叩首,惊惶之下,也不知说什么好,只能一个劲叩首:“父皇息怒,是儿臣失仪,请父皇责罚。”
  第一天上朝,就碰到这种事,张放真不知是不是自己运气太背。身为朝堂菜鸟,他想帮也无从帮起,除了随大流躬身顿首,也实在做不了什么。
  就在紧要当口,蓦闻一声:“臣向陛下请罪。”
  一人步出,退至太子身后,伏于丹墀之下,脱下蝉冠,连声请罪,正是史丹。
  史丹这一出,顿时令盛怒的元帝被转移了注意力,诧异道:“朕责太子,与卿何干?”
  史丹将蝉冠平平放于地上,谢罪道:“旬月以来,臣诚见陛下哀痛中山王,以至损龙体。今日太子当进见,臣窃戒太子毋涕泣,以免令陛下感伤,不想引得陛下震怒。罪乃在臣,当死。”
  刘骜也福至心灵,垂涕悲泣:“史君所言,儿臣亦深以为然,故循嘱行事。请父皇以天下臣民为重,切莫感损,只要父皇龙体无恙,儿臣愿与史君同罪。”
  石显、许嘉、匡衡等几个大佬也纷纷表态,称太子孝心可悯。
  元帝沉默一阵,叹了口气:“原来如此,太子、史卿多虑了,都起来吧。”
  这样也可以?!张放觉得脑袋有点不够用了,这种话一听就知道是事后补锅,怎么皇帝这么好哄?不过转念一想就明白过来了,这明摆着是皇帝知道自己失态了,而史丹的请罪,正是给他一个台阶下,他岂能不下?
  张放抬眼从那几位朝堂大佬脸上飞快扫过,看到的都是一副淡定的表情——原来如此,这就是朝堂政治学么?
  张放感慨之余,也不禁暗暗在心里竖起大拇指,这史丹不愧为天子近臣,果然熟知天子脾性,三言两语就化解了太子危机,这危机公关做得好。同时张放又想明白一点,史丹这样做,不是他自恃得天子恩宠逞强出头,而是他必须这么,谁叫他是太子中庶子呢。
  太子失仪,首先要问责的,就是他这位中庶子,他避不开的。正确的做法就是像这样,把所有的事都揽在身上。如此,在天子眼里,他是尽责的忠臣,没有辜负期望;而在太子心里,这人情又重重加上一笔。
  史丹这一招,两头讨好,不愧为官场人精。
  张放暗暗记在心里,今天史丹可算是为他上了宝贵的一课。
  这第一天上朝,就令张放印象深刻,看来朝廷这池水很深呐……
  真正令张放悚然的是,元帝斥责太子这句话是脱口而出的。什么样的话会不过脑脱口而出,从心理学角度说,那就是心有所想,并郁积于心。皇帝对太子不满已经到这程度了么?
  如果是在后宫,太子叩见皇帝,皇帝不满太子态度,当面训斥,还可以说是父亲教训儿子,算是家事。可是搬到朝堂来,性质就大不一样了。这样在群臣面前,落太子的面子,一旁还有史官作记录,说不配为人君的重话,这让群臣心里怎么想?
  皇帝这样做,居心何在?
  张放脑海里不其然闪过数月之前,在凤栖原守孝时,刘骜谈到父皇对刘康时的郁闷神情。心有所思,眼光也很自然瞟向刘康。
  张放眼神锐利,又距离刘康很近,他看到的是那年轻俊秀的面庞上,有着弟弟对兄长的关切之情,还有如释重负的宽慰……慢着,为什么眼里会有一丝一闪而逝的失望……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