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明朝那些事儿 [精校出版] (当年明月)



  可盲目流动也得有个流动方向才行,往南走,还是往北走?

  在武夷山,王守仁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因为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个老朋友。他乡遇故知,王守仁高兴之余,便向对方请教自己下一步该怎么办。

  他的这位朋友思考了很久,给了他一个天才的建议:

  “还是算一卦吧。”(似曾相识)

  于是,一百多年前老朱同志参加革命前的那一幕又重演了,在王守仁紧张的注视下,算卦的结果出来了:利在南方。

  那就去南方吧。

  王守仁告别了朋友,踏上了新的征途,但他仍然不愿意去贵州,便选定了另一目的地——南京。

  此时他的父亲王华正在南京做官,而且还是高级干部——吏部尚书。但王守仁此去并非是投奔父亲,而且是秘密前往的,因为他已经在中央挂了号,稍有不慎,可能会把父亲也拉下水。他之所以要去南京,只是因为还有一件事情没有了结。

  王守仁十分清楚,自己的父亲是一个传统古板的读书人,他并没有什么伟大的梦想,只希望儿子能够追随自己的足迹,好好读书做人,将来混个功名,可现实是残酷的,自己从小胡思乱想就不说了,十几年都没让他消停过,好不容易考中了个进士,现在还被免了官。

  事到如今前途已经没有了,要想避祸,看来也只能去深山老林隐居,但在这之前,必须给父亲一个交代。

  于是他连夜启程赶往南京,见到了他的父亲。

  父亲老了。

  经过二十多年的岁月磨砺,当年那个一本正经板着脸训人的中年人已经变成了白发苍苍、满面风霜的老人。

  见到儿子的王华十分激动,他先前以为儿子真的死了,悲痛万分,现在见到活人,高兴得老泪纵横,一句话也说不出口,只是不断地抹着眼泪。

  王守仁则生平第一次用愧疚的语气向父亲致歉:

  “我意气用事,把功名丢了,对不起父亲大人。”

  可是他听到的却是这样一个意外的答案:

  “不,这件事情你做得很对。”

  王守仁诧异地抬起头,看着欣慰颔首的父亲,他这才明白,那个小时候刻板地管束自己,看似不通情理的父亲,是一个善良宽容的人。

  经过与“劣子”长达十余年的不懈“斗争”,王华终于了解了儿子的本性和追求,他开始相信,这个“劣子”会成就比自己更为伟大的事业,他的未来不可限量。

  父子交谈之后,王华问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你今后打算怎么办?”

  王守仁叹了口气:

  “我在这里只会连累父亲,京城也已回不去,只能找个地方隐居。”

  这看来已经是唯一的方法,但王华却摇了摇头。

  “你还是去上任吧。”

  上任?到哪里上任?去当所长?

  “毕竟你还是朝廷的人,既然委任于你,你就有责任在身,还是去吧。”

  王守仁同意了,他是一个负责任的人。

  就这样,拜别了父亲,王守仁带领着随从,踏上了前往贵州龙场驿站的道路。在那里,他将经受有生以来最沉重的痛苦,并最终获知那个秘密的答案。

  【悟】

  王所长向着他的就职地前进了,由于他的父亲是高级干部,所以多少还给了他几个随从下人陪他一起上路,但这些人并不知道他们此行的目的地,只知道是跟王大人的儿子去就任官职。

  这么好的差事大家积极性自然很高,一路上欢歌笑语不断,只有王守仁不动声色,因为只有他知道要去哪里,去干什么。

  走着走着,随从们发现不对劲了,好地方都走过了,越走越偏,越走越远,老兄你到底要去哪里啊?

  王守仁还是比较实诚的,他说了实话:

  “我们要去贵州龙场。”

  随从们的脸立马就白了,王大人你太不仗义了,那里平时可是发配犯人的地方啊!

  面对着随从们的窃窃私语,王守仁十分坦然:

  “如果你们不愿意去,那就回去吧。”

  看着犹豫不决的随从,王守仁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默默地拾起行李,向前方走去。

  夕阳之下,王守仁那孤独的身影越来越远,突然,远处传来了王守仁的大声吟诵:

  〖客行日日万锋头,山水南来亦胜游。

  布谷鸟啼村雨暗,刺桐花暝石溪幽。

  蛮烟喜过青扬瘴,乡思愁经芳杜洲。

  身在夜郎家万里,五云天北是神州!〗

  “天下之大,虽离家万里,何处不可往!何事不可为!”王守仁大笑着。

  在这振聋发聩的笑声中,随从们开始收拾行装,快步上前,赶上了王守仁的脚步。

  王守仁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是值得钦佩的,可是真正说了算的还是革命现实主义。当他来到自己的就职地时,才真正明白了为什么这个地方叫做龙场——龙才能住的场所。

  此地穷山恶水,荆棘丛生,方圆数里还是无人区,龙场龙场,是不是龙住过的场所不知道,但反正不是人待的地方。

  而不久之后,王守仁就发现了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驿站。

  当他来到此地,准备接任驿站职位的时候,只看到了一个老弱不堪的老头,他十分奇怪,便开始问话:

  “此地可是龙场?”

  “回王大人,这里确是龙场。”

  “驿丞在哪里?”

  “就是我。”

  “那驿卒(工作人员)呢?”

  “也是我。”

  “其他人呢?”

  “没有其他人了,只有我而已。”

  王守仁急了:

  “怎么会只有你呢?按照朝廷律令规定,这里应该是有驿卒的!”

  老头双手一摊:

  “王大人,按规定这里应该是有的,可是这里确实没有啊。”

  看着眼前这个一脸无辜的老头,王守仁无可奈何地瘫坐在地上。

  想到过惨,没想到会这么惨。

  要说这世上还是好人多,老头交接完走后没多久,又折转了回来:

  “王大人,如果你在这里碰到了汉人,那可千万要小心!”

  “为什么?”

  “这里地势险恶,要不是流窜犯,或是穷凶极恶之徒,谁肯跑到这里来啊!”

  “那本地的苗人呢?”

  “喔,这个就不用操心了,他们除了时不时闹点事,烧个房子外,其余时间是不会来打扰王大人的,他们的问题基本都是内部解决。”

  “为什么?”

  “因为他们不懂汉话啊!”

  王守仁快晕过去了,他终于明白自己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局面。

  老头走了,临走前留下了一句十分“温暖人心”的话:

  “王大人多多保重,要是出了什么事,记得找个人来告诉我一声,我会想法给大人家里报信的。”

  好了,王所长,这就是你现在的处境,没有下属,没有官服,没有编制,甚至连个办公场所都没有,你没有师爷,也没翻译,这里的人听不懂你说的话,能听懂你说话的人都不是什么好人。

  官宦出身、前途光明的王守仁终于落到了他人生的最低谷,所有曾经的富贵与美梦都已经破灭,现在他面对着的是一个人生的关口。

  坚持,还是退却?

  王守仁卷起了袖子,召集了他的随从们,开始寻找木料和石料,要想长住在这里,必须修一所房子。

  然后他亲自深入深山老林,找到了当地的苗人,耐心地用手语一遍又一遍地解释,得到他们的认同,让他们住在自己的周围,开设书院,教他们读书写字,告诉他们世间的道理。

  当随从们苦闷不堪、思乡心切的时候,他主动去安慰他们,分担他们的工作。

  王守仁用自己的行动做出了选择。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面对着一切的困难和痛苦,仍然坚定前行,泰然处之的人,才有资格被人们称为圣贤。

  王守仁已经具备了这种资格。

  但是他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没有找到答案——“理”。

  必须找到,并且领悟这个“理”,才能懂得天地大道的秘密。除此之外,别无他路。

  可是“理”到底在哪里呢?十余年不间断地寻找,沉思,不断地“格”,走遍五湖四海,却始终不见它的踪影!

  为了冲破这最后的难关,他制造了一个特别的石椁,每天除了干活吃饭之外,就坐在里面,沉思入定,苦苦寻找“理”的下落。

  格物穷理!格物穷理!可是事实让他失望了,怎么“格”,这个理就是不出来,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他逐渐变得急躁、愤怒,脾气越来越差,随从们看见他都要绕路走。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