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龙兴华夏 (银刀驸马)



最令中国官员惊讶的。莫过于宫廷舞会。6月22日,中国使节首次应邀来到白金汉宫,他们看到上千男女,穿着盛装礼服,从皇太子、王妃到高级官员、贵妇,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使馆随员张德彝这样记录道:

“正面立太子、王妃、公主、国戚,左右立各国公使、随员夫妇。对面楼上奏乐,下立通城世爵文武大员。男女云集,以千数百计,皆着朝服,与赴朝、眷会同。跳时分为两班:太子、王妃以下位尊者为一班,各官男女为一班。乐奏则男女对面相向,互为携持。男以右手搂女腰。女以左手扶男肩,旋舞中央。每二、三、四、五偶并舞,皆绕数匝而后止。惟夫妇不相偶,兄妹不相偶,必戚友相识者男女始为偶也。”

而刘锡鸿对这样的舞会,则颇有微词:

“跳舞会者,男与女面相向,互为携持。男以一手搂女腰,女以一手握男膊,旋舞于中庭。每四、五偶并舞。皆绕庭数匝而后止。女子袒露,男则衣襟整齐。然彼国男子礼服下裤染成肉色,紧贴腿足,远视之若裸其下体者然,殊不雅观也。……相与跳跃,岂不为非?狂欢达旦,商纣妲己酒池、肉林之故事(他就认准了妲己了),今见之矣!使中国有此。昏乱何如矣!”

郭嵩焘的看法则更具深意:“西洋风俗,有万不可解者。自外宫门以达内厅,卫士植立,皆有常度。无搀越者。跳舞会动至达旦,嬉游之中,规矩仍自秩然。其诸太子及德国太子,皆与跳舞之列。以中国礼法论之,近于荒矣。而其风教实远胜中国,从未闻越礼犯常。”

此外还有化装舞会,也使他们目瞪口呆:

“罗特治跳舞会,男妇填涌,衣冠诡异,兼备各国之制,杂以番服及北墨利加野人。有一女子冠锐头冠,高逾尺,询之则英国百余年前遗制也。又有一女子高冠切云,为异色十余叠,询之,法国主路易第四制为此冠式,各家皆制备此种衣服,以待会集。此所谓儿戏耳,然数百年冠服之制,及五方异俗,下及番苗衣冠形状,摹拟恍惚,亦可为览古及考察各土服制之一助。五色斑斓,光怪陆离,照耀一室,视诸茶会为殊观也。”

他们还出席音乐会。张德彝代表公使去“世爵哈色里夫人家听乐会。歌者八人,六男二女,皆义大利人。其声清巧,其韵娇柔,听之令人心醉,虽郑卫之音不过是也”。

中国使团出席频度最高的是茶会。所谓茶会,就是“以长筵陈茗酒果饵,待客饮啖。庭室门庑,遍攒鲜花,香艳怡人”。茶会提供的饮品,为“加非及茗(咖啡和茶),剂以白糖、牛酪,佐以饼饵,布席堂侧,以俟客至而饮之。客多,则皆立谈”。

社交季的茶会邀请极为频繁。两天之中,他们便赶了11个茶会。

张德彝在日记中写道:“随郭星使乘车,昼赴华商总会会长陈廷轩家茶会,原广东十三行卢仲恒家茶会,夜赴精工会、医学馆二处茶会。”次日又记:“随郭星使昼赴十三行潘、伍二家,前任上海税务司、已故费士来之族弟费自赖,及奥兰兜与胡克尔夫人三家茶会,夜赴林池及罗特希尔德世爵二家茶会、跳舞会。”两天之中,他们竟然赶了11个场子。

由于郭嵩焘在伦敦认识的朋友越来越多,各种社交应酬的邀请纷至沓来。有的活动他必须参加,有的他派部下代劳。按张德彝日记统计,这年5月15日到7月22日69天之中,他随郭嵩焘或代表郭嵩焘参加的社交活动,包括57场茶会,6场音乐会,12场舞会,一场名犬秀,一场园艺会,一场烟火晚会,一场谈话会,外加一场慈善拍卖和若干次晚宴,并观摩了一次划船比赛。

拖着长辫,身着袍褂的中国人,穿梭在金发碧眼、红男绿女的老外堆中,且淑女们还是“肉袒”(刘锡鸿的描述语),心中之感触,则非笔墨可以尽述。

饮茶本是源自中国的雅习,但此时的英国茶会,已经超越了一般生活习惯,成为社交的重要形式。和中国传统的文人茶会不同,英国的茶会可不是三五知己品茗清谈,张德彝笔下,外交大臣德比夫人的茶会,“男女数千,拥挤颇热”,“葛尔呢夫人家茶会,楼阁崇宏,男女杂遝,肘并肩摩者,以千数百计”,道模存夫人家茶会,“男女纷集,有千数百人。广厦长筵,酒肴罗列,鲜花四壁,香艳怡人,洵胜会也”。

经常受邀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使得郭嵩焘萌发了举办答谢茶会的心思。从常理上说,来而不往,也不礼貌。他咨询成本,听说办一场起码须500英镑,合银1750两,“此数无可再减”。这一天傍晚,郭嵩焘告诉张德彝,他想要在下月办一场茶会。他还想仿照英式习惯,以郭夫人(即随他出国的续配夫人梁氏)的名义印发请柬。

张德彝听后立刻婉转地表示了反对:“按西俗,凡请茶会、跳舞会,固皆女主出名,然此次中国钦差请茶会,可以稍为变通,不必拘定。”

郭嵩焘不以为然的说道:“入乡随俗,何必拘泥?且英人皆知我携眷驻此,未为不可。”

张德彝提醒郭嵩焘道:“在西国,若如夫人出名,自然体制无伤。苟此信传至国内,恐人啧有烦言,不免生议。”

听了张德彝的话,郭嵩焘想起了这些天一直躲避自己的刘锡鸿,不由得长叹一声,“俊峰你说的很是,就依你吧。”

这些天刘锡鸿虽然也一直没有拒绝参加社交活动,但却极力避免和郭嵩焘在一处,而且更多的时候是自己闷在书房当中写日记,此时郭嵩焘已经从使馆随员李荆门的报告,知道刘锡鸿“编造日记,十日一寄沈经相、李兰荪尚书”,痛心之余,对刘锡鸿也开始防备起来,是以听从了张德彝的建议,没有用梁氏的名义发请柬。

为了准备这一次的茶会,中国使馆上下都动员起来,酌定邀请名单,制作请柬,忙得不可开交。1875年5月19日,中国驻英使馆成功举办了中国外交史上第一场招待茶会。使馆将馆舍中的公共空间连同外交官的宿舍全部腾了出来。由大门至二层楼,左右列灯烛、置鲜花、辅红地毯。楼梯扶手上装饰白纱,挂上红穗,分插玫瑰、芍药及茶花。客厅、饭厅皆悬鲜花灯彩,横设长筵,一置茶、酒、咖啡、冰奶、小食,一置热汤、冷荤、干鲜果品。刀叉杯盘,罗列整齐,玻璃银瓷,光华耀目。客厅对面,安排乐队。悬花结彩,鼓乐喧天。还布置了临时衣帽间。门外支棚帐,雇用六名英国警察维持秩序。当时,中国使馆位于波特兰大街45号,是一座五层楼的沿街建筑,出席嘉宾达800余人,“凡客至皆以为欣幸”。

ps:

二更到!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点击!求月票!

第四百五十章 致命的电报

郭嵩焘并不是什么社交明星,时年也已快近60岁了。之所以如此,是作为中国第一位派驻英国的公使,他要对西方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生活展开了认真的考察和研究。他在陌生的国度里广交朋友,对于英国社交礼仪的态度也是开放和通达的。而郭嵩焘平时一向廉洁自律,此次出使,开报公款仅薪水、房租两项,其余皆自费支销。而这场价格昂贵的茶会,也是郭嵩焘自掏腰包举办的。

“这位郭大人,是大清国少有的开明之士。”陈廷轩远远地看着和来宾亲切交谈的郭嵩焘,感叹起来。

“是啊。还有他的这位年轻美丽的夫人。”萨拉的目光则一直停留在“郭夫人”梁氏的身上,听了陈廷轩的话,她立刻便明白了公公为何会发出这样的叹息。

萨拉的目光随即离开了梁氏,转向周围,不多时,她便发现了正在和几个外国人谈笑风生的刘锡鸿。

“你看看他,表面上也是一副随和之态,对外国人不似有何抵触,谁能想到,他发回国内的,会是如此恶毒之言?”陈廷轩也看到了刘锡鸿,眉头习惯性的皱了一皱,但和儿媳说话的神态,远远看去,仍是一副笑呵呵的样子。

就在这些天里,刘锡鸿无论是邮寄回国内的日记还是发的电报,一切内容,都被罗特希尔德家的人详细的报告给了萨拉,由萨拉转给了陈廷轩。

“您是想要把那些奏折的内容,告诉郭先生,是吗?”萨拉轻声问道,脸上也是淡淡的微笑。

“是的。”陈廷轩不动声色的问道。“你觉得如何?”

“我觉得,还是不要让郭先生知道这些的好。”萨拉摇了摇头,轻声说道,“要是他知道了,也许会改变对我们的看法。”

“也是。”陈廷轩点了点头。没有再说话。

“对了,鸿儿呢?鸿儿哪里去了?”陈廷轩这才发现,陈鸿竟然没有在萨拉身边,孙子小陈伟也没有了踪影,不由得吃了一惊。

“鸿在那边。”萨拉淡淡一笑,轻轻偏了偏头。

陈廷轩顺着萨拉的目光望去。看到陈鸿和身边的那个美丽的女郎,立刻明白了是怎么回事,脸上不由得现出一丝尴尬之色。

“鸿和塞西莉娅见面的机会不多,就让他们多聊一会儿吧。”萨拉若无其事的说着,目光从陈鸿和塞西莉娅的身上移开,在人群当中搜寻着儿子的身影。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