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使初抵我暹罗,我国不胜荣幸,我王达信陛下,必会欢迎贵使的到来,请贵使随我稍事休息,等候我王召见。”暹罗虽然受中国影响也不小,不过相对来说有着更加**的佛教文化圈,礼仪上倒是并不存在避讳尊者名字的习惯。
林有德和陈默点了点头,陈默道:“可否让我们自带护卫,保卫我们的安全呢”
暹罗官员为难道:“这势必是不方便的。毕竟贵使第一次入境我国,如果带武器面见我王。是相当失礼的。”
林有德道:“那我们便让五十名护卫留在码头,我们前去面见贵国国王吧。”
“如此甚好,甚好。”
现在的吞武里没有一座像样的王宫,原本气势雄浑的阿瑜陀耶大城被缅甸人所毁灭,终郑信一生都没有完成重建都城的梦想,现在他所居住的地方,实际上就是规模比较大的宅院而已,算不上什么真正的王宫。
一听说有华人在海外建国的使节来访,而且还是乘坐着巨大的船舶,貌似实力不俗,郑信大感兴趣,他立即中止手中的事情,安排官员们接引大唐使节来王宫觐见。这点上倒是省了林有德他们好些事情,如果是中原王朝的皇帝,最起码先晾上你一段时间,等什么时候自己心情好了,黄道吉日了,没有什么事情了,再来看看你。不会像是这些小国国王,一听说你来了,赶紧安排会面。
一身笔挺公服的林有德陈默,来到暹罗宫廷中,以唐人的礼节,向郑信问好。大唐的公服自然就是西装,随着大唐建立日久,西服已经慢慢成为了大唐比较标准的服饰之一了,只不过这时候西方还没有标准化的西装,而且叫做西装也显然不符合大唐国情,于是官方定义西装成为大唐公服,注释是正式场合的衣着。
当然国内还有一批人喊着汉服复兴的,陈默就是典型代表之一,他的父亲是一名历史学家,自小受传统文化熏陶比较多,所以穿越后认为恢复汉家衣冠很有必要。但是从实用、卫生等角度来看,让现代人重新接受长发发髻,然后拖拉着大袖子写字办公,深衣下摆在地上不停地沾灰,实在是很让人抓狂的一件事。所以,官方认为在民族性庆典上穿戴汉服作为民族服饰,平时以现代装束示人,比较靠谱。
根据大唐共和国礼节通则约定,大唐公务人员、使节,向他国君王一类尊贵人物行礼,一般使用用鞠躬。通则还规定,作揖属于国人非正式礼节,比如友人见面,晚辈向长辈拜年等。
像是奥巴马给日本天皇磕头这样的跪拜礼,唐人不用于对他国君王的礼节中,跪拜属于礼节中最高层级的,通则中规定能够享受这种礼节的,只有老天爷和祖宗长辈。显然按照唐人的观念,哪怕你是什么强国君主,地位也赶不上我亲爹。
显然郑信也没有像乾隆皇帝纠结马尔嘎尼跪拜礼一样,他对于不远万里前来的唐人本身的兴趣更重。
“欢迎二位使节来到暹罗,佛祖保佑。”郑信起身双手合十。
入乡随俗,两人也跟着双手合十。
郑信的中文不算很好,这跟他生长环境有关系,他的母语是泰语,年纪大了之后才学得中文,实际上还是跟缅语、印地语之类一起学习的,属于一个优秀政客的必修课。
与郑信的交流并不算特别折磨,因为按照礼节,郑信命侍从取了垫子给林有德二人。暹罗人礼佛,这种坐垫是少不得的东西,平时的吃饭会面,也基本在这上面完成。
郑信问了一番大唐的来历,这种事情已经十分官方口径了,陈默说了一遍先人是千年前中原李唐的后裔,漂泊大海多年,最终建国美洲大陆之类,又解释了一下为什么大唐是没有君王,而是共和政体。
作为一个算是比较英明能干的国王,郑信对于大唐这个国度如何运作的更感兴趣,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问得陈默都有些招架不来。
比如,郑信问,贵国总统总揽全局,权势最大,为何却不自立为王
陈默答,因为我国国人深信,君王者贪权恋势,为天下最不公平之存在,天下非为一家一姓谋福之事,非得全国上下,人人得利,耕有其田、居有其屋,有法可依,公平公正,国家才能有其发展。因人人不认同君王事,自然便不会有人忤逆众人心思,逆流而动了。
林有德一个劲的朝陈默打眼色,显然他这样的话,是任何一个君主所不能接受的,虽说郑信倒不一定加害他们,但是对于他们的行动很可能造成破坏。林有德是商人,讲究和气生财,所以都是看人说话的。但陈默是书香门第,自有文人风骨,所以在郑信面前也丝毫不改本意。
郑信听后显然琢磨了一会儿,不知道是因为中文不好琢磨,还是因为唐人的思想境界而琢磨,最后评语是:“大唐真是一神奇国度。”
随后,郑信又道:“听贵使所言,大唐国内,必然有诸多大学问家,有种种发人深省之著述,若是贵使下次再来我暹罗,可否赠送我一些大唐书籍呢”
郑信是泰国历史上五大帝之一,在位期间鼓励文化发展,不管唐人的理论对于他的地位有什么影响,郑信都希望能够看到来自文化先进国大唐的著述的,然后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这些书籍进行删改。当然,如果能够获得一些在工艺技术上有促进的书籍,也是非常好的。
陈默应承道:“这个没有问题。”
林有德怕郑信又问些没有什么太大意义的,此时将话题引到他们的本来上,道:“我们二人前来暹罗拜见陛下,自是希望能够发展与暹罗的关系,两国亲善,互相得利。听闻暹罗国缺少硫磺、金属之物,而我国盛产此类货品,现今带来硫磺二百石,金属制物五百箱,希望与暹罗互通有无。”
郑信听后,脸上喜悦之情一闪而过,他笑道:“贵使有心了佛祖教我弟子,与人为善,能同大唐结下友谊,固我所愿,再好不过。”
林有德又道:“此处尚有事务请求大王,我大唐建国海外两万里,土地幅员辽阔,但人口却不足。我国遂于满清、安南等地招募移民,暹罗国也有华人子弟数万不止,我国希望能够在暹罗招募移民,以充实我国。若是此节能达成,必然对大王有重谢,听说贡榜王朝入寇暹罗之心不死,暹罗周边宵小也是甚多。我国擅长造物,自制的火枪,乃是天下第一等精良兵器,凡有二三百支,便可重创三五倍之敌军。陛下若是愿施以援手,许可我国在暹罗招募华人移民、暹罗流民,我国愿意以精制武器,答谢陛下,助陛下击败缅甸人及周边宵小。”未完待续。。
182展示军火
林有德命国贸公司的护卫们,给郑信和他的手下将领们,展示了一遍大唐的“精制武器”,实际上也就是三种——唐刀、sc-2步枪、sc-1774青铜炮。し⊥,
唐刀狭义上是指唐代军旅使用的直刀,也被认为是很多周边国家直刀的起源。而这里说的唐刀,实际上指的是大唐共和国打造的刀具。
这里得提一个公司,叫做“龙泉剑庐”,这间充满武侠风的公司,有两个老板,一位是来自民国众的龙泉县铸剑世家的后裔周玉宝,另一位则是现代众古兵器爱好者发烧友袁钊。周玉宝是能使用古法打造优良兵刃的传统匠人,还被大唐宣教部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袁钊则在现代混过很多制刀的厂子,了解诸多用现代方式制刀的工艺。袁钊找了周玉宝,两人申请了创业基金后,就搞了这个龙泉剑庐。
龙泉剑庐经过两年发展,已经成为了大唐最大的冷兵器制造公司,他们还延揽过军方的订单,为陆军和陆战队制造了合金钢打造的战术军刀,甚至还有后世颇富传奇色彩的军铲(削敌人脑袋、当煎蛋锅,你能想到的,它都能做)。
不过在国贸公司开始代理私人公司产品出口国外后,龙泉剑庐公司开始积极将自己的产品推向国外市场。包括他们打造的仿古唐刀、仿云纹乌兹钢刀、马来力士剑、缅刀、倭刀、大片刀、环首刀等一系列武器,他们都弄得出来。
郑信的战将通銮手持一把由周玉宝亲自打造的奢华版唐刀,挥动劈砍。冷兵器时代人们试验兵器。绝不会用来去砍树什么的。用来斩甲是比较常见的。日本人一般将这个过程叫做试斩。当然变态的小日本还会用来斩人,曾有好刀能够七胴切,也就是说能够斩开七个人的身体。
通銮自然不太可能在国王和大唐使节面前斩人,事实上他对于手中这把刀十分喜欢,不仅刀锋闪着一股幽蓝的寒光,看上去无尽的锐利,而且刀柄上缠着金丝,镶着宝石。刀鞘也相当华丽,真的不是一般的华贵。古代人在设计上的想象力还是差了现代人一筹,而且在原料和工艺上也不如,所以单纯从卖相看,这柄唐刀,已经是美轮美奂的艺术品了。
通銮不太想用这唐刀斩甲,害怕崩坏了刀锋,那样就太可惜了。可是国王郑信让他这么试斩,他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好在他要斩的不过是三层藤甲,这也是东南亚比较常见的甲胄。使用特制的植物藤条、动物皮革以及一些金属制造的甲胄,是短甲的一种。
相似小说推荐
-
明末虎啸 (遥远之矢) 起点VIP2016-08-15 两宋元明1632年,壬申。大明崇祯五年,后金天聪六年。大学生李啸魂穿成山东省安东卫牛蹄墩内...
-
明朝卦师 (沐轶) 起点VIP 两宋元明一个爱好算卦的高中生,意外被寺庙里算卦祖师爷鬼谷子的泥塑雕像撞中脑袋,穿越到了明朝,附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