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唐朝败家子 (尹三问)



长孙无忌也同样以沉默回应,一时间承庆殿里的气氛少不得有些古怪,确实有些古怪。

“好了,朕也不为难你了。”

“谢陛下体谅。”长孙无忌这才松了口气,然后问道:“那此事该当如何处置,请陛下示下。”

李世民沉声道:“让他们继续闹吧,你在安排几个人弹劾,把这件事继续闹着,朕暂时不做批示。”

“呃,陛下的意思是……”长孙无忌先是一惊,旋即又大概领会了李二陛下的意思,但出于礼貌还是出声探问。

“不能让有人些费了这么大的心思却毫无所得,很快便失望吧?与此同时,告诉李绩、李恪和谢逸,朕对他们信任如故,该怎么做他们应当知晓。”

李世民悠悠道:“朕也想要看看,到底是什么人借题发挥,有意搅混水的,没有朕的允许竟然想要浑水摸鱼,真是不知死活。”

长孙无忌心里咯噔一下,原来皇帝比喜爱还存了这个心思啊,如此一来,这件事恐怕就……

此时此刻,他真的有些同情那些借题发挥的人,看得出来,皇帝心里界定的人群范围不小啊!这样天大的事情只能听凭圣裁,已经不是自己一个臣子所能掺和的,即便自己是当朝司空,国舅,都没有这个资格,也不能参与其中。

“是,陛下圣明。”长孙无忌再次用这样一句话结束了这场有些沉重的谈话。(未完待续。)

第三五九章暗棋

长安朝堂上风雨依旧,对吴王李恪、英国公李绩、淮阳侯谢逸的弹劾依旧,耐人寻味的是皇帝陛下并未作出批示。还有澄清,也没有向这几个人问罪,更没有解除他们的职务,大有冷处理的意思。

这不合规矩啊!

显然这样的做法并不符合大唐的制度和惯例,似乎也不符合一个君王该有的作为。皇子、朝中近臣和在外带兵的大将勾结在一起,这样敏感的问题,皇帝一点都不在乎,一点都不猜疑吗?

即便是皇帝陛下大度,仍旧信任他们,也该及时表态才是。不然这几位被弹劾的重臣心里能安稳吗?不安就会出乱子,长此以往,皇帝就不担心迟则生变?

这样的现象有些反常,让人觉得有些意外,朝堂上下难免有些猜疑,有些不懂皇帝陛下的心思。

后来有种说法,声称可能与杨妃娘娘有关,听闻其有向皇帝陛下哭诉吴王蒙冤,请求陛下善待……

涉及到后庭宫闱,那就不是外臣们能够知晓和评论的事情了,为今之计,只愿皇帝陛下英明神武,莫要受女人的影响做出错误的事情就行。

……

宫廷之中的杨妃无疑是蒙受了一次不白之冤,贤良淑德的形象一下子变得有些狐媚惑主,干涉政事。

不过她不在意,也愿意承受这些污名,只要有利于自己的儿子,一切都好说。她原本是不希望儿子卷入任何纷争的,但现在已经由不得自己,甚至也由不得儿子,当卷入进来你的时候,一切的情况便不同了。

到底是福是祸,现在谁也说不好。

齐王的叛乱认某种程度上算是个引子,以后皇子们的内斗会越发的激烈,好运会落到儿子身上?

杨妃从来认不曾这般乐观。即便是先前李世民对李恪颇有回护之意,在外人看来是一种敏感讯号,杨妃也没有当回事。

血统问题是李恪最大的障碍,根本改变不得,也会是最大的阻碍,没有人能够接受一个前朝皇室外孙成为皇帝的。

在这一件事上,杨妃格外笃定,所以他从来不报任何非分之想,一切的一切都以儿子的平安为主。要知道自己有两个儿子,只有李恪平安了。李黯也才能安然无事,这是她唯一的祈求。

但形势总是出乎意料,总是让李恪推向风口浪尖,这样让她很是担忧。无论将来是太子还是魏王登基,谁能容得下李恪呢?

所以杨妃不得不考虑皇帝的身后之事,不得不为儿子的将来做打算。杨妃少不得要计算,哪个皇子上位之后对自己的儿子最为有利,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显然都不是,再把自家儿子排除在外。那么有资格问鼎皇位的皇子似乎只有……

晋王李治,这是在杨妃看来对自家儿子最有利的人选,也是颇有可能的人选。其他如韦贵妃和燕妃等人的儿子根本没有机会,哪怕他们背后有实力雄厚的娘家人支持。

如果是晋王李治那倒真是好。长孙皇后早逝,李治在宫中长大,是她们看着并且抚养长大的。李治品行如何她们都看在眼里,这孩子仁厚。如果将来登基,应该能够善待他这些兄弟。

何况李治还有个好长史,谢逸此人品行也不错。而且儿子过去曾几次帮他。原本或许是无心之举,甚至还觉得有些冒失的举动,现在看来似乎颇有意义,甚至冥冥之中算得上先见之明。

吴王府河谢逸这几个人情,将来或许能够派的上大用场。此番儿子去齐州,杨妃很是担心李恪会因为权万纪的事情而做出什么不理智的举动,但现在看来似乎不会。

算起来这事应该感谢谢逸,儿子留在东平郡肯定与此有关,作为一个明白人,杨妃心中完全有数。这说明什么?谢逸愿意给儿子帮忙,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将来可以通过谢逸和晋王府建立良好的关系,将来定然是大有裨益的。

只是这些只是自己美好的愿望,能否成为现实呢?杨妃轻轻摇摇头,遥望着东方天际沉默下来。

……

这样的状态反馈回到魏王府里,李泰的神色不禁有几分凝重,杜楚客额上也多多了些许冷汗。

不愧是京兆杜氏如今的长者,身为工部尚书的他到底也算是见多识广,已然清楚意识到这件事的问题所在。

皇帝竟然引而不发,显然是有意压制此事,显然是要袒护吴王李恪,或者说皇帝已经识破了这点微末伎俩。

这点不奇怪,奇怪的是皇帝竟然可以放下猜忌,这一点当真是太难了。杜楚客觉得自己之所以算计失误,问题就是出在这里。

现在的情况是,朝堂上看似是没有什么反应,皇帝好像也没有证明吴王李恪和淮阳侯谢逸的清白。

但是仍旧容许他们在前线带兵作战,此等意图和意味再明白不过,实际上这是一种变相的信任和支持。

失算了啊,将矛头对准吴王显然就是一个错误。

李泰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沉声道:“杜长史,现在恐怕需要换个思路。”

“没错,陛下现在隐而不发,恐怕就是在等待下文,如果现在再有所举动,可能就会被陛下察觉,甚至是……”杜楚客沉吟道:“所以暂时还是不要有什么举动,静候变化。”

“没错,是该如此。”不过李泰似乎有些不甘心,沉声道:“既然父皇支持,想必三哥与谢逸的平叛会很顺利,要不了多久齐州之乱就能够平定,到那个时候……”

“殿下的意思是?”杜楚客已然看出来,魏王李泰是意有所指。

李泰沉声道;“本王曾经和杜长史说过,齐王府和东宫之间多有交往,尤其是那个阴弘智与纥干承基之间多少有些不清不楚。”

“臣记得。”杜楚客心下已经了然,魏王殿下终于将矛头对准了正主。

李泰道:“到时候李佑和阴弘智肯定是要押送回长安的,那这件事……如果爆出来,东宫能不能脱得了干系?除此之外,本王还曾在东宫部下一颗棋子,兴许能派的上用场了。”(未完待续。)

第三六〇章还有一个战场

长安发生的这一切,身在东平郡的谢逸并非不知晓。

郑丽婉在听说相关的消息之后,便通过谢家专门的传讯途径,将消息送了过去。

贼心不死啊,谢逸知道这件事一定和齐州有关系,只是不知道出自阴弘智还是王君度。不止如此,长安那边还有人居心叵测,想要借题发挥,落井下石,似乎想要趁机整到吴王李恪和自己。

真可谓是用心歹毒啊,这个污蔑算得上是一石二鸟,如果这件事坐实,或者李世民相信了,会是什么后果?

当涉及到皇子的时候,自己身上最为敏感的身份不是弘文馆学士,不是淮阳侯,而是晋王府长史。如果自己出事,毫无疑问会影响到晋王李治,如此一来,齐州之乱便有三个皇子倒下。

此举,究竟是对什么人有利呢?当此之时,闭着眼睛都能想到。

看来时至今日,有些矛盾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想要避开已经是不可能了,迎难而上呗!

你们在那边费尽心机想给我找麻烦,不就是想要看我在齐州出笑话吗?那我偏偏不让你如愿。

谢逸随后便与吴王李恪展开合作,在东平郡展开大规模的反击,齐州叛军本来就松散一片,没有主张,也没有严密的组织管理。先前完全是被裹挟起来的,如果能够一鼓作气还倒罢了,或许能够激励士气,裹挟更多人进来。

但是很可惜,他们在东平郡遭到阻击,寸步不前,现在的士气已经然是强弩之末,军心涣散。

当谢逸率领大军发动进攻的时候,那边压根毫无招架之力,平判大军完全是一往无前,摧枯拉朽般横扫过去。李恪手下的几个副将都带兵有方。作战勇敢,也不用谢逸费什么心思,大军便直接反攻到了齐州城下,并且包围了城池。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