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荃下令攻城时没有宣布纪律,当曾国藩得知弟弟纵容部下烧杀抢掳时,便对他加以训斥,而他辩解道:立功的将士太多,清廷拿来奖励的官职太少,而且其中很多只是虚职,五个实缺,有一万多人排队等着,那么这些大兵吃什么?拿什么养活老婆孩子?
听了弟弟这番话,曾国藩只好叹息说:“凡是带兵的人,都免不了中饱私囊,我无法禁止别人的这种行为。”他无法要求别人做圣人,只好独善其身了。
入城湘军抢来的大量财物要运送回家,湘军水师的上行船,大部分都为湘军运送赃物。曾国荃更强硬规定士兵托运的行李,水师无权检查,只有他的监察部门可以检查。他委任的监察官员当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受了几坨银子的贿赂便放行,大家皆大欢喜都有好处可得。
早在攻打吉安时,其部吉字营的士兵就用马队护送赃物回湖南;打下九江以后,大部分将士走水路运赃;后来不敢明目张胆地用水师的船只运了,就雇用民船运送。攻克安庆以后,有的将士甚至与洋船搭上了线,将金银珠宝一箱箱运到城陵矶,在那里有专门的保镖取货,再将赃物护送回他们的老家。
在曾国荃的部队里,官阶越高,越是贪心,军营中流传着“顶红心黑”的歌谣。上梁不正下梁歪,当兵的就去搜刮老百姓。参将、游击和都司一类的军官所得的饷银,加上他们一路掳掠的银子,平均每人都有了十二万到二十万两的积蓄。
守备、千总和把总平均收入则有七万到十万两,就连一个普通的小兵,饷银加上掳掠所得,每人也有二万到五万两银子。难怪湘中地区出去当兵的人,家家盖起了大瓦房,购置了几十上百亩的田产,喂了好几头水牛。
曾国荃的部属带着大量银子还乡,互相攀比奢侈,有的一夜输掉几万两银子,把一个本来注重农耕和文化的湘潭搅得乌烟瘴气。
吉字营五万将士的烧杀抢掠疯狂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连友军都看不惯了。曾国藩当然是明白这种情况的,“升官发财乐呵呵”是他这支部队的动力。他在1857年给咸丰帝的奏折里公开宣称:湘军的将士认为军营是图名图利的场所,把打仗当作日常的事务。
因为搜刮得实在太狠,等到朝廷派来接手战利品的钦差乐呵呵赶到金陵时,等待这位的却是大半变成废墟的金陵城,以及少得可怜的金银缴获……
第640章风光和隐患
开什么玩笑?这不是把朝廷当傻子玩吗?
湘军大队进入金陵城后搜杀焚掠三日。令人意外的是,风传天京城内“金银如海,百货充盈”,而除了缴获洪秀全在长沙南门外所刻玉玺、金印外,湘军竟一无所获。
谁都不是傻子,金陵城中究竟有没有大笔金银存在,用屁股想都知道答案。
朝廷可不是好糊弄的,尤其在这等财政极度困难的情况下,金陵城中太平军的金银早就在朝中大佬的考虑范围之内。
可是湘军却言无任何金银上的缴获,这是把朝廷当傻子蒙呢?
朝廷自然不敢,此时朝野又有流言不住传出,大体意思上说曾氏兄弟私心甚重,在金陵掳掠金银财宝无数,却全部运回老家一分也不愿留给朝廷。
别说什么流言止于智者之类的屁话,朝廷眼下被严峻的财政形势逼得差点喘不过气,一旦看到银子眼睛都红了,哪能受得了湘军如此无赖的贪墨银钱?
就连身在两广的吴可都听到消息,京城中对曾式兄弟不爽的朝臣大有人在,尤其是两兄弟独占收复金陵的滔天大功之时,眼红警惕的人着实不在少数。
为了独吞收复金陵的滔天大功,曾式兄弟确实做得有些过分,在朝廷一再催促他们加快进攻速度的时候,还很风骚的跟淮军领袖李鸿章玩了回“将在外军令有所不授”的把戏,好好的把朝廷一干大佬给恶心了一番。
从桂良写给吴可的私人信件里可以轻易看出,这位朝堂中立派领袖对曾式兄弟的做法十分不满,从信中隐约透出的信息,结合乡勇队派驻于京城的探子传信,可以猜到就连洋务派在京城的领袖恭亲王,对曾氏兄弟都颇有微词。
更别提快要穷疯了的两宫太后,以及一干保守派大臣,对于湘军一毛不拔的举动有多恼怒了,总之一句话曾氏兄弟此举确实得罪人不轻。
这不,朝廷索要缴获金陵金银不得当即翻脸,以追查天京金银下落为名,指责曾国荃部军纪败坏。还在江西、湖北两省的长江码头设哨卡盘查,对从金陵开出的船只予以严格验查。
与此同时,朝廷还指派江宁将军富明阿到金陵,名为慰劳实是监视。
收复金陵时的钱财缴获还仅仅只是朝廷与湘军矛盾的开始,除此之外因为赏赐缘故朝廷与湘军之间也没少发生龌龊。
收复金陵之后自然要论功行赏,曾国藩把湘军各位将领的功劳上奏朝廷,按照所俘太平军将领李秀成的说法,上奏洪福瑱已死。
而浙江和江西的各路清军都想夸张太平军余部的势力,却报告洪福瑱实际上并没有死。于是朝廷得到不同奏报给搞糊涂了,不知道这位太平天国的继承人到底是挂了还是没挂。
因为这事,湘军在朝堂上闹出老大笑话,曾国藩给搞了个没脸,他怎么也没想到浙江和江西两地清军如此不给面子,竟然唱起了反调。
当然,收复金陵这样的大功不可不赏,朝廷很快给出丰厚赏赐。
不久朝廷下诏表示,官文和曾国藩红旗奏捷,攻克江宁省城,览奏之余,与天下臣民同样深为欣喜。洪秀全从道光三十年倡乱,从广西奔向两湖和三江,袭击直隶和山东,百姓惨遭荼毒云云。
又言文宗皇帝命两湖总督官文为钦差大臣,与湖北巡抚胡林翼肃清湖北上游,胡林翼驻扎宿松,筹办东征。又任命曾国藩为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统一号令,功绩与日俱增。咸丰十一年七月,文宗皇帝龙驭上宾,当时已经丢失一半的江浙郡县,朝廷任命曾国藩为协办大学士,节制四省军务,权力出自一人。
该大臣自受任以来,即建议从上游分路进攻,命令彭玉麟、杨岳斌和曾国荃等人水陆并进,接连攻克沿江的一百多座城市和关隘,斩杀外援的太平军十几万人,合围江宁,断绝了城内的接济。
6月16日,曾国荃攻克金陵。据俘虏供称,洪秀全其实已于本年5月服毒而死,洪福瑱继位,城破后穿上官军号衣,从太平门缺口冲出。曾国荃加派骑兵,追到淳化镇,擒获烈王李万材,据他的口供,李秀成之兄巨王、幼西王、幼南王、定王、崇王和璋王,趁夜冲出,被官军骑兵追上,将各头目全部杀毙。其余两广和两湖多年的悍贼,经各将士于十七八日全部搜杀。
诏书说,曾国藩等人栉风沐雨,艰苦备尝,所以要给予特别的奖赏。
钦差大臣、协办大学士、两江总督曾国藩,从咸丰三年在湖南首倡团练,创立水师,与塔齐布、罗泽南等人一起,屡建大功,保全湖南郡县,攻克武汉等城,肃清江西全境。
东征以来,从宿松攻克潜山和太湖,进驻祁门,接连攻克徽州郡县,然后攻克安庆,作为根据地。命令水陆将士,进占下游各州郡。有幸大功告成,诛杀反叛首领,实在是由于该大臣筹策无遗,谋勇兼备,知人善任,调度得宜。曾国藩着赏太子太保衔,锡封一等侯爵,世袭罔替,赏戴双眼花翎。
清朝开国以来,文臣封侯,曾国藩是首开先河。
浙江巡抚曾国荃,以诸生从戎,随同曾国藩在数省作战,功绩颇著。咸丰十年,在湘乡招募勇丁,攻克安庆省城。同治元年和二年,接连攻克巢县、含山与和州,率领水陆各军紧逼金陵,驻扎雨花台,攻拔伪城。
洪秀全大部队包围军营,苦战数月,奋力击退。本年正月攻克钟山石垒,收拢对金陵的包围圈,督率将士鏖战,开挖地道,亲冒矢石,攻打半月之久,未曾后撤,实属坚忍耐劳,公忠体国。曾国荃着赏太子少保衔,锡封一等伯爵,赏戴双眼花翎。
记名提督李臣典,在枪炮丛中抢挖地道,誓死杀敌,从倒口首先冲入,众军随之,因而得手,实属谋勇过人,着加恩锡封一等子爵,赏黄马褂、双眼花翎。
萧孚泗督办炮台,首先夺门而入,并搜获李秀成、洪仁达,实属功劳卓著,加恩锡封一等男爵,赏双眼花翎。
记名总兵朱洪章赐黄马褂,授予骑都尉世职,只要有提镇职位出缺,首先将他题奏。
大帅们评论攻入金陵的功劳,李臣典以决策居第一,萧孚泗以先入为第二,朱洪章直攻天王府以北,率部短兵巷战一昼夜,搜杀太平军将领最多,功列第三。
朝廷封赏一下,湘军内部许多将领为朱洪章打抱不平。朱洪章倒是谦虚表示:“我只是一介武夫,由行伍升为总兵。如今幸好东南已经平定,我身经百战,还能活下来,已经要感谢老天格外保佑,还争什么功呢?”
至于他心中真实想法如何,旁人却是不得而知。
诏书同时对其余一百二十多名文武官员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评功晋级。吴国宗冒死为地道测量数据,以提督记名,授予一品封典。黄润昌以按察使使用,加授布政使官衔。黄万鹏以总兵记名简放。二十六岁的陈湜升任道员,以按察使记名,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相似小说推荐
-
最秦 (郝赵) 起点VIP2016-10-24 秦汉三国赳赳老秦,舍我其谁? 他还是胡亥,只不过不是那个教着历史课,没事儿上上网的闲散老师,...
-
北美大唐 (白面黑厮) 起点VIP2016-10-16 架空历史一支21世纪援助非洲、携带着中国维和战士和外派援建的工人们的特别船队。 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