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颜宗望脸色惨白,这种景象他依稀记得,进攻辽东的时候,萧明的大炮就曾给他带来这样的恐怖,不过那时的大炮显然不如今天见过的这个这么厉害,声音也不如今天这个这么响!这个仗还怎么打?难道宋人已经掌握了如此杀器吗?
惊慌失措的完颜宗望急忙命令军队后撤,到开封西北远郊孟阳扎营寨,这里离汴京已经有十里开外,完颜宗望这次撤军并不是完全被大炮所吓阻,他也得到了消息,自己的两道和后勤补给线经常受到袭击,并且宋军六万西军精锐已经赶来汴京。
这还不算,西路军完颜宗翰的军队不但没有取下太原,竟然被逼回大同府,制定好的东西两路夹击的则略已经完全失败了,自己孤军深入随时会有覆灭的危险,撤与不撤始终是纠缠他脑中的问题。
大宋的汴京城内可是大肆庆功,这可真是一炮定乾坤啊!,气势汹汹的金兵正准备攻打汴京城,结果被一炮炸走,就连太子赵桓也是没有想到,李纲急招张叔夜,向他询问,制造此炮的究竟何人?
而就在他们闹哄哄的时候,萧明竟然带着几万军队从金军背后开来,几乎与西军一前一后的抵达汴京!而他却不知道由于克虏伯巨炮的威力,使得李纲迫切想要见到他……
完颜宗望的驻扎地并未远离汴京多少,先后入京的各路勤王兵马先后入城,自然瞒不过金兵斥候,看到大宋现在人强马壮,完颜宗望更萌退志,但这家伙还不太甘心,就这么走了似乎有点得不偿失。
萧明带着人马进城了,他现在手下不但有韩彦文率领的一万黄金军团的重甲骑兵,还有姚平仲的一万八千新凤军在手,目前来看兵强马壮。
西军先一步赶到汴京,而李纲此时也在想种师道打听萧明是何许人也?种师道却不好隐瞒,但他仍然没有透露萧明的是宋人的真实身份,而萧明的真实身份却早都有张叔夜告诉了李纲。
所以萧明没想到的是,他刚到汴京城,最先来见他的竟然是李纲!这可让萧明吃惊不小!李纲是何许人也?那可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此等人物亲自来见萧明,可见萧明在汴京城已经炙手可热了……
第224章储君之争
李纲亲自来见萧明,自然让萧明受宠若惊,听到顾小六的禀报之后,萧明慌忙迎出门外来,李纲此人不失儒雅,但脸上却有风霜之色,他曾被贬到福建呆了几年,宣和七年才回到京城,现在礼部混着,宣和九年才正式成为太常寺的正卿。
李纲是进士出身,很早上疏发表过对时局的担心,他对内忧外患的时局非常不安,劝皇帝能够整顿朝纲,改革兵制,立新图志,但却被徽宗认为不合时宜,那时候徽宗被杨戬和蔡京所迷,一门心思建艮岳,正是大宋朝风光无限之时。
既然不合时宜,又满肚牢骚,难不成还让你留在眼前碍事不成,同年之内李纲就被贬两次,一次到鄂州,一次到福建南剑州沙县税务使,据说,李刚在福建官声极好,也颇有政绩,传说中的沙县小吃好像跟他都有关系。
萧明见到李纲之时,他正在饶有兴致看日昌隆的伙计们忙碌,萧明进京没有住处,仍旧下榻在日昌隆的分号,李纲见萧明披着衣服,踩着鞋托就慌慌张张的出来了,破感好笑。
“古人有倒履迎客的美谈,去不想今日让我李伯纪撞见了啊!”
萧明拱手道:“怠慢怠慢,李大人能来,蓬荜生辉,如果是蔡京王黼之流,让我见我还不见哪!”
“噢?”李纲讶异的打量了萧明一眼,并没有说什么,与萧明拱手见礼。
萧明将李纲让进屋内上茶,李纲向萧明问道:“张叔夜张大人,你可认识?”
萧明点头道:“张大人与我是莫逆之交,听说他也在京城之内,可否属实?”
李纲点点头道:“朝廷已任命他为南路转运使,负责京东京西两路的钱粮,他目前正好在京城,说着这事我是专门来感谢你的那个:客……客老伯!大炮的”
“客老伯!”萧明疑惑道,随即就明白了李纲在说什么,于是笑道:“我听说这事了,那具大炮大概有几千斤重,张大人把它运抵京城可是费劲不小啊!”
李纲急道:“这样的大炮你还有几门?”
萧明笑道:“这一门就已经让我快破产了!那还能再多出几门来啊?”
李纲有些张然失望,萧明察言观色知道他的意思,于是试探他道:“请问李大人,大炮虽然很厉害,可是您真指望只靠大炮就能够让金兵不来了吗?”
“这是何意?”李刚问道。
萧明道:“如果是这样,我可以倾家荡产为朝廷再造几门克虏伯大炮,但是我敢保证,这些利器不出三年就会生锈腐烂,甚至是在女真鞑子来进攻的时候出故障,您信不信?”
“为什么会如此?”李刚不解。
“大炮虽好,可总要人来维护、保养、上油、擦拭,要有人巡视检查,还要保证炮弹不会损坏受潮,这就需要朝廷拿出银子来,专门养这样一批人手,人少了还不行,可人多了哪,就必须要有个管事的领头的,于是兵部或者吏部就需要再编一个官职空额,然后就是俸禄薪水等等,没过多久哪,就会有人通过关系将自己的子侄或者亲友安插进来”
李纲眉头紧锁追问道:“然后哪?”
“然后您看,这样一个机构复杂的大家伙,战时的威力如此之大,必须要精通的专业人士来伺候吧?但通过关系进来的人,会是专业人士吗?时间久了可能就连底下的那些专门维护的人员也会被替换掉,然后哪?再然后它就成为一个巨大的废铜烂铁了……”
萧明的话不是危言耸听,就算是在后世,这样的事情也是屡见不鲜,更何况是在官僚气息更重的宋代哪,李纲听的这话,几乎是是心惊肉跳,萧明只是在说一个克虏伯大炮而已,可实际上放眼官场,有多少事情都是这样的,恐怕像将来的这种“废铜烂铁”会更多!
长久的沉默,随时两人就座,却让气氛压抑到了极点,李刚知道萧明在借此机会说一个官场上的道理,可如何才能避免掉这样的一种结局哪?推而广之的来看,或者以点带面来看,用不了多久,大宋朝这个庞然大物难道也会变成一个巨大的“废铜烂铁”吗?
以李纲在那个时代的见识,萧明也不指望他能够理解自己说的道理,可是李纲却给了他惊奇的答案!因为他说道:“我知道是根上出了问题!”
“可应该怎么办?”他追问道。
萧明心里头暗暗佩服,这是一种可敬的探索精神,自从他来到大宋这个时代以来,已经多次被这样的人,打动过,并不是古人不聪明,而是没有人醍醐灌顶的给他们来一下子,这个时代人已经具备了很多就连后世之人也不具备的探索精神。
士大夫阶层由于宋代科举的改革,大多来自于平民,这些人敢为天下先,有很强的责任感,可是在官场上呆的时间一久,难免随波逐流了,封建官僚的体系下,能够像李纲这样独善其身的人实在不多了。
萧明对李纲道:“你知道绝对的权利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这就是事情的根本!为官者作为管理者高高在上,有国家朝廷为其打造了威严,为的是让他服务百姓,可是他高高在上的却成了祸害百姓之人,这就是本末倒置!”
李刚赞道:“讲得好!请继续,不要停!”
萧明道:“制度的改变才可以杜绝一切腐败的根源,我想让上位者能正视这种现象,从而改变制度而已!”
李钢问道:“当今太子仁爱,如能登大宝势必励精图治,改换官制,你说的那个制度改变想来不会太远的吧?”
萧明道:“太子赵桓仁爱但太软弱,当初章阁老曾言当今圣上轻佻,他果然不重政事而巧玲颜色,喜好山水玩物和书画文章,这些东西难道就能治国吗?”
李纲道:“评议圣上虽然不好,但你说的也有道理,但太子软弱难道不是仁爱的表现吗?”
萧明道:“太子软弱,不是说他不仁爱,他会被感情所左右,如果有能臣辅佐,当可成大事,否则定然无法摆脱朝政软弱的命运,就目前来讲对太子能够造成影响的人,实在太多,对此问题,我不好下结论,我劝李大人还是再观察一下再说。”
李纲道:“国家衰败到如此时刻,我如何能够坐视不理,不过有点你说对了,那就是太子现在地位不稳,东宫之内和东宫之外对他施加影响的人实在太多!这个该如何解决哪?”
李纲坐下来跟萧明开始分析现在形势,目前来讲太子赵桓监国,但地位越来越不稳固了,徽宗的第六子郓王赵楷就是最有力的竞争者,说起这个赵楷可真不简单,徽宗皇帝十一个儿子中他是最受宠爱的一个。
赵楷之母是懿肃贵妃王氏,也曾是徽宗最宠爱的贵妃之一,赵楷此人极大的继承了徽宗的优良传统,跟他的父亲宋徽宗一样是个琴棋书画皆有所成的人,自小聪明伶俐,深得徽宗宠爱。他性极嗜画,颇多储积。善画花鸟,极为精致。
而据说他还有状元之才,他曾经偷偷地参加了重和元年的科举考试,由于他文采的确非凡,竟一路披靡,进入了殿试。在殿试中发挥更是出色,夺得了头名状元。发榜后,赵楷将实情告诉了徽宗。徽宗高兴之余,怕天下士子说闲话,就把当年的第二名(榜眼)王昂提为状元。
相似小说推荐
-
锦衣王侯 (黄梁生) 本是京剧演员,穿越至大明正德年间,成为一名世袭锦衣。江山变幻,荣衰谁主。喝一杯满殿香,且看那红尘俗景。嚼一块...
-
北宋闲王 (北冥老鱼) 起点VIP2016-04-15 两宋元明 闲王非贤王,赵颜穿越成为北宋英宗的第三子,本来声名狼藉的他也没什么争名夺利的...