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1629 (崛起的石头)



大捷孙承宗非但无功,反而被弹劾有大过,并且一些诸如私吞军饷,瞒报斩获的欲加之罪层出不穷,令崇祯眼花缭乱。

这一次这些朝臣似乎是下了死决心,连日朝会皆议此事,弹劾孙承宗者络绎不绝。

朝会过后,奏疏亦是一刻不停,京师内外也是风言风语顿起,市井之徒不断传言,说是凌河大捷先前官军数败,皆是孙承宗畏敌不战之过。

不明个中由的京师百姓议论纷纷,声讨不已,满朝臣居然没有一个为孙承宗说话的。

这种情况也让孙承宗觉得事不可为,遂连连奏疏,言道已是身患重疾,欲以求退。

虽然崇祯帝现在仍是左摇右摆,且举棋不定,但萧亦知道,崇祯皇帝最看重脸面与尊严,在朝议与民怨之大势下,恐孙承宗卸任已成定局。

长叹一口气,正欲再看,这时一阵衣甲相交之铮然声响传来,抬头一看却是黄阳大步走入,抱拳道。

“禀将军,远处驰来几骑,观其衣甲与方向,应是镇城而来。”

听到这话,萧亦心中顿时便有些疑虑,几个马兵从镇城而来,难道是?

想到这萧亦立即放下手中书与邸报,冲黄阳道:“此来几骑应是传令,就不必列队欢迎了,繁缛节能省便省,一切从简就是,将大勇、史路、老石他们找来,与本将出去迎接。”

黄阳这时有些担忧的道:“会不会是上月的事传了出去?”

萧亦起身后正在整理衣甲,听到黄阳的话后,头都不回的道:“此事又怎会瞒天过海,我早已想过,你不必担忧了,去传令吧。”

“好!”

自从上次诛杀豪族之事后,黄阳便很是担忧,与史路几个人私下商议后,觉得还是要和萧亦尽早提起应对方法。

要知道这些豪族在东路根深蒂固且盘根错节,诛杀容易,但其定然不会束手待毙。

此时见到萧亦没有丝毫担心的样子,心中也是安定不少,点点头走出大堂去传令了。

大约一炷香的功夫,萧亦几人各自骑着马等候在西门外。

远处五六个骑兵风驰电掣而来,一人身穿大明制式精甲,是一个总旗。

这总旗向萧亦抱拳道:“见过萧将军,圣旨上月便已从京师出,三日后应可到达大同,请随我往镇城去接旨吧。”

这人说完,身后的一个小旗官抱拳笑道:“现军中都传开了,听闻有勇冠诸边的将军坐镇,大伙都说,大同镇可无忧了。”

闻言,萧亦大笑几声道:“承蒙将士们抬爱,萧亦实不敢当。”

寒暄几句过后,为那总旗道:“将军,可还有要收拾与吩咐之事,我等可从旁等待。”

萧亦轻笑一声,说道:“倒也无妨,出征辽东月余蔚州都是相安无事,这几日也不会出什么大乱子,交给李大人便好,我们这就出吧。”

听到萧亦轻描淡写的话,这总旗与身后几个小旗、马兵对视一眼,眼中皆是有些惊讶,随后这总旗讪笑一声。

“倒是我等多想了,将军先行!”

第三百五十二章:雄壮边城

“将军,前方便是许家庄堡,此处再行半日便可到镇城了。”这总旗用手遮挡夕阳光线,咧着大嘴说道。

这个总旗官与这两个小旗官,还有随从的七八个马兵,这两日给萧亦的印象都很不错,细问之下才知道。

这人名为王辉,是韩世猛标营马队的一个总旗官,但是自从韩世猛战死辽东,又迟迟没有新任的总兵官,标营已经解散了快有十日。

点点头,萧亦看向王辉,道:“还是快些赶路,也好早些抵达。”

王辉、史路几人纷纷点头,呼喝一声随萧亦西去。

虽然八月时出援已经于此路途经过一次,但这次却又有所不同。

上一次是出援,几千人带着粮草、辎重等物品,虽有骑兵却被步军拖累,行动迟缓,四五日才到达镇城。

这次是十几人骑着快马一刻不停的奔驰,只是两日不到便抵达了大同镇城脚下。

也是一样,上次虽然曾来到了镇城,但萧亦却连城门都没进,当时一心只在赶赴辽东支援上,到达后水都没来得及喝一口,就被韩世猛叫去议事。

议事之后便开始拔营,誓师出援,对于大同镇城萧亦根本没有多留意。

好在如期赶到,而圣旨还有一日才会到达,萧亦对于圣旨中的内容虽然不知晓,但也猜测的七七八八。

此刻驻马在镇城前的一处山坡,萧亦开始细细的观察。

石刚几人也是一样,一边闲聊,一边看着这座城市,只觉得一目无边,连绵的城墙根本望不到尽头,数座巨楼矗立在城上,昭示着往日的极尽辉煌。

城外侧修有壕堑(护城河),深约五米,宽约十几米,深约五米,波光涟漪,环绕全城,各门又设吊桥。

一路上萧亦也从这几个小旗、随行的马军还有王辉口中打听到了不少有关于大同镇城的事。

东、南、北城吊桥后各设小城(关城),最后才是真正的镇城。

景泰年间大同镇城筑北小城,周三公里,高十余米,东西北各辟一门。

天顺年间筑东小城、南小城,各周长两公里,经历年多次增修加高,又包砖加女墙。

南小城开四门,东迎晖、南永和、西永丰、北文昌,门上各建阁,萧亦所在之处为小东门,上建“四仙阁”。

小西门上建“三星阁”,小北门上建“文昌阁”,独西门外未建小城,故素有“凤凰单展城”之称。

萧亦几人一边放慢马速缓缓前行,一边与诸人南北瞭望。

大同镇城一眼看去,略呈方形,是有明大将军徐达在北魏都城、唐、辽、金、元旧土城的基础上,从南截约两公里,东西与南北长截约两公里,周长八公里增筑而成。

当然了,若是用现代话来说,大同镇城总面积约为四平方公里。

一路往城下而来,可以看到大同镇城的城墙一律以规整有制的石条、石方为地基,使用“三合土”夯成,外包青砖,砖分大、中、小三号。

萧亦特意到瓮城城墙墙处,摘下军服手套,继而轻轻抚摸青砖,这里的每一块青砖,粗略估计应该都要有后世红砖的七八倍。

抬头望去,石刚等人赞叹不已。

“这里比起蔚州城来,孰大孰小?”石刚哈哈大笑,而后问道。

王辉看了一眼石刚,笑道:“石大人有所不知,这大同镇城…”

石刚几人像个游客一样在城下朝城墙上眺望,一边不断闲聊,而萧亦也是往城上看去,只不过与石刚几人不同。

他们看的是景色,而萧亦则是细细观看守城官兵的巡哨、守卫情况,以及城墙的损毁程度。

据萧亦目测,大同镇城的城墙起码要有十四五米高,垛墙上又砌有长五六米,高厚约一米的砖垛,垛间距要有一条胳膊长,也就是半米左右。

城墙四面还伫立着五十四座望楼,九十六座窝铺。

一眼望去,城墙外轮廓凸凹排列有序,突出部分的城墙垛子每边计十二个,外加角墩计五十二个。

墩间距也要有一百余米,墩作梯形结构,四角墩目测相距五六米。

在萧亦看来,上架踏板与城墙相通,以发挥侧射、策应和多角度瞭望的作用。

萧亦看着这些垛口、望楼等,真是看不过来,心中顿觉古时城墙之宏伟,古人建造技艺之精湛,这也是华夏瑰宝之一吧。

这些垛口比起蔚州城的规模也大了许多,应是作为磐***击口),萧亦想着,若是敌军攻城,永安军士卒便可在充足保护之下射击,定是十分安全,也能减小伤亡。

驻足后,见到萧亦在数着什么。

这总旗笑了一声,说道:“将军有所不知,我大同镇城共五百八十对垛子,亦是代表着我大同镇所辖村庄之数。”

闻言,石刚等人皆是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原来还有这一层寓意!

正这时,城上的一个官兵把总指着城下,怒气冲冲道。

“哪来的贼军户,要看去乡下去看,这镇城岂是你们能来的。”

“就是,也不知道是哪来的破落军户,看那样子就是乡下囚民。”

这总旗听到这些人的嘀咕声,虽然并不吃惊,但是也觉得面子上实在过不去,朝萧亦恭敬的一作揖,策马上前道。

“是我,王辉!这是蔚州的游击萧将军,后面的是蔚州的千总石大人、史大人、黄大人、王大人、刘大人,来迎圣旨的!”

这总旗喊话时,石刚几个人听到其对自己的称呼,皆是神态各异的互相看了几眼,他们居然也都被称作‘大人’了。

王辉上前后,城上把总哦了一声,懒洋洋道:“原来是标营的王总旗,快开门吧。”

过了好一阵,才有几个官兵从城墙上唉声叹息的跑下城打开城门,那样子是要多不愿意就有多不愿意。

门洞进深约三十余米,拐旋出入,门上建“箭楼”,当地人称“匾楼”。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