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老臣主管军事,这民政上的事情,还是问问总理吧!”
“奥,也是。”朱由检笑笑,这是他自己立的规矩,民政、司法、军事三院,相互独立,又相互牵制,“那候质说说,郑芝龙要求向台湾派驻陆军,候质怎么看?”
“陛下,郑芝龙的建议,臣认为可行,而且也是必须的。”
“那候质说说,到底是怎么可行法?又怎么是必须的?”
“陛下,南海舰队的目标,应该是南洋,而不是靠近大明陆地的台湾。”李春烨一直在看着朱由检的脸色,“荷兰、西班牙虽然被逐出台湾,但南洋还有他们的舰船,实际上,他们的主要势力还是在南洋,南海舰队必须随时做好与西夷决战的准备。”
“所以,郑芝龙根本无法将精力放在台湾的驻守上,包括稳定台湾的局势?”
“应该是这样。”
“那你再说说,陆军驻扎台湾,为什么是可行?”
“这是郑芝龙的问题。”李春烨小心地说:“他鉴于以前的身份,不欲陛下怀疑他拥兵自重,所以才向朝廷请求,又是向台湾派出文官,又是向台湾派驻陆军,他这是要将台湾,完整地奉送给朝廷。”
“哈哈,这个郑芝龙。”朱由检笑问李春烨:“候质,你说,将来郑芝龙羽翼丰满,会不会在南洋拥兵自重?”
“这个……”李春烨呆呆的看着朱由检,他不明白朱由检的心思,也许自己的无意识一句话,就能剥夺朱由检对郑芝龙的信任,可万一自己看错了呢?南海舰队现在在台湾可是顺风顺水,要是换了舰队司令,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陛下,老臣实在说不准。”
“哈哈,候质也学会了滑头。”朱由检像是李春烨肚里的蛔虫,“如果候质认为郑芝龙可能拥兵自重,就会让朕怀疑郑芝龙,如果候质说郑芝龙不会拥兵自重,万一将来郑芝龙拥兵自重了,那就是候质的过错,至少今天的候质,是判断错了。”
“陛下……”李春烨一时语塞。
“朕用人,向来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如果不能充分信任他,朕绝不会让他拥有这么多的兵权。”朱由检轻轻呷了口香茗,“如果不能充分相信在外的将军们,他们打仗的时候,就会受到掣肘,战场瞬息万变,将军们必须根据战场上出现的情况,采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朕要是只是一个——————胜利。”
是一个英明神武的皇帝,具有明君的豪气,但李春烨还有些不明白:“陛下,万一要是将领们拥兵自重……”
“朕不是要怀疑将领们拥兵自重,朕是不让他们有拥兵自重的机会——————这样最好,在朕来说,不用疑神疑鬼,时时刻刻堤防着这些为大明立功的将军,在这些将军来说,他们没有拥兵自重的机会,也就不会往错误的道路上行走,给自己,给国家带来灭之灾。”
“陛下……”李春烨还是有些不信,朱由检思路,值得自己钦佩,但这样的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比蜀道还难。
“候质不信吗?”朱由检轻笑,要是他信了,那就是盲从了,“如果郑芝龙打下南洋,他在南洋拥兵自重,要海军有海军,要地盘有地盘,要人口有人口,朕还真的拿他没办法。”
“陛下,所以大明一直禁海,不仅是为了防范海外的汉人威胁朝廷,其实海外汉人,与陆上汉人相比较,数量可以忽略不计,怎么可能威胁到朝廷的稳固?说到底,还是怕海军将领拥兵自重,就是成祖年间有了庞大的舰队,首领郑和却是个宦官。”
“也就说,如果将郑芝龙换成别人,还是可能拥兵自重?”
第352章真的不够杀
“是呀,陛下,人心隔肚皮,一旦有了机会,谁也保不准……”
“所以,必须建立机制,不让将军们有拥兵自重的机会。”
“陛下,这是最难做到的事,比如这南海舰队,要是将来拥兵自重——————臣只是打个比方……”李春烨担心朱由检误会,赶紧做出解释。
“候质,你我君臣之间,不消如此,我们只是在探讨防备将领们拥兵自重的机制。”朱由检摆摆手,他不需要李春烨解释,“这个南海舰队,朕不会让它一枝独秀,万一出现什么问题,朕不是还有北海舰队吗?”
“陛下是用制衡的方法?”
“差不多是这样。”朱由检头,“一旦南海舰队控制了南洋,那时朕就会将南海舰队一分为二,无论谁是舰队司令,他都没有绝对优势的实力,来挑战大明的整个海军,更不用说是挑战整个大明了,那时,还有谁敢拥兵自重吗?”
“陛下,臣明白了。”李春烨双手抱拳,向朱由检行了一礼,这是他发自内心的钦佩,朱由检治军,那时没得说,绝对是天才,要是他理政的能力得以提高,就有可能成为千古大帝了。
“其实,治军与理政,道理是一样的,只是具体的方法不同而已。”朱由检一时兴奋,不免要卖弄一下,“与其疑神疑鬼,患得患失,不如从源头堵死,断绝大臣们的奢望。”
“陛下……”李春烨马上就想到军事改革的事,施凤来打头,在朝廷反对改革方案,结果朱由检通过查贪墨的事,釜底抽薪,将施凤来斩了,军事改革的方案,也就顺利在朝堂获得通过。
“比如大臣们贪墨的事,这可是汉人的传统,延续了数千年,屡禁不绝,当年太祖用剥皮抽肠的方法,尚且不能治贪。”
“陛下,目前朝堂之上,已经没有贪墨了。”说到贪墨,这是李春烨在朝政方面唯一钦佩朱由检的地方。
“没有贪墨怕是不可能的,但肯定比前几年,比其它的朝代好多了。”朱由检自信满满,“候质说说,朕是怎么治贪的?”
“陛下让大臣们在《廉政文书》上签字、宣誓。”
“这只是从道德的层面,在整个士林树立‘廉洁为荣、贪墨为耻’的社会风范,在白花花的银子面前,谁还记得曾经在《廉政文书》上签过字、宣过誓?”朱由检摇头,“真正让官员们止贪的,还是‘连带责任制’。”
“就是让他们的上级监督他?”李春烨似乎明白了朱由检的意思。
“对,朕只长着一双眼睛,两支耳朵,官员们贪墨了,朕不一定看得见听得到,但他们的上级,应该能看得见或者听得到,所以,朕让他们的上级监督他们。”
“陛下,现在真的没有了万历、天启年间贪墨成风的现象了。”
“没有一种方法是永远奏效的,今后还会有其它的方法。”朱由检心说,现在知道改革的重要性了吧,只有改革,大明才有新生的希望,“当然,仅有这种方法是不够的,所以才有了《反弹律》,时刻悬在官员们的头上,另外,大明官员的俸禄,也是实在太低了,要适当增加一些。”
“陛下要给官员增加俸禄吗?”
“现在还不行,候质暂时不要对外宣扬,朝廷的财政收入还不足以大幅度提高官员的俸禄。”朱由检想了想,“这也是朕为什么要发展工商业、开增工商税的重要原因,如果朝廷的赋税收入足够高,就可以给官员么增加俸禄了。”
“官员们的俸禄提高了,又可以减少贪墨行为的发生,陛下,臣明白了。”原来朱由检看似不理政,其实,他一直在下一盘大琪,解决了大明几乎不能解决的难题,李春烨拜倒在朱由检的面前,“陛下为了大明,一直呕心沥血,可笑大臣们,包括老臣在内,一直认为陛下不喜欢繁琐的朝政,老臣知错了。”
“候质不须如此,起来吧,我们还是谈谈台湾问题吧。”朱由检也是感慨万分,自己为了大明,真所谓呕心沥血,没有朋友,孤独拼搏,连临幸宫女的时间都没有,奥,不是没有时间,是没有过心理关,“台湾必须驻扎陆军,候质看,调哪一支军队为好?”
“陛下,台湾的汉人与土著,操闽南语居多,而且,福建已经整编了第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三个军,军队比较富余。”李春烨重新落座,他看向朱由检的目光,就更厚重了些。
“那就从福建调派军队过去。”朱由检顿了一会,“也不用太多,台湾还有南海舰队的基地,一个师足矣。”
“是,陛下,臣回去之后,立即调派福建军队入台。”李春烨拱手受命,“还有一事,郑芝龙说,南海舰队灭了台湾的土著大肚王国。”
“候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陛下,依臣看,灭了也就灭了,台湾属于大明,绝对不能出现一个独立的王国。”
“候质说得是,属于我的东西,先要保护好。”朱由检十分赞同李春烨的观念,但他比李春烨看得更远,“如果任由大肚王国存在,迟早它会落入西夷之手,到时候大明又要从西夷的手里夺取。”
“陛下……”这是什么理由?李春烨不解,反正西夷的海军,又不是大明的对手。
“在台湾战斗,大明占据地理上的优势,补给线非常短,获胜应该没有问题,问题是战后。”朱由检目视李春烨,“候质,大明现在根本无法消灭西夷,更无力在西夷的家门口打败他们。”
相似小说推荐
-
新大明帝国 (木允锋) 起点VIP2016-06-24 架空历史 请不要被分类和最初的年代迷惑,大明崇祯三百一十八年是1945年。 带着外星高等...
-
阳光大秦 (光暗之心) 起点VIP2016-06-24 上古先秦他穿越来时,商鞅还未变法,大秦还是个屌丝帝国。为了过上好日子,为了吃上好东西,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