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回到明朝当海盗 (给您添蘑菇啦)


但在胡宗宪看来,领着徐渭来当说客,反而有一种挑衅的意味,谁不知道自己看中了这位,偏偏你杨长帆就是要抢!但胡宗宪基本的道理还是讲的,是自己没安排好乡试,先辜负了徐渭,才发生了后面的事,明面上,他倒也说不出来什么。

徐文长一番立论游说过后,胡宗宪平视二人,真正看清他这个人的时候到了。

他到底是个纯粹的政客,还是有那么一丝丝报国之心?

千里迢迢伏兵南京这件荒唐的事情,只要有胡宗宪的支持,也就不那么荒唐了。

如果没有胡宗宪的支持,那就继续混日子吧。

胡宗宪心知肚明,你杨长帆既然还来找我请示。就还是认我这个巡抚。还不至于脱缰。

他就此问道:“到底几成把握。”

杨长帆望向徐文长。

“最多三成。”徐文长十分自信地给出了这个很不自信的答案。

胡宗宪对于这个结果倒没什么意见。只问道:“要分多少兵?”

“兵一百,将一人。”

“可是狼兵一百,杨参议一人?”

“正是。”

“杨参议倒是自信得很。”胡宗宪皮笑肉不笑,“看来是要在南京也唱一回上次绍兴的那一出戏啊。”

杨长帆立刻摆出了小弟应有的姿态:“不敢不敢!一切都凭赵督军、胡巡抚的调遣!”

“嗯……”胡宗宪倒也无意讥讽,见杨长帆的样子,反是露出了几分真诚,“杨参议乃我浙江奇才,按理说不该亲自上阵厮杀。若是你有个三长两短,对我东南军器事务可着实是一次重创。”

杨长帆心道,你真心疼我还何必让庞取义追倭?

但脸上还是要愣头青的。

“下官家族妻儿曾被倭寇洗劫,与倭寇之仇不共戴天!无论是做火器还是出狼兵,一切都是为了杀倭!如今贼首徐海在我家乡肆虐,岂有不动之理?!”

他要说清楚,自己跟张经是不同的,你让我动我就动。

胡宗宪看着杨长帆,疑虑终是去除了几分。

但不可能完全去除,因为有个人。不该是他的,他不配。

“杨参议既有此决心。我也不好阻拦。军情紧急,我这便引你去见赵督军陈述利害,就按照文长所说,杨参议分兵一百伏于南京。”

“多谢胡巡抚!”

“先不急谢。如今鬼倭神出鬼没,各地防务告急,我浙江腹地本就无太多兵力,再分兵去南京实乃冒险之举。杨参议外加一百狼兵,多一个人也不行了。”

杨长帆顺嘴接道:“那是一定。”

徐文长想阻止杨长帆,已然晚了。

胡宗宪这才浅笑道:“既然如此,文长不妨先在杭州住下,等着南京的捷报。”

“……”杨长帆大骇,你个污人到头来还是给我挖了个坑!

徐文长算是他的私人幕僚,怎么把他也算进去了?

杨长帆正要开口,胡宗宪已想好了说辞:“此去凶险,尽是鬼倭,总不好让文长也挥刀上阵杀敌吧?”

杨长帆又欲张口,胡宗宪再次堵话:“杨参议大可放心,你得胜归来回杭州受赏,文长再随你回沥海便是了,你就当借给我个人可以么?”

胡宗宪先脏后劝,搞得杨长帆也没了脾气。

他觉得这人别的地方他都能接受,就是不择手段的程度令人发指。

徐文长暂被安置下来,胡宗宪说到做到,这便领着杨长帆去见赵文华,他的措辞十分圆润,无理聊出三分理,荒唐里面扯出了正义,竟还真说得赵文华十分满意,最终甚至鼓励杨长帆好好干,正面战场就看你的了。

杨长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徐文长心思再多也没有半分权力,在这豪宅门口,二人只好依依惜别。

杨长帆见徐文长两手空空,毫无准备,不禁问道:“没个锦囊什么的给我?”

“要什么锦囊,咱们都说过了。”

“要是有意外呢?”

“算不过来的。这次设伏本身就是个意外,真的伏到了是更大的意外。非要说的话

……”徐文长想了片刻,道出了一条十分令人失望的嘱托,“要将活命摆到第一位,这件事不值得用命去拼。”

“哎……反正我也看明白了,就算没我的事,胡宗宪也会给我找事的。”杨长帆抿嘴道,“我猜现在他正盼着我死在路上吧。几十鬼倭这事,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对于他来说,如果我死了,他就又可以向你伸手了。”

“你是有大运势的人,不会轻易死的。”

“如果,我是说万一如果我死了。”杨长帆长叹一声,“望徐兄念及旧情,莫让我家人受欺负,尤其是我弟弟,此次乡试虽没能中举,但也是迟早的事情,出仕之后还望文长多照顾。”

“说这话是不是太早了?此一回是去南京,又不是去九州。”

杨长帆不管这些,接着煽情:“还有翘儿和悯芮,翘儿一定会守家照顾父母,悯芮的情况就复杂些了,先生若有闲暇,一定要多与她通书信,品字作画……”

“你想的太远了……”

“另外我的钱藏在沥海那颗老树往东……”

“好了好了!”徐文长实在受不了了,掏出一封书信塞给杨长帆,“我本来要寄送过去,你亲自给他好了!”

“哦?”杨长帆终于停止了嘱托后事,你这家伙果然还是藏着后招的,接过信封一瞧——“尊师唐顺之亲启”。

徐文长就此说道:“有他在南京,保你无恙。”

“唐顺之?什么来路?”

“我的老师。”

“你需要老师?”

“不要多问。”徐文长正色道,“老师现任南京兵部主事,心性才学兵法皆远胜于我。去了南京安置好狼兵后,第一件事就是去找他。”

“早说么!”杨长帆笑呵呵上马,“走了!保重!无论生死,这段时间胡宗宪必会对你发动攻势,你若投他,我也不会怪你。”

“长帆你真是越来越虚伪了。”

“哈哈哈!”

【更新少,蓄力中……】

第160气场

苏松一带,无论百姓还是官府,对狼兵都是又爱又怕,其骁勇杀敌不错,只是他们回过头来抢东西的时候,也没比倭寇含蓄多少。

随着张经被押解京城,总督如走马灯一样频频更换,加之大股倭寇的退却,狼兵的军纪问题彻底暴露。战争激烈的时候再不堪的士兵也会被奉为英雄,一旦战事暂停,兵痞的存在也便成为了人们的诟病所在。

雪上加霜的是,全军最高统帅杨宜不敢有什么主见,并且没有任何军事经验,因鬼倭游击腹地,防卫空虚,故效仿张经,从外省调兵来守,可他并没有张经那样震慑全军的威信,各路外省兵再加上狼兵混在一起,还没见到倭寇自己就先干起来了。万幸的是杨宜老早将狼兵打发到浒墅关外,避免了最大的斗殴,可暴躁的四川兵与团结的山东兵最终还是开干,死伤百余,一名带头的千户还险些被砍死,全军军纪已到了暴乱的临界点。

这还不是全部,除了这些表面因素外,真正使全局陷入泥潭的还有一个难以名状的潜在因素。

张经、周琉、曹邦辅三位功勋先后走人,这无疑寒了全军将士的心。

奋勇杀敌,不是对的。

溜须拍马,才能升官。

杨宜固然吸取了几位前辈的教训,但由总督开始无作为的腐化,士气低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全军风气风骨荡然无存。如今没人盼着保家卫国,只求倭寇不要来自己的辖区转悠。

另一边。鬼倭虽在绍兴城下遭殃。往后却一马平川。已从浙江游击入了安徽,依然专攻县城,伺机进攻府城,对于损失官方秘而不宣,但内部人士稍作推断,近两个月来,死在鬼倭刀下的亡魂怕是已经破了三千,而自绍兴一役后。还从未见谁人送来过一具鬼倭的尸体。

这几十名鬼倭也许杀不到京城,但留下的耻辱与挫败的锐气,已经无法抹灭。

在这种情况下,杨长帆顶着压力,命一百狼兵通通换上汉人服侍,扎营于南京东北上元县郊,自己则携文书孤身入城。

杨长帆来的也算尴尬,偌大的南京,好歹也有守军数千人,为了对付几十鬼倭。自己领着百人前来支援,这逻辑上实在说不过去。

可眼前的事是不能用逻辑来解释的。如果聊逻辑,这批鬼倭的存在就是一个谬论。

不过杨长帆来南京,也不需要逻辑,他手持赵文华的调令,这就是逻辑,无懈可击的逻辑。

南京城同预想的一样繁华,只是相比于杭州,多了一分慵懒。自迁都北京以后,南京渐渐成为了后备人才培养以及养老的场所,重要的事轮不到南京来办,鞑子也不用南京来守,如今倭乱确实麻烦了一些,但还有很多大前线扛在前面,没人相信有一天倭寇能打到南京城下。

进了这样一座城,杨长帆却没有闲暇的心,不去秦淮河赏月,不去夫子庙拜孔,而是直奔总督府赴命。

杨宜先前为表忠心无二,本已搬去杭州,他无主张没作为的作风发挥得淋漓尽致,很快便被赵文华打发回南京,他自然高高兴兴感恩戴德,杭州虽好,只是太危险了,还是我大南京更稳当一些。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