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不咳嗽 (第十个名字)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第十个名字
- 入库:04.13
“好吧,既然老师您这么说,我就为了事业把个人荣辱先放一边吧……”文南得到了这个大台阶,也不再坚持,转身向船舱走去。文浩这次看来是真的怕了,外面这么热闹,他也没敢从船舱里出来。
“等你知道我给他一个什么任务之后,估计就不会这么想了,说不定会对他生出怜悯之心,嘿嘿嘿……”洪涛很了解文南,他这些年虽然改变了不少,但好面子的习惯还是没改太多,很有点刀子嘴豆腐心的意思。当他知道自己的堂弟就要去当第二个王安石之后,肯定会把恨意收敛很多,转而开始替文浩担忧。这个任务历朝历代都有人干过,至今为止就没一个成功的,全是不得好死的结局。
舰队终于在临安城外的码头上靠岸了,尽管码头区域都被划为了禁区,还有上百名荷枪实弹的陆战队员领着几百人的御林军围着,依旧挡不住临安人民对和平使者的敬仰。他们不敢进入禁区,就在禁区边上簇拥着,爬上每个制高点,想看看这位大英雄究竟长什么样。
“老丁、老贾啊,这个场面是你们俩安排的吧?”在码头上迎接洪涛得胜归来的不止上万临安百姓,还有一大群朝廷官员。他们在码头上排成了左右两个方阵,就和上朝时差不多,领头的人自然是贾似道和丁大全。这两位已经度过了适应期,对新职位越来越有心得了。
“总理大人独力逼退群贼,真乃是我大宋的救星。大臣们都是自发来此迎接,百姓们也是主动的,臣等绝对没有逼迫之意。”丁大全不知道洪涛喜欢不喜欢这种排场,小心翼翼的回答着。他说完这番话之后,身后的群臣也是极力应和,生怕洪涛这位大魔王发飙。
“本来官家也是要来迎接总理大人凯旋的,只可惜昨夜偶感风寒,身体实在不适……要是总理大人觉得场面还不够热烈,不如由臣下去宫中再请官家一次……”丁大全说完就是贾似道了,他倒是很光棍,没有瞻前顾后,既然选择了这种拍马屁的方式,就打算把功效发挥到极致,甚至不惜去威逼理宗皇帝也出来迎接。
051章孤胆英雄
“官家病了?”洪涛现在全明白了,这场庆典就是他们两个人鼓捣出来的,否则金河帝国战舰退却的消息也不会这么快就传回来。
这种事儿虽然自己不喜欢,但也不反对。必要的形象工程还是得搞,这也算是一种宣传手段,而且效果还不错。至于说理宗皇帝没亲自出面迎接,这倒不是什么问题,不出来其实比出来要好。一旦皇帝出现在这种场合,自己还得假惺惺的演戏来蒙骗百姓,礼来礼去的很麻烦。可是理宗皇帝生病的问题不能马虎,是真生病了还是假生病,洪涛没去问贾似道和丁大全,而是把目光看向了负责宫中安全工作的陆战队中尉。
“确实病了,从昨天晚上开始发高烧,军医已经守了一夜.早上的时候病情有所好转,不过还是有些烧,不适合出来活动。”中尉明白洪涛的意思,赶紧把理宗皇帝的病情简单的介绍了一下。
“哦,官家也是为了国家担忧操劳才忧虑成疾,两位大人可否把好消息通知了陛下?”洪涛听了中尉的话,心里稍微放了点心。目前理宗皇帝还不能死,这对保持大宋国内的稳定不利。
“总理大人请放心,臣下已经亲自和女官们说过了,请她们代为转达。陛下听到总理大人退敌的喜讯之后,病体定会好转的。”丁大全不光说的很真诚,脸上的表情也很真诚,就好像他真是这么想的一样。
其实在这些日子里,他总共也没见过理宗皇帝几面,除了上朝之外,理宗皇帝一家居住的宫苑被陆战队全部封闭了,对外唯一的联络通道就是慈禧手下的那些燕子。她们暂时在皇帝身边充当宫女首领,处理皇帝一家的所有事物。
“那就好!依两位大人看,我用不用去和百姓同乐一下?”知道皇帝暂时没生命危险,洪涛又开始琢磨着如何把这次庆典活动的功效发挥到极致了。不过在这个问题上还得征求丁大全和贾似道的意见,临安人是什么想法、什么习惯,他们最清楚。
“不用不用!大人只需上马回宫即可,百姓们敬仰大人的风采,那就只能敬仰,过近反而不美。”贾似道率先明白了洪涛的意思,也给出了他的意见。
“贾大人说的极是,总理大人是朝廷重臣,朝廷自有朝廷的威仪……”丁大全也随声附和。
“得,那我就从善如流一次。也别上马了,在船上待时间长了,胳膊腿都有些麻木,走一走吧,这里就劳烦两位大人支应了!”一听自己不用去装样子,洪涛很高兴,笑呵呵的冲在场的官员拱了拱手,又冲着远处的临安百姓拱了拱手,这才迈开大步向嘉会门走去,文南和刚从战舰上下来的陆战队员跟在后面。
这是洪涛占领临安之后第一次公开在临安城里露面,也算是正式对外宣布了自己的到来。目前他的身份还是大宋皇帝和朝廷请来的援军,不过很快就会有圣旨颁布,他这个援军会被理宗皇帝拜为大宋总理。这次和金河帝国进行谈判的过程,硬生生被丁大全和贾似道扇呼成了一次孤胆英雄的节奏,对自己很有利,新总理上任就有点名正言顺了,至少不会让太多人感到唐突。
这件事洪涛事前并没有想到,完全是丁大全和贾似道按照他们自己的理解来顺势而为的。在他们看来,这种事情可以衍生出很多好处,尤其是在积累声望上,谁沾上这种事儿,谁就能获得一大把声望。而他们的新主人目前缺的正是声望。对他们俩来说,新主人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他们俩的后半生,所以不用新主人事事躬亲,凡是对新主人有利的事情,他们就得自觉的去做。维护新主人的同时,也是维护了他们自己的利益,这就叫利益共同体。虽然他们说不出这个词儿,但是这个道理,他们理解得比洪涛还透彻。
一二五四年的冬天,大宋终于从战争的阴霾中走了出来,南方如火如荼的战事突然随着西北风的到来烟消云散了。十月下旬,海峡公司国突然毫无征兆的宣布单方面停战。不光是说,他们的军队第二天就开始后撤,一口气从战场上后撤了几十到上百公里,把很多可以据守的关隘都让了出来,不可谓不诚心。
十天之后,大宋朝廷也给出回应,理宗皇帝下了圣旨,接受海峡公司国的停战决定,并宣布重新开启双方的谈判,派遣新任大宋帝国副总理文南做为全权代表。同时大宋南方的军队也开始停止接触,慢慢向后撤,在交战双方之间留出了一条缓冲带。
几乎就在同时,金河帝国宣布做为停战调停者正式派遣观察员进入双方之间的缓冲带进行监督,谁敢在谈判期间单方进入缓冲带进行军事挑衅行为,那就等于是在和金河帝国宣战。
这一连串突然变化,让所有人都有点目瞪口呆,从南到北这时都在问一个问题,为什么?好端端的打着打着,怎么突然就停战了呢。而且一直不肯正式露面的金河帝国也插了进来,这次不是当拉偏手的,而是成了真劝架的。这里面肯定有事儿,三个国家就像事先商量好的一样,互相配合得这么默契,要说是偶然巧合,除了偏偏老百姓之外,谁也不会相信。
其实这里也不是没有脉络可循,很快就有人把这几个月朝廷里发生的异常现象捋了捋,从中找出了一些端倪。先是有人要刺杀皇帝,然后就是朝廷里开始了大清洗,很多官员受到牵连。原来的右丞相一派首当其冲,而左丞相丁大全和临安知府贾似道成了护驾的忠臣,并且在朝堂里掌握了话语权。
从这时开始,朝堂里发出的圣旨就和不要钱一样,一份接着一份。大多是针对各州县地方官员和各军镇任免的,不过基本没有动当地的一把手,而是把二把手都调了回去。通判、监军本来就是朝廷的耳目,再加上值此多事之秋,大面积的调换一下也说得过去。
可是新上任的通判和监军就让人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他们全是朝廷请来的外援,据说来自东洋。这些东洋人一律说着一口怪腔怪调的汉语,来了之后整天在辖区内四处走四处看,除了拿着本子记录之外,并不急于抢班夺权,对一把手的所作所为也毫不过问,非常好相处。
如果要是换在平时,那些在地方和军镇里势力很大的地方官早就上奏朝廷质问此举意欲如何了。大宋朝廷里有外族官员,但没这么多,现在突然派来这么多二把手,是啥意思!可这次大部分官员都不约而同的闭上了嘴,原因很简单,大家都能感觉到朝中发生了巨变,虽然谁都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但从临安城里隔三差五传来的消息证明了这种猜想很正确。一批又一批的官员都成了谋逆反贼,被押到嘉会门外给砍了。你还别提什么迫害忠良之类的话,这些人几乎每一个都是证据确凿的,最次的也是勾结叛匪,人证物证俱全,抵赖都没法抵。
再往后的情节就更让人晕头转向了。金河帝国皇家海军举倾国之力大举北上,云集杭州湾外,这是来干嘛的,连问都不用问,肯定是来拉偏手的。海峡公司国的背后一直都有金河帝国的影子,只是没想到它会这么快就蹦到了前台,摞胳膊挽袖子直接参战了。正当很多大宋地方官和军将都觉得朝廷大势已去时,那伙儿东洋人又蹦出来了,居然带着十艘战舰主动出航迎战,并且一战定乾坤,把皇家海军舰队给逼退了。
相似小说推荐
-
辛亥之钢铁基地 (黑兰度) 起点VIP2016-7-30几千年的农业文明,近代受到残酷的打击。吕梁携钢铁基地穿越1900年,发展工业、建立军队、改写...
-
新列强时代 (排云掌) 纵横VIP2015-10-15 历史军事太平军兴我亦兴,太平军灭势已起。英法联军随手灭,不叫西虏逞雄风。神州中兴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