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叫作范公的人乃辽国汉官范忠义,萧思温任南院大王时,以其谋略过人,颇为敬重;后来萧思温弃幽州,突围而奔,范忠义也跟着萧思温到了上京。但此时范忠义到中原内地,已经好些日子了。
范忠义在马背上淡定道:“不用管!此事泄露,那帮人还有什么用?只好赶紧逃走去大辽,那时还要兑现财宝和官位。现在若被许国人抓住,帮咱们清除掉,还省了大笔花费。”
随从在马上一脸惊愕,主要看范忠义说起来十分轻巧。除了叹无毒不丈夫,别无感概。
……
李处耘的大军已接近关中,内地行军要顺利多了,至少粮草不缺。每次扎营,军营营帐连绵数里,阵仗十分壮观。
一切看起来都平静无事。
李处耘正在帐篷里亲手拼凑一些碎纸,拿浆糊在沾。
他的“心腹”幕僚仲离饶有兴致地看李处耘潜心做着这件琐事,所有所思:“李公此时尚有此心境,果真乃成大事之人。”
李处耘抬起头皱眉道:“辽人派说客送信,信中言官家身染不治之症、命不久矣,想说服我勾结敌国,图谋造反!当时我既是恼怒,又担心信被别人看见了徒生猜忌,当场便撕掉书信掩盖,同时杀掉信使以表态度。可是……”
仲离没吭声。
李处耘道:“事后我才算了一下,辽人就算在东京有十分厉害的奸细,从打探到消息,再送回辽国,到派人长途跋涉送信到西北,这得多远的距离?他们怎能这么短时间内做到?”
仲离沉吟道:“李公言之有理,辽人如何得知,莫不是歪打正着?”
李处耘摇摇头:“若无确事,辽人派使者劝我,岂非徒劳!本公已贵为大许国公,家眷根基都在大许,辽人能给本公什么?此事唯一的解释,官家之症,与辽国脱不了干系!”
仲离顿时与李处耘面面相觑:“李公觉得这是个阴谋?”
李处耘镇重其事地点点头:“所谓重症,可能是辽国人设计谋害官家。”
仲离又看着李处耘手里费了很多时间,快拼凑完成的信纸,沉声道:“李公是想把这封信先送回东京,提醒朝臣?”
李处耘眉头紧皱:“正是。若无此信,本公空口提醒,那不是平白引人猜忌……不然,本公远在西北,如何能猜测官家是受人所害?”
仲离不动声色道:“便是李公送了此信,依旧会被人猜忌。”
李处耘听罢久久无语,陷入沉思。过了许久,他便默默地继续拼凑未完成的信纸。
仲离语重心长道:“主公可得远虑!当此之时,咱们先要表现出忠心为国的样子,切忌被人往头上扣屎盆子!此时咱们羽翼未成可不敢轻举妄动,好生熬过去,来日方长矣。”
李处耘不置可否,他的思虑,并不比这个幕僚短浅。李处耘的思虑,不仅来源于书籍,更是无数惊涛骇浪中淌出来的阅历。
……东北面,萧思温已经亲自从上京来到了辽西地区。
他骑马站在山坡上,迎着海风,能眺望到渤海海面,海边的平地上,一座形状怪异的土堡躺在那里……样子着实很奇怪,但据杨衮的描述,这玩意很难攻打。
萧思温相信杨衮的战阵见识。
那堡垒似乎还没完工,就像一座只有土坯的临时营寨;最奇葩的还是选址,西边是龙山,东边也是山,堡垒不建在山上,却建在两座山中间的平坦地方。
杨衮的解释是,两侧的山离海面较远;许军为了靠海,完全放弃了地形优势。此前许军在日本国建石见堡时,建造在山坡上,有过打通海路的尝试失败……
“此堡非大城,控扼地盘小,却是咽喉之梗。大辽军若从东北进关,许军在此,近则威胁我粮道、退路;远则袭扰渤海旧地。”杨衮遥指山下,侃侃而谈,“从日本国的战事看来,末将以为放弃此路,从上京出兵,自北口、武州等地尝试南下,更为容易。”
萧思温低声道:“只要郭铁匠一死,许国必内乱,便是攻守易势之时。”
杨衮露出欣慰之色:“末将闻报郭铁匠中毒已深,只要毒入五腑,谁也救不了。”
他欣慰的却是能够知情,因为此事极其机密。
萧思温不动声色道:“得沉住气,不能轻举南下。东北辽军,先攻尝试拿下此堡,等待战机!”
他说罢调转马头,又回首看了一眼西南方向……萧思温也觉得阴谋极为下作,而且当时范忠义策划方略时,他还觉得不怎么靠谱、难以凑效,不料竟然一办就成,连萧思温自己也有点意外。
干这等事,萧思温也是迫于无奈。堂堂大辽,被逼到如此田地,只能无所不用其极!任何手段,为了国家兴亡都不算过分。
他琢磨过“南人”历朝事略,认定许国若无郭铁匠,对辽国的威胁并不是那么大。只要郭铁匠一死,一切都有转机,可是郭铁匠才三十来岁,要等他老死,至少萧思温觉得自己耗不过;这样最好,许国主“暴毙”,不仅消除了巨大威胁,萧思温还估计许国得内乱!
上京的萨满祭司在秘密古墓里,成天都在用古代神秘法术诅咒郭铁匠归天,但诅咒了几年似乎并不凑效,最后还是毒药有作用,痛快送其升天!
一众人骑马奔一个时辰,便见营州地盘上马兵纵横,营帐如云,辽军大军云集。不多时,大将耶律斜轸策马来见。
两拨人面对面在马上以手按胸,默默执礼罢,方才靠近。萧思温道:“许军堡垒尚未完成,大帅尽快调兵袭扰,别让他们再加固工事了。”
耶律斜轸道:“彼堡约只两三千步军,何不干脆夷为平地!?”
萧思温看了一眼杨衮,道:“上次日本军三万进攻石见堡五百人,数月不下。大帅不可轻敌,出兵时,让杨衮随行。”
杨衮骑在马上,正色向耶律斜轸欠身致意。
耶律斜轸也是辽国猛将,但性情不如以前名噪一时的耶律休哥猛烈,当下只道:“甚好!”
萧思温策马向营州城而去,一路上,营州丰腴肥沃的平原葱葱郁郁,庄稼长势很好。虽然大辽的主力一向不在渤海国旧地,但对这片广袤土地视作心头之肉!
第八百四十九章 不争则亡
西北丰安,那块隋代的残破石碑依旧立在旧城旁边。但不远处,一片土夯版筑的土墙出现草场上,上面支撑建筑的木质架构还没拆除,许多夯锤、箩筐、独轮车都没来得及运走,看得出来建造这地方的人走得仓促。
一众骑马而行的人服饰不一,有的梳着小辫、有的披头散发,还有光头和戴帽子的。他们缓缓靠近被遗弃的工地,在那指指点点观望。
“许军大将已经急急忙忙回去争权了!”一个鬓发斑白的大汉喊道。
李彝殷!大声说话的人正是原来的党项诸部盟主李彝殷,他没有北上辽国,再次出现在了这里。
“党项人、吐蕃人、嗢末人(凉州土人)、回鹘人,只能联合在一起。”李彝殷瞪圆眼睛大声道。各族人引颈观望,连党项人也反应冷淡……主要李彝殷一连大败了两次,已经让各部落产生了不信任。
他遥指那片土墙堡垒,正色道:“十万许军(号称)已在此修城筑堡,媪围(景泰市附近)也曾出现大量许军活动。实据就摆在面前,许军本欲夺取河西、整个西北,屠戮杀光诸部!诸部若坐视不顾,等许国人回过神来,必被各个击破,今天是党项人,明天就是嗢末人、吐蕃人,以及甘州回鹘……”
他又从人群里找到吐蕃脱思麻诸部来的使者,对他们说:“河西党项诸部已无路可走,大量部落南迁进入你们的地盘,若尔等不施以援手,党项人必得找水草之地求存,便会与尔等争夺地盘。将来会变成西北诸部内斗。
凉州的嗢末人和六谷部,此时若无动于衷,你们也看到了,许军下一个目标就是武力攻占凉州!”
李彝殷随即用党项话对附近的人道:“许国人杀我子女牛羊,夺我牧场,天下之大,我族在何处生息繁衍?!”他说到这里,神情和语气充满了悲壮,“当今天下,不争则亡!没有苟且之地,吾等是要如丧家之犬寄人篱下,还是进军更广阔的大地,得到更强大的实力?
攻占贺兰山,收复平夏,大白高东山再起!”
周围一大群人沉默不语,但无疑被李彝殷的道理说动了。风正在掠过沉默的马群,在广袤的草地上驰骋,一望无际的西北大地就在这里,风中仿佛带来了无数岁月里轰轰烈烈的往事……
这时一个吐蕃喇嘛不动声色道:“李公目光深远,胸有韬略,只是……武功稍差了点。”
李彝殷斩钉截铁地说道:“诸部,再支持本王最后一次!”
又是冷场许久,终于陆续有人策马上前,承诺回去帮李彝殷说服部族。
……
许军步骑数万,已进抵西京洛阳。中军一个“李”字大旗迎风飘荡,洛河北岸,一条条大路上的人马如同长龙。
但是洛阳城紧闭,不准李处耘大军进城,甚至请许军驻扎洛河北岸、勿要渡河,只派官员联络给予粮草军需之事。其官员防范猜忌之心十分明显。
相似小说推荐
-
超级中华帝国 (秋风起叶落) 起点VIP 抗战烽火 现代热血青年乔安邦携带多功能外星飞行器穿越到了1937年抗战前夕 他的出现,唤醒了炎黄...
-
明末苍茫 (人在夜半) 起点VIP2016-08-02 两宋元明赵烈无奈穿越在明末登莱一个官二代身上,此时已是天启年间,内忧外患的大明大厦将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