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宋仕妖娆 (何时秋风悲画扇)



引见的顺序都是随机的。

李凤梧很不凑巧,或者说也可能是赵昚故意为之,其他同年进去后,又意气风华的出来,他却最后一个。

行过礼后,李凤梧垂首而待。

赵昚端坐在椅子上,没有见其他人那般先问姓名家世什么的,而是轻松惬意的笑道:“想不想知道你考了第几名?”

李凤梧呃了一声,“想。”

其实已经从赵恺那知晓了,探花嘛。

自己本来不奢望三鼎甲,一甲及第已达到甚至超过了自己的期许,毕竟自正儿八经读书才多长时间,若是被世人知晓,那些二三甲的人还不气死。

没曾想竟是个探花,真是祖坟冒青烟。

赵昚却说起了其他,“朕没记的话,李承事郎是绍兴十五年生人,直到十六岁生日前,一直略有呆愚不曾读过书,在朕登基的那一年,李承事郎才开始读书的罢。”

哎哟卧槽,这老小子还调查了自己。

这是事实,李凤梧只好点头,“是。”

赵昚眉头挑了挑,“从绍兴三十二年到隆兴二年,读书两年,便能一甲及第,你说天下人会怎么评价你?”

李凤梧不知道赵昚要干嘛,奉承道:“是官家恩泽四海,微臣才能愚昧顿开。”

赵昚哈哈大笑,“得了,你这人做事倒是让人满意,但是这拍马屁功夫和你那手书法一般,着实让人语的很。”

李凤梧郝然。

“你考了个第三名。”赵昚笑眯眯的道。

李凤梧做惊喜状,“谢陛下慧眼隆恩。”

“你以两年学龄而夺一甲探花,或可用唐代陈子昂诗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来形容,此为千古惊艳事,不输那四元状元多少。”

甚至可以说,已经超过了四元状元的辉煌。

两年而取探花,试问此等天赋,何人可出其左右?

四元状元孟宗献不能,千古才情苏东坡不能,遑论其他人。

“官家谬赞了。”

赵昚挥挥手,忽然道:“还没吃早食吧。”

用的是肯定语气,不是疑问语气,李凤梧心里一跳,卧槽,这是要让我和他一起吃早食的意思么……赵昚这货究竟想干什么?

果不其然,赵昚对身旁的谢盛堂道:“让御膳房多准备一人份早食。”

又对另外一位内侍省宦官道:“让其他人退了吧,不用等李承事郎一起出大内了。”

李凤梧如坠云雾,不知道赵昚唱的哪出戏。

和官家一同用膳,就是中枢大臣也鲜少有此等待遇,何况自己一个区区承事郎,哪怕考个状元也不至于的事情……

<

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下是我赵昚的,那么你呢?

<

跟在赵昚身旁离开集英殿,谢盛堂反而退后一步。

君臣二人漫步而行。

赵昚忽然咳嗽一声道:“听说前几日李凤娘入临安城时,纵容随从在官道上纵马飞驰,撞上了你那个叫朱唤儿的奴婢?”

李凤梧闻言并不惊慌,只是不清楚眼前这位中兴之主到底在打什么算盘。

这些事情就发生在皇城根下。

有皇城司和禁军掌控临安,赵昚要不知道才有鬼了。

轻声道:“确有此事,恭王妃已赔偿了微臣三百贯汤药费。”

赵昚哑然失笑,“你胃口才不小。”

李凤梧正色道:“钱财有价,生命却只一次,又何况是要同床共枕的人儿。”

在人贱钱贵的古代,能有这种思想的并不多,赵昚显然不是,作为帝王,钱财和人命在他眼里没有轻重之分。

嗯了声,“朕那儿媳可不是个省油的灯。”

李凤梧心中警灯大响。

哪有当公公的在儿子才结婚没多久就说儿媳坏话的,赵昚这话里意思很值得揣摩啊,莫非一看李凤娘有些骄悍,就看出了隐患?

转念一想,应该不是。

若赵昚这边对李凤娘不满了,赵惇也要受到牵连,哪还有机会接替赵愭成为太子。

那么赵昚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李凤梧一时之间拿捏不准,只能顺着他的意思道:“恭王妃也是情急,并非刻意放纵随从伤人。”

赵昚呵呵一笑,“是么?”

李凤梧沉默不说话,那话说出来自己都不信,李凤娘哪里是情急了……

走了几步,赵昚忽然顿足,看着花园里一朵娇艳带刺的玫瑰,看似意的说了句:“惇儿好像对此事浑不在意,朕还以为他要拿捏你呐。”

李凤梧心中恍然大悟。

难怪赵昚要提这事,感情他怀疑自己站到了赵惇的队伍中。

如果自己站在赵惇一列,很明显,就算自己和李凤娘起了冲突,赵惇也不会拿捏自己,但如果自己不是和他一伙的,那么赵惇对此事装作不知晓,便值得官家玩味了。

官家这是在试探自己呐。

想到这笑道:“官家仁厚,教导有方,恭王殿下大气,贵为太子人选,当然不会因此事而和微臣过不去。”

言下之意,你教儿子教的好,恭王赵惇是未来太子人选之一。

当然,更深的意思是告诉赵昚,你那个儿子不是个省油的灯,现在忙着争夺太子培植势力,哪有闲心来管我这个承事郎,你放一万个心。

赵昚笑了,这小子如此理事,怎能叫人不喜欢。

“此事你也不用担心,是李凤娘有在先,朕会找个时间敲打敲打她。”

李凤梧长揖作礼,“谢官家厚爱。”

赵昚挥挥手,看着亭台楼榭,很是感慨的道:“朕为太子三十年,上皇归政德寿宫,一朝登基,朕终于能尽赏大内风光。”

李凤梧苦笑,“天下都是官家的,何况区区大内。”

赵昚哈哈大笑,“没,天下都是朕的。”

斜乜一眼李凤梧,眼里意味多多。

那么你李凤梧呢?

是赵惇的,赵愭的,赵恺的,还是朕的?

到了这个时候,李凤梧再傻也知道赵昚今日为什么要和自己一起吃早饭了。

中了探花,自己的仕途注定有一个高,未来一帆风顺的话,要不了多少年,便很可能成为中枢重臣,作为天子,赵昚这是提前让自己明白一些事情。

刚登大宝不到两年的赵昚,第一次科举,第一批天子门生,他心中的期翼之高,远远超过当初对自己大宋雏凤的谬赞。

在赵昚眼里,这一科科举的所有士子,都只能成为他的门生。

是他今后中兴的肱骨之臣。

今后的科举士子们,再也没有这种待遇了。

当然,前提是你得有能力。

就如那句老话,给了你机会,你不中用啊!

想到此处,不由得受宠若惊,斩钉截铁的道:“微臣虽有雏凤之名,是官家谬赐,微臣虽金榜中探花,却也是天子门生!”

顿得一顿,很是认真的又道:“雏凤之名,起于官家,盛世大宋,当有巨梧,雏凤之姿,也当尽在巨梧风华之下!”

论怎么说,这天下是赵昚的。

自己这个大宋士子,自然也是天子的。

读书读书,不就货与帝王家么。

虽然自己只读了两年书,但在这个家天下的南宋,要想过上人上人的生活,福荫子孙,那就只有这么一条路。

且自己虽然支持赵恺,扶龙于他,但首要条件:不悖当今天子。

作为南宋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赵昚又如此赏识自己,于情于理,自己都不可能为了扶龙而辜负赵昚的厚爱。

好在这两者并不矛盾。

成为赵昚的臣子,和扶龙赵恺,只要赵恺不妄图谋逆,这便不会有矛盾——至于真有赵恺当上太子的那么一天,自己如何自处,那就不是现在担心的事。

想那么多并没有什么卵用。

赵昚闻言,别过头。

笑了。

欣慰的拍了拍李凤梧的肩头。

又望一眼大好风光。

说了两个字:“挺好。”

挺好。

话说得挺好。

人也挺好。

朕很喜欢。

跟在后面的谢盛堂也笑了,作为一个跟在大官身边几十年的老太监,见过了太多人事,第一次看见大官如此亲和的对待一个士子。

哪怕是当初为太子时,和帝师史浩之间,更多时候也只是礼遇和礼敬。

那曾如今日这般。

而且谢盛堂看的出来,李凤梧言语绝丝毫虚伪,绝对是出自内心的“告白”。

真是个识时务的好小子。

李家雏凤,不仅圆滑,而且聪明的紧呐。

谢盛堂笑眯眯的看着这对君臣。

朝阳早已升起。

温热的阳光洒落,这对君臣的身影沐浴在光辉之中。

却又仿佛是自身便散出一层辉光。

一如一副晨光江山图。

这对君臣,便指点着大宋未来几十年的江山!

不知怎的,总有种感觉,几十年后,甚至千百年后,这对君臣都要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许是大官成就了李凤梧,但也许是李凤梧成就大官。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