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明朝那些事儿 [精校出版] (当年明月)



  但刘瑾并不知足,他很快把目标对准了杨一清。

  刘瑾希望能够把杨一清拉过来,当自己的人,可杨一清哪里瞧得起这个太监,严辞拒绝了他,刘瑾十分恼火,想要整他一下,不久之后,机会到了。

  当时杨一清一边养马,一边干着一项重要的工程——修长城,这并不是开玩笑,今天宁夏一带的长城就是当年他老人家修的,杨一清担任包工头,兼任监工。

  杨一清是个靠得住的包工头,从不偷工减料,但意想不到的是,当时天气突变,天降大雪,几个带头的建筑工商量好了准备闹事逃跑。杨一清当机立断,平定了这件事,刘瑾却抓住机会,狠狠告了他一状。

  这下子杨一清倒霉了,只能自动提出辞职。可是刘瑾没有想到的是,准备走人的杨一清却提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要求:

  “请让张彩接替我的职位吧。”

  刘瑾郁闷了,他想破了脑袋也没有弄明白,杨一清葫芦里面到底卖的什么药,是出于公心?还是他和张彩关系非同寻常?

  刘瑾对张彩产生了怀疑。

  但无论如何,他还是没有放过杨一清,一年后(正德三年),刘瑾借口杨一清贪污军饷,把他关进了监狱,这一次,他决心把杨一清彻底整死。

  可是刘瑾并不清楚,看似单纯的杨一清和杨廷和一样,绝不是个简单的人物,他也有着深厚的背景。

  四十年前,十五岁的杨一清被地方推荐,来到京城做了著名学者黎淳的学生,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位才华横溢的师兄,两人惺惺相惜,相约共同发奋努力,为国尽忠。在后来的几十年中,他们一直私下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他的这位师兄就是李东阳。

  所以当杨一清被关进监狱后,李东阳立刻找到了刘瑾和焦芳,希望能够通融一下,罚点款了事,刘瑾开始还不肯,但禁不住李东阳多次恳求,加上杨一清是带过兵的,手下有很多亡命之徒,没准哪天上班路上自己就不明不白地被人给黑了,思前想后,刘瑾决定释放这个人。

  走出牢狱的杨一清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看着前来接他的李东阳,会意地点了点头。

  “你有什么打算?”

  “先在京城待着,看看再说吧。”

  “不,”李东阳突然严肃起来,“你必须马上离开这里,不要回家,找个地方隐居起来。”

  然后他停了下来,意味深长地看着杨一清:

  “等到需要你的时候,我自然会去找你的。”

  杨一清笑了,几十年过去了,当年那两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早已不见踪影,但这位深谋远虑的师兄却似乎从未变过。

  “好吧,我去镇江隐居,时候到了,你就来找我吧。”

  即使全天下的人都误解了你,我也理解你的言行,明了你的用心,我知道,你一直在屈辱中等待着。

  【变数】

  刘瑾打算做几件好事。

  这倒也不稀奇,因为他坏事做的太多,自然就想干点好事了,一个人干一件坏事不难,但要一辈子只干坏事,真的很难很难。

  更重要的是,他逐渐发现自己的名声越来越臭,而张彩和他的一次谈话也坚定了他的决心。

  “刘公公,你不要再收常例了。”

  所谓常例,是刘瑾的一个特殊规定,每一个进京的省级官员,汇报工作完毕后必须向他缴纳上万两银子,如果有没交的,等他回家时,没准撤职文书已经先到了。

  进京汇报工作的各位高官们虽然很有钱,但几万两银子一时之间到哪里去弄呢?可是刘公公是不能得罪的,无奈之下,很多人只有向京城的人借高利贷,回去再用国库的钱来还。

  可是张彩直截了当地告诉刘瑾,这是一个极其愚蠢的捞钱方法。

  刘瑾又懵了,用此方法,每次都可以收很多钱,而且简单快捷,怎么能说愚蠢呢?

  看着这个不开窍的家伙,张彩气不打一处来,他明确地指出,你收每个官员几万两,似乎很多,可你要知道,这些家伙都是贪污老手,他们不会自己出这笔钱,却可以借机在自己的省里收几倍的钱,当然了,都是打着你的名号,说是给你进贡,这样刘公公你的恶劣声名很快就会传遍全国。

  刘瑾这才恍然大悟。

  “这帮混蛋,打着我的名号四处捞钱,真是岂有此理!”

  刘公公的愤怒是有道理的,小贪官们借用了他这个大贪官的名誉权,却不交使用费和专利费,应该愤怒,确实应该好好地愤怒一下。

  愤怒之余的刘公公立刻下令,取消常例,并且追查地方贪污官员。

  这算是刘公公干的第一件“好事”。

  不久之后,刘公公决定搞点创新,他分析了一下国家经济状况,意外地找到了一个漏洞,他灵机一动,决定再干一件“好事”。

  也许是对这件事情太有把握,他决定直接上奏皇帝,不再如往常那样,先听听张彩的意见。

  于是他最终死在了这件事上。

  第二天,他独自上朝,在文武百官面前向朱厚照提出了这件事情:

  “陛下,应该整理军屯了。”

  一切就此开始。

  所谓军屯,是明代的一种特殊政策,通俗点说就是当兵的自己养活自己,打仗的时候当兵,没事干的时候当农民,自己种菜种粮,还时不时养几头猪改善伙食,剩余的粮食还能交给国家。

  这个制度是当年老朱费尽心思想出来的,可到了如今,已经很难维持下去了。

  因为要想让军屯开展下去,必须保证有土地,虽说地主恶霸不敢占军队的地,但军队的高级腐败干部是不会客气的,一百多年下来,土地越来越少,粮食也越来越少,很多士兵都填不饱肚子。

  刘瑾发现了这个问题,便公开表示,要清查土地,重新划分,增加国家粮食收入,改善士兵生活。

  刘瑾这么干,自然不是为士兵着想,无非是要搞点政绩工程而已,大臣们心知肚明,鸦雀无声。

  朱厚照却听得连连点头,手一挥,发了话:

  “好主意,你就去办吧!”

  然而站在一边的杨廷和准备出来讲话了,经验丰富的他已经发现了这个所谓计划的致命漏洞。

  可就在他准备站出来的时候,一只手从背后紧紧拉住了他的衣襟。

  杨廷和回过头,看到了沉默的李东阳。

  他又站了回去。

  散朝了,刘瑾急匆匆地赶回了家,他准备开始自己的计划。

  杨廷和却留了下来,他还拉住了想开路的李东阳,因为他的心中有一个疑问:

  “你刚才为什么要拉住我?”

  李东阳看着他,露出了神秘的笑容:

  “你刚才为什么要说话?”

  原来如此,我明白了。


  第十一章 必杀刘瑾

  【祸福由命】

  回到家中的刘瑾见到了满脸怒气的张彩,听到了他的责问:

  “这件事为什么不先商量一下?”

  “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办成了足可百世流芳!还商量什么?”

  然而张彩皱起了眉头:

  “我总觉得这件事情有点问题。”

  可是有什么问题,他一时也说不出来,于是他向刘瑾提出了另一个警告:

  “杨一清这个人不简单,你要小心。”

  “我已经教训过他了,不用担心。”

  张彩看着自信的刘瑾,轻蔑地笑了:

  “我与他同朝为官十余年,深知此人权谋老到,工于心计,且为人刚正,绝不可能加入我们,你教训他又有何用?”

  刘瑾愤怒了,他最不能忍受的,就是这种蔑视的态度。

  “我已经把他削职为民,即使有心作乱,又能如何?!”

  可他等来的,却是张彩更为激烈的反应:

  “杨一清此人,要么丝毫不动,要么就把他整死,其胸怀大志,若放任不管,必成大患!”

  刘瑾终于爆发,他拍着桌子吼道:

  “为何当年他要推举你为三边总制?!我还没问你呢!你好自为之吧!”

  张彩愣住了,他坐回了椅子,呆呆地看着刘瑾离去的背影,再也说不出一句话。

  祸福各由天命,就这么着吧!

  【微光】

  正德五年(1510)四月,宁夏。

  “真的下定决心了吗?”

  “周东如此胡来,我们已经没有活路了,绝不能束手待毙,就这样吧!”

  “那就好,何指挥,现在动手吧!”

  正德五年五月,镇江。

  土财主杨一清正坐在大堂看书,屋外斜阳夕照,微风习习,这种清闲的日子他已经过了一年,但所有的平静都将在今天被打破。

  屋外突然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杨一清立刻抬起头,紧张地向外望去。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