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明末国色江山 (巨火)



朱道临看了一眼图形左下角的比例尺,心算片刻,低声问道:“若是围绕约呈南北向的北固山,修筑7里长、5丈高、8丈厚的包砖城墙,在北固山东面沿着山脚修建十座大厂房,再修建能容纳3,000工匠和1,200守卫官兵驻扎的营房和小校场,二位估计需要多少银子?最快什么时候能够修好?”

傅应龙和李宽济倒吸一口冷气,面面相觑好一会儿不敢说话,朱道临也不催他们,扔下红蓝铅笔,端起茶杯慢慢品茶。

五分钟过去,李宽济在傅应龙的示意下,硬着头皮回答:“城池不大,用作工坊估计不需要那么多门楼,如果有足够的银子,发动五万以上民夫,从周围三百里府县购买大量石料、城砖、石灰和桐油,半年内能够建成。”

朱道临对这位长相平凡心思周密的东厂副千户来了兴趣:“李兄不要有任何顾虑,直说吧,你认为从无到有建好需要耗费多少银子?”

“至少50万两,否则实在难以办到!”李宽济说完闭上了眼睛,边上的傅应龙紧张得手心都湿了。

朱道临想了想:“问句题外话,李兄目前在南京镇守衙门具体负责什么?”

三十四岁的李宽济愣了一会儿:“惭愧!在下一直经历内务,都是些繁琐小事,若非吴公公垂怜,恐怕现在还是个打杂的百户。”

朱道临再问:“李兄是否愿意担任钦命南京火器厂镇守千户,兼任火器厂副总管?”

李宽济大吃一惊,连忙站起惶恐致礼:“感谢道长器重,在下位卑言轻,才具不足,从未干过管人的事情,实在难以承担如此重任,恳请道长另选能人。”

朱道临也站起来,回了个礼请他坐下:“二位应该看得出来,皇上这次亲自下诏,重新恢复废弛已久的南京火器厂,完全是情急之下的补救措施,说得难听点儿,是不得已而为之。”

“我深信,皇上对吴公公、对我朱道临、对你们以及魏国公、隆平侯等人都是给予厚望的,而且这个总管非我莫属,因为皇上没有一两银子给我们,但我愿意为皇上分忧,愿意为我大明江山尽一份心力,请二位多多支持!”

“李兄,从你的缜密考虑,我知道你是个怀才不遇的人才,现在有个机会让你证明自己的才华,难道你愿意白白错过?”

傅应龙连忙推了推结义兄弟李宽济:“三弟,道长说得对啊!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你不是经常挂在嘴边吗?”

李宽济强忍心中的激动,缓缓站起来,向朱道临深深鞠躬:“谢道长!李宽济愿以道长马首是瞻,必将全力以赴,肝脑涂地!”

朱道临连忙过去扶起他:“李兄,傅兄,从此以后大家都是一家人,用不着如此客气!”

“李兄,等会儿我写张文书,你拿到城里的博孚钱庄总号,他们会给你开设专门的户头,你签上自己的名字,留下你的印鉴,办好之后,你随时可以在博孚钱庄总号或者其他分号支取银两,这笔银子总数为60万两,我希望你能在半年内为皇上、为我大明建起一座新铁城!”

“记住,不要对不起工匠和民夫,钱不够找我要,不能从苦哈哈的穷人身上打主意,这是我最基本的要求!”

李宽济和傅应龙彻底惊呆了,朱道临前往书房之后,两人还傻愣愣地站在那里,谁都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

*************

PS:这是今天的第三章!

谢谢四海蓝天、林鍠、夏伯大大的月票,谢谢空酒壶、忧云情人大大的打赏!小火继续求订阅、打赏、推荐票和月票支持!

第一六七章带兵

朱道临之所以愿意拿出60万两银子修筑固山城,是因为他从吴景贤送来的密信中,看到了巨大的契机,当初他尝试性地对吴景贤提出这个要求时,并不抱有多大希望,没想到吴景贤竟然办成了。

由此可见,进退维谷的崇祯皇帝已经到了急病乱投医的的地步,看来他已无法重建千疮百孔的政治制度,逐渐失去对军队的控制权,国家财政更是入不敷出,一塌糊涂,连造枪铸炮这等军国大事,只能寄望于各地官员,一句话:连杀人的刀他都欠缺!

有了崇祯皇帝这道重建南京火器厂的圣旨,朱道临多了一层坚固的安全保障,也多了一把杀人的刀!

在朱道临看来,这道谕旨比吴景贤为他求到的南京五军都督府四品指挥佥事还有价值,朱道临完全可以光明正大地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制造自己的武器装备,毫无约束地在大明的任何一个地方做买卖,其中蕴含的巨大价值,远在60万两白银之上。

送走了两位心潮澎湃感恩戴德的东厂千户,朱道临立即派人请来负责紫阳观和虎山庄园安全防卫的五师叔和大总管赵训庭,抛出他酝酿已久的重要计划——组建马车行!

玄方道长和赵训庭并不知道朱道临成立马车行的真正目的,以为上元码头和各大工坊的货物运送需要,兼之紫阳观管辖的人和事越来越多,虎山庄园三大工坊和紫竹园两大工坊逐渐步入正轨,人员和货物进出日益频繁,总是雇佣其他车行的马车、牛车确实不太方便。

因此,玄方道长和赵训庭都觉得有必要成立自己的马车行,虎山庄园的铁器作坊下面,就有个生意兴隆的马车分厂,直接调出几十辆马车抽调一批人员即可,只需把消息放出去,十天不到,勤快的商人们就会把一批批驮马送过来贩卖。

由于车马行需要诸多会赶车的车夫,需要胆大心细有些武力的青壮担任护卫,组建并管理马车行的事务自然落到玄方道长肩上。

朱道临再次成功地做了甩手掌柜,吩咐赵训庭从各个工坊调来三十辆大马车,赶往码头里侧那座高墙环绕的2号仓库,把10台水力碾米机运出来,其中2台运到铁器工坊仿造,8台送去给严氏家族的严老爷子,再将10,000套绣像话本、500箱雕牌肥皂、50大箱剪刀缝衣针小镜子等送去给应大掌柜。

午时刚过,30辆长新式两轮大马车满载各种货物,浩浩荡荡离开上元码头,驶往南面的金川门。

接到急报的应大掌柜和严义和等人,早已带领一批亲随等在金川门外了。

由于大明朝各地三十税一的商税都被荒废,应昌培吩咐账房先生象征性地交给城门税官一笔入城费,让老管家和严义和带领车队回去,自己登上马车赶往上元码头,看看朱道临这次又运回什么好东西。

朱道临和已晋升水师千户的史青阳在参观军用码头上方的几排营房,应昌培赶到时,朱道临和老史正蹲在一口新井旁低声说话。

看到应昌培风风火火走来,史青阳沮丧不已,无可奈何地掏出一锭1两重的银子交到朱道临手上,转过头对满面春风的应昌培抱怨起来:

“三哥,你来干什么?换个别的什么人来都行,我就不用输给大人1两银子,反而能赚他3两银子,唉!”

应昌培恍然大悟,没好气地笑骂:“竟然拿老哥来打赌,吃饱了撑的?”

朱道临收起银子,指指身后靠山而建的四排高大营房:“帮忙看看,怎么样?”

应昌培打量片刻,进入距离最近的一座营房仔细观察,看完之后连连摇头:“太奢侈了,当兵的住这么好干什么?一屋子高低床、三丈长的大书桌、这么多方凳、成排的柜子等等所用的木料,足够建一座像模像样的房子了,竟然还给每人配备一个大铜盆一个铜口盅,这是来当兵还是来做大爷?”

朱道临听完连解释的兴趣都没有,拉上老史走出营房外。

应昌培意识到自己说得重了些,忘了朱道临也有几年从军经历,连忙哈哈一笑跟出来:“老史这回该满意了吧?只需把你的几十个百户总旗带到这儿来,竖起一杆招兵的大旗,至少有几千人跑来应征,个个哭着喊着要跟你混饭吃。”

史青阳不无遗憾地解释道:“小弟没这福气啊!这座豪华军营,还有北面那座坚固的大炮台,都属于我们朱大人麾下的水师上元千户所,小弟半个月内就要带领1,200名新兵蛋子顺流而下,到长江口去重建宝山千户所。”

应昌培听了大为惊讶,凝望神色平静的朱道临:“你打算亲自带兵?”

朱道临点点头:“亲自带兵,亲自招兵,魏国公已签下文书,上元千户所效法戚家军实行募兵制,因为多了一座炮台,官兵总人数增至1,500人,都督府除了派一位副千户掌管军法之外,所有军官均由我这个署理千户造册上报,所以至少一年之内,上元千户所的官兵都由我亲自带。”

“你疯了?生意不做了?”

应昌培下意识脱口而出,说完就后悔乐。

其实如今的生意根本就不需要朱道临亲力亲为,股东们早已接受朱道临那套合理的“股东会”制度,各家股东和派驻总号的人员群策群力,30多位老资格账房花去四十天时间,终于吃透了朱道临从天枢阁带回的那套严谨而精妙的“借贷记账法”,本月初已经开始逐步向各分号推行。

高薪雇佣的“钱庄业五人智囊团”、博孚总号大总管、总号账房总管、各分号总管、分号账房主事等“管理人员”和一般伙计,都有严密的规章制度约束,真正做到了“一切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