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最秦 (郝赵)



说二世皇帝是真龙天子,一眼就看到韩信这员帅才。如果没有二世皇帝慧眼如炬,怎么会有韩信的兵锋建功?

听着众人的话,伏完的老脸纹丝不动。秦二世皇帝还是他当年进献典籍的时候见过一次。这两年大秦战乱,武功重于文化。皇帝也忙的不亦乐乎,根本就没有到太学馆来过。

“看,这些人都是迎接韩信的。如今武功正盛,不知道你我今日的提议会不会有用。我天下学士的面子或许不如这些武功之士。”伏完低声说道。

叔孙通看着那些歌功颂德的大臣,低声回道:“先生不用担心。皇帝不是一味穷兵黩武之人。咱们就等蒙毅的消息。”

二人昨天已经和蒙毅说了,今日要赶在诸位大臣之前见一见二世皇帝。

果不其然,不一会儿,咸阳宫的侧门儿几就开了,一个老内侍从小门儿走了出来,张望一番,就看到了不远处的伏完和叔孙通。

他一路小跑的趋行过来,到了伏完跟前,一躬身先施礼然后才说道:“陛下在武信殿等着先生呢。请先生这边走。”

说着前面引路而去。

伏完和叔孙通跟着老内侍,从侧方小门儿一路走进咸阳宫。

武信殿上,胡亥早就听蒙毅说了,伏完今日找自己有事儿。本来今日的大喜庆,是要等到韩信等人来到咸阳,直接进宫的时候才会打开咸阳宫正中大门的。

外面的大臣都是为了迎接韩信等战将而提早前来,以示隆重。

今日是大喜庆的日子,胡亥也高兴,听了蒙毅的说辞,就让伏完和叔孙通先觐见,看烂两个人有什么说法。

不一会儿,就见老内侍领着老迈苍苍的伏完,后面跟着叔孙通就走进了武信殿。

不管胡亥如何阻止,伏完依旧按照大礼参拜了秦二世胡亥,这才起身,稳稳的站立在胡亥的对面。

武信殿正中是过道,两边就是两个巨大的圆桌,给大臣们早朝时候坐着的沙发椅极为舒服。可老伏完看都不看一眼,站在中央空处,向着胡亥一躬倒地说道:“老臣伏完参见陛下。”

“臣叔孙通参见陛下。”叔孙通也跟在后面说道。

“你二位都是老臣,此时不是上朝,不用如此客套。有什么事儿直接和朕说,蒙毅和朕简单的说过你们的情况。”胡亥看着老头儿,觉得内心好笑。他一个皇帝,想要用自己太学馆的博士本来就是一道旨意的事情。可胡亥不想那么做,他想要的是一个以制度为天的社会,而不是人治。

当然这种想法现在还是不现实的。不过在太学馆这样无伤大雅的地方,他还是愿意试验一番的。

伏完见小皇帝开门见山,也不再客套,一拱手说道:“臣当年献上书籍,蒙陛下垂爱,这才进入太学馆,做了一生之中最喜欢做的事儿,与群书为伴,看尽天下典籍。如今臣闻陛下有一种奇法,可以把天下的书籍都印制出来。臣想请求陛下,不要吝惜纸张,一定要把先前各家学说的精华都印制存留下来。这是我大秦的宝贝,丢弃不得。”

叔孙通见伏完说过,不等胡亥发话,直接上前一步,说道:“臣附议。各家学说虽然良莠不齐,但毕竟是前人留下的心血,请陛下准许太学馆的请求。”

叔孙通一句话就把伏完的请求变成了太学馆的请求,一切的一切从一个人的心思就变成了国家的事儿。这样一来,如果皇帝不同意,整个事情也是伏完为了国家进谏,和个人无关。

胡亥听了二人的话,忍不住笑了。

他在龙椅上挪了挪生硬的屁.股,真不知道是谁发明的龙椅,竟然这样不舒服。皇帝也是傻了,竟然坐在这样的龙椅上数千年,竟不知道改变一下。

咳嗽一声,胡亥压住笑意问道:“伏先生和叔孙先生以为,朕把这活字印刷的法门拿出来,教给工匠,为的是什么?就是印制那一点点粗浅的传单文字么?这样的东西如果只是印制《任地》、《辨土》、《审时》,岂不是大材小用。”

伏完听了这话,一张老脸都激动的变成了紫色。他没想到在自己心目中天大的难事儿,到了年轻的皇帝这里,似乎变得微不足道。老皇帝焚书坑儒,害的天下文集十去七八。如今以为这小皇帝怎么也会有些老皇帝的戾气,却没想到这小皇帝如此好说话,似乎这事儿不过是小事儿一桩。

一旁的叔孙通内心却是震撼。刚刚皇帝说话之中无意透露出的一个信息让他内心大震。皇帝说这活字印刷的法门是他拿出来教给工匠的。这‘拿出’两个字学问大了。这说明这种方法在他的心中早就存在,只是到了用的时候才拿出来。

现在天下的人们都被韩信平定全国的喜讯所围绕,没人注意到这活字印刷是多么奇巧的一个发明。这种东西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可以说能改变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播速度。这种东西的意义恐怕要比一两场战争的胜利有用的多。

想到皇帝杀了赵高之后的种种作为,叔孙通内心震撼,眼前的皇帝虽然年轻,却让他渐渐的捉摸不透。

第323章太学馆的春天

既然答应了,胡亥索性就答应的爽快。

现在看来太学馆的意义不大,可将来这里或者会是皇家的人才培养基地也未可知。

“叔孙通,伏完先生年纪大了,这事儿还是着落在你的身上,朕给你一道旨意,今天你就去将作监,挑选几个懂的制造活字印刷的工匠,划归给太学馆。以后太学馆可以印制书籍。不过书籍必须署名,皇家太学馆。找个雕刻的高手,雕刻个属于皇家太学馆的徽章。也算是个招牌。”胡亥说道。

叔孙通听了,大喜过望。老伏完的脑袋已经断片儿了。

当年大秦统一天下,始皇帝一道诏书,天下书籍都集中到大秦皇家。民间一律不准私藏书籍。如果不是自己把那些竹简所刻的书藏在了墙壁之间,恐怕早就被烧光。虽然大秦皇家的藏书更加全面,但那毕竟是皇家藏书,一般人根本看不到。

如今听二世皇帝的一丝,是太学馆今后可以自由的印制书籍,这种权力简直太大。伏完从未跪拜过胡亥,此刻听到这个消息,颤抖着老迈的身子就要跪下,给英明神武的大秦皇帝磕头。

胡亥想要阻止,老伏完坚决跪下,用颤抖的语音说道:“陛下切莫阻止伏完。伏完这是替天下读书人跪的。以后只要是有真才实学之人,就可以来到我大秦的太学馆,观看各种书籍。这种恩惠,简直就是陛下的大德。”

听了老伏完说的话,胡亥忍不住笑了。听老伏的说辞,就知道老夫把他想的还是太小气了。

胡亥之所以把活字印刷拿出来,不是为了壮大什么太学院的藏书,而是为了一个更大的目标,就是天下人都有书读。

他是一个文科男,对理工的基础科学或许还懂得一点儿,但是对真正高深的后世科学知之甚少。如今在大秦,好多后世的东西根本没有发展的土壤。因为多数人都不识字。他之所以要把活字印刷拿出来,就是为了天下人都能识字。

只有整体的人民素质提高,整个国家的素质才能够提高。到时候大秦就是一个文化上的强国。国民之中出几个研究基础科学的人,也不是难事儿。到时候军用民用,都是好事儿。

让国民都识字的基础就是有足够的先生和足够的基础教学书。

胡亥搜肠刮肚,想到了自己后世曾经参加拓展训练背过的《弟子规》,这书是启蒙的好读物,可以作为幼教的书籍。一个堂堂的活字印刷,光是给太学馆印书,那不是大材小用。

“活字印刷的事儿,在太学馆先试用。如果可以,朕想印制的不只是太学馆的书。朕想让天下百姓都有书读。让孩子们从小就识字。这事儿朕一个人干不了。需要太学馆配合。今日不是多说这些的时候,等过几日,朕亲自到太学馆看看,那时候再详细的说。”咸阳宫门外面的大臣还在等候,估计韩信他们就要到了,老伏完这事儿答应了就好,至于办学的事儿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长计议。

叔孙通和伏完都是聪明人,显然都听出了胡亥的弦外之音。两个人大喜。如果真的是那样,今后太学馆将是一个孕育大秦英才的地方。他们两个别的不用干,就在太学馆好好的教书育人,到时候就是天下最了不起的人物。

想一想,所有的风云人物,一时豪杰都是太学馆教育出来的,都是他伏完和叔孙通的故旧门生,瞬间世界都变得明亮了。

出了咸阳宫,刚刚升起的太阳照在了老伏完的脸上,仿佛他的皱纹都化开了。

“叔孙博士,你说我这身体,能不能再多活几年?”老伏完突然有些无限向往未来的日子。曾几何时,他一直想用性命保护的那些竹简书籍,就要被印制成纸张的书。

想到墨香合着新纸的味道,老伏完不禁闭上眼睛抽吸了一下鼻子。他早就看着蒙毅手中的那个记载着事物明细的账本眼红。

堂堂太学馆做学问的,竟然连个书写的本子都不如算账的账本,伏完心中不服。

看了看那喷薄而起的太阳,老头儿觉得似乎随着战争的结束,这个世界开始变得美好起来。叔孙通原本还是打算一边在太学馆修书,一边活动一下朝堂上的事情,到时候也打算走个仕途。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