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英雄 (女侠独孤雯)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女侠独孤雯
- 入库:04.13
可如果换做是体重不过三四斗的孩童,那就大为不同。以排除炉具燃料外的载重七十公斤计:除了携带至少两名拥有足够御寒衣物的成员外,还可以携带三四十公斤用于进攻的弹药物资。以一千支箭或者一千支铁镖、铁蒺藜等弹药计,那就至少拥有在一次战斗中杀伤几十名敌人或威慑一个营的潜力。
为了让这些热气球至少能够在方圆十里之内的短距离内抗衡不可预料的有限气流,并且能够具备一定的实战价值,直径两米有余类似车轮舟一般脚踏螺旋桨的方式划气帆桨也被悬赏请来的工匠在张海与弟子们以前构想出的大致形制方案下试制出来。为了在第一次升空中就试验这种最初级别的人力飞艇,整个气囊的形状也被设计成类似枣核一般的型制。
在张海的印象中,能够以自行车般的相对速度航行的人力飞艇大致就是这种原理,但那是氢气飞艇的时代了。两个孩子们驾御的小型飞艇虽然按照等比原理来说也并不一定速度更低,但谁也不能预料到以如今的技术条件还有载人效率并不算高的热气飞艇,能不能达到预期中的效果。
“不要用炉灯上的轮盘条把火调的过大。如果发现接近了云层,就要迅速拧紧熄灭炉灯,明白没有?还有:不要在空中停留的过久,炉具里的燃料最多只能够供应一半火焰下大概一个时辰左右的时间。”虽然孩子们已经在地面操作中学习并试探了很久,但张海依旧耐心的叮嘱道。
第203章 空中兵器
在初次飞行中为了最大限度的确保安全,张海还是没有让刘冬儿和李千兰两个孩子在脱离绳索的情况下飞到接近云层般的高度。至少:如何掌握火具操作和升降变化,这些都需要一定时间的熟悉过程的。要把风险将到最低,也只能先在中低空练习操作。
因此,在重量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吊篮上除了两个孩子、火油炉具还有丝绸和木架糊成的简单的脚踏螺旋帆以外就只有几十斤重大概近百丈长的绳子。
“如果飞艇下沉的太快,你们要跳水,千万不要在十丈以上的高度去常识,明白么?”临行前,张海又对两个孩子叮嘱道。
“师傅,我们明白,不用担心了!所有的注意事项都写在吊篮的篮壁上了。”
正说话的时候,随着炉中的火焰带来的热气将方圆几丈大小的气囊完全充满的时候,巨大的热气气囊将吊篮缓缓拉起。
高度升高到十丈以上的空中的时候,微弱的阵阵轻风也将并不算很重的吊篮吹的摇摇晃晃,整个气球在北风的作用下离开了小岛的岸边向湖面上飘去。
升高的速度越来越快,孩子们不但面临高高空中吹来的寒风带来的恐惧,并不很结实的吊篮似乎随时都会让炉中的火焰烧到气囊上引起大火一样。
幸好在升高的速度似乎难以控制的时候,全身披挂后体重至少不逊于两个成年人的张海迅速拉住了绳索。
似乎早就预料到了两个孩子可能的恐惧,吊篮的高度还是比两个孩子的身高高出不少。不过通过吊篮后部螺旋帆与吊篮拦截的缝隙处还是吹来了一丝丝冷冷的北风,每当向外望去的时候都让两个孩子不由的莫名惊恐。虽然那险峻的景色似乎在儿时的山上时曾经见过,但悬在空中的感觉却同在山上脚踏实地完全不同。
“不用害怕!试着踏动那帆桨!”一张师傅送来的纸条还是鼓舞了这两个性格上并不是特别勇敢突出也没有经过勇气与纪律上特殊训练的孩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两个孩子开始鼓起勇气操作协同配合着按照地面练习时的方法踏动起带动着轮轴的踏板,两米直径上下的人力帆桨在张海的注视下旋转起来。
然而正如1784年热气球升空后不久就第一次把这种帆桨带上天的法国人一样,张海似乎还是想的太简单了。并不比车轮舟的桨大多少的情况下,凭借两个孩子的力量根本无法推动飞艇有效的前进,甚至连方向也难以掌握,更不要说克服风力逆风航行了。
空中二三级左右每秒不过几米的轻风就如同湍急的江流一样让这个热气球制成的飞艇只能带爱吊篮如同秋千一般的摇晃。
恐惧和疲劳之下,两个孩子再也没有力气猛烈的踏那踏板了。
“不要害怕!把火具关掉看看热气球下降的速度!”张海通过绳索向两个孩子传信道。
冬季的南方在晴天里,依然有些阴冷的空气让气囊的温度在关火之后很快的便冷却下来。失去控制般的飞艇逐渐加速下沉,到了接近水面的时候如**一般砸起了不小的浪花。以为要失去生命的两个女孩尽管在孩子们中算是勇敢坚强的,也不由的吓的惊叫起来。
张海身边水性尚好些的弟子猛烈的摇动着小船上的桨来到玄武湖上飞艇**的地方将两个落水的孩子救了起来,索性两个孩子还算没有大碍。
“师傅!是我们的不好,上千两银子就这样让我们浪费了.”
“总结了经验就好!”张海再也没有说什么,他终于明白:以人力驱动热气球飞艇是一件根本不且实际的事情。就算这两个孩子换成一个精干有力的少年战士,就算以效率高的多的氢气飞艇并进一步改建帆桨,仅仅一阵轻风就能让这种人力飞艇失去控制。而在高空飞行中,如果没有完善的气压计和高度计,航空风险就更是会高的不可接受。
“人力飞艇看来是缺乏实用价值的,不过如果运用大号孔明灯的原理搞简单的热气球,在攻城的时候我们于上风方向的地方以绳索牵引释放出热气球。那也许仍然会有意想不到的实用价值。”刘洪涛的思路尚还广阔,仔细思索后安慰师傅道。
而张海也在心中默默的算计着这类航空装备唯一可行的发挥较大作用的办法:就算在绝对理想的环境下,并且人力飞艇经过改进也尚算靠谱,然而从几百米的高空中向下撒飞镖的方法仍然未必是高效的。
人体的投影,只有在卧姿或者四十五度斜影的应该下才有0。6平米那么大,如果算正上放的绝对正面投影,那么拥挤的公共汽车上每平米至少可以站上七八个成年人,士兵上方的投影顶多至于0。12至0。14平米左右,就算考虑到倾斜和作战姿势也不会超过0。2平米。从几百米到数百米的空中误差要控制在三四十米以内,飞镖针对十排队列的命中杀伤效率才有可能达到几十中一。
而如果是采用一两左右的轻型飞镖在那么高的距离上投放,再加上人力飞艇的不稳定性,实际精度范围能保证百米左右就算不错了。那么这种航空兵器相比九斤弹青铜炮的效率就大为可疑。
张海忽然想到了队伍里经过改进的“百虎齐奔箭”,队伍上早在青州的时候就试探着改进这种兵器。采用前后大小统一发射单元型发射箱,这种火箭的方向精度得到了很大改建,至少保证了十五分之一左右的方向精度。
但即便如此,这种看似潜力很大并被戚继光评价为仅此于鸟铳的兵器还是没有在队伍中得到推广: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于“有精度的时候没有威力,有威力的时候没有精度。”即便是十五分之一左右的命中精度,在百步左右的距离上也有十米左右的误差范围了。命中率要比战士们的弓手低一半,箭支上绑短火药的火箭之威力也远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理想。用战士们的话评价来说:“对付无甲垃圾军队冲锋的优秀兵器。”
然而,如果是在二百米高左右的空中,绳索牵引的热气球做为一种“空中炮兵”的方式运用这种火箭呢?
第204章 空中兵器(二)
从理论上大致推算:二百米高空落下来的物体应该有六十米每秒左右的初速,即便是五十克左右的偏轻战箭也会有大概一百焦尔左右的理论动能,相当于一个使用普通战弓的门槛级别弓手了。
在这样的轻箭上安装并不占主体重量的火箭药包可能比所谓的百虎齐奔箭的速度还差一些,但即便按照累计增加速度五十米每秒计,也能把箭支的威力增加到相当于一百一十米每秒接近箭支极限般的速度。加速的时间更长,还并不像其他那样初速过百米每秒左右的箭支那样在杆材制作上有严格的要求。
这样算下来即便是五十克左右的轻箭为主体配合十几克的药包制成的火箭,其威力也相当于初动能三百焦尔左右的弩箭,即便考虑到这类箭支寻常的空气阻力和能量削弱,打六折计算也几乎能接近二石三斗的身臂弓在极近处的威力,完全能满足现在大部分情况下的破甲杀伤需求了。
不过上述都是很简单的粗略计算,空气阻力会不会远非像自己想象的那样?五十克左右的箭真的合适么?
“以前我们制作火箭兵器的时候剩余物资还在么?”张海像负责协助处理军务刘洪涛询问道。
“新军所有实验过的兵器都留有备份,正储备在现南京东城门附近。在印象里:一百发射单元的一两三钱主箭箱、一两六钱主箭箱、一两九钱主箭箱、二两二钱主箭箱、二两四钱主箭箱、二两七钱主箭箱六种规格的火箭发射箱针对各营都留有两套备份,一共是四十八套,其中三十六套部署在我们于南京外城上的各城头。”刘洪涛是个认真负责的人,对于营中的许多事物知道的仅次于张海那上百个每天能够接到各种密报帐目的孩子们。
相似小说推荐
-
抗日之王牌特工 (咕咚) 起点VIP2016-10-31 谍战特工王锋原本是一名特级国安侦查员,由于一次意外事故导致双腿截肢回乡复员。作为老革...
-
回天决 (干越箫声) 起点VIP2016-12-07 架空历史这是一个乱国时代,天下四分五裂。大地上弥漫着对财富的强烈欲望和对权力的激烈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