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文光给陈玉成出主意说:“与其到寿州,不如回天京朝见天王后,重整旗鼓,何患残妖不除也。”
陈玉成的幕僚和手下将领都反对陈玉成去找苗沛霖,是因为苗沛霖这个小人,名声真是太臭了,顶风都能臭十里。
苗沛霖,字雨三,安徽凤台县人,同洪秀全一样,他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想通过科举考试走上官场干一番事业。
三十岁那年,苗沛霖用全家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搞到一个参加秀才考试的资格,高中秀才!从苗沛霖写的诗文来看,此人还真算是出类拔萃,虽然没有进过学堂,但是他的文才在洪秀全之上。可是考上秀才并不能改变他的命运,而靠自学中举人和进士那是天方夜谭,一怒之下他学起了老乡曹操,改了梦想:他要做一个独霸一方的军阀。
于是他便丢掉自己塾师的工作,打起包袱去投靠了捻军首领张乐行,做了他的军师,没多久他就发现做“军师”太不来劲,因为他想要自己领军。
1853年2月,咸丰皇帝的一份诏书,给苗沛霖带来了一个机遇。这个诏书与发给曾国藩的是同一批文件,都是指示地方办团练自保。苗沛霖一寻思,也起了做“练总”。但是搞团练也得有地方政府同意,要登记注册,否则便是聚众谋反的非法武装,会被满门抄斩。苗沛霖找到寿州府知州金光筋,请求取得练兵资格。不知是苗沛霖没有行贿,还是金知府觉得他投靠了捻贼,驳回了苗沛霖的申请。
苗沛霖被这盆冷水一浇,虽然闷闷不乐,热情却丝毫不减,他二话不说,回到凤台开始私自招兵,反了捻军!
1856年,一个炎热的夏日,捻军杀到凤台,各路团练都被打得一塌糊涂。苗沛霖是何等机灵的人物,见杆就爬,赶紧打出“御捻”的旗号,大肆招兵买马,通过血缘、师生、亲戚、朋友各种关系,没过多久就拉起了一万人的队伍。这支队伍说白了其实就是苗家军,同族的苗天庆、苗景开、苗熙年、苗长春、苗景和、苗景花这帮亲戚族人,都是他手下的将领。
苗沛霖把这一万人分成五旗,也就是五个纵队,然后明确号令和军纪,违反军令的,就军法从事,这样一来,原本是农民和流民出身的队伍,硬是被他整得挺像一支正规军,打起捻军来竟然得心应手,屡战屡胜,到1857年已经是名震两淮的实力军阀。不过苗家军做大做强,还是从苗沛霖投靠胜保之后才开始的。
胜保被调到了安徽防区之后,没有一支死心塌地替自己卖命的部队。苗沛霖的出现,让他看到了一丝希望,他决定利用这支新兴武装。而苗沛霖也需要傍个朝中人来洗白自己,双方各取所需一拍即合,胜保很快就招安了苗沛霖。
自从投入胜保门下之后,短短三年时间,苗沛霖就先后十二次加官晋爵,最后做到四川川北道加布政使衔,具体职务是淮北练总。
随着在官场上的顺风顺水,他的苗家军也开始强大,高峰时达到几十万人。这时苗沛霖野心膨胀,他想学安徽另一个牛人:朱元璋。朱元璋建国的九字方针“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被苗沛霖改造成“高筑寨、广聚粮、先灭贼、后称王”十三字方针。
苗沛霖的军队建制非常特别,既有旗,也有营。旗的设置,不知是模仿满清八旗还是仿效捻军五旗制;营的设置,搞不清他是仿效绿营呢,还是模仿湘军。他把他的辖区分为“东练”和“西练”两大块,东练包括寿州、凤台、宿州、灵壁、蒙城、怀远等地,设五旗;西练包括安徽的阜阳、颍州、霍邱,河南的光州、固始、新蔡、息县,设十四营。最鼎盛时期,他控制了以老家凤台为中心的周围几十个州县。一切生杀予夺大权,都掌握在他的手中。淮北一带的官府衙门,基本上就是个摆设。在蒙城一带,苗沛霖就干得更出格,他干脆取消县衙。清政府派下来的地方官员,都得老老实实听他发号施令,不听话的,绝不手软,下场会非常悲惨。
宿州知府董声元,不知是搞不清状况,还是自我感觉太好,不大听苗沛霖摆布。苗沛霖一怒之下,就把他抓到凤台老寨关押起来。
就连安徽巡抚翁同书,碰到苗沛霖这种霸王也没有一丁点儿办法,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他为所欲为。更惨的是胜保,自己招安的这个“学生”,根本就不把他这个“老师”当回事儿,胜保也没有办法,一来要靠他打捻军立功,二来是自己招安过来的,要是告到朝廷,岂不是打了自己耳光?所以他只好委曲求全,希望苗沛霖别太出格。
手握数万兵将的苗沛霖翅膀硬了,他比曾国藩大胆多了,在1860年10月,他觉着时机成熟了,趁着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干了一件震动清廷的事情——称王,在蒙城修筑土坛,举行称王仪式,给自己的封号是“河北天顺王”。
建立天顺王国之后,苗沛霖便与胜保及清廷翻脸,转而与太平军和捻军建立合作关系。苗沛霖之所以接近陈玉成,并不是真心想投靠太平天国,他只不过想与捻军和太平军处理好关系,以便自己能够全力对付清军。陈玉成手下那些幕僚和部将觉得苗沛霖这人一会儿投捻,一会儿降清,一会儿反清,这样的人不能信。
但是陈玉成决定孤注一掷,豪赌一把!陈玉成见大家都不理解他,也不支持他,便有些不高兴:“本总裁自用兵以来,战必胜,攻必取。虽虚心听受善言,此次你们所说,大拂我意。”
陈玉成认为苗沛霖既然是归顺自己的盟友,那就是一条战壕里的盟友,应该不可能会有什么阴谋诡计,于是不顾部将们的坚决反对,力排众议,坚决主张前去寿州投靠苗沛霖。
1862年5月12日夜,陈玉成按照原定计划,率部三四千人从庐州东门冲击清军营垒,围攻庐州的湘军一时没料到陈玉成半夜突围,猝不及防,没能成功拦截。
陈玉成越过板桥河,撤去浮桥,摆脱追兵,一路向东,策马狂奔,向目的地寿州疾驰而去,只是陈玉成没有料到,他踏上的,上一条死路!
大凡把生死交到别人手里的赌徒,注定会输。
第二十二章 陈玉成之死(2)
“墙头草”,“反复小人”,这都是陈玉成的幕僚和部将们对苗沛霖的评价。但在陈玉成的眼里,苗沛霖是个小人没错,可他却是一个手握重兵、有根据地的小人,他若真能归降太平天国,夺回安庆和安徽也是有可能的。
经过三天三夜的急行军,陈玉成终于率部抵达寿州东的津渡,离寿州城已经不到五里路程,这时,却仍然不见苗沛霖的踪影。众将觉得蹊跷,再次提醒和劝阻陈玉成,他们说苗沛霖一向诡诈,心术不正,还是不要去了,我们回天京见天王,带人杀回皖。
陈玉成勒住了战马的缰绳,说:“我们都走到这一步了,你们就不要再多说了。”
陈玉成拒绝了部将们的劝告,率领诸将继续前行,来到离寿州不远的下蔡,这时,城门下有一队人正在列队迎接。
陈玉成脸上露出了笑容,他以为苗沛霖来迎接了走近一看,却发现领头的并不是苗沛霖,而是他的侄儿苗景开。
“英王,你们终于来了,我叔父恭候多时了。”苗景开笑着说。
“天顺王呢?”陈玉成性格豪爽,问道。
“叔叔在城里候着,派我来接大伙入城。各位辛苦了。”苗景开解释说。
“好吧,我们进城。”陈玉成一挥手,便要带人进城。
苗景开又说叔叔苗沛霖担心大军入城多有不便,所以请大军就在城外休息,让陈玉成带着将领们进城就行了。众将疑窦再起,再次劝谏陈玉成不要进去了,一旦进去出来就难了。
一旦孤身进城,性命可就捏在人家手里了,陈玉成不由也有些踌躇不定,于是举目向城内观察。这一看不打紧,陈玉成下定了孤身进城的决心。陈玉成看到有一个人此时也跪在城内的路边迎候,于是心中刚刚升起的疑云登时便烟消云散了。
此人名叫余安庆,是陈玉成的部将,此前被他安排在苗沛霖身边做眼线。余安庆没有异样,让陈玉成放弃了最后一丝警惕,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他命令三千将士留在城外等候待命,只带了二十几名心腹将领走过吊桥,进入寿州城。
陈玉成刚进城门,就听背后传来吱吱吱的声响,回头一看,原来是苗景开把城门前的吊桥收了起来。
“为何扯吊桥?”一直精明过人,一时利令智昏的陈玉成这时才猛然警醒过来,拔出了佩剑,剑锋直指苗景开。
“得罪了英王!”苗景开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了,他一挥手,埋伏在旁边的刀斧手一拥而上。
“兄弟们,跟我杀出去!”陈玉成率领众将一起奋力冲出城门。
可怜陈玉成一代名将,此时虎落平阳被犬欺,很快就被五花大绑。陈玉成自知回天无力,也不再做无谓的挣扎,只是盼着城外的几千名弟兄赶紧杀进城来。可是,苗沛霖已经到城外假传陈玉成命令,将三千太平军分散调配到各个部队,他们根本不知陈玉成已经遭了暗算。
相似小说推荐
-
大清之祸害 (木允锋) 起点VIP2017-03-22 清史民国“妖星现,大清乱。一七零零的春天,一颗妖星落我大清。康熙爷的盛世,没了&hell...
-
抗日之痞子团长 (常问) 起点VIP2017-04-02 抗战烽火兄弟情,比天重;家国恨,锥心痛!带着使命,奔赴战场;打得鬼子,哭爹喊娘!我们的口号是:打到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