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不咳嗽 (第十个名字)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第十个名字
- 入库:04.13
挤在岸边拖家带口、载歌载舞的人群是在庆祝、欢迎自己的舰队平安回来。为什么?只有一个答案,金河帝国的舰队退走了。老百姓不清楚皇家海军来临安干嘛的,由于南方正在打仗,稍微有点见识、有点脑子的人就能琢磨出来,皇家海军很可能与海峡公司国勾结在一起要对大宋下手。现在洪涛的舰队把敌人挡在了杭州湾外面,用的什么办法老百姓不清楚,他们只知道这支舰队保护了临安、保护了他们的家,他们就该高兴,也该来欢呼一下。
“告诉后面的船,只装药包不装弹,跟随旗舰三轮齐射。”虽然事情的真像并不像临安百姓们所想的那样,这支舰队才是真正的侵略者,可惜在这种时候谁也无法把真相说清楚了,这就是民意,盲目的民意。洪涛也不打算违背,还打算再把这股火烧得更旺一些。
十艘战舰上的舰炮齐射,动静还是很大的。刚开始甚至造成了岸边人群里的些许混乱,胆小的人不由自主的往后退、胆大的人则要往前挤,看看这番难得一见的热闹场面。不过两轮齐射过去之后,岸边的人群也习惯了,大宋人好热闹的秉性此时全完暴露了出来。他们自发的开始齐声欢呼,要求再加几轮炮击,没听够。
“老师,民心可用、民心可用啊!您真乃神人也,想不到临安百姓转眼间就被收服,办法却如此简单!”文南早就被噪杂声吵了出来,刚开始也有点担忧,但搞明白情形之后,马上又激动了起来。能被万人敬仰在他看来是无上的荣光,一张老脸都红透了。
“别太激动,到了咱们这个岁数,最好不要大喜大悲,就算心脏没事,弄个脑溢血也很麻烦,半身不遂听说过不?来,看我,就这样……”不是自己的功劳,洪涛坚决不想往自己头上安。这件事儿也确实不是自己安排的,当然了,它也绝对不是自发的,背后肯定有人暗中鼓动。至于是谁,跑不出贾似道和丁大全这两块料,他们在如何讨好人的技术上已经登峰造极了,普通拍马屁哪儿有这种场面让人飘飘然呢。如果换了另外一位皇帝,百分百要自信心爆棚,有点不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了,只需要看看文南此时的德性就可以想象出来。
“……您就不能正经点,岸边还有万民瞩目,不可自毁啊!”当着上万人歪嘴斜眼、瘸腿抖搂手的学半身不遂后遗症,这份勇气也只有洪涛有,而且他学的还真像,然后文南的脸又开始绿了。
“自毁个屁啊!你以为这是好事儿?如果这件事儿放到金河帝国,百姓们在没搞清楚事情始末、没获得官方正式通知之前,你猜他们会跑出来吗?”洪涛让自己的身体从脑中风状态里恢复了正常,他非但不喜欢这种场面,还有些厌恶。原因很简单,自己的人民太盲目、太不理智了,这是缺乏教育的体现,总体智商偏低,才容易被人蛊惑。
“……应该是不会……”文南在金河帝国生活了很多年,很了解当地的民风。别说被人蛊惑了,就算是政府正式通告,百姓们也不一定买账。
“原因何在?”这个问题洪涛必须和文南说清楚,因为它牵扯到大宋今后的政策走向,而这些政策的执行者就是文南。
“读书者多寡……”文南没白当了几年帝国部长,也没白当洪涛的学生,略微想了想,就找出了问题之所在。
“在我以前的国家里,有这么一句话:知识越多越反动!这句话用在大宋和金河帝国,也一样适用。”文南的答案靠谱,但也不完全对,读书和知识并不能等同。
“难道读书不好?”文南让洪涛说糊涂了,在这一刻之前,洪涛是一位对教育非常热衷的人,不管他走到哪儿,学校总是第一批建立起来的,而且真舍得花钱花精力。
049章教育是把双刃剑
“知识越多越反动,这句话是站在统治阶级角度讲的。假如你是一位皇帝,是愿意统治一群文浩呢,还是一群他们?而现在我们就是统治阶级,这个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要想清楚。”完成了和金河帝国的谈判,洪涛已经把大宋当做了自己的国家。政治、经济、农业、国防、城市建设、交通建设都可以仿照金河帝国的模式进行,不用另外费脑子琢磨,唯独有一样东西他还拿不定主意,就是教育,准确的说是普及教育。
普及教育怎么了?有了金河帝国的援助,老师肯定不缺,不敢说每个村都弄一所公办小学,至少每个县弄几座是没问题的。钱什么的更不是问题,洪涛穿越过来之后,很少在钱上面发过愁。就算没有金河帝国支援,只要他肯舍下脸来去南方沿海城市里走一圈,海商们的捐款就够建立小学的了。有钱有人,普及教育还算是大问题吗?
在洪涛看来,如何定位大宋帝国在教育上的投资力度,是一个很微妙也很重要的大问题。普及教育是越多越好吗?全民扫盲是扫的越干净越好吗?答案恐怕是不确定的。
教育是国之根本,这个定义肯定没错。当年普法战争结束之后,做为德意志统一的奠基者、普鲁士军队的领导者、总参谋长毛齐就说过这么一句话:普鲁士的胜利早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就决定了。
这句话的背景就是德意志的崛起,当普鲁士还在赔偿巨款赔款给拿破仑时,每年却节衣缩食的拿出大量资金投入到国内的学校建设上,从小学到大学都毫不吝啬。他们把未来的战略定位于国民素质教育上,这一条政策德国人始终坚持了下来,也让德国受益了很久,成为世界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源地。可以说德国真正做到了“再穷不能穷教育”。
但教育也是个洪水猛兽,这个定义听上去有点不可理喻,但实际上被这头猛兽吞噬的例子数不胜数,包括中国自己也尝过这头猛兽的滋味。这个问题说起来就复杂了,而且在这时候,教育问题就不再单纯是教育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
任何一个想进入工业化的国家,首先就得有与工业化进程相匹配的教育基础。因为没有足够多受过教育的工人和知识分子,工业化就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总不能指望着让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渔民、牧民、猎户去当产业工人和工程师吧,科学家就更别提了。
可是从政府统治层面上讲,教育过于普及就未必是一件好事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民越蠢就越好统治,这玩意是真理,不管在任何政治体制下都适用。
远的不说,就看近代史。北洋政府在教育上不可谓不用心,它在当时那种恶劣的条件下,也仿效普鲁士加大了对教育的投资,并且搞得还很成功,教育出来一两百万小学生和成千上万的留学生。但是结果呢?正是这些小学生和留学生成了后来推翻北洋政权的骨干力量。历数之后的几十年间,看看活跃在政治舞台和革命阵营里的人,绝大部分都是北洋政府教育出来的知识份子。
再看看前苏联,它的教育体系不能说世界第一吧,也得是前三名里的。当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还在收取高额学费时,前苏联的大学不光免费,还给补贴。最主要的是这些大学面向全体国民,只要你考得上,不分家庭出身都可以就读。
在苏联刚刚建国时,全国总共只有二十多万人受过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但到了一九八四年,全苏联总共受过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人口数量翻了一百七十多倍,达到五千多万人。当时苏联的人口数量只有二亿多,要是再把受过初等教育的人口加进去,整个苏联基本就没有文盲一说了,这也是苏联能迅速强大起来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在苏联解体前这段时间里,最恨政府的人是谁呢?和北洋政府一样,就是那些被政府教育出来的知识份子,前苏联的解体也正是这些人推动的。
事情为什么会成为这样呢?原因很简单,越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脑子就越不容易被忽悠。他们可以自主的分析政府的执政状态,一旦觉得不合理了,这知识分子不会像没受过教育的人一样逆来顺受,他们总想改变不合理的现象,而且他们的办法很多。用俗话讲,就是知识越多越反动!
大宋目前准确的说,还是一个农业国,不管沿海商贸、手工业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多茁壮,也不管大城市里商业社会的雏形多明显。总体上讲,全体人民的思维模式,还停留在农业社会中。
洪涛想要让大宋自己强大起来,就必须把它向一个工业国转变,这就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教育。到底要不要开展大规模的普及教育,是摆在洪涛面前的一个两难选择。
开展吧,就得把大宋完完全全的变成资本主义制度,因为只有资本才能满足未来知识分子的需求,不光是生活上的,还有精神上的。否则自己教育出来的这些人,在未来几十年后,说不定就是推翻大宋的生力军。
不开展吧,没有足够数量的知识分子和产业工人,让大宋进入工业化时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大宋不像金河帝国,它的体量太大了,也无法像金河帝国崛起时那样,四处占据殖民地,把自己国家的发展成本均摊到殖民地人民头上去。
相似小说推荐
-
辛亥之钢铁基地 (黑兰度) 起点VIP2016-7-30几千年的农业文明,近代受到残酷的打击。吕梁携钢铁基地穿越1900年,发展工业、建立军队、改写...
-
新列强时代 (排云掌) 纵横VIP2015-10-15 历史军事太平军兴我亦兴,太平军灭势已起。英法联军随手灭,不叫西虏逞雄风。神州中兴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