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迷失在一六二九 (陆双鹤)


  张陵犹豫道,他原本是不想提这件事的,但既然妹子表现得非常感兴趣,说说也无妨。
  “是这样的:短毛……也就是琼海镇他们在临高那边建立了一所学堂,以前是招收的人很少,但是听说从今年开始,他们将大量收徒,而且不拘男女。就是女人也可以进去学习他们的学问。”
  “哈?哥哥的意思是说……”
  张小妹眼中显出期冀光彩,有些不太敢相信的看着兄长,而张陵则点头证实了她的判断:
  “如果妹妹你感兴趣的话,就去学点东西吧。我问过了,因为我的关系,你要进去学习还是很容易的。”
  “哈!好啊好啊,我当然愿意!”
  张小妹欢呼一声跳起来,先是又抱住兄长的胳膊摇晃了一阵以表示感谢之意,但随后又颇为疑惑得抬起头:
  “咦,哥哥先前不是一直不想让我跟短毛走太近的么?为什么突然改主意了?”
  张陵看着妹妹,脸上显出柔和之色:
  “琼海军的首脑们刚刚换了一批,这你知道吧?”
  “知道啊,外面的人给吓到了,可他们自己没当回事呢。”
  张小妹无所谓道,她在临高厮混了这几天,接受短毛观念自然也多一些。张陵点点头,继续道:
  “这回的十五位首领中有四位是女子,连他们的大头领都换成了一个老太太,这你肯定也知道了。”
  “是啊是啊,我在婚礼上都看见她们了呢!老太太人很好的,还对我说不要吃太多冰激淋,会肚子疼……”
  张小妹说到这里时脸上微微有些发红,大约是想起了什么尴尬的事情,不过小丫头反应很快,随即便想到了兄长的用意:
  “哥哥你是打算……让我去为短毛做事情?”
  张陵点点头:
  “是啊,小妹你的天赋其实是我们张家最好的一个,我在你这年纪也未必有你的身手。人又大胆聪明,一个人千里迢迢从陕西来到海南,居然一路平安……只可惜却是女儿身,若在大明,无非嫁人以后相夫教子罢了——可你又肯定不是个能被约束在家里的。”
  稍顿了一顿,张陵又道:
  “琼海军这边一直宣扬男女平等,尤其是那位胡大姐,总说男人能做的事情女人一样能做,我以前是不大相信的。但这一回……他们竟然把大头领位置都让给了女人来做,可见那些人真是说到做到的……小妹,你既然喜欢短毛的学说,就去上他们的学堂吧。我听说将来只要是从短毛学堂出来的,都能在他们的官府中担任职务——不分男人还是女人!”
  体会到哥哥的好意,张小妹激动起来,眼中隐隐显出泪花:
  “那……大哥你为什么不肯为他们效力呢?我听说他们很看重你的。”
  张陵哈哈一笑:
  “傻丫头,我是张家的长男。即使爹爹将我逐出宗祠,也不能正式背离大明的,否则会牵连到整个宝鸡张氏的名头。况且我现在这样子,其实已经是在为他们效力了,那些人只讲究实效,不在乎虚名的。”
  说到最后时,张汝恒轻轻抚摸着妹子的长发,微微笑道:
  “也许将来咱们老张家,反倒是小妹的出息最大呢,到时候连大哥也要仰仗你哦。”
  “哥!”
  张小妹一声娇嗔,随即便扑到兄长怀里,再不肯抬头。
  ……
  第二天张陵就带妹子去州府衙门里找王璞报名——后者受郭逸委托,负责琼州府这边的“扩招”工作。张陵原以为王介山看他带妹妹过来肯定会询问一二,甚至有可能劝阻,结果人家连眼都没抬,直接就给办了登记手续。
  张汝恒先还有点惊讶,但等到几天后学校那边派人来接学生的时候他才发现,感情王璞已经是见怪不怪了——最近新招的这几批学生中,琼州府官吏富商的亲眷家人可着实不少。而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女性……严文昌家的两个女儿都报了名,还有许敬莫大鹏之类商人更厉害,直接把家中除了要继承家业的嫡子以外儿女都给送了过来,就连王璞自己,也说想要写信回家,把一个女儿接来接受短毛的教育……
  问起理由,却都和他想得差不多——说的再漂亮,不如实际作出来。胡雯这几年来在妇女工作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大力宣扬男女平等观念。但真正让本地人相信短毛官府确实把男女看作一样重要的主要原因,却还是因为这次选举,宋阿姨及另外几位女士的上任。
  有那些瞧不起女性的传统人士,就会觉得短毛此举违反伦理,不合纲常。但毕竟也有那等比较开明,又疼爱自家女儿的父母,开始考虑让女孩儿进入短毛的体系,这样也许可以获得和男人类似的机会,而不是一辈子都被约束在内宅。


第四百六十六章 一六三三年的春天
  时间渐渐进入到公元一六三三年的三月中旬——当然是按公历算,按农历的话现在还是大明崇祯五年的一月底。北方冰天雪地的气候并没有散去。而海南岛上本就是没有冬季的,这段日子的天气更是愈发晴好。
  明末的气候按照某些历史学家的说法属于什么小冰河时期,总体是偏冷偏干燥的,在大陆上体现为干旱少雨,灾害增加,而对于海南来说却正好减弱了雷暴和台风的影响——迄今为止在海南岛上只闹过几次台风,都没有酿成什么大灾害。
  当然这也与琼澄临三地是面朝大陆方向有关,如果是直接朝着外海的乐会陵水万州等县,风灾就要严重的多。叶孟言在被调回海南岛之后曾经重提他想要去三亚家乡发展的旧计划,委员会也给安排了一些人让他带队去那边勘探过,结果很不幸遇上了一次强台风,船只受损困在荒滩上足足一个星期才逃回来,从此之后闭口不提外出。
  不过总体而言这一时期的干燥气候对海岛很有利,降水虽然有所减少却不至于影响到农业,反而使得南方地区比较头痛的洪涝灾害发生几率大大降低。即使对于明朝时代那完全靠天吃饭的传统耕作方法产生一些影响,但农业组这边在采取了一些现代化的引流和灌溉措施之后,则是绝对不会缺水的。
  从大陆上招募来的移民们也开始了他们在新土地上的第一次春耕,短毛的官府派出了许多技术人员对他们进行指导,这种做法在起初时还引起不少人的反感——许多老庄稼把式觉得自己种了一辈子地,还需要你们来教?况且短毛派过来的技术员要不是些十五六岁小年轻,嘴上毛都没长齐呢;要不就是白发苍苍老头儿;有些甚至还是女人——没办法,农业组基本上就是一老弱病残集中营,各部门在外面招募人手时说得都很好听:除本人外,还负责安置家属,保证不会有后顾之忧……结果把身强力壮的劳动力都骗去当工人了,剩下的家眷全部丢给农业组安置。吴南海这人向来比较好说话,也就一一收下来,不过每到农忙时还会要求各部门抽调人力协助,或者干脆放几天农忙假,让那些壮劳力们回家干活——在这方面各方还是有默契的。
  于是到如今农业组能派出来的技术人员也就是一窝子老弱病残了,让那些身强体壮的山东汉子们看得很不服气——能够从兵荒马乱中生存下来,并且抵达南方的移民大都是意志坚定之辈,要他们听从这么一群人的教导实在有点勉为其难。
  而且那些人一步一步规定得非常死:包括最开始如何耕地翻土,如何放水垫肥,在田地中每隔多远就要求开一条引水槽,乃至于最后播种插秧的手法间距……都规定得非常细致繁琐。让那些习惯了粗放式种植的明朝农民很不适应,有些急躁的甚至同技术员们争执起来,但对方在前来之时显然也得到过嘱咐,对于那些不愿接受指导的也不强求,在留下种子之后便告辞离去。
  ——在这一季庄稼收获之后,那些拒绝接受指导的农户都被自家老婆老娘之类骂了个贼死。原因很简单:采用了短毛种植方法的农田和他们传统习惯的收成相差极大,有些甚至相差一倍之多。这让那些不肯学习种植技术的农户们个个后悔不迭,打那以后再也不敢违逆“技术员”们的教导了。
  不过即使少了一半,他们的收成依旧比起原先在大陆上时要多得多,按大明的习惯性划分:每亩收成一石左右的为下等田,五石左右为中等田,能达到十石的则为上等田——这个只有在江南湖广等水源充沛的地方,还要是最好的水浇地,精心伺弄才能做到。
  但在短毛这边,第一年开出来的半熟地,即使没怎么照顾的,随随便便都是在十多石以上,那些按照短毛要求种植的土地,有些竟然超过了二十石大关——这还仅仅是一季啊!海南这边稻谷成熟快,每年至少可以种两季,若是勤快点多上些水肥,估计三季都行。
  那些庄稼汉子很快便发现了如此高产的奥秘之所在——短毛所给的种子非常厉害,简直就是跟传说中神仙造物一般。很多人自然想把收获物中颗粒最饱满的稻谷留下来作种,以求年年能获得这样好的收获。
  可短毛的技术员却告诉他们这么干没用,那些种子必须是用短毛老爷们亲自培育出来的才行,自家田里种出来的最多用一次就不行了。有人信有人不信,反正种了一两季以后自然见到分晓——即使精心挑选的最饱满颗粒,只要不是短毛技术员给的粮种,种下去出苗就稀稀拉拉的,白白耽搁了那些心存侥幸者一季农时。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