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新列强时代 (排云掌)



一时间李鸿章几乎成了湘军上下的眼中钉肉中刺,一时苦不堪言郁闷到了极点,其与湘军其余将官之间的关系本就一般,经过这事一闹更加冷淡,就是和老师曾国藩之间的私人关系也受到极大影响。

曾国藩此时正陷入直隶一堆破事之中难以自拔,听到传言之后十分纳闷,不知这种捕风捉影的传言从何处而来,他在与湘军几员重将的书信来往中澄清了这些传言,可是不知道为何最后流言越演越烈那几位湘军重将却是无动于衷。

等到曾某人后来察觉不对想要出手挽救之时,却已经太迟了。

……

没办法,李鸿章便宜占得太大,湘军中早有人看他不爽了。

曾国藩当初剿捻之时,意在以湘淮军之长克捻军之短,应该说是极为毒辣的。但是对于这种部署,特别是沿河堤筑墙设防,“闻者皆笑其迂”。时在后方的李鸿章也不以为然,致书襄办曾国藩军务并建河防之策的刘秉璋讽刺说:“古有万里长城,今有万里长墙,不知秦始皇千年后遇公等知音。”

然而,当他挂帅剿捻后,揆情度势,才体察到曾国藩战略部署的深意,然后便毫不犹豫效仿之。

因为这事,李鸿章得罪的湘军干将不是一位两位,特别是其效仿曾某人的做法,在短短两年时间内清楚捻匪之乱,就更是惹湘军中人不爽了。

合着不是你剿匪时便站着说话不觉腰疼,等到丫的负责剿匪之时,便又厚着脸皮使用之前奚落过的手段,还它马给办成了……

纵观李鸿章剿捻战略的实施,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866年12月至次年5月间实施“臼口之围”,主战场在湖北。

李鸿章挂帅剿捻之初,只是提出了“用谋设间,徐图制贼”的原则性设想。而当时东捻军在突破曾国藩的贾鲁河、沙河防线后,迅速进入湖北,企图“长驱西上,一入四川,居已蜀之利,一上紫荆关,合张宗禹攻陕西”。

东捻军集给在湖北钟祥臼口一带,拥众10余万。李鸿章认定这是聚歼捻军的好机会,于是调动湘淮军7万余人“分路并进”,其中包括湖北巡抚曾国荃的新湘军。

1867年1月捻军先在安陆府罗家集击败松字营,重伤统领郭松林。半个月后又在德安府杨家河歼灭树字营,阵斩淮军悍将罗定树。2月双方主力在安陆府尹隆河进行决战。清军主力一是淮军主力人马,一是鲍超所部霆字湘军。

本来,鲍与淮军约定2月19日(正月十五)辰刻两军发起会攻。但两军向存嫌隙,鲍轻淮军乃后起之辈,淮军将领贱鲍无谋匹夫。

出战淮军将领为了抢夺头功,违约于卯时单独发起进攻。捻军先用流动战术与之周旋,继而在尹隆河设伏败之。淮军将领“衣冠失落”,与各营官幕僚被困待死。鲍超部按预定时间从捻军背后发动突然袭击,捻军转胜为败折损两万余人。

鲍超救了贸然出战之淮军将领,但被救淮军将领却以怨报德,反诬鲍超部误期致败。李鸿章一味迴护己军不顾事实,按贸然出战之淮军将领口径上奏,鲍超被严旨斥责虚冒战功,应负淮军致败之咎。

而湘系大员因鲍超并非曾国藩嫡系,不但不为其开脱,反而迎合李鸿章落井下石。曾国荃奏称接战捻军为南北两队,北强南弱,而贸然出战之淮军敌北,霆军敌南故战绩不同。

鲍超哪受得了这个忧愤成疾,执意告退所部三十二营以遣散了之。霆军重要将领唐仁廉挑其精壮,由李鸿章“酌立营制,重整规模”,立仁字营,成为淮军的一支,从而削弱了湘军增强了淮军的实力。

三月东捻军又在蕲水歼灭湘军彭毓橘所部,阵斩彭毓橘,至此曾国荃新湘军主力全部覆没。这一阶段李鸿章实行的主要是陆路蹙围,但并未能有效地扼制住捻军的流动。

同时,他也成功的将配合作战之湘军瓦解,淮军一家独大引来不少湘军大佬不满和眼红,为以后的湘淮之争埋下伏笔。

第二阶段从1867年6月至1868年1月部署实施运河、胶莱河之防,主战场在鲁东地区。

东捻军乘湘淮军齐集湖北之际,依靠强大的机动能力跳出包围圈进入河南,因鉴于陕西就食困难四川路途遥远,遂放弃原定西进川陕的计划改向山东挺进,于六月在鲁军防守的戴庙附近突破运河防线,直趋胶东半岛。

山东巡抚丁宝桢疏于运防,奉旨交部严加议处。一时言路汹汹。曾国藩认定“大局日坏”,担心言路不仅纠弹丁宝桢,也可能波及李鸿章,致书劝其忍辱负重徐徐图之,叮嘱其“若遇棘手之际,请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其实,在吴可这等打老了仗的优秀统帅看来,东捻军进入运东正是一大战略失策,给了李鸿章利用河防蹙之于绝地以良机。

李鸿章所部淮军将领一致提出“倒守运河”(即由原来自东岸设防移至西岸设防)之策,李鸿章经过慎重研究决定采纳。

鉴于捻军深入胶莱一带,他不但部署倒守运河,而且又在胶莱河两岸增设了内层防线,缩小兜剿圈企图把捻军聚歼于胶莱海隅,万一捻军突破胶莱防线,还有运河防线以资保障。

在胶莱河防线上,他安置了沈宏富、董凤高几军四十六个营和鲁军三十一个营分段防守,每营防地三里多长。另外还设有机动的后援部队,全部兵力近五万人。运河防线则由淮军刘秉璋、杨鼎勋、李昭庆等部和豫军张曜部、皖军黄秉钧、程文炳部负责。

而为了保障运、胶防线,李鸿章还奏准三口通商大臣崇厚、直隶总督刘长佑率军防守黄河,由漕运总督张之万率军防守苏北六塘河。这样东西南北四面就各以河为险构成了一个包围圈。

但是,东捻军却于八月在胶莱防线北端海神庙一带鲁军防地冲破防线,渡过潍河使得李鸿章苦心经营的胶莱防线告溃。

如此一来,李鸿章精心经营的运河防线,在机动实力强悍的捻匪跟前再次栽了大跟头,李某人为此也遭致不少闲言碎语,有那不对付的朝堂直言曾国藩都干不过捻匪,作为学生的李鸿章又有何德何能做出成绩?

所幸李鸿章的处境要比老实曾国藩好得太多,至少不用担心朝廷忌惮过甚,只需应付少少一些不满声音即可……

第689章经验

对于李鸿章剿捻的一系列经过,只要能得到确切消息的,吴可都通过各种手段收集准确战报,然后作为乡勇队将官级培训班的讨论范例。

这已是乡勇队的老传统了,由于两广多年无战事,为了保持队伍的战斗力,吴可通过各种渠道搞来中外战事详略,通过中高级将官之间的讨论与研究,提升自我能力之余接受不同战斗风格洗礼。

虽然这样做有些‘隔靴搔痒’的意味,但总不能想要提高实战经验,便不拿手下弟兄的命当回事吧?

尽管比邻两广的安南国境内战火连绵,作为邻居的云贵两省更是打得不可开交,可惜因为各种原因两广清军都不好插手其中。

在安南国搅风搅雨的黄鼎凤和其部人马,本就是吴可指令两广清军放出去的,他怎么可能派兵过去镇压,要打也得等安南国局势彻底糜烂之后再动手摘桃子。

至于云贵乱局嘛,之前张亮基在位时两广清军积极过去帮忙,眼下劳崇光当政期间就没这好事了,没背地里搞小手段下阴手已经很够意思了。

吴可也明白,一味的训练除了提高手下将士们的技战术水平,保持高水准的状态和纪律,在战斗经验方面的缺失问题十分严重。

别的不说,拉出人数相等的乡勇队与黄鼎凤部人马放对,最后的胜利者依旧还是乡勇队,只不过乡勇队可能要付出惨重代价,这就是战斗经验不足的原因。

为了解决这个麻烦,吴可跟手下将领也是搅尽脑汁想出了各种办法应对。

首先便是内部挖潜疯狂剿匪,凡是哪里出现土匪山贼防地官府必须第一时间上报,而后由总督衙门统一调派人手大肆围剿。

这样的动作一直持续了五六年,硬生生把一个帮派林立土匪丛生的两广地区,搞成整个大清都难得一见的良善之地,土匪山贼势力几乎绝迹。

另一方面,则是轮流派出小股精锐部队,进入周边战乱不休的邻居地界,一边做侦察动作一边与遭遇小股叛军作战积累经验,而后回来将战斗经验写成书面文字,作为部队推广学习的课外教材。

这一手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在亲历者绘声绘色的描述之下,不仅语言有趣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东西,所谓寓教于乐不过如此。

当然,在张亮基当政期间两广清军也有过几次大型军事行动。

尤其是两广原来的清军势力,不甘于迅速下降的地位,在贵州苗民叛乱达到最顶峰之时,应邀进入贵州山地平叛。结果初战不利,上万两广清军在山地战中,被苗民叛军依靠有利地形击溃惨败而归。

等到吴可急调得力人手入黔稳定局势,打得贵州苗民叛军台不起头,可没过多长时间张亮基便被调去京城,两广清军也不得不退出贵州战场。

当然如果两广清军硬要留下来的话,估计新任云贵总督劳崇光不仅不会生气,反而还会大加赞赏,可惜的是吴可根本就不会做这等‘傻事’。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