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之第三帝国 (夕阳西下的时候)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夕阳西下的时候
- 入库:04.13
“这样吧,现在高加索没多少事了,以我的名义发布命令:”李德背着手在房间里踱起步子来,“第一、隆美尔的部队全部撤出北高加索,全部集中到东线,尽早攻入哈萨克斯坦。中东军团改为中亚军团,也就是第5坦克军团。这是第三次改变番号了。”
“干脆一步到位改成北亚军团算了,改过来改过去多麻烦。”丽达端着酒杯插话,说完一饮而尽,以避开元首的眼光。
略微停顿后元首说:“第二、克莱斯特的第1坦克军团北调,在顿河流域休整,准备参加下一阶段的行动。古德里安的第2坦克军团与魏克斯的第2集团军除留下守卫油田的部队外,原则上缓缓北移。高加索的清剿工作全部交给东方部队。”
“是!”陆军哼哈二将领命。元首又转向鲍曼:“马丁,你向东方部部长罗森堡安排一下,尽快派出工作队跟随隆美尔进入中亚,协助当地开展土改和宣传。”
“知道了。”鲍曼随口答道,随后骂骂咧咧,“薇拉,我的袜子呢?这么半天了还没找到?”
哼哈二将小声嘀咕着。李德迷惑不解地望过去,哈尔德虚心请教:“我的元首,有一事本人不解。从军事的角度看,斯大林应该在冬季发动反攻。因为俄罗斯的冬天将大大限制德军坦克部队的行动,再过三个月,苏联会积聚更多的兵力,还有,到了冬天,伏尔加河和顿河会封冻,有利于他们从东面反攻……”
李德耐心地听完,友好地朝他的总参谋长笑了笑,因为这个老古董向他当面求教,让他有点感动。但他实在不愿意回答这些小学生的题目,让冉妮亚代答。
李德不禁为斯大林可怜起来:沦陷区的情况想必斯大林比谁都清楚,德国元首捅到了苏联政治上的软肋,前线苏军人心思变,大批士兵倒戈,趁着还有些油料、趁着苏联指挥系统还能运转,趁着部队还有余勇、趁着士兵们还没有完全知晓占领区的情况,就得发动一次孤注一掷的大反攻。如果拖到冬天,部队能不能指挥得动还是个问题呢。
元首对这些职业军人们耐心讲解分析。目前,德军陆军在东线有350万人,加上270万盟军,我方陆军共有620万,双方兵力基本持平。
由于帝国改变了政策,给农民分配土地,给工人们增加福利,同时强化了奖惩制度,成立了各自的政府,以俄治俄,德军的后方空前巩固,生产蒸蒸日上,在很多人眼里,德国成了他们的救星。
俄罗斯、乌克兰、波罗的海等国的部队已达到270万人,战斗力虽然比不上德军,也比不上芬兰军队,但比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强得多,尤其比意大利军队不知道强出多少倍。
相比之下,庞大的苏联帝国已是内外交困,人心思变,兵无斗志,大多数苏军官兵的家乡已在德军后方,并成立了自己的政府。随着一些领土划入德国的几个普鲁士,那里的人民也自动加入德国国籍,出现了有趣的现象:一部分苏军士兵与入侵的德军作战,但他们的父母却成了德军人,你能指望这些士兵拼死作战吗?
占领高加索后,苏联失去了93%的石油基地,工业将会无以为继。罗斯福牛皮再吹上天,也不可能给苏联运来石油,何况美国在中东的石油公司统统成为德国的战利品。
李德猛然站起来,充满激情地对军官们喊叫:“先生们,这将是苏联最后的一次大反攻,德国在东线的全面胜利指日可待了。”
“希特勒万岁!”将军们振臂一呼。哈尔德的尖叫声格外刺耳,对元首来说,哈尔德这样恭敬还是大姑娘坐轿——头一回。
第08节 元首装怂
冉妮亚和丽达拿着一张照片指指点点,不时还耳语几句。
“又是个美男子。”元首不知道从什么时候站到她们身旁,酸溜溜地说。他知道照片里的人是指挥反攻的苏军指挥官罗科索夫斯基。
罗科索夫斯基堪称苏联名将中的风流帅哥,此君身材魁梧,英俊潇洒,魅力四射。在沙场上力拼德军,所向披靡;在情场上征服美女,尽显风流,真可谓“战时挥戈灭强虏,闲时把酒戏美人”。
罗科索夫斯基他爸是波兰人,他妈是俄国人,和多数苏联名将一样,罗科索夫斯基小时候也是个苦命娃,幼年父母双亡,无钱上学,只好去打工赚钱,或给人家工厂做丝袜,或帮人家砸石头,小小年龄就饱尝世间苦楚。按照***的说法,属于苦大仇深的一类。18岁时,罗科索夫斯基参加了俄国军队,十月革命后又加入了俄共和红军骑兵部队。在国内战争期间,这位小帅哥挥刀纵马,英姿勃发,智勇兼备,屡立战功。34岁时他就当上了骑兵师长,40岁又升为军长。别看小罗乃骑兵出身,但思想很前卫,坦克刚出世没多久,他一眼就感觉到装甲战在未来战争中将大显神威,于是全力研究坦克战,成为苏军中最早的也是最年轻的机械化作战高手之一。
不过小罗在三十年代遭了一次大劫,时值斯大林发动了恐怖清洗,大批军官被活活整死,小罗也稀里糊涂地被抓进监狱,被打得死去活来,牙落肋折,满身血污,还被好几次带到刑场,但一直没被枪毙。后来斯大林难得地发了一次“慈悲”,准备放出一批军官,小罗极其幸运地重获自由。
李德忽发夺想,对她俩说:“哎,你们不要光顾着看人家的脸蛋,说什么男人鼻子大下面那个玩意儿也大,我想能不能派出一支特工小分队深入敌后说服他投降?”
“想得美。”“我不去。”两个美女异口同声地否定。元首呆滞了片刻,上前一把夺过照片扔到地上,把两人揽在怀里。
顿河以北、伏尔加河下游以东,一个月来忙碌异常,苏军的反攻迹象越来越明显。9月6日,星期天,200万苏军整装待发。
无数的炮队开到了指定的地区。几十万发各种口径的炮弹,在三天之中扫荡了两道德国人的战壕所占据的广阔地带。头一天,刚一开始猛烈的扫射,德国人就放弃了第一道战壕,只留下了一部分监视哨。第二天,他们又放弃了第二道战壕,转移到第三道战壕里去了。到了第三天,苏军坦克和潮水般的战士们涌出顿河南岸的桥头堡,向斯大林格勒冲去。
在此同时,另一支苏军在斯大林格勒以南渡过伏尔加河。连日的大雨让双方的飞机爬窝,在整个渡河的过程中,政委一手拿枪,一手拿着一张纸大声念着:“同志们,这是俄罗斯母亲写给前线儿子的信:亲爱的卡佳,你的父亲死了,哥哥阵亡了,现在,你接过了他们的枪。狠狠打击凶残的希特勒匪徒,他们是吃人野兽,斯大林同志在等着你们的好消息……”
一发炮弹在船头爆炸,木板、绳索和人的胳膊伴随着血水炸开了。
“船要沉了——”船上幸存的人一头扎向河水。“不许离开,不许逃跑!”政委的另一只手抬起来向河里扑腾着的“亲爱的卡佳们”开枪。
远处炮弹的爆炸声和步枪射击的声音在宽阔的河面回响着,使四周显得空旷而悠远。
岸边德军大炮、迫击炮和机枪不断开火。炮弹落下,巨大的水柱便腾空升起,把船上的人淋了个透湿。随着炮弹的下落,震昏的鱼儿不久便浮出了水面,银白色的肚皮在太阳的照耀下闪闪发亮。一艘隶属于伏尔加河区舰队的炮艇,被德军炸弹击中,20名船员无一生还。为了让自己尽力不去想遥远的河岸,一些人就盯着船周围的水看,就像登山队员抗拒向下看的恐惧一样。而另外一些人,则不停地盯着河西岸燃烧的建筑物腾起的大火,戴着钢盔的脑袋因为害怕而本能地蜷缩在胸前。等待他们的,将是地狱般的生活。
随着夜幕的降临,河岸边那些燃烧的建筑物,在熊熊烈火的衬托下清晰可见,投下怪异的阴影。飞溅的火星挂满夜空,“烧焦的机器和船只的残骸遍布岸边,眼前的河岸俨如一个大垃圾场”。当他们越是靠近岸边的时候,建筑物的烧焦味和建筑物残骸中飘出的腐烂尸体的恶臭味道就越是强烈。
第一批上岸的近卫军没有上刺刀,他们从船两侧跳入河边的浅水中,奋力冲上陡峭的沙岸。其中一个登陆码头,只距离德军阵地仅有100码左右。不用任何人告诉他们,这些近卫军战士们都非常的清楚,在岸边逗留的时间越长,死亡就离他们越近。
不多的几个德军逃跑了,留在阵地上的留声机还在转动着,里面播放着软绵绵的声音,让苏军战士浑身的血液涌向两腿间的那个地方:“我是拉脱维亚女兵卡佳莎,我们那里女的多男的少,很多妙龄少女等着婚配。你们过来吧,不要再替布尔什维克卖力了。过来享受甜蜜蜜的爱情生活,何必在这荒郊野外受苦。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苏军略一迟疑,弹雨泼洒过来。
所幸的是,守在河岸边的德军并不多,因为对于城市以南的德国军队、罗马尼亚军队来说,伏尔加河是最好的屏障,不值得、也没有多少兵力成天无所事事地望着河滩发呆。这样一来,苏军很快在西岸建立了登陆场。
相似小说推荐
-
抗战之钢铁风暴 (搞个锤子) 起点VIP2016-07-31 抗战烽火穿越到抗战之前成为东北军驻北大营的一个营长。时间是9月12日,距离918事变只有六...
-
十国千娇 (西风紧) 纵横VIP2016-7-25五代十国后期,赵匡胤还只是中级校尉,这时一名禁军小队长就已经知道他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