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1629 (崛起的石头)



施邦耀等人亦是连忙伏跪,连道不敢。

崇祯盛怒之下,拂袖道:“朕意已决,不必再议!”

话刚出口,崇祯立即便有些后悔,自己是否决断下的太过草率了?

群臣正无言,这时一人出列,是为礼部尚书温体仁,温体仁先是恭敬的一拜,而后道。

“臣以为,圣命不可改,然蔡大人所言亦是不可不察,可复遣监军,以好将其所作所为随时禀明圣上。”

“什么?复遣中官监军?!”

“万万不可!”

内阁辅成基命出列道:“圣上,万万不可听信此等言论!”

兵部侍郎董咏亦是出列,斥责道:“不可!万不可复遣中官,阉党之祸仍是历历在目!”

若是几年前刚即位时,崇祯若是听到这话,必定是言辞拒绝,说不定还会将建言臣子逐出大殿。

但现在提起这事,却让崇祯迟疑起来。

即位数载,崇祯频频更换内阁辅的诱因便是崇祯欲急切的要改变现状,但大明积弊已久,改变现状有怎是一朝一夕之事?

故而内阁辅频频被换,然各种事却仍是不见好转,日日朝崇祯最不希望的方向展,而崇祯皇帝也愈感觉,身边无臣可用。

这样导致的就是崇祯不得不开始培养忠于自己的势力,一方面达到他想要的目消息,另一方面也可用来压制朝堂上言论激烈的东林士人。

目光缓缓看向温体仁,崇祯张口道:“温尚书所言,甚合朕意。”

低着头的温体仁虽然仍是一动不动,但心中却是一阵抑制不住的狂喜,他赌对了,他猜对了崇祯的心思。

崇祯话音落下后,所有人都没有想到,一向视中官为大恶,即位便‘乾纲独断’以雷霆之势铲除魏忠贤的崇祯皇帝,居然会赞同重新启用太监!

等到大殿之上平静下来,崇祯没有理那些官的任何意见,环视大殿之上,道。

“自裁撤中官镇守以来,廷臣常陷于门户之争,兵败饷绌,苦于不能进一策,这些朕都明白。”

崇祯先是和颜悦色说了几句,但是成基命带着一班朝臣出列。

“圣上,万万不可啊!”

见到成基命居然带领一班朝臣公然与自己唱反调,崇祯脸色渐渐阴沉下来,心中对这位内阁辅愈不满。

正这时,一太监小跑进入大殿。

“皇上,皇上,大同抚台蔡大人六百里加急奏疏!”

听到这话,六百里加急,又是来自大同,崇祯便有些心急,起身道:“快呈上来!”

翻开奏疏,崇祯越看越是皱眉。

蔡佳禾呈报的奏疏,为达到目的,自然是对萧亦的事一番添油加醋,言辞激烈之余,又能看出深深的忧虑,也能看出其人的字功底。

“…游击将军萧亦,回军蔚州三日后,计抓施、伍、计等六家士绅豪族斩于蔚州市集,更甚是杀曲、林、柯等几十家,内中士绅、豪族、商户皆有,内中无故被杀之人数不胜数…”

“…臣以为,虽此等人参与变乱,有其罪,然却罪不至死,萧亦所作所为,实有内中缘由,还请圣上明察…”

这份奏疏即将萧亦的罪过说的明明白白,猜测也是点到即止,将自己的原因撇的干干净净,崇祯又怎么会看不出来蔡佳禾的心思。

但其言是否为真,仍需遣锦衣卫与中官到大同去探明情况。

想到这里,冷哼一声,崇祯起身道:“朕意已决,诏,中官张彝宪总理户、工二部钱粮”

说到这里,户部尚书刘化,工部尚书乾安平对视一眼,皆是浓浓的震惊之色,让一个太监去监理他们二部的钱粮?!

这还得了!

两人纷纷出列,痛呼不可,然崇祯似是没有看见,仍是不为所动,张口继续道。

“诏,中官唐征协助京营统领傅应奎,提督京营戎政,王坤往宣府,刘允中往山西,各监视兵饷,抚赏等事。”

崇祯说完,看向温体仁,问道:“温爱卿,大同监军可有推荐人选?”

温体仁注意到皇帝对自己的称呼都变了,由‘温尚书’变成如今的‘温爱卿’,心中窃喜不已。

清了清嗓子,温体仁恭敬一拜,道:“臣知萧亦有大功于国,贸然遣中官监军恐有不妥,然却又不可不往,如此,臣有一策。”

崇祯边听边点头,温体仁这话简直说到他心里去了,连忙问道。

“爱卿但说无妨。”

温体仁再是一拜,道:“臣有闻,中官王保曾去往大同,与萧亦宣读圣上口谕与圣命,第二次更是在无人敢往之时,这王保毛遂自荐,自告奋勇前往。”

见崇祯不断点头,温体仁心中窃喜,继续道:“虽萧亦两战大捷,然其不过区区武夫尔,一来二去应是对王保早无戒心,如此一来,圣上也好…”

说到这里,温体仁识趣的闭上了嘴,剩下的话已是不言而喻,此时无声胜有声。

崇祯听后欲言又止,在玉阶之上来回踱步,眼中满是犹豫之色。

良久,崇祯还是道:“就依爱卿所言,遣王保往大同,任监军,即日启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第三百五十一章:飞骑传令

时间缓缓而过,来到了崇祯九年的十月。

此刻在蔚州城内的游击将军府邸,安静的如同夜晚,萧亦坐在桌案上已经要有一个多时辰了。

手中不断翻看这一个月以来各地的书,越看越是皱眉,叹息不已。

这一个月曹诏倒也是没闲着,率几千的辽东军骑兵与延绥各镇官军,与贼寇鏖战各处,终于在数日前剿灭其中一股,报捷于京师。

而辽东一战后,朝廷重新开始重视大凌河城的作用,在崇祯皇帝一声令下,数万官军又重新入驻大凌河城周围各屯堡。

星罗棋布的分布在大凌河城周围,成了一道前线屏障,又有大捷于前,粗粗看上去也是防御稳固。

后金那边就不容乐观了,继宁锦大败之后,又迎来这凌河大败,虽然并未损丁多少,但百战百胜的军心却严重受挫。

战后皇太极根本就不信这种战报,亲率亮黄旗到大凌河城观察一番,现原来被明军抛弃的屯堡又重新被其占据,大凌河城也是旌旗密布,城内阿哈探报说是居然有几万的明军驻守。

就算皇太极再不愿意,也是毫无办法,只得率军离去,因为大势已去,明军大胜于前,想攻下这大凌河城就更是难上加难。

倒不是害怕打不下来,只是他女真再经不起严重的损失了。

回到盛京后,果不其然,两蓝旗主,贝勒阿巴泰被削爵,剥夺两蓝旗旗主身份,只留下三各牛录。

并让四大和硕贝勒之一的济尔哈朗担任两蓝旗旗主,如此一来,女真八旗,皇太极一人便占了六旗,已是在无人制约。

此战的和硕大将军阿济格大败而回,众贝勒大臣商议过后决定,削除阿济格和硕贝勒之爵,降为普通贝勒,并且只配正红旗,镶红旗则为皇太极之子豪格统率。

这样一来,阿济格就更是不服不忿,但阿巴泰已被削爵,阿济格手上便只有正红旗一部,根本就是与皇太极无法制衡,只得听令行事,伺机立功赎罪。

这一战,归附女真的蒙古几部损失惨重,已是有些蠢蠢欲动,而刚刚组建不久的汉军近乎全军覆没。

后金上下一片迷茫,在接连战败的阴影下无法自拔,这个时候,皇太极只好将对于贵族贝勒的处置放到一边,积极寻找一个可战之处,他需要一场大胜来稳定军心。

很快的,九月初,一名蒙古人从遥远的漠西而来,那里是林丹汗的地盘。

皇太极认为这个蒙古人很可能有重要的情报,遂摆出一副尊敬的样子,亲自接待了他。

彻谈许久后,这个蒙古人告诉皇太极,林丹汗趁着明军大胜凌河,出兵内喀尔喀,欲是收服五部。

皇太极怒不可泄,甚至是咳血数次,内喀尔喀五部早已臣服后金,如今林丹汗居然如此目中无人,是可忍孰不可忍!

这时多尔衮建议道:“林丹汗大举出征内喀尔喀,察汗浩特必然空虚,讨伐林丹汗的时机已经到了!”

皇太极惊讶不已,一向是建议向林丹汗低头的多尔衮此时说出这样的话,看来定是时机到了。

于是,在大明还沉吟在凌河大捷无法自拔之时,后金已经开始积极调动兵员,准备开始一场远征。

翻开辽东邸报,祖大寿率军出城协助有功,累功提为辽东总兵,驻守锦州城调度各军。

同时,何可纲与张存仁作战果敢,皆提为辽东副总兵,率班军三万与辽东边军五千余,一同驻守大凌河城。

这不算什么,令萧亦扼腕叹息的是孙承宗的事。

萧亦本想着,凌河大捷后孙承宗应该是立有大功,起码会仍任蓟辽督师。

这样一来,辽东仍有孙承宗坐镇,起码短时内是不会再有大败的,但不知何,按照从京师传来的消息来看,形势很不好。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