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穿着龙衮,跑动是很不容易的。毕竟皇室不像平民百姓,能穿胡裤。胡裤是由于前朝乃是胡人立国,移风易俗,把胡服带入了中原,主要有窄袖短衣和合裆长裤。窄袖短衣便于射箭,合裆长裤便于骑马。民间百姓,因其容易耕作,行动,便把胡服改制,换成汉人的审美,重新定义了胡服。
作为汉人皇帝,自然不能穿胡服,而是要穿正统汉服。而汉服,则以汉代服饰为基准,蝉衣内有中衣、深衣。男子深衣外衣领口詹宽至肩部。右衽直裾,前襟下垂及地,为方便活动,后襟自膝盖以下作梯形挖缺。使两侧襟成燕尾状。女子劳动时喜欢上着断襦,下着长裙,敝屣上面装饰腰带长垂;男子劳动时上着断襦,下着犊鼻裤,并在衣外围罩布裙。这种装束士农工商皆可穿着。
于是,大顺的服饰,既有传统汉服,也有胡服,或者汉胡混穿的。此时,乐人戏子有戴风兜帽的,舞人有长及数尺的袖子,猎人衣裤多为扎紧,有人还常戴鸱角帽或鹊尾冠、穿小袖长裙衣等下裳……
但有几种服饰,是禁制没有地位的人穿的。那便是公服。公服即常服,又名“从省服”,以曲领大袖,腰间束革带为主,是朝廷命官的官服。这种公服,主要以颜色区分官员等级。如九品官以上用青色,七品官以上用绿色,五品官以上用青墨色,三品官以上用朱色,要是得到皇帝许可。一二品大员也可以用紫色。按规定,服用紫色和绯色(朱色)衣裳的官员,都要配挂金银装饰的鱼袋,高低职位以此物加以明显的区别。时服是按季节赐发给官臣的衣物。上至将相皇帝大将下至侍卫步军,赐发的品种有袍、袄、衫、袍肚、裤等,所赐之服大部分是织有鸟兽的锦纹,以示尊贵。
当然了,除了公服以外,皇家服饰。除了皇室中人,其他的穿了,都是逾越的,皆视同造反,要杀头的。包括皇帝的燕居服(即居家穿的服饰),都不允许其他人穿同样的服饰。而皇帝不上早朝,一般不穿龙衮,即龙袍。会穿朱色或者紫色的衣服,既端庄,又威严。外有蝉衣,内有内衣、深衣,后襟呈梯形,两侧衣襟成燕尾状,长长的衣袍把裤子都遮住,只余下一双鞋子在外,腰间则用腰带束起来。
这种衣服,并不会阻碍活动。民间学子所穿儒袍,大多亦是这个样式,不过上面的瑞兽纹案,就不是随便能绣的了。
一阵跑动,是为了锻炼身体。从仁明殿跑到御膳房,足足有几里地。一开始陆承启是坚持不下来的,后面越来越轻松。
运动过后,稍稍休息一下,便开始用早膳。按照陆承启的要求,早膳挺简单的。主要是由药膳粥,一份虾饺,一份桂花糕,就这三样构成。
用过早膳之后,再休息一刻钟左右,陆承启就要前往他的办公室,垂拱殿了。
不过今日,似乎与平常不同。刚到垂拱殿,还没把那张雕刻着精美游龙的龙椅坐热,便有小黄门请求觐见,说今日乃是国子监辩道的日子,请陆承启遵从自己的旨意,前去观看。
经过小黄门的提醒,陆承启也记起来了,是有这么一回事。只是这几日一忙起政事来,便忘了这茬。既然能偷偷懒,那便把手上的工作丢给内阁吧。
陆承启当即说道:“既然如此,那便出宫吧。”他知道,一旦下达出宫的命令,这些小黄门可得跑断腿了。不仅要通知御前侍卫们,还要通知城防司、监察司、京兆府衙门和城外禁军。这几个地方,都处于不同方向,一个人通知是不可能的。非得几个人骑着马,才能在最短时间内,通知这些个部门。
自从陆承启遇刺之后,所有人都不敢再大意。要是小皇帝有什么差池,很多人都要倒大霉。
从宣德门出了皇宫,陆承启并没有换衣裳。一袭紫袍,非王公贵族穿不起。再加上一干御前侍卫簇拥着陆承启,就算穿着乞丐服,人家都知道这人是个大有来头的人物。
好在国子监离皇宫不算太远,否则陆承启的出行,非得引起百姓围观不可。
以最快的步行速度,赶到了国子监。这国子监乃是现任工部尚书李诫,奉先帝之命修葺的。花费不过几万贯,便焕然一新。国子监占地不广,仅二十余亩地。在寸土寸金的长安城中,也算得上是豪奢了。
李诫的建筑才华,毋庸置疑,勾檐雕栏,院落布局,台阶石路等细节,都显出大师功力。
国子监祭酒王子傅,已经得到了消息,连同两百余名国子监监生,在大门外列队欢迎。陆承启记得这个王子傅,乃是一个老顽固,先前还因为蹴鞠福彩的事情,和他有过激烈的思想争锋。
不过,君子和而不同,两人虽然意见不同,但不影响陆承启对王子傅的重用。这老头能以七十七岁的高龄,仍然占据着国子监祭酒的位置,可见他的经义功底,是多么的深厚。虽说他对经义的理解,不一定全对,可谁又能保证,自己悟通的经义是全对的呢?王子傅的专业能力,是受到认可的,说明他对四书五经的理解,已经到了一个极深的地步。(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五章:国子监辩道(二)
王子傅穿着官服,站在前排,毕恭毕敬地迎接着陆承启,似乎完全忘了先前的不快。是了,在朝堂之上,这小老头也曾附和御史中丞李然,来排挤一些官员。好在陆承启大度,没有跟他计较。
再说了,传统儒家讲究礼制,天地君亲师,都是要尊重的。作为一个传统的儒家学士,王子傅又怎么敢记恨皇帝?
要说儒家有什么好,就是教书育人方面了。不同于明代已经曲解的理学,儒家的成就,在塑造个人人格上面。“仁、义、礼、智、信”此五常,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这不是一个束缚,而是督促你要学会做人。要是儒家学说变成了束缚,靠着世俗观念来约束人们的行为,那就变味了。正统的儒家学说,都是从修炼自身开始的,真正的大儒,向来是一日三省。
陆承启点了点头,示意诸多监生不必多礼。抬眼望去,发现李然、王安石、张载这三个主角都到了,心中倒是没有意外,这便是“信”的体现。
“仁义礼智信”只是五常而已,还有“温、良、恭、俭、让”和“忠、孝、勇、耻、廉”,所以儒家不缺血性,缺的只是日渐骄横,看不起其他学说的心。要知道,哪怕孔老夫子,也曾向老子讨教过!圣人尚且要讨教,你们这些尚不能体悟一二的儒家学子,为何这般自负?
陆承启知道,或许是儒家的地位太超然了,不然的话,不会发展到这个地步的。
其实,最为高兴的,莫过这些国子监的监生了。这些国子监的监生,就相当于后世的最高学府大学生,见到最高领导人,能不兴奋吗!
陆承启的年轻,不妨碍他们的崇拜。对于这样一个传奇的帝王。能“隐忍”十六年,才一鸣惊人,夺取大权,继而大败契丹。这样的丰功伟绩,自文宗以来,便没有过啊!
陆承启对这些根正苗红的国子监监生,也是青眼有加。大顺的国子监不同其他朝代,即便你的父亲是当朝宰相。也不能不考试就进入。现在没有宰相了,内阁首辅的儿子,也不能凭着特权进来。
国子监招生,一般来说都是考中了两次举人,却没能殿试的学子,可以向朝廷申请进入。核实三代无误之后,学子便能进入国子监学习了。
国子监招生很严格,很多屡次不中的举子,也要削尖了脑袋要进来。因为进了国子监,再考科举的话。中士的几率,高达百分之二十啊!
别小看这百分之二十的几率,要知道三年一次的科举,能考中进士的人,不过两百多人。国子监就占了四十人左右,怎么能让这些士子趋之若鹜?
所以这两百余名国子监监生,都是大顺的顶尖学子,前几次不中,也只是运气问题。碰巧一个审阅官不喜欢你的字,或者你的文风。你就被刷下来了。运气好的,哪怕文章不怎么样,一样能混到一个倒数几名的进士当当。
陆承启说道:“既然都到齐了,那便开始吧。朕也有些等不及了。”
这句话是真心的,大儒张载碰到了正史上的理想派改革家王安石,再加上一个正史上名不见经传的顽固派李然,这三个人的一堂戏,绝对精彩啊!
同时,陆承启也可以通过三个水平相差仿佛的儒家学士。对自己理解中的儒家进行辩道,从而看出张载、王安石是不是有史书上面说的那么牛。
王子傅听得陆承启这么说,便从容转身,恭请陆承启先入国子监。国子监的前身,前朝时是京兆府书院,后大顺立朝,便改为国子监。进入了国子监正门,首先印入眼帘的是圣人像,孔子的石像栩栩如生,一看就知道是出自大家手笔。即便陆承启不懂得石雕艺术,可一看之下,线条能雕刻得这么柔和,已经不是后世的石雕嫩媲美的了。
国子监正殿上,一个匾额以正楷书写“明堂辟雍”四个字。虽是一座建筑,却包含两种建筑名称的含义。明堂是帝王颁布政令,接受朝觐和祭祀天地诸神以及祖先的场所。辟雍即明堂外面环绕的圆形水沟,环水为雍,意为圆满无缺。圆形像辟,辟即璧,皇帝专用的玉制礼器,象征王道教化圆满不绝。“明堂辟雍”四个字,可谓是寓意满满。
相似小说推荐
-
组织豪杰去抗日 (沃土456) 17KVIP2017-01-13 历史军事双重身份,知青穿越,现代人对于那时的战争,却是另一种思想和运作。错时代的兵器PK,国...
-
侦察兵黑豹突击 (爱疯狂疯鸟叔) 起点VIP2017-01-21 军旅生涯黑豹突击队,海陆空三栖特战突击队,拥有至高无上的荣誉。我们的主人公黄喆,其父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