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不咳嗽 (第十个名字)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第十个名字
- 入库:04.13
第二种新商品叫做蜂窝煤炉子,北方人应该比较熟悉这个东西,就是一个铸铁的筒子,里面塞上耐火材料,中间放置煤球或者蜂窝煤,就可以用来取暖,也可以用来做饭。这也是金河湾的副产品,基本都是让铸造工坊学徒们练手用的,铸造大炮肯定不能让他们干,只能靠铸造其它东西来磨练技术。铸造啥呢?洪涛就给他们画了一个图纸,正好炉子也是圆筒状的,就它吧!
炉子本身不是单独的产品,而是一系列。除了炉子之外,还得有烟囱、还得有蜂窝煤。所以这又是一个需要配套的产业,洪涛不喜欢麻烦,他愿意一套一套的出售。烟囱就用陶土烧制的管子代替即可,制造蜂窝煤的模具金河湾可以造出来,如何制作蜂窝煤也不太难,学学就会,煤粉和黄土的混合比例都是现成的。
在广州这种南方地区,需要用炉子取暖吗?真不太需要,但是这个产品还是被海商们用高价买走了。不取暖可以做饭、做水,再说了,生产出来谁说非要在广州售卖了,你不会拉到更北的地区去?或者干脆把作坊设立在有煤、有铁的地方。洪董事长也是这样建议的,守着原料生产成本就低嘛。
“这种炉子需要使用说明书,每个炉子都要给一份儿,否则出了人命就不好了。说明书就交给知音报社印刷,他们印得又快又好,价格还公道!”洪涛对中标炉子的海商特别重视,还塞给他一个几页纸的小册子,上面是他写的防止煤气中毒注意事项,顺便还给自己的报社拉了一笔生意。只要炉子在卖,报社就有钱赚,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铸造炉子卖,可比香水、香皂费事儿多了,不光需要制造炉体、烟囱,还得上门安装、调试。不过这项产业一点儿不比卖香水少赚钱,光是售卖蜂窝煤这一项,就能获利颇多。所以看着虽然麻烦,但脑子明白的商人只要听过洪涛的可行性分析报告,马上就能算明白这个帐。
炉子这种投资巨大、工艺复杂的产品,更适合大家族经营,他们人多、本钱多、势力大。洪涛是很仁义的,既要照顾到大家族,也不能把小门小户扔开不管,下一项产品就最适合小本经营,它的名字叫火柴!
在南宋的市面上,有很多卖小商品的,其中有一项叫做“发烛”。这个发烛是什么玩意呢?它就是宋朝的火柴!不同地区的人对发烛有不同的叫法,有的叫“引光”、有的叫“焠儿”、还有叫“取灯儿”的。最后这个名字洪涛很熟悉,他姥姥就把火柴叫做“洋取灯儿”,有洋的肯定有土的呗。
北宋有本《清异录》,里面也记载过宋朝火柴的详情:夜中有急,苦于作灯之缓。有智者批杉条,染硫磺,置之待用,一与火遇,得焰穗然。既神之,呼“引光奴”。今遂有货者,易名“火寸”。
由此可见,宋朝的火柴和后世的火柴已经非常相像了,也是用小木条制作的。不过它上面只蘸了硫磺,没有红磷,还不能摩擦自燃,只能是用别的火源引燃。
这没关系,世界上最大的剽窃者洪涛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火柴头和火柴皮上的磷是红磷,也叫安全磷,燃点很高,不会自燃。可是自然界里没有红磷,只有白磷或者叫黄磷,而且也不是唾手可得,还需要一点点化学知识。
制备白磷!初中的化学实验里有,或者是高中?原料嘛,就是骨头、硅石、木炭。过程也很简单,当年舍勒同学就是用这个办法得到的白磷。
骨头,金河湾里有的是,过滤糖液用的骨炭就合适,如果需求量大了,没关系啊,多杀几头鲸鱼就成了,那玩意身上的骨头都是论吨来计算的。金河湾的捕鲸数量一直都在稳步提升,从原来的每年三四头,到现在的每个月两头,就这样还赶不上罗有德卖鲸油、蜡烛和肥皂的速度。看来还得提高捕杀数量了,好在捕鲸船金河湾不缺,捕鲸的水手也不缺,只要别杀太多,还是能照顾得过来的。
把煅烧过的骨头和硅石、炭粉混合,放到一个密封的反应釜里加热。待到温度足够时,顺着反应釜上面的管子就会有一股白烟进入旁边的水缸里,并固化成型儿,那玩意就是白磷。把白磷再高温脱氧煅烧,它就会变成一种红色的粉末,这就是红磷了。不过别烧过头儿,烧过头就又还原成白磷蒸气了。
说着很简单,但真做起来很难。因为白磷是剧毒,还很容易自燃,稍不注意就会酿成悲剧。洪涛在金河湾里做试验的时候,平均每五天就会有一个奴隶因为吸入过多白磷蒸气死亡。洪涛自己倒是躲得远远的,这个结果他知道,但也只能装不知道,还得假惺惺掉几滴鳄鱼泪。没办法啊,总不能让自己人去干这份儿工作,可这个工作总得有人干。
第一百三十七章国之重器(360月票加更)
死的人太多,即便是奴隶,洪涛也受不了,再这么下去奴隶们就该造反了。当他们有吃有喝的时候,还能踏踏实实的干活儿,可是你让人家时时刻刻处于死亡的边缘,人家凭啥还听你的?不听能咋滴?顶多不也就是个死嘛。制磷作坊放在金河湾,显然不太合适,不光奴隶们和董事会不太乐意,就连洪涛自己也不乐意,他怕哪天白磷蒸气也飘到河北岸来,那可就谁也跑不掉了。
咋办呢?洪涛不愧是洪扒皮啊,小眼珠一转,坏主意就蹭蹭往外冒。自己不忍心去祸害这些倒霉的奴隶,可马穆鲁克人对奴隶可一丁丁点怜悯都没有,一天死几百人对他们来说就是毛毛雨,躺在尸体边上他们照样吃饭睡觉。得,这个作坊就放到马六甲港去吧,眼不见为净,洪涛觉得只要不是在自己眼前死人,就和自己半点关系没有。
而且他还给马穆鲁克首领出了个坏主意,让他别用那些已经驯化好的奴隶去干这个差事儿,而且到爪洼岛上去抓爪哇人回来,自己帮他提供战舰护航。每次去抓几百人,啥时候死光了啥时候再去抓。洪涛的这个建议得到了马穆鲁克首领的赞许,本着公平的原则,他把每斤红磷成品出售给洪涛的价格又降了不少,因为死的人和马穆鲁克人也没啥关系了,不用全算进成本之中。
不过洪涛也和马穆鲁克首领说清楚了,这种红磷马六甲港生产多少,金河湾就采购多少,一两一克都不许外流。只要让自己发现红磷外流了,那就等于是马穆鲁克人和金河湾主动宣战,到那时来的就不是装满粮食和兵器的货船,而是装备了大炮的战舰,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绝对不可能有第二条路。
红磷有了固定来源,制造火柴就是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了,没啥技术可言,找一群妇女、老人、小孩儿就能做。红磷、硫磺、贝壳粉、骨胶、鲸蜡都没毒,只要注意防火就可以了,成本很低。
销路自然不用说了,按照洪涛的规划,火柴生产出来之后,要分成至少三个档次。高档的要用最好的杉木,还要用火碱水漂白,然后精雕细刻,让每根火柴棍都像艺术品般细腻,在鲸鱼皮做的火柴盒上画上花鸟鱼虫、山水人物等画片,一定要请好工匠来画,不怕工钱贵,就怕你画不好。
这样的火柴是专门给那些达官贵人用的,别聊钱,先说品位,品位到了,人家就不嫌贵。剩下两档就是针对普通富足人家和平民老百姓的,他们的要求就低多了,整洁、方便、实用是重点,啥木质、啥品位,先放一边,把成本压下来,售价压下来,靠的是出货量和市场占有率。像这种日常生活用品,你别指望单价多高,只要把市场占住了,利润还是很恐怖的,而且不显山不露水,谁没事去琢磨一个卖火柴的家里有多少钱呢。
“诸位,最后这件东西,不是我不想卖,而是不能乱买。为啥呢?因为它太重要了,是国之重器,一旦被奸人所获,会对大宋朝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我和罗兄商量了一下,这件东西就由我们海峡公司集体投资建厂生产,然后统一销售,获利之后,就按照公司的股份分红,不知各位意下如何?”把香水、香皂、火炉、火柴都拍卖完毕,那些没有拍到东西的股东很失望,纷纷要求洪董事长再来点干货,不解馋啊。洪涛也是众望所归,又从箱子里掏出一个皮口袋,先没说是什么玩意,而是白话了一套重要性,就好像这玩意有多金贵似的。
“洪董事长,您说的在理,不过是不是该让我们先见识见识此乃何物,再做决定啊!”海峡公司的董事会也和金河湾的董事会一样,每次开会的时候,洪涛都鼓励大家把胆子放大一点,有什么说什么,别怕自己会秋后算账。虽然说这些海商暂时还不会像金河湾的董事们一样胆子足,敢把洪涛的提议驳回去,但时间一长,敢说两句话的还是有的。
“那当然,办不办厂、分不分红,我一个人说了不算,最终还得大家来投票决定,我就是个带头的,拿主意的还是你们自己。现在我就给诸位展示一下它的厉害,各位,上眼了啊……”洪涛觉得股东说得很有道理,是好是坏你得给人家展示展示啊。这个活儿洪涛不烦,他天生就有一种忽悠人的天赋,冲着旁边一努嘴儿,立刻就有几个航海学校的孩子端着各种各样的器具跑了过来。罗有德那个倒霉儿子罗美洲走在第一个,他端着一个大盆,里面全是碎石头,累了一头汗,却还是挺胸抬头的,生怕在他爹面前丢了脸。
相似小说推荐
-
辛亥之钢铁基地 (黑兰度) 起点VIP2016-7-30几千年的农业文明,近代受到残酷的打击。吕梁携钢铁基地穿越1900年,发展工业、建立军队、改写...
-
新列强时代 (排云掌) 纵横VIP2015-10-15 历史军事太平军兴我亦兴,太平军灭势已起。英法联军随手灭,不叫西虏逞雄风。神州中兴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