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一九零二 (样样稀松)



小火轮喷着煤烟和火星把船拖到抛锚的地方,陈文强和其他乘客坐着拖船朝岸上驶去,驶向喧嚣热闹、令人眼花缭乱的大上海。

…………

1882年,公共租界工部局在南京路、二摆渡路口,造起电光公司,开始向租界发电。一天之间,各条马路上的路灯,都由煤气灯改为电灯。到了晚上,一盏盏闪亮的路灯,一颗颗晶莹的明珠,组成一长条发射银光的巨龙。电灯不但给上海引来了不熄的光明,也使这都市镀上繁华的光芒。多少人围着一柱柱路灯,叫着“赛月亮!赛月亮”,拍手欢笑。可也有人说这好象是雷雨前的闪光,谁在下面经过,会遭到雷殛!就拉了幼童,恐惶逃避。

为了破除这迷信的谣传,各大洋行和银行,率先在巨厦内开亮电灯。沙逊、怡

和以及旗昌的那些洋大班们,在透亮的明灯下,有的督促下属积极工作,有的举家喝酒取乐。于是各家商店以及住户,也纷纷以炫目的电灯代替幽暗的油灯,使上海租界逐渐变成一座不夜城!

现在,卢家湾也亮起了“赛月亮”,强卓实验室、办公楼、高档别墅区,以及一些主要道路上的路灯,都闪烁起光芒,绽放出光明。而这还只是发电厂的第一期工程,沪西的化工厂则另有供电厂,生产效率将大为提升。

阔别数月,陈文强本来想加班加点,尽快熟悉掌握复兴会最新的发展情况,但事与愿违,他只能牺牲一天的时间与期盼已久的各位国内的大佬闻人汇报南洋之行的收获。到了晚上,他又参加了欢迎宴会,不仅仅是欢迎他,还有要投资入股的南洋富商所派来的代理人。而这些代理人不仅深得信任,更有几个是南洋富商的亲眷子侄,他们的态度决定了最后的投资意向和数目。

电灯、别墅、工厂……这在南洋也是罕见的景象,各种中西美食、美酒,乐队演奏的悠扬曲子,宴会无疑是成功的。

但陈文强应酬一番之后,便独自来到了阳台上,默默伫立,向着远处呆望。手中的酒杯转了半天,也没见他喝过一滴。电灯闪亮,仿佛让他看到了前途的光明,但时势变化,又让他觉得任重而道远。

日俄战争已经在东北爆发,满清宣布在这场于本国国土上爆发的战争处于可耻的中立。虎狼相拼,对于中国来说,不仅是对领土和主权的粗暴践踏,而且使中国东北人民在战争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和人身伤亡。

可惜——陈文强叹息一声,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文强,你怎么一个人?”金三爷红光满面地走了过来,穿着打扮已经完全与江湖人物沾不上边。

“只是想一个人静一静。”陈文强伸手示意,请金三爷坐下,笑着说道:“听说师兄已经捐了县官,哪天穿上官服让兄弟看看?”

“不值一提,不值一提。”金三爷摆手说着,但脸上却掩不住得意,“要是兄弟你想要,朝廷会白给你的,而且比哥哥的大很多呢!”

“哦,哪里听来的消息?”陈文强好奇地问道。

“张老状元和祝议董那里。”金三爷压低了声音,故作隐秘地说道:“卢家湾电厂建成供电,标志着国人打破了洋人供电厂商的垄断,若能在名城重镇建厂供电,要是上报朝廷,肯定是龙颜大悦,凤颐甚喜,那赏赐还不是理所当然。”

陈文强眨了眨眼睛,猜测着问道:“名城重镇?不知道指的是哪里?”

“苏州啊!”金三爷一拍大腿,眉飞色舞地说道:“江南名城,江苏省省会苏州府,巡抚、布政使、按察使和提督驻地,若在那里供电,自然不是小小的卢家湾所能比的。”

陈文强沉吟了一下,淡淡笑道:“投资很大啊!这需要从长计议。”

“祝议董(祝兰舫,上海商会议董,相当于常委)答应投资,只要兄弟你提供帮助便可。”金三爷笑得畅快,“到上报朝廷的时候,还请把老哥哥带上,说不定能有入京面圣的机会呢!”

……………

第七十五章伪装立宪派的好处

韩愈有诗云:“一封朝奏九重天”。在封建帝制时代的中国,最高统治者处于深宫高墙之内,保持深不可测的做派,向臣民发号施令,实行杀伐决断集于一身的威权统治。作为一介臣民,要想见皇帝一面,不论是近距离接触还是远远的看上一眼,往往是一生中不可遇也不可求的事,因此,当时的人们视一睹“天颜”为人生的一大荣耀。

但对这个荣耀,陈文强却是敬谢不敏,根本不象金三爷那样期待,那样有热情。下跪叩头,呼来唤去,陈文强不大可能接受。

“祝议董是苏州人。”陈文强想明白了,微微颌首,“等电厂的技术人员和职工熟悉了工作,我会组织建立一支有关电力施工的工程队伍,完全可以先把苏州定为首选,满足祝议董的要求。”

“这样好,这样我也好向祝议董交代了。”金三爷向沙发里靠了靠,摸着光亮的额头,“这个银行是不是很赚钱?兄弟你提点一下,我是不是要入些股份?”

“短期内可能不会有太大的收益。”陈文强停顿了一下,说道:“但只要站稳脚跟,业务发展起来,最主要是争取到发钞权,那就将是一个发财的好路子。纸币呀,只要有了信誉,就能当真金白银来花。当然,这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实现。”

“听起来很不错。”金三爷点了点头,盘算了一下自己的富裕资金,试探着问道:“入股十万的话,能不能做个,那个,那个董事?”

“其实,当不当董事并没太大关系。”陈文强想了想,说道:“银行总股本暂定为两百万元,每股十万元,国内和南洋资金各占一半。国内的呢,光甬商就能轻松拿出全部。除非增加股本,否则连入股都困难。”

“这么抢手?”金三爷咧了咧嘴,“那这事是你倡议并组织发起的,总不会连你也——”

“按照协议,我最高也只能认购三十万。”陈文强摊了摊手,停顿了一下,说道:“大哥要入股,就算到我的份额里吧!或者我可以提出建议,将总股本扩大到三百万元。银行的资本自然是越多越好,可以让那些外国银行不敢轻易夹击。”

“好,好,那就由兄弟你来安排。”金三爷起身,又意有所指地叮嘱道:“赚钱发财就好了,有些事情还是要三思而行。当然,我知道兄弟你的志向远大,可也要谨慎小心啊!”

“大哥放心好了。”陈文强起身安慰道:“我是那种毛躁的人吗?至于赚钱发财,咱们也要看得长远一些,多交些朋友,多留条后路啊!”

金三爷若有所思,然后模棱两可地点了点头,苦笑着拍了拍陈文强的手臂,转身离去。

陈文强知道金三爷是出于好意,因为利益已经把大家绑在了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但现在的陈文强已不可能收手,无论怎样,他也要沿着设想好的道路走下去。

而为了寻求掩护,陈文强认为向国内立宪派靠拢,并伪装成立宪派,更加具有保护色彩和外衣。

相对于高呼暴力排满的革命党来说,满清对立宪派是优容和宽大的。这也很好理解,毕竟立宪派的态度是温和的,又多是文人墨客、工商实业家,手中没有什么武装,充其量不过是宣传、请愿,用嘴皮子瞎嚷嚷。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满清也不愿把立宪派都逼成革命党,毕竟立宪派中人员极多,有工商巨子,也有朝廷官员,人脉、资金也不可轻视。

所以,革命党屡次遭到残酷镇压,立宪派则借势逼满清。老实说,在辛亥革命的前三年里,较之革命运动,立宪运动开展得尤其出色,成效显著。比如立宪派全力以赴咨议局的建立,并选举产生了咨议局议员,在许多省都取得了胜利,掌握了领导权。

至于辛亥革命,虽然是革命党打响了第一枪,但没有立宪派的帮助和支持,全国革命形势的普遍发展与高涨,是不可能实现的。

究其原因,是愚蠢的满清自己造成的。一九一零年国会请愿失败后,一部分立宪派人士的思想就开始转向革命,即便没转向革命,对革命也不再持反对态度。而立宪派及其控制的咨议局,多数是地方的重要人物,在经费、物资和动员群众等方面,比革命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正是基于长远的考虑,陈文强没有把立宪派视为不共戴天的敌人,报纸媒体上的争论是有,但语言和文字还是克制和文明的。再就陈文强的公开身份,与立宪派走得则更近,老状元张謇,甬商首领朱葆三,红顶商人祝兰舫……甚至在第一次去日本时,还郑重其事地拜访了梁启超,并与之进行了长时间畅谈。

如果不是因为立宪派并不是一个有组织、有章程的政党,只是一个松散的、由志向相同者组成的团体,陈文强应该早就被打上立宪党的标志了。就算是现在,陈文强也被张謇等人视为同志,并随着声望和势力的增涨,极有可能成为立宪派的中坚。

高层有张之洞、老状元,甚至朝廷中的重臣大员,中层有各地的工商巨子、上海滩的闻人买办,官府、洋人都沾着边,立宪派势力不可谓不大。正因如此,陈文强伪装立宪派,这就是一层很有效的保护,起码在满清官府这边,警惕性就不高,监管也不严密。以梁启超所办的《新民丛报》为例,在国内便几乎不受查禁,与革命声音喊得高昂的革命派报刊自然是天差地别的待遇。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