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一九零二 (样样稀松)


“有实践才不会坐而论道。”陈文强坐下来,喝了口水,感慨道:“虽然时日很短,可我的感触很深。就说施恩惠民吧,钱粮给老百姓发还一些,可怎么个发放法呢?派人挨家挨户送,不仅费时费力,若有人半路一转身,把钱粮昧下了……”

概因人性的本能,是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我们当然相信每个人都是纯洁的,光明的,阳光的。但无论如何,也不能给他放纵人性的机会,不要诱惑人性,不要给好人做坏人的机会。那要怎么做。才能够避免这种情况呢?

当然是制度化。首先是由当地官员清点户口,看看辖区有多少百姓,每户人家按人头发放米票。老百姓就拿了这米票,去库房领米。这样一来,地方官见不到米,要想贪污就必须伪造米票。可每张米票必须要派一个具体的人去领米,贪污的成本很高。而仓库的看守人员见票发米,如果发放的米粮与米票不符,那他可就说不清楚了。

但这个制度好象也不是多么的管用,米票发放下去,老百姓拿米票换米,最后一清点米票,收回来的米票,估计要比发放下去的多不少。

就这么严格的制度。还是有贪污犯能心明眼亮的捕捉住了机会,伪造米票,窃取粮米。

有什么办法,彻底根绝呢?办法是有,但问题是制度化的设计需要监控成本的提高,最要命的是时间上来不及,等你全部防范妥当了,那得多长时间?

“……大家都来排着队领。就总有人领完送回家又来排队;每户出一人,按手印领钱粮。可最后总有人家被冒领,自家却还没领着的;领票也是如此;发票呢,有人家说没有发,可发票人却信誓旦旦说给到他手中了……”陈文强一摊手,无奈又苦恼地说道:“看吧,除了杀人维持秩序。维持军纪,我成天就琢磨这些个鸡毛蒜皮的小事。这还没坐堂审案呢,要是碰上他家丢只鸡,你家丢捆柴,我可活不成了。”

“这比打仗可累多了。”吴禄贞深感同情。连连摇头。

“一个小县城都这么麻烦,要是换个大城市,换成一个省,那还了得?”张继也有些目瞪口呆。

“咱们得佩服老万,把崖州搞得有声有色。”陈自新唏嘘不已,“不经历,不知道其中的辛苦。曾胡左这三个人中,胡林翼英年早逝,却以经营理财奠定湖北富强之基,声名不在曾国藩之下,可见内政或财政之重要。”

“我们目前还缺乏这样的人才。”陈文强点头赞同,“设若在军事上获胜,我们能光复一省,而如何使这一省之人力物力尽快为我所用,为革命增添能量,继续夺取胜利,就取决于内政的治理了。”

“我觉得——”张继沉吟道:“会内应该有这样的号召,使那些可能并不适合军事的会员努力学习其他专业,就比如政务、经济等等。”

“我会写个报告,请本会考虑审议。”陈文强对此很是赞同,笑道:“按照计划,大革命家很快就要登台亮相了,咱们也确实需要一个能与北辰抗衡的明星级人物,需要一个领袖。所谓号令江湖,莫敢不从。”

要说起北辰在日本革命领域的声名鹊起,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当时东京有数千名思想激进的留学生,宫崎寅藏恰逢其时写出了《大革命家孙逸仙先生》,在留学生中广泛散发。这篇文章对留学生的震动是无与伦比的,他们刚刚意识到要革命,这边大革命家就已经出场了。于是,北辰于留学生中声名大噪,所有的人都如久旱望甘霖,期待北辰的出现。

而复兴会在发展了这么长时间后,也意识到推出自己的大旗英雄的必要性。换句话说,复兴会需要一个领袖,与保皇会的康梁,同盟会的北辰一样。在复兴会中,宋教仁无疑是最合适的。

才华横溢、理论过硬,志气逼人、行动非凡,精力过人、言语激昂。凭着这些优点,宋教仁不仅能使听众掌声如潮,欢声雷动;还能使政敌听来真以为他是拔毛成兵的齐天大圣。可谓是既有震撼力,又有威慑力。

领袖的推出,当然并不意味着专断独行,意味是绝对领导,意味着独裁。这一点,陈文强和复兴会的干部,以及宋教仁都达成了共识,也是预谋已久的大事情。

不管你是不是伟人,也不管你是否自称自己是革命的化身,先搞清革命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推翻高度集权制度,那推出领袖岂能再搞一个绝对性集权出来?

绝对服从的是什么,是组织纪律,是组织决定,是集体的意见,而不是个人,就算你是领袖也一样。

有这样的认识,推出领袖也就没有后顾之忧,没有什么问题了。

……………

秘密地走,秘密地回,陈文强轻车简从,悄悄地回到了崖州。

万宁起义注定不会成为推翻满清的决定性一战,如何借此得到最大的利益,便是优先考虑的事情。

因为动乱,以保护基业的名义,琼州商团大幅扩充,光在崖州的就超过了五百之数。为此,不仅聘请了十几名德国教官,还购买运进了大量的武器弹药,使商团装备齐全。

“我很高兴再次的合作成功。”陈文强甫到崖州,便与德火商人卡尔斯进行了会面,打着商团的名义,就不必再藏头露尾,而用德国货轮运输物资则更加方便。

马克沁机关枪,麦德森轻机枪,毛瑟步枪,数十万发的子弹,这是卡尔斯做成的最大一笔生意,他现在已经可以称得上是富翁了。

“火炮?没有问题。”卡尔斯只是稍一迟疑,便痛快地点头答应,还自以为聪明地给陈文强找到了恰当合适的理由,“暴动蔓延得很厉害,要想使你苦心营造的基业不受损失,加强武力是非常必要的。不过,你确定这场暴乱不会影响到这里吗?”

“这就得问我聘请的贵国教官了。”陈文强显出信心不足的样子,“恐怕这会影响到德华大学校址的确定,如果暴乱不被迅速平息,或者被有效控制的话。”

“青岛应该是很好的选择,如果你不是执意坚持的话,可能早就确定了。”卡尔斯想了想,笑道:“或许你可以请求总督,由青岛派些德国士兵,来确保安全。”

陈文强断然摇头,说道:“我可以从上海商团借调武力,也可以再扩充本地商团,请外国兵,这是绝对不可以的。这涉及到……”

“我明白,我理解。”卡尔斯连连点头,试探着问道:“到青岛与总督商谈的日期可以确定吗?依我看,你留在这里还是有些危险,不如——”

…………

第一百二十二章谋划设想,回归

由一个小军火商升级为小富翁,再升级为陈文强在德国的中间人,卡尔斯现在已经不满足于只做军火生意,而是在陈文强的蛊惑说服下,涉及其他领域,甚至通过各种关系,与德国官方也有了一些联系。

而陈文强的名声,以及与德国大企业的频繁合作,逐渐引起了德国政府的注意。特别是在德华大学和同济医科大学的开办上,陈文强可谓是不遗余力,不仅与德国驻上海领事进行过商谈,还致信德皇,希望德国政府能予以支持,并借此增强在中国的影响力。

而陈文强不仅是声名鹊起的科学家,还是中国国内正在兴起并不断壮大的立宪派中的新秀,代表着将来可能得势的政治势力。特别是陈文强一贯所表现出来的亲德倾向,令德国政府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

在这之前,威廉二世曾秘密会见出使德国的中国公使孙宝琦,告诉他说:“欧洲最强国为德国,亚洲最大国为中国,如果再加上美洲最富国美国成立三角同盟,对世界和平必有伟大贡献。”他的意图很明显,就是想通过中德美联合,压倒英日同盟。

然而,如此重要的外交问题,孙宝琦上奏慈禧太后后,慈禧太后却冷冷地说:“这样大的问题,怎能不让英国加入呢?”原来,在鸦片战争中吃了英国大亏的慈禧太后,只知道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中国要加入联盟,少不了英国的参与。

威廉二世听到孙宝琦所转达的慈禧太后的意思后,暗自嘲笑中国外交的幼稚,但表面上却说:“让英国加入未尝不可,但事前宜缜密。让我们三国接洽好再说。”此话的目的显然是为了稳住中国,中美德三国联盟的设想至此也就搁置下来。

但威廉二世对于中美德联盟的设想并没有完全放弃,还在寻找时机,寻找另外的渠道,物色精明且能搞清国际形势的中国官员再来接洽此事。陈文强虽然算不上能直达清廷中枢、左右朝政的重臣,但也未尝不是一个可以试探并争取的比较有实力的人物。

而随着威廉二世的叫嚣:“德意志帝国要成为世界帝国。在地球遥远的地方,到处都应当居住着我们的同胞。德国的商品,德国的知识,德国人的勤奋要漂洋过海??”不光是瓦德西、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霍尔斯泰因等人狂热捧场,一大批资产阶级工商业巨头们更是欣喜若狂,他们垂涎欲滴地注视着海外市场。

所以。在工商企业的对华投资合作与德华大学的兴办上,德国政府是开了绿灯的,并且把这件事情交给驻青岛总督,让他与合资建校的另一方——陈文强商洽具体事宜,并进行一些其他方面的试探。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