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慈禧对这种越礼的行为十分反感。她们认为,这是奕对至高无上的君权的一种蓄意的挑战,是不能容忍的。
更有传言,一日召见时,恭王竟对两宫云:“两太后之地位,皆由我而得之。”此言慈禧决不能忘而恕之也。又说:凡奏对时,每由慈禧问答。一日太后言毕,恭王佯作未闻,请太后重述一次。太后有言,每抗声答之,恭王骄傲之态,每使太后不能容忍。
京城坊间据言奕的傲慢情形,于上述四端可见一斑。
对于奕的表现,“当时之人,皆以为恭王对于两宫之态度举动,似觉太过。以己大权在握,遂擅揽一切,未免近于骄愎”。
又言奕既然有此表现,便迫使慈禧不得不采取措施。“太后既知恭王之权渐大,常侵越己之权势,遂立意告诫恭王须明白国体,不可僭越。用人之权,视太后为转移。稍有不合,即告罢黜”。
坊间肆意流传奕傲慢骄愎的说法,是替慈禧张本的。当然奕在作风与性格上的这个严重不足,也是确实存在着的。
这一点吴可也十分清楚,像恭亲王这样的天皇贵州,一旦绕组过得太过顺风顺水便难免生出骄横之心,可要说这厮做得这般过分却不可信。
当时之人可能对两宫突然出手不明所以,可能就信了坊间流言将罪责全部扣在恭亲王头上,吴可却是不然作为后世来人他可是十分清楚慈禧太后的权利欲有多严重。
两宫太后,尤其是慈禧,对最高统治权一刻也没有放松过。
垂帘听政久了,慈禧于国故朝政渐皆了然。本性专断遂不欲他人之参预。盖其聪明才力,加以读书增其识见,于用人行政诸大端,颇得人之信服。昔之所赖,今则弃厌而疏远矣。昔日冲抑之怀,今则专断而把持之矣。
这是说,慈禧在掌握和运用国家权力上已趋成熟,她要高度集中皇权。这就必须削弱恭王的权力。因此她抓住战机主动进攻,以便达到皇权独揽的目的。
种种说法孰是孰非莫衷一是,吴可与幕僚研究过后认为都有一定道理。此事发起内因是慈禧企图皇权独揽,外因是奕的用事专擅,行为不检,而诱因则是安得海的谗言。
恭亲王突然被整,让吴可感叹之余却也给他敲醒了警钟,那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西太后已经露出狰狞獠牙,警醒他以后行事必须越发低调才成……
第677章影响
“恭亲王这一败可真不是时候!”
当时接到京城传来的紧急情报,吴可不爽的将手中汇报文件摔到书桌上。
这事确实影响很大,那时左宗棠正积极为福建船政衙门的建立四处奔走,恭亲王突然被慈禧太后搞这么一下,等于给满心热诚的老左兜头浇了一盆冷水。
不说洋务派几位大佬所在的两江,闽浙等地受到朝堂变故影响,本欲推行的一些洋务举措临时中止损失不小,同时来自朝堂顽固守旧势力的攻击,也让身为洋务派大佬的几大督抚日子突然难过起来。
两江总督衙门后院花厅,曾国藩与学生李鸿章对案而坐,两人脸色都不太好看,屋子里的气氛有些沉闷。
“老师京城突发如此变故,江南制造局的扩建工作是否暂缓一二?”虽然已贵为江苏巡抚,但李鸿章面对曾国藩依旧尊敬异常。
“暂缓一缓吧,朝堂风云变幻,恭亲王自身难保西太后掌权,我可不想成为下一个靶子!”曾国藩苦笑着说道。
他已经功成名就,犯不着因为洋务上的事儿跟西太后过不去,朝堂上看他不顺眼的大臣多的是,此时湘军正是韬光养晦的时候。
“……”
李鸿章欲言又止,脸上不满神色一闪而逝,最后什么也没说只长长叹息一声。
此时淮军正接过湘军的任务,大举杀奔河南剿杀捻匪,实在没有精力再顾忌朝堂争斗,可惜了一次不错的露脸机会。
淮军领袖野心可是不小,老师曾国藩能做到的他认为自己同样也能做到,依靠跟洋人的熟捻关系可能会做得更好。
眼下办洋务可是潮流,只要做得好做出了名堂不愁以后的仕途不畅。
老师曾国藩功成名就不需要这些锦上添花,而且受到朝廷猜忌以后也没了晋升之望。可他李鸿章的仕途才刚刚开始,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
1865年,鸦,片战争爆发后第25个年头。帝国斜阳里,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人们开始从求,购“坚船利炮”中寻求新路。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就是在这样的时代风雨中,走上历史前台。
而它的创建与一个人密切相关,那就是时任江苏巡抚的李鸿章。1865年9月20日(农历八月初一),江苏巡抚李鸿章上书慈禧太后和同治帝。他那两千余言的《置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奏折》,几乎就是一份缩微版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这就是1865年李鸿章创建江南制造局的初衷,当时西方列强发起的两次鸦,片战争,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为挽救摇摇欲坠的清王朝,以恭亲王奕忻和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为首的洋务派,发起了购买和仿造洋船洋炮、加强军事实力的洋务运动,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江南制造局就是由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最早、规模最大的一个军工企业。
早在1863年,曾国藩就派容闳赴美国购买机器,准备建立新式机器制造厂。是年,李鸿章也在上海设立韩殿甲制造局、丁日昌制造局,并雇英国人马格里建立松江炮局。此三局称炸弹三局,规模很小,仿照西法生产炸炮、炸弹。
1864年春,李鸿章派丁日昌在上海寻购外国工厂机器,准备在试办炸弹三局的基础上,兴办一座大型的军火工厂。同治四年(1865)5月,李鸿章果断命人在上海虹口买下美商旗记铁厂,又将上海和苏州两个洋炮厂并入,再加上曾国藩派容闳从美国买来的机器设备,建成江南制造局也称“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9月29日,朝廷正式批准江南制造局成立。
当时江南制造总局的规模真心不大,就算几个枪炮厂还有炸药厂加起来,都比不上琼崖铁矿规模的五分之一,更不要说跟乡勇队旗下早有规模的军工体系相比,只是乡勇队一直秉承低调原则不引人注目而已。
虽然跟曾国藩有些不对付,但江南制造总局的成立,吴可和乡勇队可是出了不少力气的。
别的不说,采购机器设备方面吴可便拥有极大便利,通过之前一系列合作,两广与美国方面已经形成了默契,想要采购军工方面的机械设备真心简单。
通过乡勇队中的淮北汉子,李鸿章显然对乡勇队旗下的军工体系有一定了解,所以筹备江南制造总局的第一时间,他便通过淮北老乡的关系找上门来寻求帮助。
不是李鸿章找不少洋人商行,在上海的那段时间他与某些外国洋行保持了十分良好的关系,可惜他对外国局势当真两眼一摸黑,为了避免受骗丢脸这样的乌龙事件,找吴可这等熟悉门当的人帮忙显然更加可靠一些。
除了单纯的制造外,为培养技术力量和传播科技知识,江南制造局附设有广方言馆、翻译馆、工艺学堂。广方言馆原是李鸿章于1863年奏设的上海语言文字学馆,之后并入的江南制造局,每期招生80名,4年毕业,主要开设国文、英文、德文、算学等课程。
翻译馆聘请英国人伟烈亚力,美国人博兰雅、玛高温等传教士翻译西书,徐寿、徐建寅、华荡芳、华世芳等参加翻译和整理。翻译书籍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科技等方面,其中科技书籍居多,内有部分介绍兵器和兵器制造的书,这些译书对帮助了解西方文化,特别是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工艺学堂每期招学生50名,学制4年,学习国文、英文、算学、绘图、化学、机器等课程。毕业的学生,有的由总理衙门选调赴京,有的留沪、宁两地学堂任教,有的担任制造局中的员司。学堂虽然规模不大,但它是中国设置最早的兵工学堂,在培养生产技术力量上起了一定作用。
可以说,江南制造总局花费了李鸿章极大心血,是他想在事体上更进一步的尝试,制造总局的筹建和扩建工作他都做得极为用心。
……
1405年,一支由260多艘海船组成的庞大船队,在郑和的带领下,载着2万多人,航行13万多海里,向沿途3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了中国造船业的光荣。87年后,哥伦布才带着3艘小型的轻快帆船和87人,开始了西方国家的第一次远航。但郑和带着浩浩船队从西洋航行归来之后,中国的造船业陷入了300余年的沉寂。
作为一个拥有3万公里海岸线的国家,中国的海上实力曾经令人瞩目。郑和七下西洋被视为中国航海事业的盛极阶段。但此后明统治者并没有在此基础上继续拓展,相反停止再造出海大舟,并实行更严厉的海禁政策,“寸板不许下海”。
个中原因为何,后人却是不甚明了,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的航海事业从此由兴转衰。中国的国运衰落也从海上开始。1840年,西方殖民主义者以坚船利炮从海上打开了中国大门,自此挂着外国旗帜的军舰在中国的领海和内河横冲直撞肆无忌惮。
相似小说推荐
-
最秦 (郝赵) 起点VIP2016-10-24 秦汉三国赳赳老秦,舍我其谁? 他还是胡亥,只不过不是那个教着历史课,没事儿上上网的闲散老师,...
-
北美大唐 (白面黑厮) 起点VIP2016-10-16 架空历史一支21世纪援助非洲、携带着中国维和战士和外派援建的工人们的特别船队。 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