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朝阳 (无语的命运)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无语的命运
- 入库:04.13
“电车?”
一个陌生的带着汉语式的英语传来时,福兰特更是诧异的看着身边的这名关员。
“就是电车,是我们统监大人发明的!”
这留着辫子的关员语气中满是一种莫名的骄傲与自豪与胸膛间流动着,甚至正是那从未曾有过的骄傲使然,使得他挺起胸膛对福兰特说道。
“先生,我正好要回家,我带你去坐一次电车!”
因为电车站并不在路边的关系,所以需要经涂着白漆的人行道进入位于路中央的车站,所谓的车站实际上只一个不到两英尺宽雨棚,到了站台,福兰特才发现位于铺路石间的轨道,这倒是与伦敦的马拉公共汽车有点相似,都是跑在轨道上。
唯独只有那不需要马拉的“电车”才是最让人惊奇的,伴着那越来越近的“叮当”声,比公共马车长出一倍的车厢停在了站台边,站台上等待的十几名乘客便直接上了车。
“买票了、买票了……”
车上的售票员在车厢里走动着,对此福兰特倒不陌生,在英国的时候,他也曾坐过公共马车,除去这辆车没有马拉之外,到和英国的公共马车没有什么不同,甚至就连车厢,也有些近相似。
“叮当、叮当……”
电车再一次启动了,因为速度不快的关系,使得其只有轻微的晃动,坐在车厢中,看着宽敞的车厢,福兰特相信,这车厢中至少能坐进六七十人,甚至更多,在电车往“至圣广场”使去的时候,一路上,坐在车中的福兰特,却目睹了这座特区的不同。
宽敞的远超出他想象的街道、不用马拉的电车,当然还有路边的一处处工地,以及一座座欧式楼宇,城市或许谈不上繁华,但对于福兰特而言,他却被眼前的这座城市给惊呆了,这座城市于他看来,就像是一座未来的城市,而电车,正是这座城市的象征。
一辆拖曳着多节平板车厢的电车满载着建筑材料道路中央驶过,三条电车线路的开通加快了物资的运输,同样也加快了特区的建设,相比于去年,现在特区内工厂区一栋栋厂房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现在的工厂区建筑甚至远多过仅有十余栋砖石建筑的商业区。
“……只要在手附近加一张桌子就可以使一些动作,如弯下腰取砖和灰浆变成无用功。通过这种方式,原先是砌墙所必不可少的动作就突然变得没用而被消除了。动作因此被优化和减少了,从而将砌墙所必需的动作从18个减少到了5个,由此将每天砌砖的数量从960个提升到了2800个。以前用于弯腰和直起身来的能量,无疑是一件非常费力的事,现在这些多余的能量完全被用于提高动作的强度和速度。”
在东亚饭店的建筑工地上,公司从美国聘请来的顾问,同时还是东亚同文学院商学系教授的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向唐浩然解释着于建筑工人手边放简易桌的原因,这个试验早在多年前他便于美国进行,一直在推广中。
而现在对于泰勒来说,他却意识到对于特区而言,这种砌砖法却能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所有的建筑工人都属于一家公司,自然更易于推广这种科技的工作方式。
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正是泰勒远渡重洋来到中国的原因——这家公司提供给了他一个更为广泛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他完全可以进行更多的管理试验,一但试验证明有效,即可立即推行于整个特区。
工作效能提高了近三倍!
看着那些采用新式彻砖法的工人,唐浩然能从18与5之间体会到两者的差距,这会他反倒庆幸起现在泰勒这位未来的“科学管理之父”还未成名,正处于研究阶段。而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正是企业管理从经验到科学转变的过程,而推动这一变革的正是泰勒。
或许没有学过经济,但正因为明白泰勒于企业管理变革性的作用,唐浩然才会不惜重金把他从美国请到仁川来,而眼前这个不起眼的小发明,对于特区的价值几乎不下百万,感觉到物有所值的唐浩然转脸看着泰勒笑说道。
“泰勒先生,正像我最初承诺的那样,在特区,在特区所有的工厂之中,我全力支持您从事任何对提高企业管理以及生产效率的试验,但我只有一个要求……”
凝视着泰勒,随之唐浩然语气变得有些严肃:
“那就是把您所知的与企业管理的知识传授给您的学生们,相信我,未来,这些学生会成为您所创造的科学化的管理的拥护者,几年之后,当他们进入企业后,特区所有的企业都将会推广您的管理思想。”
点燃激情,于大学曾作团委工作的唐浩然,曾接受过宣传培训,他知道如何点燃人们的激动,对于理想者就要给予他们理想,正像泰勒一般,从其发明《科学管理》以及《泰勒制》到其于全美国推广用了几十的时间,而在这些,唐浩然相信只需要几年时间,自己会全力推动这一切。
“统监先生,我当然相信您,说实话,在我来仁川之前,我以为这里是一片蛮荒之地,而来到这里,这里的欣欣向荣固然吸引着人,但是……”
泰勒的话声稍顿,看着唐浩然说道。
“您在这里推行的企业管理方式,同样是极为科学的,我想如果有时间的话,我们也许应该一起就企业管理问题进行一些讨论!”
这倒不是在拍马屁,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走路,尽管唐浩然学的不是商业管理,但是在后世看过那么多书,尤其是所谓的“成功学”书籍,潜移默化间总教会他一些商业管理知识,在制定企业章程、管理制度以及工资等制度中,更是一一加以引用。
“哈哈,我那只是外行人的一些想法,您才是真正的企业管理人才……”
岂会班门弄斧的唐浩然,那里会让泰勒如愿,而是借着笑声掩去了这个话题,但他对泰勒的期待却是没有一丝虚假,毕竟在并没有重商主义氛围的中国,工厂更需要科学的管理,因为无经验可循。
几十分钟后,在泰勒向学生们讲解着“彻砖试验”的作用时,离开“东亚饭店”工地的唐浩然,并没有坐上马车,而是来到了道路中央的电车车站,望着已经远去的电车,他的唇角不由轻轻一扬,有了电车,这座城市的面貌立即焕然一新,它变的更加现代,如果这街道上再出现汽车的话……那岂不就是把这里带到了20世纪?
当然这个念头不过是稍闪即逝,现在并没研制汽车的基础,而且还有更为紧迫的事务,想到更为紧迫的事物,唐浩然立即想了另一个人。
“那个人应该离开香港了吧……”
第87章听天由命(明天加更,求月票!)
约翰内斯堡是一座因为金矿兴起的城市。几年前白石岭金矿繁荣时,突然到来的财富把德兰士瓦政府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好在令人担心的事情并不很多,至少和金伯利的钻石潮相比,这些矿脉肯定是在德兰士瓦境内的,英国人是没有权力在这里宣称主权的。不过矿区的混乱很快另政府头疼,于是,政府决定开始规范各种行为,特别是规范地块的买卖。8月,德兰士瓦政府宣布了自己定的规矩。突如其来的人口也使得德兰士瓦政府需要规划出一个居住的地方,找个地方建个城市。不过德兰士瓦政府动手太晚了,周围的地块早就被人买了,政府要想占地建城,还需要从私人手上买地。好在原来农场的地块划分非常混乱,勘探不细致,经过仔细检查文件,竟然在这一带三个农场的中间,有一个三角形的地块没有主人。没有主人的地自然就是政府的。于是在这片被三个农场包围的三角地带,便多出了一座城市,这位是约翰内斯堡。
得益于淘金潮,约翰内斯堡城市很快就初具规模,到1886年底,这个才有几个月大的城市,已经成了德兰士瓦人口最多的地方。但从两年前起,随着白石领各个金矿开采到硬质矿脉,且矿脉变蓝,意味着采金已经无利可图,在所有金矿公司的股票下跌,约翰内斯堡的黄金泡沫,也被吹破了。
也正是从那时起,约翰内斯堡这座刚刚建立的城市迅速陷入萧条中,过去于交易所中交易的是金矿股票,而现在几乎每天,于交易所中挂牌出售的却是金矿公司,甚至许多公司已经矿产,为偿还债务只得将土地挂牌出售,曾经价值数十万英镑的土地,现在只需要几千英镑,甚至几百英镑,即便是价值数百万英镑金矿公司,包括地产以及采炼设备亦只需要十几万英镑,虽是如此,依然很难找到买主。
旷野上吹来的风吹动着路边酒馆、旅舍的招牌,些许草枝被风吹动着,在空荡荡的街道上飞舞着,就在两年前,这座城市依还是那么繁华,在城市的街道上到处可以看到行人以及马车,来自各地人们怀揣着淘金梦来到这里,而现在,这一切都消失了,整个城市都陷入萧条中,很多人都相信,很快这座城市就会消失,正像这里的金矿一样。
城市中心是市场广场,这个地方不少,过去是马车们聚集的地方,现在同样是空荡荡的,广场边的商铺大都已经关门,只有极少数商铺仍在营业,在这空荡荡的广场上不时的响起报贩的叫卖声。
相似小说推荐
-
晚明之我主沉浮 (蓝盔十九) 纵横VIP2016-09-23 历史军事《晚明之我主沉浮》简介 一名北漂,去雾灵山游玩,因喝醉了酒,无意中救了一只灵狐,得...
-
靖康雪 (御炎) 起点VIP2016-04-21这世上从来就没有天生的英雄,谁也不是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就注定要做英雄的。 时势造英雄,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