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旁边一个九头鸟士兵从一侧的银箱里拿出来一把银币,不是寻常的银锭,而是一枚枚的银币,有些像是铜钱,但中间没孔。比铜钱稍大一些。
那士兵把手中的银币往桌上的银称上一放,称摆动了一下,最后显示是十两整。
“这是”李友小声的问。
“这是银币,每枚重半两,含银九成七。这是为了更方便使用,你看这银子,正反两面都有图案,侧边上还有齿纹,这能更好防伪,也能防止有人削磨,不会缺重,使用时就不必每次都称重剪开了。”
李友接过,二十枚银币,明光耀眼,银币正面是一只展翅的九头凤凰,背面则是长城的图案,正反两面还都有一圈字,正面写着每二枚当银一两,反而则是九头鸟铸造发行,周边是齿纹。
精致,李友握着这银币感觉就精致两字,图案那么清晰美丽。原本心里还有些怀疑这银的成份,现在一见这银币模样,也觉得不会是假的了。要造这样的假币,未免成本高了些,而且如果是假的,他们回头马上就知道了,镇南侯完全没必要这样做,不想给钱,直接不给就是了。
握着二十枚银币,李友很高兴,也很感激镇南侯,不但欠的两月饷拿到了,连以前被克扣的饷也拿到了,甚至还发了二两遣散费。
“下一个”
李友让到一边,紧握着银币,回头看了几眼九头鸟的旗帜,可惜,九头鸟并不要他们这些兵,听说九头鸟的待遇更好,加入就有五两安家银,此外每月饷银也高。
当天,刘钧就把五千多名旧郧阳兵的欠饷和遣散费都发下去了,用了大约四万两银子。不过刘钧并不心疼,毕竟他从军官那里抄没的财物变卖了三十多万两银子。而且这些银子发下去,那些被裁撤的士兵并没有人闹事,他们拿到了银子,高兴的回去了。
李友拿着银子跟几个同卫的士兵相约去购买点东西,买点粮食,再给老婆扯点布,给孩子买点松子什么,刚走到城门口,却见那里树着一杆大旗,招兵。
“李哥,这怎么树招兵旗了”
李友也有些疑惑,刚被刘大帅裁撤了,这边却又树招兵旗,这弄的是哪一出啊。
他们还在疑惑着,那边旗下就有一人走了过来。
“哎,几位兄弟,你们都是刚被裁撤的郧阳兵吧”
李友几个点了点头。
“弟兄几个这是打算回家了”
“被裁撤了,不回家还能干啥啊。”李友旁边的一个同伴道,“不过还好遇上刘大帅这样的大好人,裁撤了还给了我们发了欠饷,还给了遣散费。”
“这裁撤回家了以后干啥啊弟兄几个,不如来我们这边继续当兵吃粮怎么样”
“这是谁招兵啊”李友疑惑的问。
“抚台大人招兵,招的是抚标营的弟兄。弟兄几个,只要加入咱们抚标营,那以后可就跟着朱抚台吃香的喝辣的了。”
一听说是抚台大人招兵,李友几个都很是心动。他们都是自郧阳卫里抽调到的郧阳参将营里的,现在被裁撤了,自然只能再回郧阳卫。可郧阳卫里什么情况他们清楚,哪怕就是给卫所的军官们当家丁,一年也拿不到几两银子。更多的,连妻儿都养不饱。
“抚标营月饷多少”李友问。
“月饷一两,另加月粮六斗,这条件待遇,绝对丰厚,你找不到第二家去。”
“刘大帅那边据说一月能拿二两呢。”李友的同伴小声道。
这话一出,那人立即不高兴了,“那边高你去那边啊,可九头鸟要你么再说了,九头鸟也不是人人二两的,新入营一样只有一两。”
“我愿意跟抚台大人干”李友定下决心,一月一两银子加上六斗月粮,只要真能拿到,这条件已经非常不错了。
“好,兄弟叫什么名字,原来在哪营干的什么位置,擅长什么武艺”招兵的人高兴的问道,“过来这边登记。”
没一会,李友几个人都登记,并通过了考核,成了郧阳巡抚的标营士兵,李友甚至还被暂时委任为十二人的队总。
李友成为队总之后,接到第一个任务,让他去招募本队的其余队员。
“哎,抚台大人怎么一点安家银都不给啊”李友的同伴王贵也被委了个队总之职,其它几个兄弟也都被委了伍长、队总之类的职务,他们都被要求在从前的队友里招募自己的队员。
不过让他们有些小失望的是,加入抚标营后,居然没有半点的安家银子。
“能继续当兵吃粮就不错了,你还要求这么多。何况只要咱们招齐了一队人,这队总自然就坐稳了,队总的月饷可是比普通士卒高出不少的。废话少说,咱们招人去吧。”
九头鸟很快就发现了异常,他们裁撤遣散的郧阳兵,拿了银子出了校场,转身就被巡抚朱大典招过去了。
刘钧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只是摇了摇头,“随他去了,只要巡抚看中了就行。”
最后被刘钧裁撤的五千余郧阳兵,一个不少的又都被朱大典给招募进了自己的抚标营。除了招募了这五千旧郧阳兵,朱大典还在继续树旗招兵,从附近源源不断的招募健壮青年入伍,很快,朱大典就招满了四个营。
朱大典最后招募了四营一万两千人马,还超出了皇帝让他练的一万兵额。
郧阳城中,原郧阳兵摇身一变成了抚标营,加上刘钧带来的六营兵马,一时间郧阳城内外汇集了十营兵马,超过三万大军。
招满了四营抚标营,朱大典终于觉得胆气壮了几分,他派兵进驻宣和、迎薰、平理、拱辰四大城门,然后传话刘钧,让刘钧把他的镇标营移驻到城外去。未完待续。
...
[正文 第211章 为董小婉柳如是赎身]
郧阳城很大,城池十里合围,三里穿心,连东西两关,长达五里。∑,城垛三千六百,东西南北依将分建宣和门等四大门三小门,城内街道纵横交错,房屋鳞次栉比。
整个郧阳城呈现的是一个椭圆形,城中有大街小巷七十二条,并不是常见的十字街道,而多是丁字街,就是断头街。而郧阳最有名的街道还是河街,沿着郧阳五里码头而建,船、港、商一体的河街,店铺林立,沿码头密布,形成前街后港的格局,大量的商人会馆在汉江北岸建立,既有陕西、福建等大量商人会馆,也有许多船工纤夫们自建的船帮会馆。
城中的那些街道的丁字路口大多建有土地庙,少数没庙的也都立有一块刻有泰山石敢当字样的大石碑。
五里长街,布匹、百货、杂货店比邻相接,石板铺成的街道上,米酒、粽子、糊辣汤、酸浆面、火烧馍、三合汤等浓香扑鼻!
刘钧带着李春江和陈贞慧等一群公子们在街道上漫步,随行的还有董小婉等不少丽人。在八月初刚过去的秋试里,复社取得了令人震奋的胜利,凭借着复社越来越强的影响力,这次复社在秋试中也是大放异彩,仅南直隶一省的秋试,就有六十余人高中举人。
原来复社四公子中只有方以智是举人,其余三人都只是秀才,且多考过数次不中。而这次秋试,侯方域、冒襄、陈贞慧等都一举进举。
此次秋试还有一个大好消息,那就是刘钧的三弟刘键也一路高歌猛进,县试府试院试皆连过关,然后科试乡试再次奏捷,一举连中秀才、举人。
除了他们外,李长庚的两个儿子还有刘家、梅家等一些麻城大族子弟这次也还有七人中举,可以说创造了麻城科举史上的一次记录。刘钧为自己的兄弟高兴之余,也差不多能明白一个情况,那就是如今的科举。其实跟主考官有莫大关系。
这次在江南主持乡试的诸省考官,据说都是东林党或者是江南官员为主,尤其是跟复社关系不错,因此他们的考题对江南考生很用利。而在最后录取之时,也是如此。虽然这还算不得做弊,但确实已经是大大倾向于许多复社的考生。
一众新进举人们个个神采飞扬,意气风发,这次结伴前来郧阳会见刘钧。
李春江望着滔滔汉江水。感叹的道,“郧阳,鄂之屏障,豫之门户,陕之咽喉,蜀之外局。汉江也是自古就是黄金水道,而郧阳可当之无愧黄金码头。川鄂豫陕各类特产均在此云集,继业坐镇此处,确可稳定半边天。”
刘钧点了点头,郧阳之繁华富裕是让人惊叹的。汉江在此时大明,就相当于一条帝国的大动脉,汉江黄金水道,一年的流量比黄河还大,沟通南北东西,三千里水道确实发挥了无比的作用。
“据说,三千里汉江上,光是跑船拉纤的船工纤夫就足有五十万之众。”刘键今年还不到十六,只是一个少年,一脸稚嫩。可却已经高中了举人,因此也如大人一般的站在大哥身边。他还对一路上乘船上来时见到的那些船只,船工、纤夫们印象深刻。
“前面是郧阳本地最有名的一家三合汤店,他们家最有名的是百年老汤。精选牛骨,一锅汤熬了百余年,自郧阳设府这家店就开了,一直到如今,代代相传。有句话说的好叫,天下香客朝武当 必吃万历三合汤。”
相似小说推荐
-
十国千娇 (西风紧) 纵横VIP2016-7-25五代十国后期,赵匡胤还只是中级校尉,这时一名禁军小队长就已经知道他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的...
-
抗战之火线精英 (九耳猫) 创世VIP2016-08-01小宅男在家通宵玩CF,莫名其妙的来到了抗日战场。开启火线系统,购买枪械,兑换人物,纵横战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