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来的人这么多,那一定是大生意啊。”沈胖子笑道。
“是啊,我们这次大胜日本,我们的装备在国际上就火了嘛,呵呵……”王主任笑了笑:“好了,客户们还等车,你快把车和司机准备好,我带他们去广船设计院,不然你们进不去……”
“你先喝杯茶等着,我马上去准备,最多十分钟搞定……”沈胖子说完又像个肉球一样滚了出去……
广船设计院。
“阿提夫先生,您请看,这就是为你们设计的新型航空母舰……”
广船一室(主力战舰设计室)主任许维带着亲切的笑容,指着一个两米多长的大号仿真模型,向来自奥斯曼帝国的客人介绍道:“它的排水量达到260吨,最大速度2节,经济航速是2节,续航力可达66海里。飞行甲板全长2米,宽度3米,载机量最多可达到2架,完全符合贵国的要求……”
旁边的销售经理朗智也满脸堆笑道:“阿提夫先生,260吨的航空母舰绝对是当今最大的航空母舰了。不但比我们的虞朝级大,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就连美国计划今年动工的小鹰级也只有1560吨,载机量不过55架……”
“阿提夫先生,我国的航空母舰是经过了实战检验,同时我国也有运行的经验,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没有的……这种新型航母就是我国总结了实战经验之后,对原有的虞朝级进行重大改进的结果。可说世界上独一无二。”许维作为主任设计师,说的话自然很有分量。
许维接着又从技术角度入手,用一连串的术语和数据,把奥斯曼的几个家伙给侃晕了。搞得他们一幅不明觉厉的样子。
听了中国方面的忽悠,哦,我是说介绍之后,阿提夫等人兴奋得满脸通红,眼睛都快粘到模型上了。
“嗯,确实不错确实不错这就是我们想要得……”他们围着模型转来转去,嘴里不时发出赞叹声。
阿提夫兴奋完了之后,就想起最重要得事情。
“这航母确实很好,就不知道价格如何?”阿提夫的汉语说得很好,他也是这次采购代表团的副团长,团长只是个招牌,不管具体事的。
“它的价格比伏羲级低多了,只有伏羲级三分之一左右。”回答的是销售经理朗智,技术方面是许维的范围,价格方面就是他在负责了。
“怎么便宜吗?”阿提夫惊喜的问道。他也知道航母的价格比战列舰便宜,但原本认为的怎么也得是一半的样子
许维在旁边解释道:“战列舰的价格高,主要就是因为装甲和主炮很贵,而航母没有这些东西,所以价格就便宜很多。航母上的舰载机可比战列舰主炮便宜多了,2架飞机加起来的钱还顶不上伏羲级的一个炮塔呢……”
“你们中国的东西就是实在,”阿提夫点点头,显然是对这样诚实的回答非常满意。接着话锋一转,气呼呼的说道:“英国佬就非常可恨了,他们的价格开得很高,还不让我们去船厂看图纸,这样也要保密,那样也保密,真是混蛋”
“既然是商品,怎么能不让客户了解清楚呢?英国人这就不对了。我们中国人一向讲究诚信,虽然我们也赚钱,但是话要说明白,让客户知道钱花在什么地方。”朗智在旁边猛敲边鼓。
“阿提夫,中奥两国一直是友好国家,我们对于贵国这样的朋友还有优惠。”朗智眼珠子一转,用一种电视直销员的那种诱惑语气说道:“对于贵国的这次军购,我们特别推出了友谊套餐。只需要再加一点点钱,我们就能再加艘巡洋舰和逐舰,这可以⊥你们直接组成一支舰队。是的,都是我们现役型号。这个价钱是非常实惠的,比起单独买巡洋舰和驱逐舰便宜多了,这是朋友才能享受的。”
许维补充道:“对了,我们还有免费培训的uj务,包教包会,这期学不会的,下期免费再学。”
“哦,友谊套餐?”阿提夫眉头一扬,连声追问:“快说说,怎么个套餐法?如果合适,我们就选这个……”
“是这样的,友谊套餐一共分十种,档次从高到低,规模从大到小都有,最齐全的连潜艇都要……”朗智就开始滔滔不绝起来……
第214章 谒陵轩辕
共和254年(西元1913年)6月18日,陕西省黄陵县。
黄陵县原来是叫中部县,因为是黄帝陵所在之地,在前年开始就改名为“黄陵县”了。黄帝陵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墓,被称为中国第一陵,在黄陵县城北一公里的桥山之巅。千百年来,每逢清明或黄帝诞辰(农历三月初三),来此拜谒祭陵的人络绎不绝。
新中国政府也很重视这里,前年就开始在此大兴土木,对这里进行大规模的整修和重建,重修了庙宇和祭台,新修的轩辕殿和祭台都是仿汉风格,建于桥山山顶之上。
顺着花岗岩石阶抬级而上,首映眼帘的是高大的阙门,阙门两侧朱雀展翅,雄狮傲立。进入阙门后,道路两侧是一排排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的都是历代著名的纪念黄帝的诗词作品和著名的祭文,正殿为汉代风格的宫殿式建筑,廊前红柱矗立,斗拱昂然。正殿内正中彩塑黄帝坐像,上悬汉篆金字巨幅“人文始祖”,两侧为女英和娥皇。两边侧殿陪祭的是有巢氏、燧人氏、炎帝神农、蚩尤等上古先贤。
祭台在庙宇外,位于新修的轩辕广场中间偏北,就在轩辕殿大门对面。祭台整体为花岗石,栏杆和表面石板为汉白玉,祭台高18米,分九层,底部边长45米。祭台也是汉代风格,每一层的墙体上都布满了精美的浮雕,内容全是讲述黄帝的种种功绩。
这一系列建筑在今年6月才全部完成。
此时,黄帝陵的广场上人头攒动,摩踵擦肩,因为今天是文德嗣第二次公祭黄帝。在1910年开国前,文德嗣已经来过一次,不过那次因为准备不足,搞得很简单,只是备下鲜花时果之仪致祭,没有专用的服饰,也没有准备乐队,连祭文都是顾晓绿写的,整个一篇半文半白的东东。
那次公祭被一些“野生大师”们吐糟了好长一段时间,他们嘲笑科社党高层“在蛮夷地方呆久了,不通礼数”,丝毫不知传统礼仪,整套仪式错漏百出,甚至连鞑子都不如。至少俺大清还知道祭祀是要用三牲祭品的,哪有用鲜花水果就算祭品的道理?祭文是要用传统骈俪文为主才显得庄重,哪有用满篇散文当祭文的道理?而且那篇文章好多大白话不说,几句文言还写得狗屁不通。简直就像是个草台班子搞的事情,完全没有一点儿中央政府的样子。
他们哪里知道,文德嗣也觉得很冤枉,他也是疏忽了时代差异,完全是按照后世扫墓的那套来的,那套礼仪在后世也不能算失礼。他根本没想到,在这个时代连扫个墓都还有这么多道道,结果闹了次大笑话。
科社党政府虽然也养了一批“家养大师”,但文德嗣根本不重视他们,平时都很难想起他们,自然也没去找他们参谋参谋。而科社党内部也不是没有不懂行的,比如章疯子等国学专家也是内行,只是当时他们不是忙着其他事情,就是没担任相关职务,文德嗣自己也没想起要询问这方面的事情,所以就稀里糊涂的闹了次笑话。
文德嗣虽然不在乎那些“野生大师”的嚷嚷,反正如果他们嚷得太过分,会有中社部请他们去参加义务劳动的。不过他还是觉得,应该把这个活动搞得隆重一点,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象征,隆重的祭祀仪式,可以凝聚民族意识,增强国民的文化认同感。前一次确实搞得太简单了。
在去年,总统府就下达一份文件,将黄帝陵和炎帝陵定为中国的圣地。并各派出一个营的护陵卫队,平时做守卫,有重大活动的时候出任仪仗队。没错,他们是仪仗性质的部队。只不过因为他们呆的地方比较特殊,所以在后来,这两支部队就被民间的好事者称为“圣墓守卫”,传出了很多yy故事。
另外,就在黄帝陵这里整修完成之后,文德嗣就带领中央领导来这里举行新中国的第二次公祭仪式。这次又正好是大胜日本之后,还收回了大量失地,更是开疆拓土到印度洋和太平洋去了。这次祭祀真的有种告慰祖宗的感觉,更有种说不出的爽快,因此今天大伙的情绪都很高。
当然这一次文德嗣是有准备的,他也不想在闹笑话了,既然时代不一样,那么就按这个时代的规矩办好了。于是,几乎被遗忘的“家养大师”们,这次总算再次进入文总的视野。文总就成立了“公祭炎黄筹备委员会”,让中宣部部长章炳麟抓总,负责这次公祭的准备工作和仪式安排以及期间的主持,又把文史院的那帮“家养大师”们丢给他,让他安排任务,这个任命可把章疯子高兴坏了。章炳麟虽然是位坚定的革命者,但他同时也是一个很传统的文人,对于这一类事情,那是太喜欢了。
当今年准备进行政府公祭的消息传出后,就连那些“野生大师”也心动了,哪怕他们开始都嘲笑过文德嗣的第一次公祭“狗屁不通”,但看他们现在的样子,就好像那些风凉话不是他们自己说的一样,一个个都想方设法往筹委会里钻,积极得很。
别看这些“大师”们一个个表现得高贵冷艳的,一幅“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样子。但实际上这个“不为五斗米折腰”,仅仅是“五斗米”的分量不够,而不是他们不会折腰。当你把“五斗米”提升到了“五石”、“五十石”、“五百石”甚至“五千石”的时候,这些人的腰就会变得跟面条一样了。
相似小说推荐
-
我们的1654 (小样有型) 纵横VIP2016-04-22 穿越历史一群人一起去改变历史,一群人认为自己能平推世界!但最后,他们发现被改变最大的是他...
-
明末国色江山 (巨火) 起点VIP2016-05-30 两宋元明 明末乱世,时空旅行者与秦淮八艳不得不说的故事。 沦丧与挣扎,冷漠与悲愤,放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