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全面败退!
您是朝廷大佬,您牛叉,您霸气!
(果然没同步,昨天第三更都没显示,正在协调中,无奈~)
259.第259章 人心如狗(一)
其实北宋的商业,相对于同期的其他国家而言,已经极为发达,只不过历史上的北宋末年,到了宋徽宗时期,由于朝廷百官贪墨成风,上行下效,这一弊端一直没有得到根治,才导致民不聊生,除了真正的那些州府大城市之外,其余的郡县一片萧条。
但作为丝绸之国,北宋的纺织业一直极为火热。
北宋时期,北方丝织品上贡的州郡58个,南方48个。除了黄河流域和川蜀这两个汉唐时期就有的纺织中心外,长江下游,特别是太湖流域作为新的纺织中心迅速崛起,并在产品数量上超过北方地区,南方丝织品种多于北方达到18个,北方品种15个。
宋代纺织生产的组织形式既有对前代的传承,更有创新发展。主要表现为传统的官营、民营经营方式仍然存在,但在具体运作和专业化程度上有所创新。为保障皇家和政府对纺织品的需要,宋代尤其在宋徽宗时期,在东京开封(汴京)、西京洛阳及成都等各州府都建立了官营纺织场院,集中人力、物力,生产高端上档次的产品。
管理纺织业的有很多机构,纺织局算是其中最大的部门之一。
有童贯的手令,再加上有童路的带领,除了皇宫等几个少数的地方之外,武大一行人可以说是畅通无阻。
童路本来是不想来的,毕竟他上次被武大给阴了,直接给放倒了,尤其是最近马桶已经送到童府,童路得知当日武大把他揍晕的时候用的那玩意,是人们用的马桶之后,更是对武大恨之入骨。
但是,在童贯对他一阵破口大骂之后,童路万般无奈之下,只能领命带武大来纺织局。
武大心知童贯是想调解缓和二人之间的冲突,自然也不会绷着,给童路童大少爷道了歉,又保证完事之后一定请童路去醉仙居乐呵乐呵,童路这才不情不愿的不再抻着拿捏架子了。
童路身为童贯的二儿子,是整个大宋背景最大的纨绔子弟之一,在汴京当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纺织局当然不敢藏着掖着,直接带武大等人来了“文绣院”。
文绣院是官营的染院,乃是宋徽宗崇宁三年(公元1104)成立,专营刺绣,刺工300人。
文绣院除了刺绣之外,还有两个与纺织紧密相关的官营染院,工匠613人,分工很细。
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整个开封府,官营的纺织印染等工匠大约一共才有2200多人,文绣院大约独自占了1000人,自可见去规模之大。
由于背景足够强大,所以文绣院的纺织工具和技术在当时都是独占鳌头的,唐代的脚踏纺车,在这里得到了广泛应用。
有童路以及纺织局的官员带路,文绣院的执事不敢马虎,在得知了武大的来意之后,直接带武大来观看了最为精致的“精绢”,以及号称天下第一的“东绢”。
精绢这种布料,正反面光滑一致,做工极为精细,但规格太小,尺寸也不适合武大用在塑料大棚上,但武大依旧订了大批,准备送回阳谷,给金莲等人做衣服用;
倒是由单州成武县引进而来,将“薄缣”进一步演化成功的东绢布料,望之若雾,经久耐用,且质优、量大,完全符合武大的要求,成为武大的首选。
这种布料,属于特供产品,大多数都被宋徽宗的后宫,以及朝廷显贵重金买走了,一般的百姓是买不到的。
当然,有童贯童大将军的面子在,纺织局和文绣院连句屁话都没敢说,直接承若武大要多少就给多少。
而且,还是先取货,后给钱,用不了的还可以退货。
武大欣然受之,只能感叹,朝廷有人好办事!
有便宜不赚,那都是王八蛋,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这种事自然无需多说。
当然,既然赚到了便宜,自然也就该“出血”有所表示了。
武大大手一挥,醉仙居,走起!
……
醉仙居如今在汴京的名声已经越来越大了,当然,没有人知晓,这家酒楼的幕后老板是武大。
按照常理来说,醉仙居的雅间是需要提前预定的,掌柜的极其强硬,据说头几日就连蔡府子弟都在这里栽了面子。
按照常理来说,童路的面子并不比蔡府子弟更大,但醉仙居掌柜的是阳谷县武府的老人,为人机灵,他一看武大来了,虽然没有点破武大的身份,却直接命人开了包间,嘴里头却笑眯眯的说道:“童少爷驾临醉仙居,蓬荜生辉,今日小人做东,请童少爷随意就好。”
童路并不知晓这掌柜的是给武大开的后门,还以为是醉仙居故意给他面子,这等于变向的再次落了蔡府的面子,童路心情大爽,连夸掌柜的知趣懂事云云。
武大笑而不语。
今日的饮宴上,童家童路自然是最大的主角,最近名震汴京的武大自然是当之无愧的男二号,纺织局和文绣院的官员执事便心甘情愿的沦落为配角。
虽然由于武大的到来,醉仙居的厨子得到了掌柜的指示,使出了压箱底的功夫,做了一桌当之无愧的“盛宴”,可惜除了武大之外,桌上根本就没人在饭菜上费工夫,一门心思的巴结童路,试图就此与童家扯上一点关系。
醉仙居的酒不是大宋原有的那种清淡如水的冒牌货,全是武氏酿酒坊的美酒,度数不低,一番觥筹交错之后,即使童路酒量惊人,但架不住这些阿谀奉承的官员轮番轰炸,大约只过了一个多时辰,便很快不支,醉眼朦胧。
武大看了看窗外的天色,也该回陈留了,便起身搀扶着童路,拜别诸多官员,出了醉仙居,把童路送上马车,然后长吸了一口气,定了定神,对站在门口拱手相送的醉仙居掌柜略微一颔首,翻身上马,出城而去。
……
武大并不知道,在他离开不久后,明明已经醉的一塌糊涂,躺在马车内美姬怀里不醒人事的童路,突然睁开眼,淡淡说道:
“通知他们,武植已经出城,随时准备动手。”
美姬甜甜的笑了,
“少爷放心,一切都准备好了。”
童路微微一笑,窝在温柔乡里,继续装醉。
(这一章的前半段写的很累,查了很久的资料,毕竟是历史文,我不想凭空就伪造出可以覆盖大棚的布匹,那样太无中生有。当然,我这样做也可能吃力不讨好,如若书友们不喜,可以一掠而过,直接阅读剧情即可。)
260.第260章 人心如狗(二)
残阳如血。
大宋这个年月,还没有各种乱七八糟的产业,自然也就没有环境污染,空气很是清新。
夕阳西下,屋顶上,树梢上,行人的身上,都被染上了一层淡淡,如同蝉翼般的橘红色光彩。
武大端坐在马背上,张开双臂,享受着这难得的美景。
可惜的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无论夕阳有多美,终归只是昙花一现,始终不如艳阳高照更加光芒四射。
张良与吴刚紧紧跟随在武大左右。
“家主,此行是否过于……”
武大沉默了一会儿,轻声问道:“过于冒失?”
张良默然。
一直微微有些木纳,沉默寡言的吴刚直言道:
“如今武家离不开家主,此行危险性太高,家主的确无需以身犯险。”
武大哑然失笑,“可如若我不亲自涉险,又如何才能引蛇出洞?”
说这句话的时候,武大虽然在笑,可他的眉间却冷漠欺霜,浑身寒意,沁人心骨。
武大的嘴唇很薄,有人说,这样的人本性凉薄。
但,事实上,武大从来都不是凉薄之人。
最近无论是阳谷县武府还是陈留县武府,一直都很安稳,但这并不意味就一切无虞,实则背地里已经是暗流涌动。
如今这看上去风平浪静的局面,其实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待隐藏在暗处的敌人蓄力完成之后,势必会给武府更加惨烈的全面进攻。
武大这个人很自私,他从不悲天悯人,但他看不得武府上下任何人有损伤,包括阳谷那些淳朴的百姓,他也不希望看到他们受到任何一丝一毫的伤害。
但对于敌人,他从来不吝啬冷酷无情。
三道口一役,武大亲手杀了多少人?武府杀了多少人?
尚未入京,蔡府十八颗人头滚滚落地,武大真的是在为自己出气吗?其实他本来就要拿蔡府血祭那些战死的兄弟,只不过为了杀鸡儆猴,为了平安入京,他提前发动了而已。
而如今,蔡府点破了李师师的身份,蓄势待发,七星盟少盟主司空尚风一直没有落网,他就像隐藏在暗处的一条毒蛇,随时都可以给武府致命一击。
这一切,可以说都不是武大想要的,可这一切又都是他的出现而引起的,所以既然已经察觉到有危险,武大宁愿自己主动站出来引蛇出洞,也绝对不想在敌人无法突破重重保护刺杀自己的时候,去屠杀武府的其他人。
相似小说推荐
-
抗战之兵王重生 (三北人) 创世VIP2016-08-07 抗战烽火一个特种兵在一次边境行动中穿越回三十年代的淞沪战场上,成了一名国军排副,血肉横...
-
铁血东南亚 (月下嗷狼) 他,曾大帅,百战之士,志向泡空姐,命运却莫名其妙把他卷入边疆小国内战......痛苦。或许应了那句话:上帝为你关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