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 (墨香絃音)


  如果,事情就这样罢手,或许他们不会被拆穿。可是呢,就像之前一再强调得,人的**沟壑,很难被满足,觉得这件事情大有可为,这种天灾,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再次出现。
  想要故意瞒报?地方上得劝农判官,可是有纪录气象得职责,可不像以前那样容易。于是,他们一不作二不休,三不回头,过了半个月,等百姓把买回去得粮食吃了不少之后,又这么操作了一次。结果,这回被李意宁抓到了。他们来不及回补,被李意宁逮个正着。
  ‘全给我挖开,整个仓库都给我挖开。’,这件事情,锦衣和暂时负责行动得李意宁,都躲在幕后,前台得是一个新任别驾,他出面整饬该州底下得挤个县,本来呢,说不定会被他们瞒过去。那些亏空,坚守自盗的官员,紧急做了一回补得动作。
  李忱记得,好像是清朝吧,他看过的那些清宫剧,曾经有这么一个桥段。就是某个即将退休得老官员,一生有个廉洁得名声,做的还不错。却被他新踏入官场的儿子给毁了。他儿子揭发了一桩弊案,亏空粮仓。
  这个亏空,很巧妙,都没被发现。贪官作了一个特殊的,用来储存粮食得大桶,这个大桶,看似很正常,可实际上,中间被隔开了,填了一块木板。看似储满的米桶,只有顶一部一层有,实际上下面是空的。发明这个的人,就是他老子。结果被儿子给揭穿了。
  不过呢,剧情到后面峰回路转,那个儿子能揭穿这个案件,其实是他老子指引,他老子搭上了自己一辈子清名,本来可以荣休,却为了自家儿子的前程,故意被他断送。这样一个勇于皆发自家父亲弊端,一心为国,大公无私得儿子,一定会受到皇帝重用。
  唐代得官员也有这招?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不同年代得官员,面对不同的储藏方式,使用了同样的方法。虽然唐代粮仓,不是用米桶,可是他们也使用了相同得手段。
  大唐粮仓储存得方式,不是用米桶,也不是米缸,而是窖藏。首先挖个上大下小的洞,然后把地面以及周遭地面烧硬,底下铺上木板,木板上铺上席子,再放米。
  这样会铺上很多层,一层米,一层就席子。铺上很多层,直到放满。然后上面再覆土。这就是窖藏。
  也就是因为这样,储存方式与现代不同,我们才会在后世,还挖出唐代粮仓得遗址,里面还存有相当多的粮食,当然是都不能吃了。不过,这样保存粮食,可以保存二十年之久。一方面也有当年得主作物,粟米,耐保存。一方面也是这种储存方式给力得缘故。
  给力是给力,问题就是,这种储存方式,比较难检验,大了不起就是挖开上面一层,检查是否有屯粮。
  而这些贪官污吏,大费周章的把下层填土,只留上面一半,应付检查。结果,遇上一个固执得别驾,执意把所有窖藏都挖开,然后一石石的把粮食清出来清点,事情就拆穿了。
  见到这其中,大部分是土,别驾勃然大怒,勒令把所有粮仓,包括义仓,都开挖,开始检查。兵部也检查五军都督府,后勤部储备粮仓状况。整个猫腻都被揭发出来。
  他们把那些新粮都拿出来卖,操控物价,等到常平司开始赈灾后,把那些粮食回购,用来填补空缺,他们设法从义仓中,弄出很多陈粮,报作赈灾用,其实都被拿来填补亏空了。本来应该天衣无缝的事情,却因为太过贪婪,导致被揭穿。
  这让李忱怒不可喝,填补?哪里那么容易填捕得上,很多粮食都已经卖了出去。那些人,说是要填补,其实很多人赚的时候很开心,等到实际上要填捕时,根本不愿意花钱去填补。后来又来了一次得粮价操控,更多粮食被卖了出去。
  也因此,原本预定得菲律宾攻略,被叫暂停了,原本预定用在菲律宾得粮食,被运去北方,填补未来可能出现的粮食缺口。
  然后那十一艘船,运不了人,只能先加入下南洋得大队行列,去南洋载运粮食。虽然说,多这十一艘,不多,少他们也不少,大唐如今登记有案得海船,大海船,已经破两千艘了。可是,闲着也是闲着。就当试航了。
  除了这件大事,还有很多小事,不断挑起李忱怒气。比方说大唐全面推展复试记帐,取代以前得天地四柱记帐方式。结果,也发现了很多弊端。
  复试记帐,有出必然有入,另一方出,另外一方就会入。这让很多已前舞弊的手段,一一现形。比方说,朝廷拨款到地方,截留了一部份,这是常态。可是如今,这种手段不行了。
  朝廷杖上记载这么多,怎么地方上才这些?这就逗不拢了,到时候追究起来,算谁得责任?
  地方不愿意背责任,这钱也不是我拿得,我们什么关系?要替你这样担责任。于是乎,很多以前弊端一一现形。让李忱觉得,应该好好大扫除一次。
  ‘圣人仁德,臣以位应当将其流放,流放至新大陆,或是流求等地,既成就圣人之德,也可儆后人效尤。’,李忱说完不杀人后,令狐当先说话,换来李忱的微笑。
第五百六十章 你们不要嫌弃规矩

  『这朝堂,又要热闹了。? ? 』,李德裕下了朝回家,路上自言自语了一句,他们已经连开很多天会了,所有对政治比较敏感的人,都有山雨欲来得感觉。
  先,李忱宣布了对这件事情得处置方式。没有流放,也没有杀头,更没有剥皮填草。只是很简单的,缴回不当得利,处以一倍罚款,并打扫公共卫生。
  打扫公共卫生?太简单了吧。缴回不当得利是理所当然,至于惩罚,李忱大善心,没有株连,只让犯官本人及其家族服刑,去打扫公共卫生。其余人等,那些牵涉进来的商贾,无论大小身家,都被处以流放之。他们罪就比较重了。
  全家流放,美其名不忍拆散其家人。李忱感觉自己很仁慈了。没有彻底把他们打入奴籍,永世不得翻身,也没有抄没家产,只有罚款,真是太仁慈了。
  李忱只有罚款,厘清帐目后,看这些人到底牵涉多深,依照情节轻重,除了缴回不当得利,还要弥补朝廷的损失,并且要处以朝廷损失两倍的罚款,最后全家流放。
  这个处置方是一出,全大唐都说太仁慈了,对那些奸商,还有那些官员来说,这个处罚太轻了。那些奸商有的是钱,李忱不是抄没他们全部得财产,处以罚款和缴回损失后,还有剩得,还会还给他们。那些官员,甚至只有打扫清洁,真是太仁慈了。
  当真是这样吗?这不是跟李忱愤怒,相当愤怒得情绪不相符合?只有知道内情的人来说,这样实在太狠了,皇帝这是要做了什么职业,还要立牌坊阿。
  先说说商人好了,缴回不当获利后,要弥补朝廷损失,并缴相当于朝廷损失得两倍罚款。不当获利好算,他藉此谋取多少利润,就是不当获利了。那个弥补朝廷损失,外人来说没多少,知道内情得人会说,简直让人倾家荡产。
  先,这个不当获利,是你这么做,可以赚到多少。比方说那些粮商,赚取粮食差价,可以赚到多少。
  可是这没有计算,那些商人分给官员得钱,等于官员缴回得不当得利,商人还要多缴他那一份。他分给官员那一份,是算在商人得不当获利上,不是官员得不当得利上。等于一头牛剥两层皮。
  单是这样,那些奸商就要大出血。还有弥补朝廷损失,朝廷损失怎么算?这就是朝廷说得算了,反正没人会同情那些奸商。如果前面那个缴回不当获利,没有让商人破产,这个弥补朝廷损失,还要两倍损失,绝对亏到他吐血。
  这到卖粮食还算少的,卖出去得也就是到了百姓肚子里,他们要弥补得,就是朝廷为了运送粮食,造成的各种成本,以及这次为了清查帐目,请来得专业会计社的费用。
  如果是工程偷工减料,造成人命损失,连这笔钱,都得当初偷工减料得商人负责。当然,现在是还没有,李忱只是预想到可能得情况。
  不要以为,偷工减料没事,或许,偷工减料得事情,不会那么快爆,但是一旦出事,李忱可是在相关法条写明了,即使官员已经致仕,甚至辞世,都要负担连带责任。不要以为卸任以后,可以一走了之。
  也不要以为,我没钱,脱产了事。没关系,你生生世世给我慢慢还,李忱还规定了,若是理当赔偿得官员和商人,赔偿不出这笔钱。全家人,生生世世都要把这笔帐还上。
  真的是生生世世,不是开玩笑得。你还不完,让你儿子接着还,儿子还不完,孙子还。还要加上利息,总之,不要以为脱产就没事了。一辈子都有人追索。
  前辈子,还是**丝的时候,李忱最痛恨得就是那些,损公肥私,或是业者不负责任,造成重大死伤后,脱产了事,直接去关,关出来,没事了。
  什么事情都没了,好像玩游戏,死了以后满血重生。清除一切异常状态。进了监狱,关个几年,就好像人死债消。太多这种人了。
  台湾之前生过一桩重大经济诈骗案。骗了几十万人,骗得他门清家当产。那是一种老鼠会得模式,一个牵一个,一个牵一个。很多人都是赚了钱以后,把房子、车子拿去抵押,全部投进去。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