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英雄 (女侠独孤雯)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女侠独孤雯
- 入库:04.13
“这些单元发射箱可以拆分么?”要进行比较多的火箭测试以制成射表甚至瞄准工具显然要进行多次的发射实验。
“主箱的单元不可拆分,但是每种型制的火箭在当时试射的时候都配备了独单元的同规格木制发射器”刘洪涛回到。
“那样就好。”张海回道,他又想到要制作出完善的瞄准体系还必须在气压计领域有所突破,气压计因为海拔和气象的原因并不能完全做为高度的依据,但对于战术范围内的热气球所需来说已经足够了。好在这东南之地水银也并不难得,开口的气压计未必要像温度计那样依赖完善的玻璃器皿,更为容易制造。
一且工具都准备齐全的第三天上午,张海带着几名负责联系操作的女孩及数名弟子们来到了城北。
为了尽可能的减少空中作业的负担,火箭测试的地点选在了玄武湖西北的紫金山上。不少不少学塾弟子们早就按照要求用线绳和量角装置完成了不少地方的侧高和标高。可以说是实验这种空射火箭的良好场所。
这几天来除了解决气压计的问题,火箭标靶也是花费了很大一番工夫,由于火箭从几百米外的射击即便是有高度优势也不可能谋求很大的精度,负责辅助测试的战士们只能把原来用于登南京城头的连接起来的攻城板梯架起来,形成范围足有二十多米的镖靶。为了进行更系统的火箭测试,还从治安军步兵营那里借用了几百件累计数千斤的铁甲用于协助测试。
在进行测试之前张海忽然又想起一个问题:如果是平射或抛射,这种简单的发射单元自然没有问题,可如果是从空中或山上向下射击,火箭会不会在发射前滑落?
不过好在刘洪涛在进行最初的准备的时候好象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这个只能用棉线解决了,为了制作这么多的单个发射筒还有与之相适应的二两力大小的棉线可以是费了几十名工匠好大一番工夫。”
为了在热气球上最大限度的携带弹药量,这一独特的兵种只能选择七八岁体重远远不及成人又能初步懂事并接受过一定时间的孩子做为主力。这些主要兵种成员做为空中射击的主力,熟练度是谁也难以代替的。
“冬儿,千兰,从实验任务开始。空中兵器的实验将以你们为主,你们做好准备了么?试验的时候每一次设计都要完成角度的有效记录。此外,还要像其他叔叔们多学习些测距的知识和本领,你们也应该具备了掌握这些能力的化基础。”
“师傅放心!”经过上次空中飞行,两个孩子的胆量与决心都提高了不少。
一处勉强达到近二百米相对高度稍稍陡峭些山坡的山顶上,两个孩子钻近了模拟的双人热气球吊篮内由发射孔不断的用独单元的火箭点燃了火箭的尾焰。
寒冷的风中火箭时不时的拉着烟线飞出发射筒滑向上下那醒目的登城板架起来的庞大标靶。
火箭是早已在筒内填装好的,本来可以用很快的速度发射。但是为了让庞大板靶后面的战士们有时间在火箭打穿板靶的情况下用火药喷枪向山上的发射手提示命中的大致位置,同时还要完成基本的作战记录,发射速度不得不慢了下来。
基本上原本可以每几秒种就发射一轮的火箭平均几乎要超过半分钟的时间才能完成一轮试射。
为了让两个孩子熟练的掌握从空中的火箭发射要领,发射还分别选在了山坡上的不同高度。
六种型号的每人六百多支单管火箭的试射足足用了从早上到天色转黑大概五个时辰才算有效完成。
在山坡下观察火箭射击成果并近一步确认的情况下初步的结论才在晚上总结会之前的时候完成了,两个小女孩做为首批空中战士也列席了张海与核心弟子们的讨论会。
很显然:一两三钱的轻箭改制的火箭即便在二百米左右的高处发射有效的利用势能,也会因为高速下的威力削减过快而达不到预期效果。抵达目标的时候虽然有堪比两宋水平二石三斗神臂弩近射那种估测一百七十焦尔左右的威力,但是这种威力只能保证平射的时候拥有足够的杀伤力。如果是从空中斜落过来,只能在穿破盾甲的时候给人员一些轻伤小伤,达不到“命中既减员”的标准。如果是对骑兵目标的射击,那就更会遇到这种问题。
而一两九钱左右重量的标准战箭以理论最高能量超过四百焦尔的威力射下来,在二百米左右的高度发射实际在地面附近的动能也很可能高达二百五六十焦尔,即便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也足以穿破绝大部分身披铁甲并顶着盾牌的人。即便是对那些拥有铁盾和优质铁甲的人,相当于优秀投石手一半左右的强大动量往往也可以把冲击中的人或马匹砸倒在地。
旧历天启三年十二月初,南京附近的天气在逐渐大起来的北风下一下子转寒了,约莫四级上下的阵风夹杂着雪花不断的飘落下来。这样的天气显然并不适合热气球的飞行,但是在北方冬季的不少时候特别是西南西北等地,这样并不算理想的天气是经常遇到的。如果热气球在这样的天气下无法有效的应用,那么其实战价值当然要打不少折扣。
有了上次的经历,刘冬儿和李千兰却不再害怕了。想到自己能够担负起的重任,甚至还升起不少的自豪感:“师傅!我们没问题,这样的天气我们可以试试看!”刘冬儿向张海保证道。
为了在这样的风力下尽一步确保安全,没有了长途航行时所需要的燃料需求乃至不需要脚踏动力的帆桨的情况下,冗余出不少重量。除了张海之外至少准备了三条百丈左右通往地面马车上的绳索准备固定住那不断在风中摇晃的热气球。
“如果你们成功,就是同师傅一样的千人敌了。以幼小的年纪就能成为这世间最有力量的人之一。”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张海向两个孩子最后鼓舞道。
即便在后世这样的天气和风力也不适合热气球飞行,但那是指没有绳索牵引的单独放飞。而在拥有马车做牵引的情况下,外面阴冷的空气及与热气球内火热的炉灯火炬带来的热空气下形成更明显的反差。带动着整个热气球以更快的速度如风筝一般斜向上渐渐飘到了数十丈的高空之中。冬季飘着雪花的阵风将整个带着绳索连通地面的热气球从岸边斜吹到湖面之上。
在风中似乎有些摇晃的吊篮内,两个孩子还是尽自己全力的抱着模拟一百单元的发射筒逐一的通过火绳点燃单元内的引线通过吊篮底部的一尺见方的射窗,向一百几十丈外似乎并不算小的漂浮起来的木排水面靶认真的瞄准起来。
紫金山上的试射已经让两个孩子对于如何瞄准和应付风偏有了一定的心得,当感觉到从侧窗里吹来的风有些强劲的时候,带有表尺瞄准装置的百单元发射筒就瞄向目标处偏上风方向的几十米处,以远比当初在山上测试时的速度不断的向水面上的木排展开射击。
帮着小药筒的火箭接二连三的拉着烟道从数十丈高的空中倾泻下来,如同从天上的流火一般不断射在附近的水面的木靶上。
迅猛而强劲的箭支借助火药和高度的威势往往能把这些水面上并不算薄的木排斜着射穿。
第205章 空中兵器(三)
起初,热气球上的射击并不准确,有不少的箭支落入水中。
当时随着不断的试射调整,两个孩子对于掌握风偏和标尺也有了许多的经验。释放的火箭越来越准确,逐渐能在这样不太良好的气象环境下从有些摇晃的吊篮里把大部分火箭都射入百丈直线距离外方圆六七丈大小的漂靶之上。
当风力渐渐弱了一些的时候,热气球开始上升到更高的高度上借助更大的势能开火。在三百米左右的高度上,从空中落下来的一两九钱箭支大约能有五六百焦尔的威力和这个时代的单兵弓弩所不可能具有的初速,可是因为箭支往往以很陡的角度落下来对漂靶上树立的披甲人靶的射击效果并不好。
“太高的地方落下来的箭支能量是打了,但是对于披甲的敌兵效果并不更好,或许只有在针对海军敌船的时候才可以尝试着从百丈左右的高度展开攻击。”
不过不论怎样说,进一步的空中火箭实验证实了由热气球携载,由女童负责发射的战术火箭是一种不逊色于炮兵、极具价值的火器。完全可以针对敌骑步集群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应有的效果。
“在这江南:合格的铁匠并不算多,而且要制造出合格的青铜炮需要花费我们大量的管理人手。而这热气球在制造精度上的要求没有炮厂那样大。而且其做为主要成本的油炉和丝绸拥有大量现成可以利用的劳动力。应该不会比当初我们在青州制造青铜炮的效率更低。如果我们拥有七十二个气球班,大概八百到一千名作战人员组成的一个总部直属气球营,那么一次作战就能把七八万支火箭从二百米的高空向敌群精确的覆盖发射出去,运用得当一次就能杀伤一万几千人击退敌一个战略集群。这还不谈此类空中兵器从心理上带给敌人的威慑。面队明军的战略集团,我们是有以不大的代价轻易取胜的把握的。可是如果面队以骑兵为主体战斗力也很可能更强,并且拥有和我们同样优秀弓手的后金集团,则必然要依靠足够的空中火力才有在一两年内抗衡对手的把握。”刘洪涛很快就意识到了这种兵器的实用价值。
相似小说推荐
-
抗日之王牌特工 (咕咚) 起点VIP2016-10-31 谍战特工王锋原本是一名特级国安侦查员,由于一次意外事故导致双腿截肢回乡复员。作为老革...
-
回天决 (干越箫声) 起点VIP2016-12-07 架空历史这是一个乱国时代,天下四分五裂。大地上弥漫着对财富的强烈欲望和对权力的激烈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